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聲:客家文化是粵臺交流紐帶 鼓勵青年交流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粵臺兩地的獨特客家情緣對促進兩岸交流與合作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在促進粵臺兩地未來的進一步交流與合作中,怎樣發揮這種獨有的文化淵源優勢?記者為此專門採訪了在粵臺客家文化方面有著長期研究的中山大學副校長、臺灣研究所所長陳春聲教授。通過他的多年研究以及29次往來粵臺兩地的親身交流,了解更為生動的粵臺客家情誼。

  尋根語言、習俗、民間信仰,粵臺客家同根同源

  記者:您多次往返粵臺兩地講學、進行學術研究與田野調查,根據您的體驗,可從哪些方面了解和感受粵臺兩地的共同文化淵源?

  陳春聲:最明顯的是語言。臺灣很多客家的鄉親,即來自大粵東,保留著祖居地的語言特徵、講客家話。第二個非常重要的特徵是民間信仰。隨著客家人向臺灣遷移,大陸客家很多民間神的信仰,也在臺灣得到了非常好的傳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粵臺客家相近的民間習俗。包括各種節日儀式、飲食習慣等、建築形制、婚姻嫁俗、喪葬禮儀等等,臺灣的客家鄉村有許多是從大陸這邊承襲過去,再加以發展的。

  影響客家文化是粵臺交流合作最重要的基礎

  記者:兩地相通的文化淵源,尤其是客家文化,對推動粵臺兩地的合作交流有哪些影響?

  陳春聲:粵臺兩地的客家人同根同源:有同樣的語言,相同的習俗,還有共同的關於祖先來自中原的歷史記憶,為人處事、行為舉止間也有許多不言而喻的默契之處,所以很容易相互交往。

  我們做田野調查時發現,即使是甲午戰爭後,臺灣因為屈辱的《馬關條約》割讓給了日本,粵臺兩地客家民眾的交流還是非常頻密的。日據時代臺灣許多客家人開始修族譜,都是回到粵東故鄉尋找本家族的舊譜作為依據。不難感覺到,不管兩岸的政治、社會情況如何,幾百年來粵臺客家人的交往一直都是很普遍的,從而也就非常深刻。這種交往血濃於水,其內在感情是日常生活裡培養出來的,自然而且延綿不斷。

  因此,這樣一種鄉情,是粵臺兩地經貿合作、文化交流最重要的一個基礎。

  記者:在兩岸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下,粵臺雙方合作已經走向教育、旅遊、金融等更廣泛的領域。這種交流合作將給粵臺兩地的未來帶來怎樣的影響?

  陳春聲:我認為維持兩岸的和平穩定,最根本、最基礎的是百姓之間日常生活的交流與交往。因此,粵臺兩地之間要繼續保持和珍惜既有的鄉情、發揮在歷史文化淵源方面的優勢,並努力通過百姓日常的交往,進一步深化這樣基礎。

  這次以「合作之旅」和「鄉情之旅」為主題的「臺灣·廣東周」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創新。黃華華省長自己是客家人,帶隊到臺灣與客家鄉親聯誼,進一步加強了兩地的「客家情誼」,還可推動粵臺兩地在各項交流中走向更為深入的合作。

  文教ECFA時代,要讓兩地青年有更多機會融入日常性交流

  記者:臺灣立法機構前日正式通過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有人提出,ECFA的籤署在推動兩岸經貿邁向正常化和制度化的同時,對加強兩岸文教交流合作也意義深遠,推動以中華文化為主軸的文教交流,能夠拉近兩岸人民的生活方式,重塑兩岸共同的價值認同。對此,您如何看待?

  陳春聲:是的。特別要鼓勵年輕人的交往,讓兩岸青年有更多機會融入學習、工作、生活的日常性交流。中山大學從2003年開始,每年都與臺灣的大學舉辦「海峽兩岸青年學生客家文化尋蹤夏令營」,我一直負責此項工作,對這類青年人交流的感受特別深刻和真切。

  他們中很多同學是第一次來大陸,原來對大陸原鄉了解很少,但年輕人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當他們實地感受之後,就會改變原來的很多印象。而大陸的同學,也通過與臺灣同學的交往和接觸,增加了對臺灣和臺灣同齡人的了解。

  中山大學與臺灣的12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包括臺灣大學、成功大學、新竹清華大學、新竹交通大學等臺灣最重要的大學,主要內容是學術交流、合作研究和學生交換。根據交流協議,目前中山大學每年有約100位同學到臺灣修學,同樣,臺灣各大學每年都有學生來到中山大學學習。我們還想擴大與臺灣其他大學多種形式的合作交流關係,希望到2012年,每年能有200位學生到臺灣各個大學交換修學。

