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中學有座天文臺,孩子們在這裡可以仰望星空

2020-12-14 讀創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包力

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它們又是什麼樣的?銀河系有多大?太陽為什麼會發光?地球是正圓的嗎?地球之外有生命嗎?為培養學生對科學、天文學的興趣,近日,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中學燕晗山天文臺正式啟用。

一所中學,為什麼要建天文臺?華僑城中學校長蔡樹男表示,天文是一個能發展學生探索欲的一門學問,它會讓學生有宏觀的思維方式。天文綜合了多項科學,首先要有基礎數學、物理、地理等學科知識,其次天文觀測過程中還要進行設計、實驗,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天文社報名場面一度火爆

今年9月開學初,剛從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畢業的碩士研究生馬曉嬌老師被委任組建天文社團。作為指導老師,她開始面向全校招收燕晗天文社成員,報名場面一度火爆。「最初我們社團人數設置為20人,但後來因為同學們太熱情,有同學在給班主任的反思中寫到自己十分失望不能加入天文社,有的同學因為不能加入天文社回家在父母面前哭了很久。考慮到未來的持續發展,我們需要建立梯隊,因此在每個年級中都招收了一些熱愛天文的學生。」馬曉嬌老師告訴記者,目前華僑城中學燕晗天文社共有36名成員,除了日常社團活動,還在馬曉嬌老師的指導下積極備戰深圳市天文知識競賽和廣東省天文競賽。

天文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領域,對老師要求很高,馬曉嬌老師認為,天文對一個人的思維、眼界、認識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除了科普天文知識,校園天文臺更大的作用是在讓大家在仰望星空、探索浩瀚宇宙時,對科學、天文學產生興趣,同時利用天文望遠鏡做一些課題研究,為學生以後的人生開啟科學的大門。

「我經常跟社團的孩子們說,要對一個東西感興趣,首先你會覺得它很美、很有趣,」馬曉嬌老師說,「要讓孩子通過普通的課堂來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美好是很難的,但孩子們在天文臺就能直觀地看到宇宙的景象。」當馬曉嬌老師啟動球幕數字天象廳時,孩子們席地而坐,抬頭仰望深邃的星空,漫天星鬥,悠悠銀河,那一閃而過的流星、絢麗的行星、閃閃眨眼的恆星,仿佛在召喚同學們去認識、去探索。這一刻,誰能抵擋得住美麗宇宙的誘惑呢?

「我長大以後想當一名天文學家」

除了利用天文望遠鏡和球幕天象廳來讓學生直接了解宇宙星空外,華僑城中學已經完成校本教材《宇宙奧秘》的編寫,開設了系列天文特色校本課程,課堂內容從天文發展史到天文距離單位、恆星演化赫羅圖等專業知識,切實給學生們打下紮實的天文基礎,也為未來的科研探究、天文知識競賽做好了準備。

記者翻開校本課程《宇宙奧秘》,扉頁中的一句話是,「希望同學們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

華僑城中學八年級10班的鄭睿哲同學告訴記者:「休息的時候,好多同學都玩遊戲,沒有人會關注頭頂上那美麗的星空,之前我也是這樣的,但在我進入天文社團、開始上天文特色課程後,我一下子就被這些美麗的景色、有趣的知識給迷住了。我覺得人類在整個宇宙中很渺小,但是也沒有妨礙我們去觀察宇宙探索星空。我長大以後想當一名天文學家,我還要回到華僑城中學來教書,讓更多的人愛上我們頭頂上這片星空。」

有一個同學上了天文課後,給馬曉嬌老師寫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也許過了很多年之後,可能很多課的內容我都會忘記,但是這一堂課我會記一輩子。」

能讓學生感受宇宙之美

今年9月25日建成開館的燕晗山天文臺坐落在華僑城中學初中部教學樓的頂層,投入使用剛剛一個多月時間。站在校外張望,遠遠就能看到樓頂那一個獨特的白色球體建築。

走進天文臺,馬曉嬌老師介紹,燕晗山天文臺的主要天文望遠鏡為口徑360mm施密特-卡塞格林密封窗式望遠鏡,這是一臺折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天文臺的球形外殼也是可以根據觀測需要進行旋轉開合,跟卡塞格林望遠鏡組合起來更是相得益彰。

