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坦克突擊,康布雷戰役中的英軍坦克攻勢

2020-12-16 歷史皇太后

說起數百輛坦克構成的鋼鐵洪流,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那些戰例。畢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裡,坦克還是作為步兵的掩護力量被投入戰場,而不是作為戰役的決勝力量。但這些都不是絕對的,事實上,首次大規模坦克突擊的戰例就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陷入困局之中的英軍決心幹一票大的,他們要在康布雷投入數量眾多的坦克,一鼓作氣擊垮德軍。

一、坦克突擊

1917年8月4日,英國皇家坦克部隊的參謀長約翰·弗雷德裡克·查爾斯·富勒寫了一份野心勃勃的進攻方案,建議使用裝甲部隊突襲康布雷,在強大兵力掩護下突破德軍防禦,重創德軍有生力量後迅速撤離康布雷。該計劃被第3集團軍司令官朱利安·賓所賞識,但他認為應該將計劃修改為攻佔康布雷,而不僅僅是原來的簡單突襲。在朱利安的幫助下,富勒的計劃被進一步修改為一個更具野心的方案,然後呈交給了英國陸軍元帥道格拉斯·黑格。

而黑格本人此時正面臨國內的巨大輿論壓力,被譏諷為"不懂戰爭的庸才",這讓他光是應對質疑就已經是頗為焦頭爛額了,他急需一場勝利來挽回自己的聲譽,捎帶腳挽回英軍在戰場上的不利地位。而當朱利安帶來康布雷戰役計劃時,黑格立刻就意識到這個計劃大有可為,能夠幫助他挽回自己的聲譽,並且在戰場上為英軍爭取一個較為有利的態勢。但英軍的總參謀長基格爾反對這個計劃,因為英軍此時深陷伊普爾戰役而不能自拔。

英格爾的反對是有道理的,因為英軍無力在兩條戰線上同時開戰。可到了9月中旬,英軍已經要輸掉伊普爾戰役時,黑格當即決定採納富勒的方案康布雷戰役計劃被正式批准在11月20日發動進攻。黑格要求負責執行該作戰的英國第3集團軍和英國皇家坦克部隊務必要在戰場上取勝,而不是在德國人的防線面前一潰千裡,至於他本人則會全力支持這次作戰,為第3集團軍和皇家坦克部隊提供足夠的物資。

黑格可不是動動嘴皮子那麼簡單,而是實打實的為康布雷戰役準備了足夠的兵力和物資,滿載物資的火車成列成列的開往了英國第三集團軍處,為他們帶去了足夠的物資,並且運來了他們急需的坦克和火炮。黑格慷慨的提供了足足三個旅的坦克部隊,多達376輛作戰坦克、18輛補給坦克、32輛破障坦克和3輛無線電通訊坦克,合計429輛坦克。如此規模的坦克投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還是首次,可見黑格已經是打算把英國陸軍的棺材本都砸進來了。

二、鋼鐵洪流

駐守康布雷的是德軍第2集團軍,在德軍官兵眼裡,康布雷堪稱是人間天堂,畢竟沒有伊普爾那樣的浴血廝殺,這就已經足矣。可這種天真的幻想在1917年11月20日被徹底打破,英軍上千門火炮在早上六點開火,因為英軍採用了"預測炮擊"的新炮兵戰術,放棄了以往冗長的炮擊,轉而通過精確計算讓首次炮擊就能命中目標,所以德軍方面的損失異常慘重。德軍被英軍的新戰術打的措手不及,精準的炮擊讓他們的一線陣地迅速被砸的稀爛,而英軍的炮火逐漸向他們的陣地後方延伸時,這些可憐的德軍官兵才有閒心看看對面的英國人在搞什麼。