  相比於中老年人,青年之間的交流則會更加容易,青年人成見少,不保守,他們比我們更容易求同存異,成為朋友。兩岸青年間的距離,其實遠遠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遙遠。日益發達的資訊網絡,使他們可以擁有共同的視野和共通的話題。兩岸大學的交流有很多形式,但青年人這種日常生活的接觸乃至情感交流,在我看來,更具意義。因為,這種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的接觸,其實是對彼此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情感世界理解與接受的一個過程。

  代表兩岸未來的優秀的青年學子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建立起來的親密與融洽,將為兩岸關係長期的穩定和正面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從長遠來看,兩岸的未來,在於青年一代。(記者 陶達嬪)

相關焦點

  • 粵臺青年嶺南行走進茂名 聯誼互動促進兩岸交流
    海上運動擂臺賽促進粵臺青年交流互動  茂名網訊 10月12日下午,廣東省第六屆臺灣青年嶺南行及臺灣嘉義農業考察團100餘人到茂名開展文化交流。  粵臺青年與我市臺商交流互動  本屆活動以「走到一起來 夢想更精彩」為主題,設計了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禪宗文化研習交流和臺灣潮汕宗親嶺南行返鄉交流考察等3條精品線路,旨在通過修學聯誼
  • 江西萬載縣傳承中華客家文化 促進萬臺文化交流
    江西萬載縣傳承中華客家文化 促進萬臺文化交流 2016年08月10日 09:4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8月10日萬載縣訊 為弘揚傳承中華客家文化,促進萬載與臺灣文化交流,2016年8月8至9日,萬載縣派出了縣史志辦、文聯和臺辦等對客家文化有所研究的4位代表,前往宜春市銅鼓縣,參加由臺灣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教授羅肇錦
  • 兩岸辦客家文化交流活動
    美麗的客家之都——深圳  中國臺灣網6月21日深圳消息由世界客屬總會高雄分會理事長李寬治率領的高雄客家代表團一行148人將於今日抵達深圳,參加為期四天的「深圳高雄客家文化交流」活動。本網將全程跟蹤報導。  據了解,此次臺灣代表團的成員均為臺籍客家人,多數是第一次來深圳。隨團到來的還有多位臺灣媒體駐香港記者。
  • 福建汀州客家首府獲批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臺灣青年點讚
    得知汀州客家首府獲批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後,在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投資創業10多年的臺灣青年張元豪興奮地說。在13日國臺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公布了最近新批准的包括龍巖長汀汀州客家首府在內的4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名單,另外3家分別是,泉州安溪清水巖,江蘇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及四川綿陽梓潼文昌祖庭。地處福建西部山區的龍巖是海內外著名的客家祖地、重點僑鄉、臺胞祖地。
  • 在粵留學生代表學習交流活動舉行 促中外青年友好交流
    嶽青 攝中新網廣州8月8日電(王堅 嶽青)在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的指導下,廣東省青年聯合會、廣東省學生聯合會於4日至7日聯合舉辦了在粵留學生代表學習交流活動,讓在粵留學生多交中國朋友,多了解中國,促進交心交融。
  • 學術交流 | 找尋人文風土的路徑 ——2018粵臺優秀青年學生臺灣修學行記
    為秉承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振興中華」的理想,踐行「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促進民心相通、文化相融,2018年8月25至30日,由孫中山基金會、東莞臺商育苗教育基金會主辦的「『天下為公』兩岸行」粵臺優秀青年學生臺灣修學行活動在美麗的寶島臺灣舉行。
  • 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粵美鄉村考察之旅在清遠啟動
    中國臺灣網12月15日訊 12月4日,由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主辦,清遠市臺港澳事務局、廣州市穗臺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粵美鄉村考察之旅在清遠市啟動,兩岸約100名青年參加開營儀式。
  • 推動人文交流深化經貿合作 跑出粵非交流合作「加速度」
    展望未來,作為對非交流合作的大省,廣東願與非洲朋友一道,繼續深化經貿合作,擴大雙向投資,促進產能對接,推動人文交流,打造新時代粵非交流合作「升級版」,跑出粵非交流合作「加速度」。粵非合作的成績單漂亮的不僅是數字粵非貿易和投資始終保持著良好發展勢頭。
  • 深圳高雄客家文化交流研討會在深舉行
    深圳高雄客家文化交流研討會在深舉行  兩岸客屬鄉親共敘深厚情誼  本報訊昨天,為期4天的「兩岸一家親,共敘客家情」深圳高雄客家文化交流活動迎來了一場「重頭戲」——客家文化交流研討會。廣州、深圳、梅州的客家文化學者、工作者,與來自臺灣高雄市的客屬鄉親深圳參訪團一起撫今追昔,共敘情誼,探討客家文化精神的傳承、發展與創新。  中共深圳市委常委王毅出席了研討會。他代表中共深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和深圳客家鄉親、深圳全體市民,向蒞臨研討會的客屬鄉親和嘉賓表示熱烈歡迎。王毅說,一首客家山歌唱得好:「高山青松根連根,天下客家心相連;中華文化昭日月,民族精神傳萬年。」
  •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暨禪宗文化交流系列活動在廣東南華禪寺...
