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下「硬骨頭」 打贏「第一仗」
——三河市以拆違「破題」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7月9日,三香路(三河至香河)東側泃陽鎮大棗林村數十間沿路的簡易門臉房,在隆隆的破拆機械聲中轟然倒地。 周禹佳攝
素有「京東明珠」之稱的三河,從拆除農村私搭亂建、違章建設「破題」,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理順社會治理秩序,建立鄉村振興長效機制。越來越整潔、漂亮的村容村貌,越來越公平、正義的鄉村秩序,越來越舒適、宜居的百姓家園,不斷提升著三河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數」。
「三河地處首都『東大門』,緊鄰北京城市副中心,區位特殊,責任重大。」三河市市長劉連傑說,在全省率先全域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贏鄉村振興戰略「第一仗」,不僅是認真回應廣大農村百姓的期待,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也是全面提升農村社會治理水平,更好地服務協同發展大局。
三河市皇莊鎮毛墳村內乾淨整潔的街道。 李連明攝
●拆出清潔農村新面貌,「拆」出公平正義新氣象,「拆」出基層組織新作為
7月9日,細雨霏霏。三香路(三河至香河)東側,泃陽鎮大棗林村數十間沿路的簡易門臉房,在隆隆的破拆機械聲中轟然倒地。
「這裡本來是承包的養殖用地,十多年前承包戶蓋起了門臉房,村裡群眾反映強烈,百姓怨氣不小。」現場指揮拆除違章建築的村黨支部書記張泉山告訴筆者,啃下了這塊「硬骨頭」,拆除村裡其它的私搭亂建、違章建設就容易了。
2200多口人的大棗林村,臨近三河市區。在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大棗林村向私搭亂建、違章建設「開了刀」。特別是村西沿三香路的幾十間門臉房,被列為全村違章建設整治的「頭號工程」。「鄉親們都看著呢,必須徹底拆乾淨。」張泉山和村幹部們下定了決心。
由於歷史原因,三河大多數農村和很多地方一樣,「後背房」「外掛式」廁所等私搭亂建普遍存在,個別村民欺街佔道,不僅村街環境髒亂差,還引發了不少鄰裡矛盾、糾紛,造成了幹群關係緊張。據介紹,因私搭亂建、違章建設等引發的群眾信訪,佔到了全市農村信訪總量的1/4。
三河市楊莊鎮中門辛村美麗鄉村大舞臺上,模特表演隊在進行走秀表演。 李連明攝
「『小』違建,大危害。違建的存在,讓不少群眾感覺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直接影響到基層黨組織的公信力和戰鬥力。」劉連傑說介紹,違建問題是很多村街矛盾糾紛不斷、人心渙散、難以形成發展合力的「根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必須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敢於直面矛盾,狠抓頑症治理。
打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仗」,三河市從拆除私搭亂建、清理欺街佔道入手,打響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先啃最硬的「骨頭」,一碗水端平——面對積存多年的遺留問題,三河市迎難而上,從民怨較大、群眾反映強烈、體量較大、社會影響較大的違建拆起,著力攻「堡壘」、拔「釘子」。
泃陽鎮南關村的「大餅羊湯」小吃店,緊鄰平香路(平谷至香河),佔壓了道路紅線,但十幾年來不僅沒能拆除,還變成了二層小樓。村黨支部書記周鳳江和鎮裡的包村幹部一次次上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終於啃下了這塊「硬骨頭」,為村裡的拆違開了個好頭。
楊莊鎮楊莊村是全省有名的印刷裝訂專業村,S274省道穿村而過。村裡的企業圖方便,有的蓋起了庫房,有的建起了員工宿舍,道路越來越窄,楊莊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堵莊」。從S274省道兩側違章建築拆起,黨員幹部帶頭,楊莊村先後拆除違章建築、私搭亂建151處4570平方米,村子整潔了,道路通暢了,楊莊摘掉了「堵莊」的帽子。
拆除私搭亂建、違章建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河市堅持全域清拆、全域整治,不落一村一街、一巷一戶。他們「一碗水端平」,無論涉及到哪家哪戶,無論涉及到哪個項目、企業,都一把尺子量到底。截至目前,全市農村已拆除私搭亂建、殘垣斷壁、違章建築13437處,總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清理各類垃圾14.8萬噸。
