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子弟班的課怎麼上?

2020-12-25 南方新聞網

「讓晚風輕輕吹過,伴送著清幽花香像是在祝福你我……」在廣東華僑中學高一年級港澳子弟班的音樂課上,來自香港的陳芷埼和同學合唱粵語金曲《紅日》,歡快的節奏、優美的歌詞盡顯香港流行音樂的魅力。這是一個特別的班級,學生來自港澳臺,課程量身定製。

今年,廣州首次有6所學校開設8個港澳子弟班。像陳芷埼一樣,92名來自港澳臺的學生飲「頭啖湯」,就近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面對不同的教育機制和評價體系,港澳子弟班怎麼上課?又將為學子們提供哪些更有針對性、更具個性化的培養方案?

南方日報記者 吳少敏 馬立敏

見習記者 吳淑斌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董天健

求學新禮包

講起王俊皓的求學路,媽媽吳金鳳頗有感慨。

吳金鳳一家從香港到廣州天河經商10多年了。看著小俊皓一天天長大,要去哪裡上小學,對吳金鳳一家人來說,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假如小俊皓回香港上學,則不具備基本監護條件。假如在廣州上學,通過積分入學讀公辦學校,社保積分難度大;選擇民辦學校,則要承擔一筆不菲的學雜費。

峰迴路轉,一家人的難題有了解決方案。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建設公共服務優質、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在廣東建設港澳子弟學校或設立港澳兒童班並提供寄宿服務」是備受關注的新突破之一。

兩個月後,像往常一樣瀏覽招生信息時,吳金鳳驚訝地發現,廣東省教育廳明確「歡迎就讀、一視同仁、就近入學」12個字原則,持有港澳居民居住證的港澳人士隨遷子女,可以按當地制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入讀義務教育學校。

政策落地有聲,廣州先行先試,帶來了一場及時雨。

吳金鳳仔細閱讀了廣州市天河區港澳子弟班的招生要求,該區對持有港澳居民居住證的港澳居民隨遷子女按區內積分制入學辦法,單獨申請、單獨排名、單獨安排學位。而招生學校是天河優質學校南國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各開設一個港澳子弟班。

小俊皓正好滿足條件,並很快拿到入讀南國學校小學一年級港澳子弟班的「入門券」。「南國學校的硬體和師資條件,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這真是在家門口上好學校。」吳金鳳很滿意。

廣州市教育局披露,今年廣州6所中小學校開設8個港澳子弟班,其中5所公辦學校開設7個班,1所民辦學校開設1個班。目前有92名學生飲「頭啖湯」,香港、澳門和臺灣籍學生分別為83人、4人和5人。

同樣,來自澳門的李女士的兒子鄭棟也有類似的入學經歷。

鄭棟當時面臨即將要升入高中一年級,但可選擇的學校有限。若在內地讀高中基本都要採用「2+1」的方式,即高中前兩年在校讀書,高三學年花費數萬元報名專門的校外輔導機構備戰港澳臺聯考,為考取內地的大學做準備。

幸運的是,鄭棟被首年創辦港澳子弟班的廣東華僑中學錄取了,解除了母親的後顧之憂。華僑中學高一級的港澳子弟班獨立編班更具有針對性,可根據《港澳臺聯考考試大綱》設置課程,有利於課程內容的協調與設計。

李女士滿懷憧憬,希望兒子3年後能考上理想的大學。

別樣新班級

「早晨——」每周三上午,吳金鳳送小俊皓上學,總會看到南國學校港澳子弟班的老師們笑著,用粵語和學生們打招呼。在周三的課外活動課上,老師們也會用粵語與學生溝通交流。

讓吳金鳳感到新奇的粵語問候,是各校為了適應香港「兩文三語」(即用中文、英文書寫和粵語、英語、普通話作為口語)而設計的特色教學環節。 港澳子弟班的課程設置也是獨具特色的。在以普通話和簡體字為主要教學語言和文字的基礎上,南國學校在人文生態經典課程裡設計了經典古詩文的教學,希望有助於港澳學生熟悉和學習繁體字的書寫與使用。

在鄭棟入學之初,李女士收到了廣東華僑中學發放的一份表格,學校收集港澳子弟班家長對課程設置的需求和期待。很快,廣東華僑中學綜合港澳子弟班的特點和家長的意見,決定在開滿《港澳臺聯考考試大綱》要求科目後,逐步開設國學課程、嶺南文化課程和書法課程。

「要讓學生了解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華僑中學教務處主任武四海說。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是廣州首所開辦港澳子弟班的民辦學校,今年招收22名小學一年級學生入讀。

