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廣東在行動——縣(區)書記專訪
一條條柏油馬路穿越村莊,一座座白牆灰瓦的院落村舍整齊排列,房前屋後潔淨有序,道路整潔,溪水清澈……農村美、產業興、農民生活有盼頭,這些期待都在新興縣美麗鄉村中得到充分體現。
日前,新興縣委書記王巍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介紹,近年來,新興縣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不僅讓鄉村環境美起來、產業旺起來,還讓村民腰包鼓起來,通過著力提升農民群眾生活品質,讓農民群眾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南方日報:在您看來,新興縣在建設美麗鄉村中的核心優勢是什麼?如何將美麗鄉村與新興特有的旅遊資源有效結合,推進新興加快建成灣區旅遊休閒地?
王巍:當前,新興正積極融入大灣區兩小時生活圈,緊跟區域優勢,致力把美麗鄉村建設與自身旅遊資源稟賦有效結合,在條件成熟的鄉村中,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一批鄉村旅遊點,開發一批符合市場要求的民宿。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興的鄉村遊和休閒遊不僅有青山綠水的顏值,更有現代旅遊的內涵,呈現出獨一無二的新氣象、新特點、新趨勢。新興藉助已有的和未來的重點文旅項目,在打造大型項目的同時,將周邊鄉村的環境美化以及項目對周邊鄉村的有效帶動考慮進整體規劃與統籌當中,通過「大手牽小手」的方式,進一步強化重點文旅項目對周邊鄉村旅遊、鄉村振興的帶動發展。
加快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打造,打造碧塘村、龍山塘村、外布前村、良洞村、石頭衝村5條精品村;進一步打造禪意之旅、現代農牧之旅、禪茶文化之旅、生態之旅、紫色天堂之旅5條精品線路;穩步推進大穩村、壩塘村、欖根村等128條示範村建設。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把上述精品村、精品線路、示範村打造成為全縣鄉村振興的形象擔當,形成示範效應,為新興鄉村旅遊增添深度遊和體驗遊的元素。
南方日報:新興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是如何最大程度讓百姓得實惠?
王巍: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新興始終堅持農民主體地位,把村民知情不知情、支持不支持、配合不配合、參與不參與、滿意不滿意作為工作的重要標準,將村民的現實需求作為黨委政府決策部署的主要依據,積極引導村民「唱主角」,把村莊建設「舞臺」交給村民。結合農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聚焦解決農民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通過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提升農民群眾生活品質,讓他們生活更便利、更舒適。
產業振興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一環,新興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稟賦,如旅遊資源、種養資源、畜牧資源,厚植髮展優勢,集聚新要素,激發新動能,讓農民群眾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受益感、幸福感。同時,不斷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農民群眾營造更安定、更和諧、更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
■一線走訪
足不出村享美景 自家門口能就業
清泉石上流,青煙雲上飄。新興縣六祖鎮龍山塘村依山傍水,有農禪結合的傳統,是一個歷史悠久、山清水秀、土地富饒、民風淳樸、禪意濃厚的村莊。創新的規劃和管理,使該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依託黨建引領,龍山塘村堅持「鄉村振興、共同締造」的思路,支部帶頭、黨員帶動、群眾主體、企業聯動、鄉賢助力,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實施「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五共理念,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營造村民宜居環境,完善旅遊配套設施,推動廁所革命、汙水治理、垃圾治理。龍山塘村已全面完成旱廁、塘廁等清拆;按需建成標準化衛生公廁5座;配備公廁「六小件」,並激活現有景區和民宿公廁資源。此外,龍山塘村實施「兩揀四分」模式(村民初分揀、保潔員再分揀,垃圾分四類),採取「戶分類投放、村分類收集、鎮分類運輸、縣分類利用」模式,實現了村莊垃圾「日產日清」,整村乾淨整潔。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龍山塘村建成雲浮市第一個廚餘垃圾處理中心,日處理能力600公斤,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在產業發展方面,經過近年來的發展,龍山塘村多管齊下,帶動村集體純收入達80萬元/年。其中,「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更是讓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在家門口打工,獲取薪資收入,更能通過集約土地獲得租金收入、入股合作社獲得股金收入。現在,龍山塘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35800元,而有勞動力的貧困戶,進入產業項目打工或成為保潔員後,收入還會有進一步提升。
南方日報記者 方鎮彬 通訊員 梁桂嬋 統籌 韓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