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誦古文 好比祖先靈魂住在頭腦裡

2020-12-13 華西都市報

字/裡/春/秋

背誦古文 好比祖先靈魂住在頭腦裡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一首《理想》,點亮很多人的心。《就是那一隻蟋蟀》曾被收入到中學語文課本多年,影響甚廣。他是詩人,是作家,更是一位為大眾解讀經典的學者,一位幾十年浸潤鑽研傳統文化的文人。近二十年,他專心研究漢字、詮釋人文經典。投入訓詁,說文解字,樂在其中。別人稱他「文字偵探」或者「文字的福爾摩斯。」他,就是流沙河。對當下的語言、文字生態,有著怎樣的看法?他又在鑽研哪本經典古籍,又有哪些心得?他的人生哲學是怎樣的?

稱呼「外婆」
比「姥姥」時間更久一些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沙河老師,前不久上海某出版社把一本教材裡一篇文章裡的「外婆」改為「姥姥」,引發很大的關注和爭議。您怎麼看?
  流沙河:我覺得這個做法很沒有必要。生活中,對外祖母的稱呼,是叫姥姥還是外婆,不必大家都統一。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習慣,或者一個家族有一個家族的習慣,叫外婆還是姥姥,都是自然而然沿襲下來的。一個地方約定俗成的叫法,帶著歷史信息的積澱,是歷史的活化石。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如果強行給予更改,就會造成不自然的斷裂。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從時間縱深來看,「姥姥」和「外婆」到底哪一個稱呼更古老一些?
  流沙河:恐怕是外婆要更久一些。古代典籍很早就有「外家」、「外戚」。但書面上的「姥姥」,較晚才出現。古代的「姥」,不讀lao,而是讀mo。比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山的姥,就讀mo。在紅樓夢裡賈母喊劉姥姥,應該讀mo。那是賈母按照鄉下人稱呼老年婦女的叫法,不是血緣關係的姥姥。在我們四川,普遍稱外祖母為外婆。這個「外」曾經讀為wei。後來才念wai。

因為「開張」
也產生而沿用了「關張」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對現在年輕人使用的一些新語言,有些人擔心會有損漢語言的純粹,但也有人覺得不必擔心,因為生動的、好的語言經過時間沉澱會保留下來。您怎麼看?
  流沙河:世界永遠都在變動之中,而且這種變動是無窮無竭的。語言也是如此,不可能要求語言固定下來。一種說法,時間長了,有的沒有生命力,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比如說鋪子打開,叫開張,但也有人說,鋪子關門,也叫關張。理論上是說不通的,但這種說法非常普遍,那麼你就還得用。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社會上還出現過這樣一個觀點:現在的漢語教學包括中學語文教材中,引入了大量來自西方語言學的知識如語法規則等,這是對我們民族語言的一種傷害。怎麼看待?
  流沙河:我認為,在語法、語詞的研究上,參考、學習拉丁文字系統(如英文德文法文)是有好處的。它們在語法上對造句一般格式的總結,還有分句和複句的分析,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造長句來完成準確與複雜的表達,漢語在這些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應該向它們學習。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呂叔湘、朱德熙兩位先生曾在全國大報上連載《語法修辭講話》,我認真學習了,對我幫助很大。歐美現代語言學可參照,宜活學。

學習古文
能讓一個人內在氣質改變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現在很多人提倡中小學生誦讀經典。您怎麼看,有怎樣的具體建議?
  流沙河:我覺得小學語文以白話文為主,要精煉有趣,再加些韻文,利於娃娃誦唱,那就更好。但也要接觸文言文,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就要有幾首淺顯的唐詩宋詞,幾篇古文,如《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師說》、《原道》、《賣柑者言》、《大鐵椎傳》這類淺顯的篇章。小學生熟讀,背誦,熟悉詩律文法,培養文言語感,能掛上口。進入初中,就可以系統地進入國文經典。我以前讀初中,老師自選範文自編教材,從《古文觀止》上面選了許多文章,印象深刻的有來自《左傳》和《國語》,我們背誦下來,終身受益。「古文」的第一要義就是背。哪怕你完全不懂,背上了也會終生受益。背古文,能讓一個人的內在氣質發生質的改變,包括人格上的改變,慢慢形成文化性的人格。能背上這些古文,就有了祖先的靈魂居住在你的頭腦裡,在觀察事物的時候,祖先的靈魂會指導你。」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講解起古文字知識,也可以很有趣。
  流沙河:是的。小學階段就可以加一些古文字學知識,用它來解釋一些常用的、淺顯的漢字。如鳥、象、馬這樣的整體象形字,和牛、羊這樣的局部象形字,還有大、中、小、高、進這樣的象意字,都是可以講得很有趣的。比如這個「進」,正體字是「進」,是「從辵、從隹」,從辵表示它與行走有關,從隹也是從鳥。這個「進」絕好地說明了先民造字的智慧。世間一切動物,只有鳥飛不能後退,只能前進,其他走獸遊魚昆蟲的行走,都是可進可退,所以就用鳥飛表示「前進」。你看這不是很有趣嗎?」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
  記者張杰