驚魂未定的德軍官兵從陣地裡探出腦袋,儘管因為英軍的炮擊引發的硝煙和煙霧彈煙幕導致了他們的視野大大受限,但德軍官兵還是很快就看到了讓他們難以忘卻的一幕——他們的眼前出現了一面向他們壓來的鐵牆,由數不清的坦克所構成的鐵牆。眼前的景象讓德軍官兵的士氣開始動搖和崩潰,過去英軍也曾投入坦克,可最多也就是十幾輛罷了,這次卻一口氣來了數百輛,這讓不少德軍官兵頓感不適,一些膽小者已經喪失鬥志,想要躲藏起來以避開坦克的威脅。

另一方面,英軍的進攻也是令人生畏的,他們的坦克部隊大多數由馬克Ⅳ型坦克構成,雖然笨重遲緩,可一旦數量過百那也不是什麼好對付的。這些坦克迅速碾過了德軍安置在陣地前的鐵絲網,打開了通往德軍陣地的道路。英軍的坦克每三輛一組,呈現一個三角陣型,交替掩護著突破塹壕。儘管德國人把他們的塹壕挖的寬大到馬克Ⅳ型坦克難以越過,但是這些坦克攜帶的柴束卻可以用來鋪平塹壕,作為坦克臨時通過的道路。這種聞所未聞的攻擊方式,讓德軍官兵有些疲於應付,戰線也大多被英軍順利突破。

德軍官兵都是受過嚴密訓練的精銳,他們能夠迎著呼嘯而來的彈雨發起衝鋒,也能踩著徐進彈幕向敵軍陣地緩慢壓去。可是當他們的面前多出鋼鐵洪流時,這就不是靠勇氣能夠輕易抵擋的存在了。儘管德軍各部隊拼死和英軍廝殺,但整體戰線仍舊是在不到6個小時的時間裡就被英軍殺得大敗,英軍整體將戰線向前推進了足足4英裡左右,這在過去的戰爭中是非常少見的。可以明確的是,英軍的鋼鐵洪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坦克的價值如今彰顯無遺。

三、喋血康布雷

英軍的鋼鐵洪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這也並非是沒有任何代價的。在11月20日這一天裡,英軍就損失了180輛坦克,其中有114輛是因為各種莫名其妙的原因毀掉的,剩下的才是被德軍給擊毀了的。這些損失原因通常都是一些非常讓人鬱悶的事情,比如說各式各樣的機械故障——發動機停擺、傳動裝置故障都是比較常見的問題,鐵絲網捲入了坦克履帶之中,導致承重輪被鐵絲網卡死也時有發生。還有一些就更為讓人哭笑不得,因為這些損失掉的坦克裡,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是駕駛員操作失誤,把坦克開翻進了壕溝之中,或是駕駛員沒注意坦克的重量問題,把橋梁壓塌後坦克摔進河裡。

而那些被德軍擊毀的坦克也是令人惋惜的損失,比如進攻弗萊斯基埃村的英軍中央方向部隊來說,其步兵和坦克之間有非常嚴重的脫節。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配合坦克部隊進攻的是第51高地步兵師,這個師的指揮官打仗中規中矩,生怕步兵距離坦克太近會讓步兵成為敵方火炮的靶子,所以只讓步兵在距離坦克150碼的位置上遠遠跟著,而不是緊緊跟隨著坦克去進攻。這種作戰方式導致配合他作戰的坦克部隊損失極大,因為他們距離自己的坦克實在太遠了,但凡只要守軍有足夠的勇氣和一定的反坦克能力,這些膽大包天的"鐵盒子"就要遭殃了。

而防守該地的是德軍第54預備步兵師,這個師進行過反坦克訓練,知道如何從坦克的火力死角靠近並摧毀坦克,或是從隱蔽的火力點、炮位來摧毀坦克。在當天的戰鬥中,英軍第51步兵師表現極差,他們的步兵往往要等到坦克都被德軍摧毀,才會趕來消滅德軍步兵。據稱在戰鬥中,甚至有一名德軍中士一口氣摧毀了9輛英軍坦克後,才被姍姍來遲的英軍步兵擊斃。等到德軍在傍晚從弗萊斯基埃村撤離時,英軍第51步兵師才算拿下了村莊,而配合他們的坦克部隊已經差不多損失殆盡了。

