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今日夏至!

2021-01-10 澎湃新聞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今日夏至!

2020-06-21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明波影千柳,紺屋朝萬荷

物新感節移,意定覺景多

今日5時44分

迎來夏至節氣

伴著炙熱的朝陽

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就要到了

夏至是晝夜變化的界限

北半球迎來白晝最長的一天

過了這天,太陽將走「回頭路」

白天漸短,黑夜變長

炙熱的陽光烘烤大地

習習的南風送來水汽

悶熱、潮溼是最明顯的特徵

雷陣雨是最常見的天候

強對流天氣驟來疾去

有「田野兩側、晴雨各半」的景象

江南降水持續不停

造成器物、食品發黴的現象

被人戲稱是「梅雨」也是「黴雨」

在傳統習俗中

以夏至這天為起始

人們會通過數「夏九九」

記錄溫度的變化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

對於辛勞耕種的農民來說

數九則是夏忙的節拍器

剛收的新麥煮麵

剛摘的瓜果冰鎮

既有清新自然的味道

又有耕耘之後的成就感

夏至是最燦爛的季節

別因厭惡烈日的灼燒

而忽略了夏季本身的美

蟲的吟誦,蟬的長鳴

蛙的齊唱,鳥的啼叫

各種聲音此起彼伏

宣示生命的力量

給盛夏增添無窮的生機

蓮花的粉,榴花的紅

荷葉的綠,湖水的青

各種顏色肆意暈染

鋪滿自然的空隙

拼湊出壯闊的夏日風光

冬至餃子夏至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按照河北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吃涼麵了!

別小看這個習俗,可是上講究的:一是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二是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

今天,記得買些麵條回家,可以給家人做一頓美味的面啦。

河北這些好吃不打折的麵條

收好不謝↓↓↓

涼拌麵

炸醬麵

打滷面

炒麵

湯麵

除了吃麵,古人還講究夏至要吃苦,以達到清洩暑熱的目的。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我們身邊可以吃的苦主要包括:苦瓜、絲瓜、黃瓜、芹菜等↓↓↓