「我們加強學生英語口語的訓練,為部分學生將來回到香港做準備。」華師外校校長高文暉說,學校在校本課程中增加了香港特色課程、國學課、書法課和武術課,希望學生們能夠寫好中國字、了解中國文化。

令人好奇的是,這些與傳統班級不同的課程設置和培養目標,應該由哪些老師來承擔?由於學生結構多元、課程特色明顯,學校精心安排綜合素質良好的教師擔任班主任、授課教師。

其中,華僑中學高一年級港澳子弟班的教師團隊是從全校範圍內精心挑選的政治素養高、教學能力強的資深教師;培正中學的正、副班主任分別為英語骨幹教師和德育主任;南國學校則為港澳子弟班安排了精通普通話和粵語的任課老師,以便與家長保持密切溝通。

「孩子每天回來都很開心。」開學至今20多天來,吳金鳳明顯地感覺到小俊皓非常享受上學時光,為了在開學典禮上表演節目,他不怕苦不怕累,跟著老師排練了一周時間,努力融入集體生活。

交流新成果

「港澳子弟班的另一重要意義在於促進三地之間的教育理念碰撞和文化交流。」中山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馮增俊認為,港澳子弟班的特色課程既吸收了港澳地區的教育經驗,也總體保持自己的風格。

教育交流合作是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的重要內容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加強基礎教育交流合作,鼓勵粵港澳三地中小學校結為「姊妹學校」。

「港澳姊妹學校締結計劃」自2005年實施,截至去年底粵港兩地姊妹學校已達721對,在教學研究、學校管理、課程研發、師生互訪等方面學習互鑑。今年廣州6所開設港澳子弟班的學校,就有充分的港澳交流經驗。

其中,華師外校與香港、澳門的學校定期互派教師和學生到班級跟班學習,接下來將給港澳子弟班的學生更多機會到港澳進行交流。「希望學生們能向香港、澳門的同學介紹內地的教育方式和嶺南文化,孩子之間的溝通可能會比大人更容易。」高文暉說。

廣東華僑中學則計劃加強與省內外學校之間的交流合作。「省內一些港澳子弟班開設在華僑學校,各校之間關於港澳子弟班的辦學經驗交流在未來會逐漸常態化,有利於將港澳子弟班做大做強。」武四海說。

港澳子弟班的培養模式創新,針對港澳子弟的特點和需求,充分考慮到課程銜接和未來發展,為學生終身成長打下紮實基礎。

廣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將鼓勵試點學校之間開展教育教學交流,並探索試點學校與港澳學校交流互動,包括師生交流,互學互鑑。同時進一步加強師資培訓,為港澳子弟班打造高質量的、配套的師資隊伍,並不斷完善港澳子弟班課程與教學管理。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三地教育交流合作正擦出更多閃亮的火花。」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盧曉中說,港澳子弟班能讓在廣東工作的港澳人士安心「紮根」,同時培養年輕一代對祖國的歸屬感。