此時,英軍的戰線在左右兩翼已經達成了突破,不過中央方向的進攻則堪稱失敗,導致德軍戰線在英軍戰線內形成了一個突出部,而英軍一時半會兒又拿不下這個突出部,這就讓英軍計劃攻佔康布雷的願景落空了。可不管怎麼樣,英軍在這一天裡推進的距離打破了過去的數年裡的記錄,還抓到了4200名德國俘虜,擊斃的德軍更是不計其數,這對於英軍而言仍舊是一場空前大捷。消息傳回英國本土後,倫敦所有的教堂都鳴響大鐘來慶祝英軍在康布雷的勝利。

結語

然而,這次戰役的勝利也就到此為止了,英軍已經不可能繼續進攻了,因為黑格把後續部隊都抽取支援在卡波雷託戰役中被打的士氣低落的義大利人了,英國第3集團軍的進攻被迫在11月29日停下來。而德軍卻獲得了足夠的增援部隊後,以12個步兵師、1700門火炮和1000架飛機的雄厚兵力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反擊。無力抵抗的英軍被迫撤回出發陣地,之前的戰果大部分都被德軍收回手中,康布雷的戰事也就此告一段落了。

但不管怎麼說,康布雷戰役都是坦克突擊的首次嘗試,而且還嘗試了諸兵種協同作戰這一新的戰爭模式,雖然戰役本身以失敗告終,可它在軍事史上的地位與價值卻毋庸置疑。只不過令人諷刺的是,康布雷戰役後英軍高層開始調查失敗原因,最後結論確實過錯都是下級軍官們的,而那些將軍們卻沒有任何過錯,這未免就有些自欺欺人了。

