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身體正處於發育階段,出現一些小病小痛很正常,但是如果孩子經常肚子疼、頭疼等,同一種症狀反覆出現,家長就該警惕起來了,否則耽誤了病情,孩子很可能會病得更嚴重。
4歲半的光光上幼兒園中班,爸媽在外地工作,孩子平時都是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因為是家中的獨苗,爺爺奶奶對孩子也是非常地疼愛,爸媽也很放心讓老人家照顧孩子。
有段時間,光光老是喊著說肚子疼,每當這時,奶奶就讓孩子躺下來,用手幫他慢慢地按摩肚子,過一會兒光光的肚子疼真的就好了,開心地說奶奶的手有魔法。
這天,光光的肚子又開始疼起來,奶奶用老辦法幫他揉肚子,可是半天都沒效果。孩子捂著肚子在床上直打滾,表情十分痛苦。
奶奶慌了神,正不知道怎麼辦時爺爺聽見聲音進了房間,見此情景趕緊抱起孩子,出門攔了車就往醫院趕。
上醫院一檢查,醫生痛心地斥責老人的無知,如今害得孩子陷入了危險中。
原來孩子的腹中有大量的蛔蟲,之前的肚子疼就是蛔蟲發出的警告,但是家裡人卻沒當回事耽誤了治療。
蛔蟲在這段時間裡大量繁殖,若是再不打蟲,後果不堪設想。奶奶聽完悔不當初,當時就不應該自作聰明,讓孩子無辜受苦。
以前衛生條件較差,小孩子很容易會得蛔蟲病,有一款糖果很多人小時候都吃過,吃完它體內的蛔蟲過兩天就會排出來。
孩子是否得了蛔蟲病,家長可以從生活中孩子的行為舉止中看出來。蛔蟲病最重要的是應該及時治療,避免蟲卵在體內大肆繁殖。
家長若發現孩子有下列疑似症狀,應該馬上帶孩子去醫院治療。
1孩子身上或臉上的皮膚出現白色的、圓形的斑塊;
2孩子總是覺得屁股癢,時不時用手去摸屁股;
3孩子晚上睡覺時老是發出磨牙聲;
4孩子常常喊肚子疼,特別是肚臍眼更要重視。
如今生活質量變好了,很少有孩子的肚子裡會長蛔蟲,小部分得蛔蟲病的孩子也是因為衛生習慣沒有養成,所以家長應該重視對孩子關於衛生方面的教育。
1養成洗手好習慣。
家長要從小告訴孩子,吃飯之前和上完廁所後一定要馬上洗手,防止細菌附著在手上,而手在觸摸身體其他部位時則很不衛生。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要養成勤洗手、愛乾淨的好習慣,沒有人會喜歡邋裡邋遢、不講衛生的小朋友。
2吃東西切忌用手抓。
在家中的餐桌上,孩子如果有出現用手抓食物吃的行為,家長應該及時制止。
家長要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教孩子要用餐具吃飯才是最正確的。如果真的需要用手去拿吃的,也一定要戴上手套,否則很容易病從口入。
3勤洗澡、勤換衣。
小孩子天性愛玩,特別是男孩子,更是經常在外面玩了一身泥才回家,身上不知帶了多少細菌。
不喜歡洗澡的人,時間久了身上就會有難聞的味道,所有人都避之不及。因此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勤洗澡、勤換衣服的習慣,做一個愛乾淨、講衛生的人。
不愛乾淨、不講衛生的人到哪都會遇到嫌棄的眼光,甚至可能因此傷害到自己的身體。所以家長平時一定要多關注孩子,有不衛生的行為舉止一定要及時糾正,幫助孩子養成講衛生愛乾淨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