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人身攻擊愈演愈烈 拒絕語言暴力加強理性監督

2020-12-20 新華網客戶端

製圖:楊震

    自從人類社會步入網絡時代,世界就變得愈加豐富多彩起來。得益於網際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獲取信息、溝通交流、工作生活、休閒娛樂的各個方面都變得比以往更加便利,正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網民大軍之中,也有越來越多的時間被用在網絡上。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8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網民已達到4.85億之多。

    隨著人數的不斷增加,網民態度立場不同、文化水平及道德素質參差不齊的狀況便擺在我們面前,網絡暴力和網絡人身攻擊現象由此而生並呈現出愈演愈烈的態勢:

    當你在博客或微博上曬出自己的照片或心情,難免會碰到一些陌生人莫名其妙的嘲諷和羞辱,讓你感到委屈和無助;當你在論壇或貼吧裡發表了一些個人觀點,總會有那麼一些意見不合或立場敵對的網友們,他們輕則激辯駁斥,重則謾罵侮辱,讓你感到氣憤和無語;當你在網路遊戲中放鬆休閒,則更是經常遇到隊友們的指責和對手們的攻擊,輕則送你一句「不怕狼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重則持續地「問候」你數十代的長輩家人,讓你感到不爽和憤怒……

    針對這一現象,《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進行過一次專項調查。他們通過某門戶網站對1825人進行的調查顯示,60.8%的受訪者曾遭遇網上人身攻擊,其中6.6%的人「經常」遭遇;有76.6%的人感覺當前網際網路上羞辱、謾罵等人身攻擊現象普遍;其中,25.6%的人表示「非常普遍」,僅3.9%的人「很少」或「沒有」發現類似情況。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網絡人身攻擊這一現象的出現,最主要原因在於網絡的「匿名性」,即攻擊者們在網絡上的身份脫離了其真實的社會組織關係,追尋查證起來比較困難,找不到真正的應負責任人。其次,當前網絡言論環境缺乏相應的「守門人」也是該現象出現的原因之一。這一點主要表現在網站管理者審核管理粗放、商業網站為了人氣和利益放任攻擊行為、忽視受攻擊者的投訴等多個方面。

    也有專家指出,當前我國針對網際網路的法規不夠明確具體、法律體系不夠健全完善,難以真正約束網友們的網絡行為也是原因之一。

    面對頻繁發生的網絡人身攻擊現象,心理學專家表示,受攻擊者應及時合理消除被攻擊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切忌以暴制暴和因噎廢食。張頤武指出,在治理網絡人身攻擊這一網絡不文明現象的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做好區分和引導,要充分肯定網絡言論自由給社會和政府所帶來的積極監督意義,積極鼓勵理性的網絡監督言論和行為。