參考文獻:《第一次世界大戰史》

《康布雷戰役1917》

相關焦點

  • 英軍坦克內煮紅茶,引燃坦克三人喪生,結論竟是飲茶設備需升級
    二戰時期的英國在邱吉爾的帶領下表現優異,而英軍的戰鬥力也被各國認可。很有趣的是,在各國疲於戰爭的時候,英軍在戰場上的紳士風度仍是沒有絲毫消減。在普通人的概念中,坦克作為戰爭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表現優異。戰時可以理解成飲茶解壓,但長期積累下在英國人的生活方式中,下午茶顯然已經成為英國人緩解疲勞的重要方式。1991年2月,各國軍隊決定進軍伊拉克,故提前在海灣地區集結,而英軍作為其中重要成員,也是早早進入了戰時準備。雖然戰爭一觸即發,但戰前準備仍是不可缺少,而對於英軍來說,戰前準備最重要的一環就包括下午茶。對於英軍來說,下午茶其實也沒有想像的那麼複雜,不過是一杯紅茶配上一點零食而已。
  • 坦克的娘化之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
    人類何時開始對坦克發情,還把它們當成是戰場上的女友?答案可以追溯到坦克誕生時期,如果再進一步追根究底,它又可以上溯到早先海員對船隻的稱呼上。在西方,人們對艦船使用的是女性代詞——比如「She」,而我們知道,最早的坦克被稱為「Landship」,換言之,它的定位就是「行駛在陸上的船艦」。  事實上,將艦船比作女性的提法,早在幾百年前便已經出現。但具體原因歷史學家們卻眾說紛紜。
  • 志願軍「11路」車,跑過「百夫長」坦克,團滅英軍坦克營
    沒想到二戰結束後,消停沒幾年的英軍又加入了美軍幹涉朝戰的陣營。終於,我軍在戰場上有機會和這支曾是殖民者、劊子手的英軍一較高下了。 其中最讓人驚嘆的是,在1950年底爆發的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英軍一個皇家坦克營被志願軍50軍149師446團全殲
  • 旨在支援步兵進攻的步兵坦克?步兵坦克在戰場上價值幾何?
    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大家很快就從運動戰變成了塹壕戰,延綿不絕的鐵絲網和塹壕阻礙了士兵們的進攻,機槍、地雷和火炮更是進攻方的噩夢。以索姆河戰役為例,英軍一天倒斃在德軍機槍之下的士兵就多達六萬,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傷亡數字。
  • 防空炮演變來的反坦克炮,英國早期的反坦克支柱,QF-2磅反坦克炮
    事實上,這種反坦克炮的前身可不怎麼樣,它的前身是英國皇家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裝備的QF-2磅MⅡ型40毫米機炮,這種機炮其實就是英國人把維克斯機槍放大後的產物,身管長度為62.01
  • 強弩之末:TK-3坦克,「布楚拉河戰役」中波蘭最後的掙扎
    單從坦克數量來看的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蘭坦克部隊絕對算得上是一支勁旅。當時德國的南北方軍團也只不過擁有了2700輛坦克,而波蘭雖然只是一個「小國」卻配備了870輛坦克。當然,波蘭的這一批坦克中有四分之三是一些非同尋常的坦克,比如TK-3和TKS等這樣的超輕型坦克。
  • 一戰絞肉機:索姆河戰役十大瞬間,英軍第一天就傷亡57470人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血腥的戰役,總計有一百多萬人死傷。英國和法國軍隊在15英裡長的戰線上與德國人殊死決戰,戰鬥持續了將近5個月。下面這組照片,真實記錄了那場殘酷的戰役。【圖1】英軍士兵正在爬出戰壕,向德軍陣地發起進攻。
  • 輕型反坦克炮中的豪傑,能給虎式坦克斷腿的英國6磅反坦克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步兵面對坦克都是一種被支配的情況,沒有裝甲部隊支援的步兵遭遇了坦克,結果不會比一戰的步兵遇到機槍陣地好哪去。此時前線步兵所能指望的就是前線反坦克炮兵拉出自己的反坦克炮,對著那些龐然大物來上一下狠的方能挽救他們於絕境。而在二戰的諸多反坦克炮中,同盟國所裝備的英國QF-6磅反坦克炮無疑是最為優秀的。
  • 史上最慘戰役持續100天,每天陣亡1萬多人,至今此地白骨遍野
    ——華崗(中)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135字,閱讀約3分鐘生活在和平年代,也許很多人對戰爭的殘酷沒有深刻的認識。在槍林彈雨面前,人的生命顯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擊。在世界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戰役不計其數,其中有一場歷史上最慘烈的戰役,雖然只持續了100多天,但傷亡人數驚人。這就是世界戰爭史上著名的索姆河戰役,它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是主戰場,1916年,法德兩國軍隊在凡爾登城展開了激烈的對抗,為了緩解對凡爾登的壓力,法英聯軍決定沿索姆河進攻德軍防線,取得突破。
