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為什麼不開心」
「也不知道和我聊天,能不能讓你開心一點呢?」
不開心的時候,就會想擁有一個傾訴的窗口,或者說只對自己一人開放的窗口。
可是又不想主動打開窗口,因為怕自己顯得多餘且麻煩。
所以,會小心翼翼地用另一種方式試探。
比如今晚,咬文嚼字、斟酌再三在朋友圈編輯了這行文字。
「有點不開心,來聊五毛錢的天。」
接著像押注一樣,點擊了「發表」按鈕。「無法撤回」和「買定離手」一樣,不管成功與否,總要先大膽嘗試一番。
這樣,既可以讓他知道自己的心情,又不會顯得自己太過主動。
但如果他因此來主動關心自己,就達到了發朋友圈的目的,默默在心中竊喜吧。
晚上11點,「不知道和我聊天,能不能讓你開心一點呢?」
見到心心念的窗口朝自己打開,先是屏了一口大氣,屏氣的同時,腦袋裡出現了不低於三種回復的內容。
最終,選擇了最不失體面,最得體的開場。
但一旦開啟了話匣子,就像失了控的水龍頭一般,譁譁地把所有的心事與情緒全都給倒了出來。
當然,這時候,也會有其他的窗口朝自己打開,但一旦他的那扇窗來了,其他的便都可以被強行關上。
好吧!
這已經不知道是多少次,我為了引起他的注意而發的朋友圈了。
應該每個人都有這種發朋友圈,是為了發給那個指定的某一個人看的經歷吧。
只要某某某點讚回復,就開始拋棄對這條朋友圈的關注了,仿佛廣而群之,一條朋友圈就是為了獲取一個人的認同感一樣。
可真沒出息,但是卻樂意。
某一天看到非常好看的晚霞,立馬拍下來,發在了朋友圈。
「今天是粉色的。」
就像有句話,說得那樣:「有一天,我走在路上看到一棵很奇怪的樹,第一反應是想拍下來發給你的時候,我就知道大事不好了。」
不過,在還沒有看到什麼都可以私發給他的資格之前,會選擇發在一個他可以看到的公共場合裡。
之前,看到他在我們共同的群裡說喜歡有活力的女孩,從此,我發的朋友圈也全都是積極向上的。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得知他是個漫威迷,我便在一個星期之內將所有的漫威系列給補全,還假裝很專業的發了條朋友圈。
「愛你三千遍。」
當然,還有一些很無釐頭又矯情的句子。「我和我的貓都想你了,可是我沒有貓,也沒有你。」
雖然看起來真的很傻逼,我也承認。但不過是想讓他明白,第一我單身,第二我想你了。
我突然發現,每一次產生發朋友圈念頭的背後,我想說的不過是四個字:「我 想 你 了」。
我甚至懷疑,想念如果有聲音的話,以發圈的頻率來看,恐怕他早已震耳欲聾了吧。
接著,我點進了每條動態的點讚和評論欄,基本都發現了他的身影,這是一件開心,又不開心的事。
開心的是,我可以以此為據,證明他是很關注我的。
不開心的是,那些沒有他蹤跡的朋友圈,都被我在一個悄無聲息的時刻偷偷得刪除掉了啊。
仿佛那些被忽視的時光也一樣被刪除了,剩下的全是他對自己的關注與在乎。
後來,我發現不發朋友圈有兩種人。
第一種是不願意在社交媒體上表達情緒的人。
明明很想說點什麼,但話到了嘴邊,想了想,還是算了吧。
畢竟一條朋友圈總可以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也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情緒什麼的,忍一忍就過去了。
另外一種就是「赤裸裸炫耀」的人。
「炫耀」想說話的人就在身邊,就在第一條對話框裡,想分享的事也不用聲張,想擁抱的人伸手就能夠到。
所以壓根不需要通過朋友圈來表達自己的訴求。
這樣的人也一定過得很好吧。
但總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能那麼幸運啊,大多數的幸福還是要靠自己去爭取的。
凌晨時分,我點開播放按鈕,窩在被子裡,一邊聽著《我們沒有在一起》,一邊刷著與他有關的所有信息。
《我們沒有在一起》這首歌是他晚上十點半分享在朋友圈的歌,我不知道他想表達什麼,但這已經是我單曲循環這首歌的第7個夜晚了。
音樂像酒精味道一樣在空氣裡彌散開來,使得情緒和夜晚融化在了一起,讓人上了頭。
我知道我已經徹底淪陷進去了。
我點進自己的歌單,尋找到了李志的《和你在一起》,分享到了朋友圈。
把修改後的歌詞當配文:
「昨天在夢裡,我又看見你。
如果我們不能在一起,我怎麼受得了。」
並設置了僅他可見。
一直覺得微信的許多功能很人性化。
撤回可以收回說出口又覺得後悔的話,點讚可以輕鬆地告訴別人「我有在關注你哦」,黑名單可以在刪除前給多對方一次機會。
但朋友圈裡的分組可見最最貼心了,因為那些只想被特定的人知道的小秘密可以被保護得很好。
我也不記得那晚是怎麼睡著的,只記得那一夜醒來大概有七八次。
一種可怕的朦朦朧朧的意識,帶著我從夢境裡掙扎出來,去翻看手機,沒有任何消息。但潛意識裡,他是給我發了信息的,醒來才發現大概是在夢境裡吧。
很痛苦。那種感覺很痛苦。就像用朋友圈表白心意的告白,一樣的膈應與不痛快。
要說那個晚上我失敗了嗎?
其實沒有,畢竟我可以用「萬一他沒有看到我發的朋友圈」來告訴自己,「沒事,他還不知道你的心意呢」。
而真正宣告失敗是後來的某一天,他將允許朋友查看朋友圈的範圍:由「最近三天」改成了「全部」。
一個人的朋友圈一直都是三天可見,某天突然開放了全部朋友圈,除了是想打開自己的世界,給特定的人走進來,還能有什麼呢?
我太明白那種心思了!
說實話,我並不是一個矯情的人。
而自從喜歡上一個人之後,我把自己弄得幼稚且虛榮。
加班晚歸就感慨萬千,出趟差就東拼西湊九宮格,動不動將美顏過頭的自拍暴露在一個公共場合... ...
所以,再那麼多次沒有得到回應的時候,我跟自己認真溝通了一下,然後把他的微信刪除了。
刪除不像黑名單,可以再多給對方一次機會。刪除就是刪除了。
而當那個特定的人被刪除了,我的朋友圈也就變成了三天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