110戶350口人的田村,是李旗莊鎮最偏遠的村。村子不大,卻有「後背房」「外掛式」廁所、磚垛上百處;群眾新買輛轎車,在村裡錯車都是個難題……新上任的村黨支部書記張永波帶著村幹部一家一家聽意見、解疙瘩,短短幾個月,全村上百處私搭亂建全部整治一清。
再訪田村,好像變了一個村。街道寬敞平坦,房前屋後不見了柴堆磚垛、「外掛式」廁所,清理出的空地上壘起了花池,栽上了樹苗。村中原有道路和拆違後兩邊新硬化的路面,好似高速公路上的三條車道,一舊兩新,依稀能看出清理之前的樣子。「我們拆違後新硬化的路面有17000多平方米,是之前村裡道路面積的兩倍。」村委會副主任任海龍自豪地說,田村路寬了,百姓氣順了、心「甜」了。
齊心莊鎮馬家莊村距離京秦高速出口僅有幾百米,又緊鄰規劃的平谷線,交通極為便利。由於過去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管理不嚴,20餘戶村民違規建起了門臉房,甚至有人還抱著將來拆遷補償中「多撈一點」的小心思。7月中旬筆者採訪時,門臉房已經清拆徹底,全村的拆違也已接近尾聲。村幹部告訴筆者,拆違不僅拆出了村裡的正氣,更拆出了新班子的威信。
「從拆違入手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僅清潔了村莊、整潔了村容村貌,更維護了百姓的合法利益訴求,從源頭上化解了積存多年的矛盾糾紛,『拆』出了基層黨組織的權威和公信力。」三河市委副書記王鳳海說,「一碗水端平」的農村拆違,「拆」出了農村公平、正義的新氣象,使群眾由衷感到權益受到了公平對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維護,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理順了秩序、打牢了基礎,開了好頭。
幹部說話群眾信服了,基層黨組織公信力、執行力強起來了。看到黨委、政府動真的、碰硬的,群眾從等待觀望變成了真心擁護、全力支持,違建的自拆比例超過了70%。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三河幹群同心振興鄉村幹勁更足了,很多村街都謀劃了未來發展的「自選動作」。
走進楊莊鎮中門辛村,街道平坦筆直,院落潔淨綠美,處處讓人心曠神怡。村委會門前的燈光球場上,孩子們在嬉戲玩耍,老人們在球場四周的健身器材上鍛鍊身體。每逢周六,村裡的姐妹舞蹈隊和鄰村的文藝隊都會聚在一起,在村裡的「鄉村大舞臺」上演「彩色周末」,讓鄉親們大飽耳福眼福。
中門辛村莊綠了美了,幹部群眾心勁兒更高了,又有了新目標。村西建設300畝的採摘園,栽植油杏、西梅、櫻桃;村南種植600畝的林地,建設郊野森林公園;村東恢復溼地生態,再現昔日三河八景之一的「南塘落雁」美景……村黨支部書記孫確東說:「我們要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把中門辛村建成民俗村,讓鄉村旅遊鼓起鄉親們的錢袋子。」
三河市段甲嶺鎮後山村洪佳弼,帶頭建成了「美麗庭院」。 朱園攝
●政府加力,市場助力,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
如今的三河農村,越來越乾淨整潔,越來越舒適宜居。
打贏鄉村振興戰略「第一仗」,三河市按照「清潔村莊、宜居村莊、綠美村莊、智慧村莊」的思路,在原有農村生活垃圾清理、廁所革命、生活汙水處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任務基礎上,加大投入財政力度,將城鄉環衛公交一體化建設、節能保溫門窗改造、普及安全太陽能熱水器等工作,納入農村環境整治,讓百姓生活更幸福,獲得感更強。
在廣泛徵求幹部群眾意見的基礎上,三河市按照「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共建」的思路,出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綜合獎補辦法》等配套文件,有效破解資金不足、項目建設周期長、群眾參與度低等難題,走出了「百姓定盤、村官在前、全民共建、政府幫辦」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路子。
截至目前,三河市財政投入資金超過了10億元,累計完成改廁49807座,為55600戶群眾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848戶群眾安裝了新型節能門窗,40126戶建成了綠美庭院,395個村街中已有312個實現了公交進村,277個村實現了汙水管控。拆出的空地上,各村街見縫插針,建起了1038個小遊園、小菜園、小果園,村街環境一天天綠起來、美起來、靚起來。
走進泃陽鎮小安莊村,院落整齊劃一,街道寬敞潔淨。道路一側,標有「北京環衛集團」的綠色垃圾桶整齊排列。路邊,新栽植的6000株月季迎風搖曳,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花香。從街道兩側的水篦子上筆者發現,這裡竟然實現了雨汙分流。
好一個「小而美」的村莊!
