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6月11日 - 「中國年鑑」顯示,北京時間5:44於6月21日在農曆二十四節氣迎來「夏至」。在這一天,最長的一天在北半球,而今年也與夏至日環食相一致,在「最長的一天」市民觀賞「金邊蝕」。
「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中科院紫金山國家天文檯曆算室副研究員成灼介紹,早在中國商周歷史時期,古人已通過土圭測影發現一個四季不斷變化與正午時日影長短進行變化以及相關,並由此可以確定了二十四節氣中的「二分二至」。在夏至日,太陽活動幾乎包括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時間最長,正午時太陽作為最高。這一天學習過後,太陽已經逐漸開始向南發展移動。到秋分時,太陽直射點重新選擇回到赤道,全球文化重歸晝夜等長。
今年的夏至將上演日環食天象。經過我國的西藏,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福建,臺灣等地的食環食帶,帶環食,環食,可以觀察到。在(太陽月亮的直徑的比率遮蔽)的中心線附近環狀,蝕大多在0.99以上,幾乎完全阻斷太陽月亮。隨著我國境內環食區外,可以看到日偏食,而Eclipse較大:新疆日食月食一般超過0.5,偏食食最小的漠河,還蝕0.21。
紫金山國家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暘介紹,本次日環食食分特別大,已非常容易接近美國全食,又被人們稱為「金邊日食」。另外,本次日環食發生時,金星作為位於一個太陽以及西邊不遠處,公眾可嘗試進行觀賞「金日同輝」。
要特別注意的是,裸眼直視太陽易發生視網膜灼傷,公眾觀賞日食不要直接用肉眼或僅佩戴墨鏡觀看,更不要直接透過望遠鏡看。正確的做法是戴上一副日食觀測鏡,如需使用望遠鏡,必須加裝觀測太陽專用的濾光片或減光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