港澳子弟班是粵港澳大灣區教育交流合作的新成果。吳金鳳十分期待,她女兒明年將要上小學,希望也能入讀港澳子弟班。

相關焦點

  • 廣州港澳子弟班開學第一課:唱國歌
    1日上午,清脆的上課鈴聲響起,內地首個開設港澳子弟班的公立小學、廣州市朝天小學港澳子弟班教室裡,學生們快速地回到座位。教室黑板上工整地寫著「開學安全第一課」。由於廣州屬於低風險地區,上課不需要戴口罩,同學們妥帖地把口罩收好。新學期第一節課,港澳子弟班課上做的第一件事是唱國歌。莊嚴的音樂響起,學生們端正地站立,大聲唱國歌。
  • 培英中學首招港澳子弟班
    自主招生範圍擴大  記者昨日從廣州市培英中學了解到,廣州市培英中學初一、高一將首次招收港澳子弟班;同時,2020屆「個性特長突出」的初中畢業生被納入該校自主招生範圍。  初高中首次招收港澳子弟班  白雲區正在緊緊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的重要承載區建設,深化與港澳在經貿、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並出臺相關政策全力支持港澳青年來白雲創新創業。作為教育配套,百年名校、首批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廣州市培英中學初中、高中相繼獲批招收港澳子弟班。
  • 廣東開設「港澳子弟班」 港澳家長開心點讚
    廣東開設「港澳子弟班」 港澳家長開心點讚
  • 廣深佛18校開設港澳子弟班 港人家長贊教學靈活
    老師懂粵語具香港教學經驗老師張曉旭表示,港澳臺子弟班課程跟普通班課程不同,對聯考針對性更強廣東華僑中學是廣州市教育局下屬最早開設港澳子弟班的學校。記者了解到,該校高中部首個港澳子弟班在師資上配備了最強陣容,也特意安排懂粵語、有香港教學經驗的老師任教。
  • 廣州市培英中學今年首次招收港澳子弟班
    信息時報訊(記者 劉詩敏)日前,廣州市培英中學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2020年廣州市培英中學小升初港澳子弟班招生簡章》,2020年計劃初一級招收2個港澳子弟班80人(鶴洞校區,寄宿制)。這也是該校首次招收小升初港澳子弟班。就讀港澳子弟班條件有哪些?
  • 2020廣東華僑中學港澳子弟班中考錄取分數線
    廣東華僑中學(港澳子弟班)  錄取類別:公辦  計劃區域:全市  最低分數:605  最低分數同分序號:  港澳子弟班錄取情況:  獨立招生包括外語類、美術類學校,市2中、廣大附中和市86中宏志生班,華僑中學和培英中學今年新開設的港澳子弟班招生計劃。廣州外國語學校統一招生計劃錄取最低分數為722分,表現亮眼。
  • 廣州兩所公辦學校創設「港澳子弟班」 部分科目粵語教學
    ,越秀區試點設立全國首個公辦性質的培正、朝天「港澳子弟班」,為港澳籍適齡兒童在越秀區就讀提供多元化且有質量的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廣州市培正中學七年級和越秀區朝天小學一年級各開設一個「港澳子弟班」,招生規模均為35人以內,招生對象為在廣州創業或工作的《港澳居民居住證》持有人的港澳籍適齡子女。
  • 培英中學今年首次招收港澳子弟班,自主招生範圍擴大
    今年,培英中學不僅將首次招收港澳子弟班,自主招生的範圍也進一步擴大,2020屆「個性特長突出」初中畢業生被納入該校自主招生範圍,以實現多樣化育人。培英中學(資料圖)首次招收小升初港澳子弟班日前,培英中學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2020年廣州市培英中學小升初港澳子弟班招生簡章,2020年計劃初一級招收2個港澳子弟班80人。這也是該校首次招收小升初港澳子弟班。
  • 廣州試點公辦「港澳子弟班」 本月開放報讀
    又到中小學招生季,全國首個公辦性質的「港澳子弟班」將在6月到來前開放報讀。廣州市越秀區內兩所百年名校將分別開設一年級、七年級「港澳子弟班」(下稱港澳班),兩個班的招生規模均在35人以內。廣州市越秀區委5月21日宣布了上述信息。
  • 2020廣州市培英中學港澳子弟班中考錄取分數線
    廣州市培英中學(港澳子弟班)2020年錄取分數  錄取類別:公辦  計劃區域:全市  最低分數:529  最低分數同分序號招生批次安排如下:  獨立招生學校:外語、美術類和招收宏志生、港澳子弟班的學校,以及自主招生學校。  提前批:  1.公辦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指標計劃;  2.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統一計劃。  第一批:省一級普通高中學校。  第二批提前錄取:廣州市美術中學。  第二批:市一級普通高中學校。
  • 深圳三學校將開設港人子弟班 銜接香港升中高考
    深圳北師大南山附屬學校的學生在上體育課。(圖片來源:文匯報)中新網10月13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與深圳教育合作有重大突破。智經研究中心主辦、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協辦的港深教育合作研討會12日舉行,廣東省港澳辦公室副主任金萍、深圳市副市長唐傑、香港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等官員,以及兩地教育界近100人出席。
  • 廣東華僑中學將辦市屬首個辦港澳子弟班,9月1日開學
    近日,記者從廣東華僑中學獲悉,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在廣東建設港澳子弟學校或設立港澳兒童班」的精神,從今年9月份開始,廣州市教育局將在廣東華僑中學試點設立市屬首個公辦性質的「港澳子弟班」,為港澳籍適齡學童在廣州市就讀提供多元化且有質量的基礎教育公共服務。
  • 深圳三所學校首辦港人子弟班 收100名港生(圖)
    深圳3間學校包括深圳清華實驗學校、北大附中南山分校及耀華實驗學校,今年首度開辦港人子弟班,3校各班級合共取錄約100個港生。他們及其他就讀港人子弟校的學生,日後均可參與香港升中派位,更有機會應考新高中文憑試。不過,有港人子弟學校校長透露,深港兩地升學雖已初步打通,但不少港人家長因看好內地發展前景,傾向讓孩子留在內地升學,所以報名回港升中不算踴躍。
  • 戶籍生722分可上廣州外國語學校
    獨立招生還包括外語類、美術類學校,廣州市第二中學、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的宏志生班,華僑中學和培英中學今年新開設的港澳子弟班招生計劃。港澳子弟班生源情況良好,華僑中學港澳子弟班計劃完成率為100%,培英中學港澳子弟班計劃完成率超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