相關焦點

  • 許可馨事件,背後的網絡監督與網絡暴力之界定困境
    在行使網絡監督權利之中,夾雜了網絡暴力。這一直以來都是鑑別的難點,以前基本上聽之任之,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日新月異,這個問題越發嚴重。一方面,如果一律禁止,必然影響網絡監督權利的行使,畢竟這是目前最廣泛、最直接或許也是最有效的監督方式之一,解決了大量的社會「疑難雜症」;另一方面,如果不加以約束,那麼又會誤傷無辜的人。
  • 社會學視角下的網絡暴力分析
    在網絡空間中,成員的身份是可以匿名的,不僅交往以符號為中介,而且網民可以把自身化為符號,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在這個虛擬的網絡空間中去扮演在現實社會中完全不可能觸碰的角色,並肆無忌憚的為所欲為、暢所欲言。就像著名的梅根事件,梅根一個朋友的媽媽勞力·德魯通過網絡虛擬出喬希這個人物對梅根進行語言攻擊,其他網友也跟帖進行落井下石,不考慮後果的謾罵,對梅根進行了實質性的傷害。
  • 時評:人言可畏 網絡人身攻擊成世界公害
    以至於有美國媒體感嘆,難道我們進入了「網絡人身攻擊時代」,「每個人都有可能活在別人輕敲鍵盤就給自己帶來羞辱的危險之下」。無論是愛面子的東亞人,還是相對開放的歐美人,對此都感到有些無奈。一位華盛頓專家甚至悲觀地建議:「讓我們每周搜索一次自己的名字吧。」這個新麻煩正在考驗著各國政府的網絡監管智慧。 「網絡進入人身攻擊時代?」
  • 拒絕網絡暴力,讓語言與愛同行
    02因為遙不可及,所以肆無忌憚微博一個大型的信息傳播平臺和互動平臺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網絡暴力事件下定義、貼標籤擴散、傳播在原本事實的基礎上火上澆油蔑視道德和法律蔑視真相和善良可以說誰給語言暴力添油加醋
  • 淺析網絡語言暴力:今天你「暴力」了嗎?
    尤其是網絡的蓬勃發展讓普通大眾和明星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小。曾經我們只能在電視上、報導上見到的明星,這下活生生地出現在了我們的生活裡。他們不再神秘,不再有距離感,我們可以輕易參與進他們的生活,對他們品頭論足。而這就讓一些人有了發洩的地方。而明星也就成了網絡語言暴力的最直接的受害者。
  • 自覺抵制網絡暴力,爭做「稱職好網民」
    隨著網絡上頻繁出現網絡暴力,有越來越多人加入到反對網絡暴力的行列中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當一個人不在網上說惡語,傳播好聲音,就傳遞了很好的正能量;一群人如此,就容易形成良好的網絡環境。環境一旦形成,惡語就會越來越少。
  • 《搜索》,拒絕用語言傷人,拒絕網絡暴力!
    《搜索》,拒絕用語言傷人,拒絕網絡暴力!本文原創侵權必究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逐漸變成人們日常必不可少的東西,也逐漸變成了很多事情發聲的平臺,成了很多人伸張正義的平臺,但同時,也是很多謠言傳播的途徑。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也會給人們帶來麻煩。網上戲稱的鍵盤俠和道德聖母也由此誕生,網絡暴力也在這些人的手中運行而生。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推薦一部描述著網絡暴力怎麼殺死一個人的電影——搜索。這是由陳凱歌導演,高圓圓、趙又廷、姚晨等明星主演的懸疑電影。
  • 網絡暴力的案例分析具體內容,網絡暴力違法嗎
    網絡暴力——網絡暴力的案例分析具體內容網絡暴力違法嗎要看情節,只要達到法定情節,就違法。一般網絡暴力是語言辱罵等非接觸傷害。情節輕微會受到行政處罰,嚴重就是會承擔刑事責任。二、什麼是網絡暴力目前,對於網絡暴力學術上還沒有統一的界定,有人稱網絡暴力是指網民在網絡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絡上的延伸。有人稱網絡暴力是在狂熱、非理性的情緒支配下,網民對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網絡事件發表網絡言論。這些言論超越了正常的理性範圍,也超越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不僅在虛擬空間上對當事人給予道德的審判和批判,而且也對當事人的現實生活產生直接的影響。
  • 外貌侮辱是對一個人的語言暴力
    外貌侮辱是對一個人的語言暴力昨天前火箭少女101成員Yamy發了一篇千字微博,控訴經紀公司老闆徐明朝對她進行外貌羞辱。熱搜炸鍋,網友們義憤填膺。無論是Yamy曝光錄音為達成解約的目的,還是另有反轉,我等吃瓜群眾都是理性吃瓜,不刻意站隊。但是無論這件事以後再怎麼反轉,就是徐對Yamy進行外貌侮辱,並號召公司同事一起羞辱她,對其語言暴力傷害這個事實洗不了。有人說網際網路把問題誇大了難道現在連美醜都不讓別人說了?
  • 平和、善念、敬畏——抵制網絡暴力的三個關鍵詞