村民白秀明正在明亮的廚房裡準備午飯。洗菜水沿著下水道,進入村東的小型汙水處理廠,處理後緩緩流入村東的三夏渠內。屋頂,是統一安裝的太陽能熱水器;廚房內,是統一安裝的天然氣灶。「咱這農村百姓的生活環境,比城裡人不差吧!」白秀明臉上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每天清晨,北京環衛集團的垃圾清運車都會準時開進小安莊村,把村民倒出的生活垃圾清運一空。村黨支部書記景建海告訴筆者,從6月中旬北京環衛集團接管運營衛生保潔以來,村裡的街道比過去更乾淨了。
為更好支持、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三河市與北京通州區實行了「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如何更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讓「四統一」落地見效?三河市「兩條腿」走路,政府加力,市場助力,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引進北京環衛集團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就是他們的新探索。
「協同發展不是『富戶』與『窮戶』之間『拉郎配』,而是相互之間發展越來越好、差距越來越小,區域之間越來越協調。加快補齊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短板,協同發展的步子才能越走越穩、越走越快。」劉連傑說,政府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充分利用市場化方式全面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才能更好地滿足三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好服務協同發展大局。
三河市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中心項目近日成功完成帶料試運行,標誌著省內最先進的建築垃圾資源處置項目在三河建成。 朱園攝
北控水務集團來了,在水環境綜合治理、供水及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固廢處理及綜合利用、土壤修復等方面服務提供優質服務;北京熱力集團來了,在提高供熱保障能力,滿足超低排放環保標準方面服務三河百姓;北京環衛集團來了,在提升環境衛生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方面挑起了「大梁」……
拆除農村私搭亂建、違章建設,築牢了「統一管控」的新秩序,更推動了鄉村振興長效機制的建立。越來越多的三河農村群眾,開始享受和城市一樣的公共服務。
投資14億元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已於5月底正式開工。該項目配備兩臺往復式機械爐排爐,單臺焚燒爐日焚燒能力達1000噸,處理規模國內第一,完全滿足三河全域生活垃圾處理的需求。更重要的,發電廠採用了國內技術領先的煙氣淨化工藝,煙氣排放標準堅持最嚴的環保標準,可滿足國標和歐盟2010/75EU標準中的最嚴格排放限值,有望成為工業旅遊的新景觀。
7月11日,三河市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中心項目成功完成帶料試運行,標誌著省內最先進的建築垃圾資源處置項目在三河建成。該項目由北京建工資源循環利用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年可處理建築垃圾30萬噸至50萬噸,資源化率達95%以上。過去讓鄉鎮村街幹部十分頭疼的建築垃圾,在三河將實現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啃下違建拆除「硬骨頭」,打贏鄉村振興戰略「第一仗」,三河農村人居環境越來越綠、越來越美,三河農村百姓生活越來越「綠」、越來越美!(記者孫佔穩 通訊員李偉、周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