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好老師 2020年的第425 篇文章 -
教師節當天,深圳市新安中學(集團)第一實驗學校校長、特級教師袁衛星送給所有老師3句話,值得回味!
不久前,馬雲在他的雲谷學校開學第一課上,向家長朋友們說了那句話——「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我想仿造一句,送給大家,也送給自己——老師好好學習,學生天天向上!
1
要向書本好好學習
首先,我們要向書本好好學習。2011年,我前往上海參加「於漪老師從教50周年紀念會」,時年72歲的於漪老師在會上作了一個行雲流水般的發言。
於老師說,50年過去了,還記得當年的「治學不精」。她常常告誡自己,基礎教育是不能有半點差錯的,因為它是伴隨人的終生的。於老師說,作為教師,要善於學習,要像樹根那樣,將根須扎進土壤去吸納,豐富自己。
於老師曾給我題寫了三句話:重要理論反覆學,緊扣一點深入學,拓開視野廣泛學。
我呼籲,作為最該讀書的教師的我們,都能捧起一套經典,與大師為友,與知識為友,與真理為友,用最靜心地閱讀,來填實自己比天空更廣闊的心靈;都能坐擁一壁藏書,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草木蟲魚,大至立身處世,小至人情物理,情的萌動,語的呢喃,靈的呼喚,盡在其中……
2
要向優秀教師、教育家好好學習
其次,我們要向優秀教師、教育家好好學習。教育家陶行知「四顆糖」的故事也許大家都已熟知,面對犯錯誤的學生,陶先生「反其道而行之」,沒有批評,沒有訓斥,沒有讓學生寫所謂的檢查、保證,更沒有找來其家長「共同教育」。
平等、親切和真誠伴隨著整個談話過程,四粒糖也因此而顯得如此珍貴而沒有半點虛偽和矯飾,讓男孩,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教育家的胸襟和風範。
正是受身邊優秀教師、前輩,以及從書本中走來的教育家、先賢的影響,我慢慢了解到,教育既是科學,也是藝術;我慢慢了解到,要成為學生一生中遇到的最棒的老師,最重要的,是做一個用學科來教學生的老師,而不只是做一個教學生某一學科的老師,這兩者有著「育人」和「教書」的差別,有著「人師」和「經師」的區別;我慢慢了解到,教師要「在每一個學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發展上最有困難的學生面前,為他打開精神發展的領域,使他能在這個領域裡達到頂點,顯示自己,宣告大寫的『我』的存在,從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並不低人一等,而是一個精神豐富的人。」
去年有一天,我早晨到校巡堂,看到初二一名男生早早到校後在抄其他同學的作業。這名胖胖的小男生看到我發現他在抄作業並且來不及掩藏,臉刷地紅了。我走到他身邊,拍拍他肩膀,說了一句話:「別慌,繼續抄,好好抄,要抄對;據我觀察,你們班主任應該還要15分鐘後才會到班上。」然後我就走開了。
後來我每回巡堂,都能看見這個男生早早到來,並且再也沒有看見他抄過作業。我想,這就是我從優秀教師、教育家身上學來的東西:寬容也是一種教育。也許我們一輩子都做不成教育家,但我們一定能用教育家的情懷來做教育、當教師。
3
要向學生好好學習
最後,我們要向兒童(學生)好好學習。
「花兒為什麼會開?」有一天,幼兒園的老師這樣問她面前的小朋友。
第一位小朋友說:「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陽。」第二位小朋友說:「她一伸懶腰,就把花骨朵頂開了!」第三位小朋友說:「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誰穿得最漂亮。」第四位小朋友說:「她想看看,小朋友會不會把它摘走。」第五位小朋友說:「她也長耳朵,她想聽小朋友唱歌。」突然,第六位小朋友問了老師一句:「老師,您說呢?」老師想了想說:「花特別懂事,她知道小朋友們都喜歡她,就仰起她的小臉,笑了!」聽到這兒,孩子們全看著老師笑了。那笑臉比花更好看。只有老師知道,她原來的答案是:「花開了,是因為春天來了。」
這個真實的教學片段給人的啟迪是深遠的。孩子們那些極富想像力、創造力且帶感情色彩的句子,與老師原先準備的那個沉悶單調、一成不變的答案,形成了多麼鮮明的對照!
課堂上,孩子們這種積極的求異性,多方面、多角度、多起點、多層次、多原則、多結果地思考問題,難道不值得我們教師學習嗎?
孩子們這種洞察的敏銳性,不斷地將觀察到的事物與已有知識或假設關係,事物之間的相似性、特殊性、重複現象聯繫起來,進行比較,獲得發現,難道不值得我們教師學習嗎?
孩子們這種想像的豐富性,帶著主觀臆測,哪怕是虛假和錯誤將感性認識暴露出來,難道不值得我們教師學習嗎?
廣東省名校長、特級教師高妙添先生曾說,做老師的,也許過去都是好學生,但是今天做了老師,覺得「我現在不是學生了」,就不會成為名師,就不會把書教好。善學才能善教,教學應該相長。
《禮記·學記》提出了「教學相長」的觀點,即「教與學相互促進」。這與陶行知所講的「教人者教己」、「為教而學」異曲同工,都意在強調「一面教一面學」之於教師自己學問長進的重要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就「教學相長」中「長」的內容而言,「當前不僅看重教師知識、學問的增長,更看重教師擁有怎樣的教育理想、教育激情、教育智慧和教育良知。事實證明,一個沒有理想的教師,不可能走得多遠;一個處於職業倦怠期的教師,不可能有良好的師生關係;一個有知識而無智慧的教師,不可能教出富有靈性的學生;而一個沒有教育良知的教師,根本就不配教師這個稱謂。」
讓我們一起共勉!
作者 | 袁衛星,文章有刪減
責任編輯 | 李孜
為「在看」文章的你,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