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思易看世界
信託起源於英國,有800多年歷史,和銀行保險證券構成金融行業四大支柱。在我國,銀行有3500家從業人員數100萬人;保險公司10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800萬人;證券公司也有100多家,它們的網點都非常多。但是信託,信託全國只有68家,從業人員不到3萬人,而且沒有營業網點,一般都在寫字樓。另外有一個特點,銀監會不允許信託產品公開宣傳,這也就是為什麼普通大眾對信託了解很少的原因。
信託公司的股東一般是央企、國企、地方政府及大型的民營企業,截至到2019年末信託行業管理的資產規模大約24萬億元左右, 超過了保險和證券,穩居中國金融業第二位。在金融市場上信託與銀行並駕齊驅。信託全國只有68家,在2007年之後銀監會明確表示不再新增信託牌照。如果現在某個企業想擁有信託公司,必須按以股權轉讓的方式來獲得,而信託牌照的價格是非常昂貴的。比如2015年浦發銀行收購了信託公司57%的股權,花費了人民幣163.5億元,一家正常運作的信託公司,它的牌照價格至少也要100億元以上,這就使得信託公司數量不但很少而且門檻極高。
為什麼信託公司如此受寵?只因為它的風險和收益相匹配。信託受到法律約束和銀保監會的監管,信託風控措施嚴密、安全、規範。信託在法律約束方面非常嚴格,在中國受到「一法三規」的約束和保護,它們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信託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在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中規定,信託公司的註冊資本金不得低於3億元人民幣,且不能分期繳納,必須以貨幣的形式一次性繳付。現在市場上的信託公司註冊資本金幾十億至上百億都是不足為奇的。
信託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投資收益,有人把信託比喻成金融理財投資領域皇冠上的明珠。信託具有其他金融產品所不具有的優勢,它可以實現破產隔離、稅務籌劃、財富傳承、婚姻保護等功能,可抵禦眾多風險的侵襲。
這裡釐清一個概念,廣義上的信託包括了民事信託和商事信託,我們日常所說的信託一般特指商事信託,也就是類似於銀行理財的信託產品。信託產品有四大標籤:高收益、強監管、低風險、高門檻。對比銀行理財,理財產品收益率逐年走低,但是信託產品的收益率還是保持了較高的水平。中國信託業協會在2019年一季度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二季度,信託理財以24萬億的規模超越了銀行理財,位列各大金融機構財富管理規模第一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購買信託產品,那麼該如何購買信託產品呢?
1.在明確自己是合格投資者後,就可以通過信託公司或者信託代銷平臺選擇信託產品。某家信託公司只有本公司的有限的產品可供選擇,而信託代銷平臺屬於獨立第三方機構,它們可以站在投資人的角度,根據投資人的資產水品、風險承受能力等在眾多信託公司中選擇合適的產品推薦給投資人。在這裡,信託代銷平臺僅作諮詢,而銷售的完成、合同的籤署、雙錄等工作,均由被推薦的信託產品所數的信託公司後臺部門來完成。而對於投資者而言,他們的產品收益率、匯款帳號、售後服務、合同籤署等,和在信託公司直接購買是一樣的,不同之處是第三方代銷機構提供了更為專業的產品諮詢和選擇服務,避免了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尷尬。
2. 拿到產品後,在中國信託登記網或者信託公司的官網來核實下,這個產品的真實性。
3. 了解信託產品的投資期限、投資方向、預期收益率、認購門檻、增信措施等。這裡重點推薦政信類信託產品,因為房地產信託、商業企業信託還是資金池信託它們幾乎都是純市場化行為,也就是存在著一定的市場風險。但是政信類信託,融資主體一般是有一定實力的政府融資平臺或國企,他的信用風險由政府背書。在中國,政府的信用是值得充分信賴的,其風險係數及違約概率要小得多。
4. 籤署信託合同,在籤署合同時看清楚產品名稱、打款帳號。這兩項是關鍵,特別是打款帳號,一定是信託公司名稱的全稱。
5. 視頻面籤(雙錄),錄音錄像是保護您的合法權益,避免您遭受誤導銷售、違規銷售等問題。視頻雙錄的時候,信託公司會向您充分揭示信託的風險,且需要您親自籤署和雙錄。通過第三方信託代銷機構來購買信託時,您的雙錄也是通過連線和信託公司後臺部門完成的。
6. 打款。收款人帳戶名稱一定是信託公司的全稱,無論您是通過什麼渠道購買的信託,這個募集帳戶的名稱是唯一的,這也是您區分產品及購買過程真偽的最有效的方法。
7. 轉帳完成後,將匯款憑單發送給信託公司或者第三方代銷機構
8. 信託成立。
9. 發放確認書。無論您在任何渠道購買信託,產品成立一個月左右會發放確認函,也可以在信託公司官網查詢到您的購買信息。
備註:筆者可為合格投資人提供多家信託公司的產品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