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代曾學過的一篇西漢古文,最後兩段還曾要求背誦

2020-12-18 老張侃詩詞

我們上高中的時候,曾經學過一篇非常精彩的古文。在這篇古文當中,深刻地論述了秦朝為什麼滅亡。

值得注意的是,這篇古文最後兩段是要求背誦的。今天我們在重新你讀到這篇古文的時候,對這一曾經要求背誦的兩個段落,談不上多麼熟悉,但終究有幾句還是能夠記得起來的。但是等到通讀全篇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這當中有那麼多的生僻字。

始皇既沒,餘威振於殊俗。然而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閒,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合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傑並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 ,不敵於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這篇古文就是西漢賈誼所寫的《過秦論》。《過秦論》一共分為上中下三個章節,尤其是《過秦論·上》最為精彩。當時入選我們的高中語文教材的也是這一篇。

西漢賈誼是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雖然他的人生經歷非常短暫,而且也曾經歷過懷才不遇,不過卻也留下了非常精彩的古文和辭賦作品。《鵬鳥賦》、《吊屈原賦》都是他的代表性作品,在政論性文章當中,《過秦論》最能代表他的水平。

《過秦論》上中下三章洋洋灑灑幾千字,充分論述了秦朝為什麼滅亡的原因。畢竟對於西漢初期的人們來說。秦朝曾經那麼興盛,但是卻存在了那麼短的時間,對他們的震動是可想而知的。很多人都在討論為什麼秦朝壽命如此之短,而西漢初期最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賈誼也通過這篇古文回答了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我們所要求背誦的最後一段的最後一句當中。「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為什麼秦朝會滅亡?就是因為秦朝崇尚酷刑,而獨獨喪失了仁義。

總體來說,賈誼的這個論斷還是很有幾分道理的,而且這兩段古文論述說理滴水不漏,加上對於駢文的運用技巧非常純熟,大大的增加了這篇古文的亮色,所以也才要求今天的我們背誦。

