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鄧翔灃 攝影 盧春陽
11月24日,初冬的成都氣溫持續走低,但在「川渝粵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上,青年們的創業熱情不減。就讀於四川美術學院的臺灣青年張如琳同其他6名臺灣同學從重慶來到成都,「組團」尋找實習和創業機遇。
當天,由四川省臺辦、重慶市臺辦、成都市臺辦、郫都區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川渝粵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開幕,交流會以「共享機遇·築夢未來」為主題,來自四川、重慶、廣東、上海150名和臺北線上200名臺灣青年參加交流會。活動將於28日在重慶結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活動是疫情以來,大陸開展的最大規模臺灣青年就業創業交流活動,旨在讓臺灣青年了解大陸出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帶來的發展機遇,了解川渝就業環境和創業前景,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實現機遇共享、市場共建。
有誠意:
臺青分享創業「真經」,提供多個臺青實習崗位
交流會上,一個個精彩的創業故事、一段段臺青與四川的美好緣分讓會場掌聲不斷。
雖與成都剛剛結緣,但在川創業的95後臺灣青年遊立揚「有話說」,帶著自己的「在線教育」創業項目進行路演。
今年年初,遊立揚通過網絡了解到位於成都的亞臺青海峽青年創業園,被其面向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提供的種種「福利」打動,決定來到成都發展。「住進人才公寓、專門有工作人員帶我去銀行開戶、營業廳辦理電話卡,還教我註冊公司……」遊立揚表示,創業園提供的「一站式」服務讓他真正明白惠臺政策是實實在在的,為他創業帶來信心和動力。
交流會舉行了青創項目籤約儀式,8個涉及農業、文創、醫療等領域的臺灣青年創業項目分別落戶川渝3個臺灣青創基地。在川臺資企業富邦華一銀行成都分行、四川知名民營企業新希望集團現場發布了50個臺灣青年實習就業崗位。
這更加堅定了張如琳紮根四川的想法「成都太出名了!天府之國的美譽更是耳熟能詳。」對於研究工藝設計的她來說,已先後去到三星堆、成都博物館等著名地標感受四川文化底蘊。「成都最大的吸引力在於燦爛的巴蜀文化和城市包容性,未來希望留在這裡從事工藝、文化設計相關的工作。」
新希望集團四川總部公共事務經理邱鵬旭表示,此次共提供了30個重要實習崗位,後續還將推出更多的招聘計劃和活動,希望能夠以此為契機,讓臺灣青年感受天府之國的獨特魅力,並把臺灣在健康產業、文旅產業的豐富經驗帶到四川。
有潛力:
吸引多地臺青來參會,「打望」成渝發展機遇
來自廣東的參會代表—臺青吳宥璇目的明確。
原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後,許多臺商出現商品滯銷的情況,急需開拓線上渠道。吳宥璇同合作夥伴借力大陸電商發展優勢,成立了「廣東臺妹「電商平臺,打通臺商線上銷售渠道。
「只要條件合適,我們會迅速推動項目落地。」一句話,展現出成都對創業臺青的吸引力。吳宥璇表示,希望把商業模式複製至成渝兩地,創建「成都臺妹」等平臺。「不僅能幫助商品銷售,還能促進兩岸文化交流。」
此次活動邀請到許多來自廣東、上海的臺青,為他們提供了解西部發展的窗口和平臺,幫助支持青年臺商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對於創業臺青來說,成渝攜手發展意味著更多的資源。」窩克海峽兩岸企業孵化器(重慶)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遊瑀表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整合兩地的政策資源和市場資源,滿足創業者同時擴張兩地業務的需求。
據了解,近年來,四川立足臺灣青年發展需求,積極搭建服務平臺,形成了以成都為核心,「北有德陽、南有星點、西有亞臺青、東有華燦」4個園區的發展格局。截至目前,4個園區累計入駐臺青創業項目233個,吸引創業臺青350餘人,投資總額超5億元人民幣。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四川迎來了更大發展機遇,對臺青的磁吸力也持續增強,今年前3季度,園區新增臺青創業項目28個。
現場,張遊瑀也發出邀請。「有創業打算的臺青可以來成渝兩地多看看,挖掘市場潛力。」張遊瑀表示,只有讓創業者陸續實現創業夢,孵化園才能欣欣向榮。
據了解,接下來,參加活動的臺青還將前往四川兩個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基地」——亞臺青(成都)和德陽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以及華燦工場·成都空間和成都星點海峽兩岸新經濟創業園參觀考察,了解園區建設發展和惠臺政策助力臺青創新創業情況,感受四川「雙創」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