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一名建築專業的大四學生,
準備考取同濟大學建築學研究生。
暑期,我參加了尚谷密訓營。
上期回顧:考研日記 | 我在尚谷學快題的一天
學習快題一段時間後,
我發現校園裡的建築都各有特色,
於是想利用起零碎的時間,
走進這些建築看看。
目標不大,一天一棟!
(這是一條分割線)
遙望G教學樓,立面虛實有致,右側是一片大玻璃幕牆,在教學樓建築中還真是不常見!
走近建築,看到了這塊大玻璃牆,很有韻律感,紅色的分割線給教學樓帶來了點活潑的氣息,學起來~隱約能看到幕牆背後的窗簾布,也許這就是解決大片幕牆遮陽問題的辦法?
走到了建築的側邊,這一面的立面相對比較規則,使用了遮陽百葉。遮陽百葉不僅豐富了造型,還起到了很好的遮陽效果。我猜測這邊布置的就是一間一間的教室~
這一面雖然是比較整齊規則的立面設計,但是近看能發現它的層次非常豐富,一個開間有四個層次:最外層的是一個磚石色的貼面、往裡是遮陽百葉、接著是內層的牆裙,它的的顏色和最外層作了區分,最裡層是比較通透的玻璃。
立面到了這裡還做了一個凹進的處理。
建築的背面,立面又發生了變化,但依然是非常有韻律感的小面積開窗。
立面設計如此豐富,回去全部抄抄在小本本上!
到了建築內部,先看了看平面圖,防止迷路,和對建築有個大致的感覺~
一層平面圖
從一層平面圖看出,教室被整齊地安排在了兩側的條狀空間中,並佔據了南北朝向的位置,教室的尺度分別有佔一個柱網的小教室,還有佔一個半柱網的大教室。
而中部放置了兩個報告廳大空間,在教室區和報告廳之間設置了通道,形成了一個工字平面。這時我想到了大谷學姐講過的大小空間的組合方式。
在做快題的時候,我總是把握不好輔助空間的位置,要麼交通疏散有問題,要麼廁所的位置很尷尬,廁所的數量有問題等等等。因此我特別留意了樓梯、電梯和衛生間的布置!
在這裡,輔助空間都被放置在了離出入口近的地方,即建築的四個角。並且利落地放進了完整的柱跨中,大約5個教室(約450人)配有一個衛生間。
灰色為輔助空間,藍色為報告廳
接著,我發現了這個設計最大的bug!!!雖然在一層的時候,兩側的教室是互通的,但是走到上層,會發現實質上兩邊的教室被中間的報告廳阻斷了,交通十分不便利。建築僅在一層和五層之間有連接。儘管一層有了連接,卻也是不方便的,人必須走到建築中部,才能去到另一側,還不如從外面走來得方便;而五層的連接也僅僅在一側,如果我想從五樓的一端的教室走到對面的教室,就必須繞一個大圈子!哎,一棟建築就這樣被被割裂成了兩棟建築。還有,在兩邊分隔的情況下,竟然只有一側有電梯,這。。。好像不太公平。
二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四層平面圖
五層平面圖
現在的我深深地體會到,把交通核設計好是多麼地重要!同學們天天在這裡上課時,去對面樓還得下到一層或者上到五層,才能過去的感覺很鬱悶吧。
日常評圖的時候,老師也說過看看自己的樓梯電梯設計得合不合理,最好的辦法就是想像自己在建築當中行走。果然是這樣啊!
這棟樓的庭院設計得非常巧妙。進入門廳之後,不管是拐進了教學區,還是往中間對的報告廳走,都能透過透明的玻璃廊看到庭院的景色,空間品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庭院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同時,庭院也給走廊帶來了自然光亮。
門廳庭院
走過一段比較壓抑的空間,左手邊透出的光亮預示了一個開敞空間。啊這不就是書本上寫的「先抑後揚」的手法嘛!這也讓我想到《桃花源記》裡的「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這是一個帶有情緒的空間~
入口門廳
兩座報告廳的中部就是中庭,中庭採用全透的天窗,十分敞亮。
中庭
中庭天窗細節
從窗外看到了報告廳的內部。這樣的大大小小的窗子帶來了不同光線,有些「朗香教堂」的感覺。
報告廳內部
開窗細節
報告廳「插入」教學區,交界處是一個通高空間。
報告廳與教學區交接處理
報告廳是階梯式的,這裡巧妙地利用了坡度,把報告廳二層入口放置在了教學區的二層,加強了與教學區的聯繫。結合之前看到的一層平面圖,我意識到這裡利用了階梯下的空間,做成了儲藏室!
報告廳與教學區交接處理
上樓之後,看到報告廳騷氣的天窗,學習了!
報告廳天窗
聯繫,總結,拓展
回去之後,我對我之前看到的東西進行了梳理。想起大谷學姐說過,教學樓建築要在單調中找變化。我總結了一下G樓把教學樓做得豐富有趣的途徑:
1 把立面做得非常豐富。一方面是立面的元素多樣,在大面積的灰冷調上適當點綴了比較活躍的色彩元素,比如橘黃色的遮陽板和報告廳。另一方面是立面的層次多,層次不僅通過採用不同肌理的材料,還通過凹進突出的程度不一樣來達到。
2 多種體量的組合。我從小看到的教學樓一般都是一個規規矩矩的立方體,而G樓明顯不是這樣的。長條形教學樓中間夾了兩塊報告廳,五層樓的廊道被巨大的柱子支撐在空中,使主入口處看上去很霸氣(不過我私以為這有些不合理?)。
3 庭院的置入。庭院被放在了大空間和小空間的交界處,沒有破壞教學樓單廊的秩序,還使大小空間的過度很自然,以及最大化利用了庭院的景色。
4 通高空間。教學樓部分像堆積木一般地規規矩矩地碼上了一個個教室,但是門廳這樣的公共空間以及交界處就布置了通高空間,給人一種很好的空間體驗~
另外,我打開了教材「白皮書」,順便複習了一下大小空間的組合方式。
《快速設計策略 1》大小空間組合部分內容
把看到的、學到的東西用圖像的形式記錄下來
我覺得G教學樓的立面形式、天窗畫法、交通布置、樓梯衛生間組合方式以及報告廳的畫法都是我不會的東西,於是我都畫了下來~
原諒我十分粗淺的閱讀,以及渣手繪
今天短暫的建築學習,
讓我深深體會到,
僅僅在圖紙上「閱讀」建築,
太過蒼白。
只有走進建築,
用自己的身體去丈量和體會空間,
才能真正體會到建築的魅力。
而參觀建築,
不是只能看大師建築,
也不一定要去遠方旅行,
身邊的案例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to be continued...
- 相關閱讀 -
- END -
【專業設計類課程提供者】
===================================
責任編輯:尚谷設計編輯部
內容策劃:尚谷教研室
版權聲明: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編輯部
官網:www.isunglow.com
電話:400-176-8008
地址:同濟大學本部科技園1號樓901室
建築考研群:634142841
考研諮詢QQ:283977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