「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2020-12-11 龜仙島

《守株待兔》是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9個字,故事通過宋耕者「因釋其耒而守株」,最後「身為宋國笑。」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能作為必然事件,從而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要想有收穫,必須付出勞動。故事內容學生大部分聽過、讀過,作為文言文更簡潔精煉。最近有同學問,「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呢?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這裡給大家來說一說。

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例如: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南轅北轍、亡羊補牢、拔苗助長、守株待兔、刻舟求劍、農夫和蛇、畫蛇添足、掩耳盜鈴、東施效顰、被同伴驅逐的蝙蝠、疑病亂投醫。

我國著名兒童文學家嚴文井說:「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複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梁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寓言是一把鑰匙,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發智慧,讓思想活躍。」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當時一些思想家把寓言當成辯論的手段。為了在政治主張上戰勝對方,為了闡明自已的觀點,互相責難、辯論,往往取材於古代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或諺語。通過藝術加工,用鮮明生動的抽象的代替議論進行激烈的爭辨鬥爭。寓言是民間口頭創作。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經常採用寓言闡明道理,保存了許多當時流行的優秀寓言。如:《亡鈇》、《攘雞》、《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其中《列子》、《莊子》與《韓非子》收錄最多。漢魏以後, 在一些作家的創作中,也常常運用寓言諷刺現實。

所以,我們的課文《守株待兔》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是一篇寓言故事。

成語故事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定型的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故事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①歷史故事。如,草船借箭,程門立雪,濫竽充數、百聞不如一見、不為五鬥米折腰等。

②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劍,買櫝還珠。

③神話或其他傳說。如開天闢地、點石成金、南柯一夢 、海市蜃樓、 夸父逐日 、八仙過海、 嫦娥奔月、 牛郎織女、 精衛填海、葉公好龍 、井底之蛙 、天衣無縫、 涸轍之魚、女媧補天等

④古典文學作品。如,不由分說,【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守株待兔」屬於來自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故事,所以「守株待兔」也是成語故事。

寓言與成語

在收編成語故事的時候,有時候人們也會把寓言收編進去,並且歷史本身就帶有很多值得人們思考的道理,因此,很多成語都能帶給人一些道理。

說白了,成語固有合適寓言故事的分類,主要是在講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語故事的目的是補充成語沒有完全表達的內容,使成語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講述道理,兩者不矛盾,只是分類不同。很多成語故事本身就是一個寓言故事,但不能因此就說成語故事就是寓言故事。