    此次活動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和韶關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築牢兩岸同胞共同精神紐帶」為主題。  葉貞琴表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是兩岸同胞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依託海內外聞名的禪宗祖庭南華禪寺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發揮韶關豐富的禪宗文化資源優勢,構建兩岸禪宗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平臺,有利於深化兩岸民間文化的交流合作,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
  • 各大媒體聚焦報導2020湘臺青年文化交流節啟動儀式
    9月28日,我省舉辦「雲月寄相思·瀟湘中秋情」2020湘臺青年文化交流節啟動儀式暨庚子年兩岸大學生瀟湘中秋夜活動,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海峽兩岸青年音樂文化交流活動」在我校開幕
    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加強海峽兩岸教育界人士及青年學生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岸高校及青年師生的相互了解和友誼,由我校主辦的「2019海峽兩岸青年音樂文化交流活動」於2019年12月3日至12月8日在京拉開帷幕。活動期間,來自臺灣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的一行16位師生將與我校民樂系開展一系列學術交流與文化參訪活動。
  • 吳伯雄饒穎奇在臺北會見永定客家文化交流團
    閩西新聞網臺北13日電 (通訊員 劉永良) 5月13日下午,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理事長饒穎奇在臺北市客家文化中心,會見了在臺灣參訪的永定縣客家文化交流團,共敘親情。他表示,龍巖是客家人重要的集聚地,希望通過兩地客家的交流,促成兩岸和平發展能夠穩固地向前,不要倒退,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吳伯雄盛情邀請永定縣明年能夠派更多的鄉親到臺灣參加世界客屬懇親大會。話別時,吳伯雄把一個繡刻有「經濟合作手攜手,文化交流心連心」的紀念牌匾贈送給永定客家文化交流團。
  • 文化交流讓臺灣青年看見「新大陸」
    在這個變化下,高雄和其他城市,現在又可以加強兩岸交流,對經濟發展也有利。張立齊(北大博士):臺灣青年中有一部分人已經覺醒。在臺灣經濟發展現狀下,民進黨讓人民很痛苦,讓年輕人沒出路。兩岸要交流、要開放,臺灣才會好。網上已經有很多人反映,支持兩岸交流,他們都覺得臺灣的經濟能因此變得更好。
  • 全球華文媒體歡聚一堂,向世界解讀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大主題背景下,根據市場需要靈活組合多種旅遊產品,從而形成區域性的共享品牌和旅遊目的地營銷的共同紐帶。這是一個區域旅遊合作品牌的構想,於2007年閩、粵、贛三省形成共識,十多年來一直在推進建設。
  • 閩客家族譜在臺展出引轟動
    閩客家族譜在臺展出引轟動 2014年07月29日 11:53:58  來源:        福建客家族譜在臺展出    「兩岸族譜文物展」20日在臺北縣三峽客家文化園區開幕,展出族譜與百餘件文物。
  • 「鷺島小天使」抵臺 展開為期一周青少年交流
    這就是2018年鷺島小天使文化交流訪問團,他們將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裡,赴島內多地與同齡人展開交流,以音樂、舞蹈、戲曲展現心靈契合;還將深入臺北的親子家庭,感受兩岸間的中華文化血脈親情。今年的鷺島小天使文化交流活動以「鄉土鄉音·兩岸情」為主題,由廈門市臺灣同胞聯誼會與臺灣中華企劃人協會共同主辦,將從8月2日開始,在臺展開為期一周的交流。
  • 廣東促進會金融委員會承辦粵臺金融合作交流座談會
    (圖片來源:廣東省促進會金融委員會)  中國臺灣網7月25日臺北消息 日前,由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金融委員會(簡稱金融委員會)榮譽會長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主辦,金融委員會承辦,金融委員會榮譽會長單位--臺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協辦的「粵臺金融合作交流座談會」在臺北市福容大飯店成功舉辦。
  • 杭臺青年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開幕 以藝術之名彰合作願景
    杭臺青年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開幕。 蘇禮昊 攝中新網杭州10月16日電(郭其鈺 蘇禮昊)以「情牽兩岸·攜手圓夢」為主題的杭臺青年文化藝術交流活動16日在杭州開幕。此次交流活動包括杭臺青年藝術家書畫展、花藝展和《臺灣通史》出版物展及專題講座,兩岸百餘名青年現場創作書畫作品、了解兩岸歷史淵源,以藝術交流的形式攜手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脈,需要一代代人不斷努力傳承。」
  • 中山大學研支團啟動藏粵青少年文化交流行項目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7日電(記者劉喆)為促進藏粵兩地青少年交流,助力民族團結,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教育(體育)局的指導下,近日,中山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第四屆「幸福光明·青翼計劃」藏粵青少年文化交流行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