馬曉嬌老師認為,天文對一個人的思維、眼界、認識有很大的影響,深圳有著適合天文學的土壤。她告訴記者,白天,學生可利用天文望遠鏡對太陽作目視及投影觀測,可以描繪太陽黑子,也可對日全食、日環食進行觀測;夜間,可對月球、恆星、星雲、星團、流星雨進行觀測或天文攝影。此外,由於天文望遠鏡具有開放性的資料庫,也可隨時輸入相應的軌道數據,觀測跟蹤人造衛星、太空站、宇宙飛船等人類發射的人造天體目標。

天文臺還建設了球幕數字天象廳,與天文望遠鏡共用圓頂,學生在這裡可裸眼觀看具有3D效果的天文科普讀影片,還可以結合skymap等軟體來認星座、認天體,很好地滿足日常天文科普與教學活動,同時也能讓學生能更加直觀和形象地認識天體,感受宇宙之美。

同時每到有重大天象活動的時候,學校的天文臺都面向學生家長舉辦天文開放日。開放日中,家長們通過天文望遠鏡看到了月球環形山、紅色的「戰神」火星和自帶光環的土星。首次天文開放日之後,燕晗山天文臺成為了學生家長朋友圈中的網紅打卡地。

將建立起省內首個校園宇宙線觀測實驗室

華僑城中學校長蔡樹男談到,學校始終與國內高校、科研機構保持合作交流,還邀請天文學家進校園。今年9月,學校邀請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副教授、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員袁丁博士為師生做了一場名為「時間與文明」的講座,為現場師生打開了美妙宇宙世界的大門。10月,結合火星衝日和我國剛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兩大天文熱點,學校和深圳市天文臺合作,舉辦了火星主題天文展等活動。

記者了解到,目前,華僑城中學已經加入校園宇宙線觀測聯盟,該聯盟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依託在粒子物理研究和大科學裝置方面的優勢、聯合部分大學和中學所籌建的。不久的將來,華僑城中學將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技術支持下,建立起廣東省第一個校園宇宙線觀測實驗室,這將不僅僅是服務於學生的宇宙線科普基地,還將是一個初高中學生的科學研究實驗基地。學生將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學家的指導下,與其他宇宙線觀測聯盟成員一起建立起宇宙線觀測資料庫,參與宇宙線探測和研究,這也將進一步促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相關焦點

