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I財經社 唐煜
編輯| 趙豔秋
港股打新者:「不能錯過的肥肉」
賭局開場了。
6月11日,網易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首日股價漲5.7%,收於130港元,成為今年到目前為止亞洲最大規模IPO。
這一結果並不意外。6月10日,網易公布中籤結果:有37萬人參與打新,最終超額認購360倍,這個數量比2019年阿里巴巴重回港股IPO時認購額的8倍還多,直接導致一手中籤率僅有8%。這給打新投資者潑了涼水。畢竟,2019年阿里重回香港IPO時,中籤率高達80%。
從5月下旬開始,網易、京東陸續傳出赴港二次上市,吸引著投資者們爭相撲食。
「中概股終於回來了,又可以吃到肉了。「在聽到網易、京東要回來的消息時,雪球大V郭二俠起初感到很興奮。但這次競爭尤為激烈。最終,他600多手中了13手,賺了幾千港幣,算是符合他的預期。
畢竟,大眾對網易的認購熱情超出了他的想像。此前,他預估,網易中籤率大概在10%-20%之間,但實際結果低至了個位數。
他給AI財經社算了一筆帳,網易面向散戶投資者每股定價123港元的那天,相比最近一個交易日的美股收盤價,低了6.67%,如果能夠中籤,大家都會賺到。一般而言,在美中概股回港上市時,都傾向對二次上市提供相對美股的折價,這也是為何近年來不少股民熱衷於打新。
整理/唐煜,製圖/張哲
礙於開通美股比較麻煩,此前郭二俠一直遺憾自己沒能享受到這些知名網際網路公司的發展紅利。這次他原本投入了60萬港幣本金,七成備戰網易,剩下的準備申購京東。因為京東市值較大,面向散戶已獲180倍的超額認購,沒吃上肉的股民又都把希望寄托在了京東身上。
在郭二俠的認知裡,因為上市門檻低,以前在港交所上市的好公司太少,那些市值比較大的企業基本都是老牌地產、能源和金融公司,太平穩,不像網際網路公司有想像空間,唯一的優點就是分紅高,比如很多香港人給小孩送禮物,都會給他買一手滙豐銀行的股票,分紅就當銀行存款,但這樣的公司對股民其實沒什麼吸引力。
在等待中籤結果的這幾天,郭二俠的心裡實際上有些緊張。今年局勢頗為動蕩,「一旦又出現什麼黑天鵝事件,美股一跌,港股也會跟著跌」,現在是要祈禱美股的表現了。
過去的幾天,另一位投資者小鑼也異常忙碌。他對AI財經社透露,為了這次打新,他準備了30個帳戶,本金從最開始的10萬港幣加到80萬港幣,因為認購時間只有四天,在這期間他要新開帳戶、調配資金,每一步都是爭分奪秒。相比內地A股打新,港股可以一個人多帳戶,還不要求持有股票底倉,中籤率也相對高。
2019年,小鑼在朋友介紹下接觸到港股打新,第一隻就趕上了阿里巴巴。「這種股票拍腦袋想都肯定會上漲的」。果不其然,他7個帳戶中了4手,小賺3200港元。
之前小鑼從沒炒過港股,A股虧了好多年剛解套,自認為炒股水平太低,但這次的港股打新給了他很大的信心。他乾脆辭掉了工作,一門心思鑽研港股。接下來半年,小鑼陸續又參與了16隻新股打新,總共賺了15萬港幣。
但這次網易打新,小鑼明顯感覺到吃肉效應越來越弱了。最後他只中了9手,盈利不及之前阿里中的4手,成本還不知翻了多少倍,「得知一手中籤率8%之後,到今天公布中籤結果,再到暗盤表現,心態經歷了:『完犢子了』的小擔憂——保手續費的小平靜——小賺2K-3K的小開心。」
畢竟還有京東在後,小鑼並沒有失望,調整了融資策略,希望京東的表現會比網易更好。而且,後面還有一波醫藥股、物業股,都是港股打新的香餑餑。
網易申購最後一天,白墨隨便申購了一手。他坦言不是網易的忠實用戶,也看不到這家公司太多的成長性,純粹是第一次嘗試打新。因為在外留學,白墨比較關注美股,2月美股熔斷之時,他靠做空賺到了14萬美元,雖然他也炒港股,但覺得港交所知名的好公司太少。
「現在我看好的公司其實很少,整體態度偏悲涼,我覺得更好的是持有現金或者做空,至少得先把疫情挺過去,才談得上長遠發展。」白墨的態度頗悲觀。
最終,白墨對網易的申購不明緣由地被平臺撤銷,他並沒有諮詢券商到底怎麼回事,畢竟原本對網易興趣也不大。至於京東,他原本篤定要參加,但想到中籤率肯定會很低,乾脆也算了。他也擔心,「如果美股那邊出現崩盤,這些公司上市首日還會有那麼好的表現嗎?」
最新消息是,由於對新冠病毒病例激增的擔憂加劇,美國股市在昨夜出現暴跌,道瓊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下跌超過1800點,創下3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這給未來幾日港股表現帶來不確定性。
「畢竟上個講情懷的人在直播賣貨」
藉由二次上市,這些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得以與投資者們有一次更直面的溝通。實際上,就很多投資者而言,對這些企業的經營概貌仍是生疏的。