尤其是其中「鉏耰棘矜 ,不敵於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的排列,最後得出「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結論,論述不但相當嚴謹,還充分發揮了駢文的優勢,實在是古文當中的精美華章。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意境最美的4篇古文,第一篇文美字更美,最後一篇有點難背!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中學階段學過的意境最美的古文,每篇文章都具有特色。一、《蘭亭集序》《蘭亭集序》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這篇文章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作品,有著「書聖」稱號的王羲之在這篇作品中將自己的書法展現得淋漓盡致,自篇文章可以說是文美字更美,文中的字有著「天下第一行書」的稱號。
  • 講一個很實用的背誦技巧,可以用到高中……
    背誦,在語文學習中一直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哪怕到了高中,大學,還是要背誦。從頭背誦到尾,還是一句一句的背誦,最後整段的背誦,還是……在連續的背誦訓練過程,每個人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背誦方式1、古詩的背誦技巧所有學過的古詩都要求默寫和背誦,甚至課外的也要求背誦。古詩在考試中也佔有很大的比重,小學生必背古詩共有96首。
  • 背誦古文 好比祖先靈魂住在頭腦裡
    字/裡/春/秋 背誦古文 好比祖先靈魂住在頭腦裡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一首《理想》,點亮很多人的心。《就是那一隻蟋蟀》曾被收入到中學語文課本多年,影響甚廣。
  • 離騷、逍遙遊、陳情表、滕王閣序:哪一篇古文把你虐的痛哭流涕呢
    時到今日,我還是忘不掉,文言文背誦不出來站在教室門外欣賞校園美景、老師監視著的那種深深的恐懼感……近段時間,中學時代最難背的幾篇文言文突寫對然在網絡上火了,這個話題勾起了很多人隱埋在心底的痛,想想要不是當年虛詞背錯、次序顛倒、通假字這些傷心的操作,現在可能會在一個更好的大學背文言文、上馬概課了。
  • 說說語文中的古文學習
    以前高中生中曾流傳一句話,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哈哈哈,今天羅老師就來跟大家聊聊古文學習。目前高考語文試卷中一般設置四篇閱讀,其中兩篇是古文閱讀:一篇古詩詞、一篇文言文。其實高考語文對於古文的考察要求並沒有太高,考察的實詞大約300多個、虛詞18個、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特殊語言現象也都不算太多,相比較於高考英語3500的詞彙量、龐大複雜的語法體系,真的可以算是小巫見大巫。但是為什麼大多數學生還是覺得古文比英語難多了呢?
  • 高中最難背的文言文,比《離騷》還拗口?學霸告訴你背誦訣竅!
    提起中學時代 哪個同學不能隨口朗誦幾句「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呢,想起來當年背誦課文的時候,真的是體驗了一把古人搖頭晃腦的感覺,但是高中時代最難背的並不是屈原的《離騷》,而是莊子的《逍遙遊》。
  • 胡適讀私塾學到了真本領,曾彥修讀私塾為什麼收穫寥寥?
    十幾年下來背誦了一些古代典籍,但一直未能理解、領悟。後來,這名青年感到枯燥乏味,逃離到大學,聽了一些人文學科教授的課,感到如魚得水,這才對以前背誦的儒家典籍真正理解,並且有了一些感悟。近日讀完《曾彥修訪談錄》,1919年出生的曾彥修先生自稱,「五歲讀私塾。三字經、孔子、孟子、詩經 都要背誦,都不講,讀了六七年,沒什麼作用」。
  • 曾在武漢生活過的日本外教:學中國古文對我們...
    「我還記得高中的時候,背誦過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日語古文版本。」【對話】【1】我對武漢有著深厚的感情瀟湘晨報:疫情發端於武漢,對你來說是不是有一些特殊的影響?我看資料顯示,你是2003年初曾到武漢工作過,而且一工作就是14年。
  • 怎樣學好高中文言文?文言文背誦方法
    1、理解記憶法高中階段背文言文,就不能再死記硬背了,因為高中需要背誦的文言文較多,而且內容較深,如果還像此前一樣靠著死記硬背,不僅背誦的效率低下,而且即使背誦完也會很快就忘記了。2、關鍵詞記憶法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背古詩的時候,如果卡殼了,別人只需要提醒一個字,就能馬上就能想到下一句,其實,文言文記憶,也需要這樣的關鍵詞,比如: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有這樣一段「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學習文言文從背誦古文下手
    李老師常常教給我們,文言文從哪裡學?要從背古文下手。他教我們要熟背五十篇古文,從《古文觀止》裡面選擇,能夠熟背五十篇你就有能力閱讀文言文,能夠熟背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所以他教我們要背誦。現在要是真正肯用功努力,比從前實在是方便太多,臺灣的國語日報編的《古今文選》,一直印到現在印了不少,《古文觀止》三百篇可能都收進去了。
  • 名師談 | 王力:修煉古文功底的秘訣——大量閱讀、記誦
    中學文言文的教學一直以來以文本翻譯和語法知識講解為主,可筆者認為這種學習古文的方法是捨本逐末。學習古文前首先應該明白我們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是僅僅為了懂得古代漢語的語法,還是為了能更好地閱讀古文。語言學習都是通過多看多背誦原文的練習開始的,培養語感,才能學好語言。但為什麼到了古文這裡就成了死記硬背語法、忽略閱讀與背誦,開始本末倒置了呢?
  • 佔了高中語文新教材半壁江山的古詩文 應該怎麼學?
    對於語文新教材,大家最關注的就是其中的古詩文比重,以及有多少要求背誦。「高中語文新教材古詩文佔近一半」這個話題,還被大家推上了微博熱搜。在剛剛公布的普通高中《語文》全套5冊教材中,共選入古代詩文67篇(首),佔全部選文數(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詩詞33首,古文34篇。
  • 新課標高中語文背誦篇目大增 名師學霸為你「導航」
    新課標高中語文背誦篇目大增背課文?三是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強的同時,還設置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題,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深入學習研討;將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篇目數量也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學習要求。 此外,美術、音樂、體育與健康、數學等課標都增加了有關傳統文化教育內容。
  • 教育部新規 | 高中新教材20篇古詩文要求背誦
    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其中,語文統編教材精選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名篇,注重題材的多樣性和體裁的覆蓋面,從古風、民歌、絕句、律詩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魏晉辭賦到唐宋明清古文,從文言小說到白話小說,均有呈現。
  • 教育部要求加大教材中古文詩詞比例
    廣州 小學一年級上冊教材必讀古詩詞僅一首 昨天,記者採訪部分高中語文教師,目前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古文詩詞約佔四分之一。 「廣州的高中學生大多數用的是粵教版的語文教材,教材中有5個必修課本,每課本有4個單元,古文詩詞佔比1個單元,即佔了四分之一了。」
  • 小學生這樣學小古文,很輕鬆
    現在很多學生從小,父母就會要求孩子背誦一些唐詩宋詞,甚至是《論語》這樣的古詩詞,但是通過對大部分家長調查發現,很多父母並不知道讓孩子早早學習一些古詩詞有什麼意義,就是覺得讓孩子多了一項表現的才藝,父母也覺得有面子。甚至有些父母為此給孩子報了一些國學班。
  • 預告:小學課本最難懂的120篇古文,用思維導圖都能輕鬆搞定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再看這段,如何?其實這兩段都來自小學語文教科書,第一個是三年級下冊的《守株待兔》,第二段是六年級下冊的《學弈》。沒錯,這是小學生學的文言文。中文學習有一個非常特別,很重要,但又很難學的地方,就是文言文首先它很難學。
  • 口述歷史·流沙河④|背誦古文好比祖先的靈魂居住在你頭腦裡
    幼學古文,做文言文,習書大字。十六歲來成都讀省成中。十七歲開始發表習作。1949年秋入川大農化系,後立志從文。之後曾在《川西農民報》、《四川群眾》、《星星》詩刊擔任編輯,在四川省文聯擔任創作員。詩作《理想》、《就是那隻蟋蟀》曾入選語言教材。1985年起專職寫作。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引爭議:古詩文增多加重學生背誦負擔?
    溫儒敏曾介紹:「送審要過許多『關』:如教科書審查組評審、教育部諮詢委員會閱審、課程教材委員會終審,以及主管部門的覆審等。編寫組對每一輪審查意見逐條回應,反覆修改完善教材。」以「統編本」語文教材七年級4冊為例,其經過14輪評審,全國100個特級教師提意見,並在多省市試教,最後經中央批准發行。 編寫組和審查組的意見有時也會出現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