另外,小編特別提醒大家

今天午後,日環食天象隆重登場

西藏、四川、貴州等地

可見罕見金邊日食

全國大部可以觀測到日偏食

觀測時要注意遮擋

不能直接用肉眼觀看

科學佩戴太陽觀察鏡

避免眼睛被強光灼傷

短暫的日食之後

充足的陽光將繼續與你我同行

願你抖擻精神

珍惜生命中每一個光亮如新的白晝

心懷熱忱,認真生活

向陽而生,不負時光

來源:人民日報、河北日報微信

原標題:《【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今日夏至!》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之一「夏至」節氣
    夏至,小桑拿天來襲!夏至(別名:夏節、夏至節,英文名:Summer Solstice)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日期在每年公曆6月20日-22日之間。夏至在中國古代也是重要的傳統節日(節氣),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而宋代百官還會在夏至時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彩扇用來驅熱,香囊可驅蚊抑臭,可見古人對夏至的重視。自古以來,夏至時節,吃麵是很多地方的重要習俗,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
  •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今日大雪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今日大雪 2020-12-07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二十四節氣丨夏至
    夏至傳統二十四節氣故曰夏至日影短至日長之至日北至百商熟初入伏今日5時44分迎來夏至節氣伴著炙熱的朝陽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就要到了夏至三候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消夏避伏: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 夏至還有吃麵的習俗。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因此江南一帶很多地區的人們把夏至吃麵當成了很重要的習俗。
  • 2020年夏至丨無論夏至,或二十四節氣,30字的標題不足以描述
    2020年06月21日,則二十四節氣之「夏至」。夏至為二十四個節氣中一個重要節氣,民間有句俗語:「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日長長到夏至」,則夏至當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日照時間為全年最長。
  • 中國書協理事王榮生書趙學敏《二十四節氣詩》之《夏至》
    夏至 6月21日卯時(5-7點)夏至是我國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夏至日最長,從夏至始日逐漸短,到冬至日最短。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夏至不是最熱的時候,到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進入「三伏」,是一年最熱的時候。夏至氣候特點: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時有雷陣雨。唐代劉禹錫有「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名句。物候為: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夏至陽極陰生,一直到「三伏」陽氣盛於外。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夏至:日至長而影至短,夏至有雨三伏熱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中國在很長時間內,都是農業社會,有著悠久的農業生產歷史。而農業生產活動,受氣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自然區位條件的制約,特別是受氣候條件的制約,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不違農時,為此,我們的祖先發明了中國的傳統曆法,也就是俗稱的農曆。
  •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
  • 今日寒露——淺談二十四節氣
    今天是10月8號,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也是我們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 —寒露時節。寒露這天,是由涼變冷的表徵,涼風乍起,應當適當添加衣物。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我們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歷史來由。一、歷史淵源二十四節氣是幹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定「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它是我們的先輩們文化智慧的高度凝聚產物,是中華歷史文化的精華之一,在國際氣象界中,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我一聽,糟了,應該是問節氣的事兒了。唉,媽咪對陰曆、陽曆、農曆、公曆比較暈菜啊,長這麼大了,還是沒有弄清楚他們的計算規則。於是,我裝作很淡定地說:"嗯,今天是4月5日,4月5日陽曆。"然後,我用僅存的一點知識對寶哥說:"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你說的端午節、中秋節、春節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他們的日子都是按照陰曆算的,這個點非常正確,寶哥非常善於思考和總結,寶哥真棒!"連忙對著寶哥,豎起了大拇指。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福州同樣認為,「從科學層面引領示範,是保護二十四節氣的首要工作」。氣象科學蓬勃發展,現代農業方興未艾,在急速奔湧的新時代,我們與二十四節氣似乎已經產生了某種程度上的「脫鉤」。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兩千多年來,二十四節氣以曆法、諺語、歌謠等形式廣為流傳,在傳統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近年來,隨著我國非遺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二十四節氣再次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二十四節氣在現代生活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有哪些新的應用?如何更好地傳承?
  • 二十四節氣有什麼用?簡單有效記住全部二十四個節氣的訣竅
    1、記住兩個傳統節日,清明和冬至傳統節日,只有清明節和冬至這兩個節日是按照二十節氣節氣來的,比如,我們中國最隆重的春節,並不是二十四節氣中立春這個節氣。清明在公曆4月5號前後,冬至在12月21~23日,所以,我們很容易就記住兩個節氣了。
  • 小布說天氣 | 今日霜降,二十四節氣是哪地方發明的?
    小布說天氣 | 今日霜降,二十四節氣是哪地方發明的?順著這個線索小布查了一些資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中國古人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
  • 夏至節氣養生及測量
    今日夏至,請您為家裡的寶貝測個身高、體重唄。看一看您家寶貝長了沒?關於夏至,你都知道哪些呢?夏至三候夏至,又稱「夏節」、「夏至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為每年陽曆的6月21-22日。夏至這天,北半球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過了夏至日,白晝逐漸縮短,黑夜漸長。夏至後高溫天氣的日子增多,但還不是夏季最熱的階段。夏至的候應有: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意思是說夏至這日,鹿角開始脫落;再過五日,蟬開始鳴叫;又過五日,喜陰的植物半夏開始生長。
  • 二十四節氣丨夏至今日至 冬病宜夏治
    資料圖片俗話說「不過夏至不熱」,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已經來到。北京中醫醫院主治醫師徐潔介紹,夏至時節,為適應炎熱的天氣,人體的生理功能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如食慾下降、情緒低落等,導致抵抗力下降。同時,高溫、高溼的氣候又給病原微生物繁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面對「多事之夏」,除防暑避溼外,還要提防上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 中國二十四節氣,收藏!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行測常識 | 中國二十四節氣諺語(上)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但是你知道與其相關的二十四節氣諺語都有什麼嗎?今天,小編將為廣大考生介紹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諺語。
  • 二十四節氣|夏至至,農諺「夏至大晴天,無雨到秋邊」什麼意思?
    ——宋·蘇軾《鷓鴣天》夏至簡介夏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個節氣,也是夏季第四個節氣,每年06月21日-06月22日時太陽到達黃經90°時交節。它與春分、秋分、冬至一樣,都是反應四季更迭的節氣。說明,古人很早就發現,夏至的北半球白晝最長,夜晚最晚,與冬至正好相反。這裡說的是夏至日,要注意與夏至節氣的區別。此日過後的夏至節氣,隨著太陽直射點的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會越來越短。夏至時間夏至是在公曆每年06月21日-06月22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90°。
  • 「手繪長圖·二十四節氣之夏至」燦爛
    節氣釋義夏至,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個節氣。這日,太陽運行至黃經90°,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最長,此後漸短。《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對於古人來說,夏至既是節氣,也是節日,稱為「夏節」或「夏至節」。
  • 常識速記 | 中國二十四節氣諺語
    後臺回復「資料」,0元下載考前資料2019國考行測常識知識點:中國二十四節氣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有什麼?中國二十四節氣分別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諺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