  • 華僑城中學:「天文」助力「科技提升教育智慧」
    蔡樹男:「天文」綜合了多項科學,涵蓋了基礎數學、物理、地理等學科知識,華僑城中學開設「天文」等科學課程,目的是助力完成人工智慧時代教育的首要任務——用科技提升教育智慧,培養創新型人才。  近日,在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中學,一個以「燕晗山」命名的天文臺正式啟用,引起廣大學生、家長熱議。
  • 天文學家用樂高建迷你天文臺:在家「仰望星空」
    樂高版天文臺的模型,立在一張銀河的照片前。(圖片來源:Y.Beletsky/ESO/F. Snik/M.Zamani) 中新網3月16日電 據外媒報導,日前,荷蘭天文學家弗朗斯·斯尼克以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天文望遠鏡為樣本,用樂高玩具設計並組裝了一套迷你版的天文臺,在家中「仰望星空」。斯尼克使用了3104件樂高組件,打造了他自己甚大望遠鏡(VLT)。
  • 「仰望星空•青年北侖」音樂夜市,你在現場嗎?
    「仰望星空•青年北侖」音樂夜市,你在現場嗎?•青年北侖」音樂夜市在青年體育公園啟幕,為北侖這座青年理想之城帶來了新的活力。除了活力四射的舞臺,「仰望星空•青年北侖」音樂夜市還結合了線下最流行的「地攤經濟」,共設20餘個攤位,涉及飾品、服裝、玩具、文具、特色小吃等商品,可謂琳琅滿目。
  • 重磅獨家10人VIP包團|國慶一站式夜宿天文臺、博物館、星空帳篷...
    今年十一,來新疆,在烏魯木齊大巴扎感受如夢幻般絢麗多彩的民俗文化;夜宿博物館,跟著專家探尋歷史;住在天文臺仰望星空,到火洲吐魯番了解火焰山西遊文化、高昌文化、交河文化、坎兒井文化;住在星空帳篷裡享受庫木塔格沙漠的夜空……5天,帶回一生最珍貴的行程記憶。
  • 《愛樂之城》裡的天文臺有什麼故事?上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最近熱映的歌舞喜劇片《愛樂之城》中,有一段頗為浪漫的情節:米婭和塞巴斯蒂安在洛杉磯的一家人氣很差的電影院裡,一起觀看老電影《無因的反叛》,但放映設備突然出了故障,電影不得不提前散場。這時候,他們想到電影中出現的天文臺離得不遠,就驅車前往參觀,在一個個科普展廳裡徜徉,最後來到了天象劇場。
  • 華僑城中學棒球小將多種選擇,有不同精彩
    華僑城中學深耕棒球運動23年,推動了深圳以及全國棒球運動的發展。華僑城中學棒球隊多次以深圳市棒球代表隊的名義出戰省級、國家級賽事,曾獲得廣東省運會、省棒球錦標賽、全國青少年棒球錦標賽(AAA組)、全國第二節青少年運動會男子棒球U19組冠軍,在亞洲第18屆U18棒球錦標賽上有出色發揮。
  • 報告丨張素: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我報告的題目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中國新聞社科技記者張素作報告作為一名科技記者,我與同行一直試著搭建連接公眾與科學家之間的橋梁。今天,我代表無數位曾報導過南老師事跡的記者,站在這裡,再為大家勾勒一幅南老師的肖像。很多見過南老師的人都記得他的眼睛和鬍子。那雙眼睛,目光如炬;兩撇小鬍子,特有性格。
  • 深圳華僑城中學
    深圳市華僑城中學建於1981年,是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深圳市「園林式、花園式學校」。點擊後可以50-500米360度無死角進行觀看。點擊中間的華僑城中學後會出現如下全景。俯瞰圖華僑城中學是一所完全中學,設有初中部和與國際接軌的高中部,每個年級設有兩個實驗班,高中設有奧賽
  • 不忘教育初心,再與時代共澎湃 |2019—2020學年華僑城中學大事記
    2019—2020學年華僑城中學大事記展望美好未來,積聚奮進動力「入伏節氣變『心靈關愛進社區』」活動到每月一次的安全教育主題學習,華僑城中學安委辦抓牢學生安全教育,將安全教育意識深入學生的內心。雲端齊聚首 千裡共學堂2020年面對疫情大考,華僑城中學全體教師秉持「課堂就是一線」的理念,認真履行職責,團結一心、直面挑戰,用堅定的信念、堅決的行動、堅韌的力量,用心用情奏響了教書育人的精彩樂章。
  • 星空蛋糕:即使是蛋糕,也可以仰望繁星
    其實,在蛋糕的這個家族中也存在照亮黑夜的光芒——星空蛋糕。每個女人都在愛美的,這種理論也可以套用在吃貨的身上。或許是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吧, 「色香味」俱全才是人們的終極追求。所以說在眾多品種中能夠脫穎而出的星空蛋糕,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星空美麗夢幻的外表足夠吸引挑剔的吃貨了。
  • 仰望星空:一起來聽聽這顆「中國星」一波三折的往事