相關焦點

  • 口述歷史·流沙河④|背誦古文好比祖先的靈魂居住在你頭腦裡
    幼學古文,做文言文,習書大字。十六歲來成都讀省成中。十七歲開始發表習作。1949年秋入川大農化系,後立志從文。之後曾在《川西農民報》、《四川群眾》、《星星》詩刊擔任編輯,在四川省文聯擔任創作員。詩作《理想》、《就是那隻蟋蟀》曾入選語言教材。1985年起專職寫作。
  • 學習文言文從背誦古文下手
    要從背古文下手。他教我們要熟背五十篇古文,從《古文觀止》裡面選擇,能夠熟背五十篇你就有能力閱讀文言文,能夠熟背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所以他教我們要背誦。現在要是真正肯用功努力,比從前實在是方便太多,臺灣的國語日報編的《古今文選》,一直印到現在印了不少,《古文觀止》三百篇可能都收進去了。
  • 「之乎者也」:古文的前世今生
    文/四季文史據教育部新課改要求,新編普通高中語文教材當中,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篇目數量也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而且初中、小學的古文篇目也在呈逐年遞增的趨勢。
  • 小學生要不要背誦人教版中小學生150篇小古文呢?語文學霸標配!
    小學低年級學習背誦小古文是語文學霸的最基本的要求,哪個高考狀元語文不是140起,哪個高考狀元不是在低年級甚至幼兒園就背誦了大量古詩詞,文言小古文呢?正是因為有了超越大多數同學都詩詞儲備,古文背誦,才有了成就語文學霸的基礎土壤,正是因為有了傳統文化知識的深厚根基,才造就了學霸學富五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作文風格。一位老師說得好,只要你背誦了唐詩三百首,背誦了古文觀止,學習了中國歷史五千年,你的語文,不管是閱讀理解,還是作文寫作,幾乎不費吹灰之力,輕輕鬆鬆就高分了!
  • 古文不能丟!赫德雙語學校前校長說出了學語文的秘訣
    正因為要在短短的一兩年裡讓學生「考出高分」,她更在意學生前4年的語文的「備料」足不足。「好比燒一道茄子菜,如果前期備的料充足,不管你想吃清蒸茄子、鯗茄子還是醬爆茄子,都可以做。反之,如果備料不足,則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最容易背誦的3篇古文,第1篇不到100字,第3篇學渣都能脫口而出
    #說到古文,相信每一位學生都略知一二,大家在上中學的時候都接觸過古文,比起現代文,古文有些特別,雖然性質差不多,但是古文總是有一種特別的韻律,讓人讀來朗朗上口,因此,背誦古文也成了中學生的一項常見作業。
  •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古文的魅力!
    這也就是《放妻書》帶給我們古文的魅力所在。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如果學不好古文,以後都不好意思離婚!下面之家就要和您探討中小學生如何能夠學好語文中的古文?很多同學都說:語文有三怕,一怕古文,二怕作文,三怕周樹人。
  • 高中時代曾學過的一篇西漢古文,最後兩段還曾要求背誦
    我們上高中的時候,曾經學過一篇非常精彩的古文。在這篇古文當中,深刻地論述了秦朝為什麼滅亡。值得注意的是,這篇古文最後兩段是要求背誦的。今天我們在重新你讀到這篇古文的時候,對這一曾經要求背誦的兩個段落,談不上多麼熟悉,但終究有幾句還是能夠記得起來的。但是等到通讀全篇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這當中有那麼多的生僻字。始皇既沒,餘威振於殊俗。然而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 詩經裡最值得背誦的詩,記住這些詩句就抓住了詩的靈魂(其四)
    《詩經》裡有很多值得背誦的詩篇,而且其中還有很多開創某項題材先河的作品。可是在我們想去好好研讀她的時候,卻總能發現其中會有不少的生僻字。現在我們要做的是,能夠找出那些最值得記憶的詩,從中再找出最值得背誦的詩句,並且還是那些儘可能少生僻字的詩句,以便我們更容易記住,並且能夠從容地抓住全詩的靈魂。
  • 四年級學生背誦古文100篇,優秀的學生,都是在暑假規劃語文學習
    最新的統編版語文教材小學階段,一共收錄了129篇古詩文,古詩詞113篇,小古文是16篇,每個年級段我們都要學習20多篇的古文,有唐詩宋詞樂府詩歌、先秦散文、孔子孟子……除了感受古代漢語的美感,我們語言的韻律、節奏,如何使用表達情感,都是我們學習的內容。
  • 四年級學生背誦古文100篇,優秀的學生,都是在暑假規劃語文學習