像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守株待兔》,既是成語故事又是一篇寓言故事。

三衢道中的作者是誰,恐怕你真的讀錯名字了

說說《守株待兔》中「折頸而死」的「折」字讀音

相關焦點

  • 大班成語故事《守株待兔》教案
    《守株待兔》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守株待兔」的由來。  二、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成語「守株待兔」的由來。  1、教師講述故事開頭至「等著兔子跑過來撞死」。  提問:(1)「他是在什麼地方撿到兔子的?」(樹樁旁)  (2)「兔子是怎麼死的?」(自己不小心撞死的,是碰巧,是偶然遇上的)  (3)「農人撿到兔子後,他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5)「你覺得兔子還會再來嗎?
  • 【講故事,學成語】成語故事——守株待兔
    在這裡,讓我們一起分享育兒經驗、親子理念、親子故事,還有那份獨特的親子成長體驗。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和大家一起講故事,學成語,也希望爸爸媽媽跟孩子們一起從成語中體會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啟示!一句話釋義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成語故事相傳在戰國時代的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課享|石祥:三年級《守株待兔》——文言文寓言故事
    部編本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守株待兔》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幼兒成語故事 TOP 10——守株待兔
    成語就是有道理的詞語,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意義深遠的故事。② 聽成語故事,你會知道什麼?聽一聽這些生動、通俗易懂的成語故事,你不僅可以了解歷史、學習知 識,有時還可以用這些成語說說自己的感受。③ 暑假期間,鶯媽會講哪些成語故事?
  • 繪畫|成語故事:第八課《守株待兔》
    思維探索:此故事用於批判那些不知變通,死 守教條的思想方法。守株待兔能用 於褒義,只要掌握了規律,在兔子 必經之道上栽幾棵樹等兔子撞,也 是可以的。比如某地是日軍必經之 地,我們只要在此做好準備,守株待兔即可。
  • 三年級語文第5課《守株待兔》,學懂寓言故事,明白做事道理
    《守株待兔》是一則寓言故事,主要講的是種田人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了一直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於是他就放棄農活每天守著等待撞死的兔子的故事。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不要心存僥倖,不要指望不勞而獲。同學們要認真學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
  • 《繪本中華故事·中國寓言》鷸蚌相爭(讀繪本、知寓言、學成語)
    那麼,最後鷸蚌相爭誰會獲勝呢,這個故事又能成功勸說趙王嗎?讓我們一起讀一下《繪本中華故事·中國寓言》中的「鷸蚌相爭」吧!繪本中華故事·中國寓言繪本中華故事·中國寓言繪本中華故事·中國寓言繪本中華故事·中國寓言你喜歡這個寓言故事嗎?這些不僅僅是寓言故事,也是小學生必須學會的成語。你一定要掌握喲!
  •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知識考點及參考答案
    1.濫竽充數:2.守株待兔:3.自相矛盾:4.刻舟求劍:5.道聽途說:6.揠苗助長:7.杞人憂天:8.畫蛇添足:9.魚目混珠:10.塞翁失馬:11.對牛彈琴:12.盲人摸象:二、讀完這本書,你一定積累了很多成語,請說出下列成語的意思。
  • 滿柏成語故事——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出自《韓非子·五蠹》。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記得這個故事在學校課本裡學過,大家都應該知道這個故事的意思。雖然學過,可是從來沒有認真想過,兔子為什麼會撞在樹樁子上。是自殺兔,或者是只瘋兔?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有必要把當時的情景再現一下。
  • 寓言遇到了小古文——《守株待兔》教學談
    在小學課本中,有很多經典的寓言故事都來自中國古代典籍,如《掩耳盜鈴》《揠苗助長》《南轅北轍》《守株待兔》《畫蛇添足》等,蘊含著古人的智慧和哲思。故事裡的人是一些可笑的人,做了愚蠢的事,其實不關乎於道德,而是包含著深刻的哲理:告訴人們要全面客觀的看待事物;要把握事物的內在聯繫;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等,對指導日常生活,引領智慧人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 「小故事 大道理——走進寓言故事」
    最近,廣州市越秀區鐵一小學三年(10)中隊的隊員們在線上學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鹿角與鹿腿》《池子與河流》四篇寓言課文後,在輔導員謝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小故事 大道理——走進寓言故事」主題閱讀活動,以活動促閱讀,以閱讀促活動,增強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習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的讀書方法,體驗讀書的樂趣。
  • 20個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讀懂了受益匪淺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字數不多,言簡意賅。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植物或者其他事物。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當時,一些辯論家把寓言當成辯論的手段,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在先秦諸子百家的作品中《列子》《莊子》《韓非子》收錄的寓言故事最多。
  • 視頻:三年級下冊語文5《守株待兔》課文講解
    《守株待兔》這篇文言文講的是一個農民因為意外得到一隻兔子之後,放下了農具,守在樹樁旁,希望再次得到兔子。結果沒有再得到兔子,荒廢了田地,成為宋國人的笑話。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比喻希望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在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造句:學習不能守株待兔,否則就不會有進步。
  •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之計
    話說宋國「守株待兔」的農夫遭人嘲笑後,放下農業,開始了戎馬生涯。這位農夫倒也改變了不愛勞動的惡習,在軍中不斷磨練,終於立下了功,被封為平南將軍。  有一年,宋王因奸臣讒言,與楚國發生嫌隙。楚國百般容忍,終於,他忍不住宋國對他的挑釁了,對宋國宣戰。宋國見楚國要打過來,慌忙命令那位農夫為元帥,組織兵力,防衛楚國。那農夫經過了幾年的磨練,已經成長起來了。
  • 中國歷史心得 | 歷史寓言:守株待兔
    這就是《韓非子》收錄的守株待兔的故事,我們上小學時就知道,這個故事的寓意是諷刺僥倖心理,用來教育人們不要痴心妄想。從辯證法角度講,事物總會有兩面性,用作貶義時,守株待兔是個笑話,但用在實處,也許能夠創造奇蹟。比如,抗日戰爭時期,我八路軍129師在七亙村的伏擊戰,三天兩伏於一地,堪稱伏擊之經典戰例。
  • 讀《成語故事》,陪孩子一起品讀智慧和文化
    教科社出版的《成語故事》在這方面做的非常細緻,第一輯共20本圖畫書,每一本講述了一個成語故事。尤其是在故事的選擇上,均選擇了篇幅短小、淺顯易懂,對成人來說更是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非常適合對3-6歲兒童的學習啟蒙。
  • 「小升初」語文專項成語歸類(神話故事、寓言故事、歷史典故)
    成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謂之為成語。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今天,老師從成語的出處為切入點,為大家歸納出自神話故事、寓言故事、歷史典故的相關成語出自神話故事的成語拓展故事含沙射影:古代傳說,水中有一種叫蜮的動物,看到人的影子就含沙子噴射,被噴著的人就會得病。
  • 中國成語寓言故事雙語版:掩耳盜鈴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英語故事>正文中國成語寓言故事雙語版:掩耳盜鈴 2015-11-12 15:19 來源:網絡 作者:
  • 《守株待兔》教學安排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用自己的話把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2.學會本課生字,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3.藉助課文注釋,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其中的道理。2.自由朗讀《守株待兔》。出示朗讀要求:(1)讀準字音,把寓言讀通順。(2)畫出難理解的字、詞。(3)對照注釋,想一想這篇寓言的意思。
  • 北京公開選拔領導幹部:面試模擬試題之成語、寓言、故事類
    北京公開選拔領導幹部1·"班門弄斧"是一句成語,請問你如何評價"弄斧須到班門"?2·談談你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看法是什麼?3·如何理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4·請問"積水成淵"這個成語對你有何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