    善念是正能量的源泉,「從善如流,從惡如崩」,網民要樹立正確的網絡倫理道德觀,發揚中華民族善的傳統美德,在網上多一些善語良言,少一些惡言惡語;多一些寬容理解,少一些尖酸刻薄;多一些欣賞和點讚,少一些怒目相向和惡意圍觀,讓「善語良言」成為習慣,成為網絡標準語言。  網絡批評也要堅持善念。正確的網絡批評是帶有建設性而不是破壞性,更不是摧毀性的批評和評論。
  • 李宇春談網絡暴力,語言傷害也很痛
    生活的快速發展,到了現在可以說是網絡時代了,網絡對於現在社會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了,那麼網絡的危害也接踵而至,「網絡暴力 」、「語言暴力 」……近日,在《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中,談及網絡暴力問題,李宇春表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李宇春」,由於李宇春的性格很要強
  • 王源呼籲不要網絡暴力,換位思考,三思後行,拒絕網絡霸凌!
    10月17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了一條視頻,王源談到了網絡欺凌:「大家可能都本著說,我罵你一句也無所謂,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千個人罵一句或者一萬個人罵一句,那個造成的傷害會有多大。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想到,我在發出這句話或者打出這行字之後,會對屏幕那頭的人造成什麼樣的後果。」王源呼籲大家不要網絡霸凌,然後三思而後行。
  • 劉再復:論語言暴力
    這場革命的結果,產生了白話文,開創了使用現代漢語寫作的新文學史與新文化史,但也產生了一種副產品,這就是語言暴力。所謂語言暴力,是指以語言為武器進行人身攻擊與生命摧殘的暴烈現象,也可界定為暴力在語言中的表現。
  • 網絡上的暴力愈演愈烈,從語言到生活,看看那些被傷害過的明星
    網際網路的發達和言論的自由化在很多時候給了我們不一樣的便利,但是也因為這個原因讓我們生活裡多了一份網絡上的暴力。這種暴力很多時候你根本不認識別人但是他卻能夠用著各種語言上的侮辱對你進行批判,因為隔著網絡你甚至都無法還手這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都是很有很可能發生的事情,那麼對於公眾人物來說是更無法避免的甚至是每天都在面對著這些暴力。
  • 面對網絡欺凌,我要怎麼做——採取行動,終結網絡暴力
    如果我們的身邊存在網絡欺凌的問題,可以採取以下行動,來幫助終結網絡暴力。接下來,正確應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網絡)欺凌,我們可以:拒絕「以暴制暴」有的時候,我們在網上或是離線的場景裡,和他人因種種原因產生了矛盾,可能導致我們出於憤怒在網上攻擊對方。
  • 人身安全「保護令:作用還需加強聯動
    考慮到女兒非原告親生,且在原、被告訴訟階段,原告將女兒從學校帶走且拒絕送回的行為影響了孩子的正常學習秩序,同時也存在人身安全風險,該院及時制發人身安全保護令。事後,張某在24小時內將孩子送回。  近日,寧波奉化法院民一庭庭長陳海洲接到林女士的感謝電話,稱2015年法院對其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後,順利與丈夫離婚離婚,這一年多來,再也沒有受到丈夫陳某的暴力威脅。
  • 徐大sao「詐捐門」:網絡暴力何時能停
    整個過程中,對徐大sao的質疑猜測,漸漸轉變為鄙夷謾罵,並迅速演變成為一場網絡暴力,有對視頻質量的否定,對其身份的質疑,甚至還有對他家人的人身攻擊。雖然最終B站官方出面澄清,消除了誤解,但在徐大sao得以證明清白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網絡暴力何時才能停止?
  • 楊紫名譽權案被告被罰10萬,面對網絡暴力,你該如何做?
    都說樹大招風人紅是非多,現代社會通訊發達網絡盛行,很多人在網絡扮演著「網絡噴子」的角色,面對一點點自己看不順眼的,就開始「口吐芬芳」,打著「言論自由」的幌子,用聖母的口吻對別人進行批判。那麼,面對網絡暴力,我們該如何做?那些有著極大曝光率的明星們的又是如何做的呢?
  • 丈夫頻施語言暴力 法院發出人身保護令
    (原標題:丈夫頻施語言暴力 法院發出人身保護令) 重慶晚報訊 因為丈夫不斷對妻子張女士進行辱罵和威脅
  • 澳洲橄欖球美女遭語言暴力,拿出一年工資僱傭水軍,對付網絡噴子
    澳大利亞女子澳式足球聯盟(Australian Football League Women's,簡稱 AFLW)明星球員泰勒-哈裡斯飽受網際網路語言暴力之苦,太多鍵盤俠對她進行人身攻擊,憤怒之下,她決定拿出一年工資僱傭水軍,來以毒攻毒,對付那些汙言穢語的鍵盤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