    最新的統編版語文教材小學階段,一共收錄了129篇古詩文,古詩詞113篇,小古文是16篇,每個年級段我們都要學習20多篇的古文,有唐詩宋詞樂府詩歌、先秦散文、孔子孟子……除了感受古代漢語的美感,我們語言的韻律、節奏,如何使用表達情感,都是我們學習的內容。
  • 2歲幼兒會背《3字經》,早了,給您2條不必背誦古文的理由
    我建議:孩子在0-2歲,或3-6歲,會把古文背得滾瓜爛熟。孩子背誦的狀態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意思就是:孩子不知道自己背的東西,說的是什麼東西?說的是什麼意思啊?說的是什麼樣的典故啊?說的是什麼樣的背景?說的是什麼樣的中心意義?只是背,孩子記憶力是可以的。
  • 小古文有多重要?新教材的力度前所未有,正確的學習方式如何打開
    部編版教材編入了文言文,因為小學生的年齡特徵,課本中選取的文章篇幅較為短小,人物形象較為單一,文字閱讀的障礙較小,我們俗稱小古文。書本裡選取的小古文類型也比較豐富,如《精衛填海》是神話傳說、《楊氏之子》《王戎不取道旁李》《伯牙鼓琴》是人物故事,這些篇目文字精美,富有教育啟發意義。想要學好小古文,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 西安郝家巷小學讓一年級背誦長篇古文,家長吐槽全篇上百字多生字
    【郝家巷小學讓一年級背誦長篇古文 家長吐槽】有家長反映,郝家巷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被要求背誦《笠翁對韻》(全篇上百字,多生字),學校老師表示個人按情況即可,可是不時地統一檢查。家長想問讓孩子背誦的初衷是什麼?一年級的孩子能理解文中內容嗎?
  • 高效古文學習法(文末附音頻)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古人讀書都是背誦的,而現代人最頭疼的就是背誦。由此可知:中國讀書人幾千年的吟誦傳統是非常有智慧的。反觀現在很多人連吟誦都不知道是什麼,也不懂得古文原來可以通過吟誦,像唱歌般的輕鬆高效記憶,就肆無忌憚地評擊古代教育的落後和嘲諷古代私塾的死記硬背,真的是外行人點評內行的事,只能長嘆一聲:夏蟲不可以語冰。
  • 住在新英格蘭,住在美國的歷史之間
    婚後的John和父母同住在一個「荷蘭頂」下,完全異於現在18歲就自立門戶的社會常態。想來,那時的幾世同堂,也如巴金的《家》裡一樣,是尋常的家庭格局。獨立和自由,都是要等經濟和文明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獲得的奢侈吧。 驅車穿越新英格蘭小鎮,尤其是路過大片大片的農場的時候,常常會遇見撒落各處的「鹽盒子」和「荷蘭頂」。
  • 南懷瑾:孩子把古文背好,學校的教科書一看就懂了!
    不管四書五經,或是古書,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樣,很輕鬆愉快地背誦,不給他講解,偶然稍稍帶講解一點。這樣背下去以後,一輩子都有用,一輩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國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背誦的方法,不但不妨礙社會的發展,反而使社會文化發展更發達,更精詳。
  • 背誦《古文觀止》,我已在路上
    背《古文觀止》還有兩個月就整整一年了,這一年裡不過才背誦了三十篇。可能是下的功夫還不到位,本來計劃背誦50篇的,沒想到事實卻是如此不堪。讀這本書越久,越發現自已越來越喜歡了。凡是不工作的時間,我經常整個周末在背誦,不停地朗讀。
  • 7種適合文言文背誦攻略
    初中,大部分的古文詩詞都要背誦,但是相當一部分同學在得知要閱讀並背誦全文的時候還是覺得頭疼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7種適合文言文背誦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們!
  • 說說語文中的古文學習
    哈哈哈,今天羅老師就來跟大家聊聊古文學習。目前高考語文試卷中一般設置四篇閱讀,其中兩篇是古文閱讀:一篇古詩詞、一篇文言文。其實高考語文對於古文的考察要求並沒有太高,考察的實詞大約300多個、虛詞18個、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特殊語言現象也都不算太多,相比較於高考英語3500的詞彙量、龐大複雜的語法體系,真的可以算是小巫見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