    你可能無數次的仰望星空,但是你知道嗎,有一顆小行星,它的名字叫"中華",它是第一顆中國人發現的小行星,它的發現者和命名者叫張鈺哲。張鈺哲是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新中國成立後紫金山天文臺的第一任臺長。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楊捷興說:「這顆星命名以後,他回國了。當時的中國情況沒有望遠鏡,沒有這個天文觀測條件,沒法對這個顆1125中華星繼續觀測,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他繼續擔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他頭一個心願就是把1125號星找回來。」
  • 京津冀即將建成一座兒童天文臺
    當孩子們更大後,他們會向父母提出各種問題,這便是好奇心。如何留住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呢?天文學是一個窗口!5,6歲的孩子們,才開始對科學和宇宙感興趣,所以5,6歲常常被譽為「天文敏感期」。但是城市裡光汙染和微塵汙染,導致不太有機會直接抬頭就能看到星星。如果能直接仰望群星,那多好啊!2.
  • 「歡樂在一起」 華僑城文化旅遊節50城共奏歡樂頌
    頂級魔術師在各地歡樂谷帶來奇幻之旅,來自世界各地的街頭藝術家與遊客近距離互動,錦繡中華千人愛國跑迎國慶,在彩雲之南盡享雪山花海,在「中國博物館小鎮」安仁古鎮感受歷史與生活的溫度,在OCAT藝術空間駐足,和孩子一起在甘坑小鎮小涼帽繪本花園享受悅讀,在三亞鹿回頭帳篷節仰望星空且聽風吟…… 10月-11月兩個月期間,華僑城文化旅遊節在近50個城市開展200餘項形式多樣的活動,
  • 河之洲136期丨不如仰望星空:鄭州觀星記
    2018年觀測春季星空活動 魏冰給孩子們講解天象(受訪者供圖)「出於對天文的喜愛,我後來就在家附近的鄭州銀河路小學工作,擔任自然科學老師。」魏冰說,他希望能把自己這麼多年來學到的知識教給同樣對天文有興趣的孩子們。「我每周要給好幾個班上課,加起來得有16節。
  • 【中國科學報】趙文:仰望星空 勤勉致成
    康德曾經說過:「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康德的名言讓許多人從凡庸的生活中產生了「星空情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系教授趙文也不例外。正是心中不滅的星空情結,助他從對星空的單純著迷走向了對宇宙天文學的探索,找到了為之終身奮鬥的事業。
  • 「仰望星空」三思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自由而寧靜;那博大的胸懷,讓我的心靈棲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壯麗而光輝;那永恆的熾熱,讓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響起春雷。」同年5月14日,溫總理還在同濟大學對學生們說:「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    2010年以來,「仰望星空」的事情變得更加熱烈了。
  • 仍有人仰望星空
    這就回到我的題目,仍有人仰望星空,我就是那樣,還在心存夢想,還在看著遠方。草原清冷而又寂靜,廣闊,而又落寞,這裡的夜晚很是寂靜,沒有都市的喧囂,很少的霓虹。兒子出外求學,我還是愛仰望星空,這是月亮我也不看了,因為時差,我們看月亮都不是一個時間,那看星空吧,我們至少擁有一個同樣的星空,繁星點點,似思念萬千。
  • 深圳華僑城中學助棒球小將坐上升學快車
    華僑城中學深耕棒球運動 23 年,推動了深圳乃至全國棒球事業發展。據了解,華僑城中學棒球隊高中隊員周一至周五每天訓練 3 小時左右,周末兩天假期至少訓練一天。每逢節假日,隊員們的休息時間也會比普通高中生少,比如國慶一周假期,他們休息兩天後就要回到球場繼續完成訓練任務。華僑城中學校長蔡樹男、華僑城中學棒球隊總教練黃永東都認為,隊員們投入棒球訓練,同時也不能落下文化學習。因此,學校會為住得遠的隊員提供住宿,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學習。
  • 星空特刊丨杭城的這些天文社可是很有實力哦!未來的「航天一代...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若論對星空的熱愛,許多中小學生不輸成人。不信你去仰望星空的人群中瞧一瞧,總能看到幾個踮起腳尖、伸長脖子的小小身影。這幾年,杭城校園裡的天文館越來越多了。除了名聲在外的杭高天文社,部分中小學也配置了專業的天文望遠鏡,因為有不少同學想離星星、月亮近一點。未來的「航天一代」,或許就在其中。
  • 我們已經有多久,沒再抬頭仰望星空?
    我聽說一個清奇的觀點:「人類之所以成為地球生靈之王的原因是:人類喜歡仰望星空!」 而且還由此有了另一種解讀: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來自宇宙的流浪者,他們偶然經停地球,有的留下來了,而我們就是這些星際移民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