  • 一戰英軍士兵肖像照:從絞肉機戰役中倖存下來的男人們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一戰時期經歷了索姆河戰役的英軍士兵肖像照,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看看被稱之為絞肉機戰場的索姆河戰役是多麼的慘烈。索姆河戰役爆發於1916年7月,英法聯軍為了突破德軍的防禦線,把德軍逼退到法德邊境,從而與德軍進行的一場一戰期間最大大規模的會戰。
  • 志願軍「11路」車,不僅跑過英軍「百夫長」坦克,還團滅坦克營
    「百夫長」坦克又名遜邱倫主戰坦克,是上個世紀中期英國設計製造的第一代主戰坦克。「百夫長」坦克裝備了極厚的防護甲,堅固是它的特性。因此它越野性能也很好,在沙漠、山地行駛都毫無問題。但是1945年當首批「百夫長」坦克製成急忙奔赴德國戰場時,德國卻突然投降,導致這輛性能極佳的坦克沒有派上用場。直到中東戰爭爆發,「百夫長」坦克才終於顯示出它的威力。第四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一百輛「百夫長」坦克大敗敘利亞六百多輛T55、T62坦克。這次戰爭終於為該坦克正名,還原了它的設計初衷。
  • 《坦克世界》坦克代號意義,美英用人名,德國用動物
    了解完了坦克的工程編號後,讓我們來看看各國坦克命名的特點。美、英、蘇愛用人名命名可以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段期間,美國出現了不少的知名將領,而為了紀念這些將領在不同戰役中取得的成就,就將這些將領的名字命名當時指揮的坦克上。
  • 坦克世界英系金幣車:馬蒂爾達黑親王的歷史由來
    這次0.8.0版本中Y系第一輛坦克馬蒂爾達—黑親王將於廣大玩家見面,這輛坦克是在瑪蒂爾達坦克底盤的基礎上安裝了A27炮塔和6磅炮,由於研製過程中無法解決炮塔與底盤的安裝問題而停止發展,只生產了一輛原型車,最終沒能進入部隊服役。遊戲中身為5級坦克,它的裝甲厚度和火炮的穿深相比其前任S系馬蒂爾達要出色不少。
  • 被顛倒的「騎兵砍坦克」真相:波蘭騎兵團帶著坦克,德軍反而沒有
    在二戰歷史上,有一場被世人熟知的奇特戰鬥——就是「波蘭騎兵刀砍德軍坦克」。一些二戰類書籍經常引用這個戰例,比如說「宣告騎兵時代的滅亡」,或者是「波蘭騎兵不學現代軍事知識的下場」,甚至誇張為「波蘭騎兵沒見過真正的坦克」。然而事實上,這個所謂「騎兵砍坦克」的故事才真的是一個神話。
  • 大縱深戰役理論,蘇軍坦克集團軍高速推進,如何保障空中掩護?
    前言在二戰蘇軍的大縱深戰役理論中,坦克集團軍作為重要的戰役突擊力量,在進攻中將擔負縱深的突擊任務,而實戰經驗表明,坦克集團軍在敵人的縱深遂行作戰任務時,必須得到強有力的空中掩護,否則這種裝備大量坦克、裝甲車和其他車輛的重裝部隊很容易遭到敵軍轟炸機的突襲
  •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
    志願軍部隊發揮了出色的偽裝技能,瞞過敵飛機和前沿哨兵的偵察,於12月31日入夜時突然發起攻擊,集中100餘門火炮打開臨津江突破口,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第一次大規模使用炮兵。圖源:中華網   12月26日,美國陸軍助理參謀長馬修•邦克•李奇微抵達朝鮮戰場,接替在第二次戰役潰敗途中翻車而死的第八集團軍司令沃爾頓•沃克(韓戰中陣亡的最高級別的美軍將領),同時兼任「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   李奇微指揮過美軍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夜間空降作戰,還率部參加諾曼第登陸戰役後升任美第十八空降軍軍長。
  • 「英雄坦克營」不是吹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最漂亮的一次坦克戰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高平戰役中,我軍坦克裝甲部隊首當其衝,被投入了最為重要的東溪穿插奪點戰鬥中。1979年2月17日晨6時55分,第43軍坦克團配屬給陸軍第126師,組成一支坦克、步兵、工兵等多兵種合成的特遣隊,執行向東溪穿插的任務。
  • 第一次世界大戰,聯軍發動攻勢,德軍敗局已定
    例如,他不惜任英軍抵抗至最後一息,非到它真正瀕於崩潰,決不予以援兵。這是靠了吝援以積儲兵力的策略,即以犧牲部分而保存整體待到看見德軍在法國有三處突出陣地,形成半圓圈,便於攻取,福煦就命令法國將軍馬金於7月18日進攻馬恩河之線的突出陣地,輔以三百輛坦克,果然大獲成功,俘敵三萬,德軍後退。雖魯登道夫不因之而氣餒,仍積極準備向依普爾發動攻勢,但兩處攻勢皆未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