實際上,網易給外界的形象有些溫吞和模糊,甚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它是中國市值排名第六的網際網路公司。
整理/唐煜,製圖/張哲
相比在香港有實際業務的京東,網易的存在感著實不強,港媒形容它是」騰訊最大對手「,報導最多的是丁磊養豬,並配上他喜氣洋洋的笑臉。而內地媒體每年必報的,是他的「烏鎮飯局」,拉上幾位圈內大佬,吃著自家養的味央豬,滿上自家紹興黃酒。
網易2000年在納斯達克上市,2003年,32歲的創始人丁磊就拿下福布斯中國首富。但直到這次赴港二次上市前,他才寫下人生第一封致股東信。在這封信中,這位中年人稱,「從來不怕慢,不急著融資,不趕著賺錢」,這在唯快不破、天天角力的網際網路世界,顯得缺乏衝勁。
也是讀完這封情懷滿滿的股東信,配備帳戶時,小鑼決定把更多本金留給京東打新,「畢竟上一個講情懷的人,現在在直播賣貨」。
對於網易,小鑼是有感情在的,從小學6年級開始,他就一直在玩《夢幻西遊》。16年過去了,這款遊戲已被很多骨灰級玩家當成了理財產品。但小鑼觀察,無論是網易郵箱、夢幻西遊,還是網易雲音樂、有道詞典,這些產品雖是十年磨一劍,也有忠實用戶,但太過溫吞,很難成為現象級產品;網易也沒有像阿里、騰訊那樣,形成大平臺和生態閉環,已逐漸在中概股裡掉隊。
郭二俠也對AI財經社感嘆,「以前我一直以為網易是國內最大的遊戲公司,看了招股書才知道,原來騰訊才是。「
遊研社創始人楚雲帆對AI財經社分析,從2009年開始,騰訊成為了國內市佔率最高的遊戲公司。這對網易在內的其他遊戲公司都是巨大的挑戰,因為騰訊掌控的QQ和微信兩個巨量用戶池子,對其遊戲發行有著很大的幫助,而其他遊戲公司缺乏這樣的優勢資源助力。
以今年首季營收計算,網易遊戲貢獻近8成收入。雖然面臨騰訊的競爭,但網易在遊戲開發上表現不俗,無論是早年的《大話西遊》、《夢幻西遊》,還是近年的《陰陽師》、《荒野行動》、《第五人格》,與除了騰訊之外的其他遊戲公司相比,網易遊戲產品沒有出現斷檔。
圖/視覺中國
「網易這家公司和經營者的性格有一定關係,沒有做第一的野心,但它目前在行業第二的位置上坐得比較穩。」行業人士稱。
相對於騰訊業務的多元化,網易8成收入來自遊戲業務,從以往盈利表現看,網易的業績在很大程度上受遊戲周期影響,波動較大。
在2019年財報中,網易三大核心板塊業務在線遊戲、智能學習(有道)和創新業務(網易雲音樂、網易嚴選),分別貢獻76%、1.6%、21.9%的營收。但反觀騰訊,遊戲業務佔比已降至1/3,業務多元化格局已經成型。
Gameboom創始人鄭金條對AI財經社分析,只要遊戲端每年推出1-2款《夢幻西遊》級別的爆款,網易就根本不需要多元化,堅守在遊戲領域,市場增長仍然可期。
做遊戲最大的好處就是利潤高、日子舒服。2019年,網易遊戲業務的毛利率高達63.4%,不似做電商或者零售,是彎腰撿鋼鏰的行當。難怪吳曉波說,在見過的大富豪中,除了丁磊,幾乎沒有一個是快樂的。
整理/唐煜,製圖/張哲
與網易不同,將於6.18在港二次上市的京東,被港媒給出的標籤是「騰訊是最大股東,持股17.8%」。而創始人劉強東佔股15.1%,投票權達到78.4%。此外,沃爾瑪佔股9.8%。
2019年,受一位商業分析師的影響,留學生白墨曾以20美元的價格入手京東股票。那時明州事件重創了京東股價,白墨覺得,既然騰訊都入股了京東,這家公司應該有潛力;體驗過京東的服務後,他也慢慢從蘇寧轉化為京東用戶,但當股價上升到30美元時,白墨還是賣掉了股票,一是因為有了其他選擇,二是他判斷明州事件的影響沒完全過去,有些不可預測。如今,京東股價已躥升到60美元左右。
AI財經社了解到,這次向券商諮詢京東的投資者多於網易。」京東最大的優勢是物流。」內地90後股民卓紅對AI財經社稱,前幾天,他留意到一條新聞,是京東物流今年又要投入、擴建多少個倉。「雖然倉儲物流的增長慢,但屬於價值投資。」卓紅堅信,這比靠虛擬資產撐起來的市值更穩定可靠。
當一二線城市流量紅利見頂後,京東把下沉市場作為戰略方向。「中國現在應該有10億電商消費者,流量紅利會進一步減少,電商平臺都相互跳來跳去的。」一位前京東高層人士對AI財經社分析。但他看到,無論是京東下沉,還是拼多多上浮,雖然都能拉到新用戶,但都不算容易。最近,京東與快手、國美的合作,也都出於下沉市場的考量。
他觀察到,經理人徐雷站到前臺後,京東更專注可盈利的業務,削減了不明朗方向上的投入。而在劉強東主政時代,京東更願意在一些領域砸錢。「唯一看到的,徐雷賭了大健康,但總的來說,他賭新業務的決心跟劉強東不一樣,所以劉強東更像是一個創業者、企業家,徐雷更像是一位職業經理人。」
上述人士認為,這些年,馬雲和馬化騰更多是在搭建平臺和生態、提供養分,因此圍繞這兩家企業長出了一片森林,而京東的業務主要靠它自身孵化。目前,京東主要業務板塊為電商、物流和數科。
圖/視覺中國
在招股書中,京東正由一家電商公司轉型為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對AI財經社分析,無論是給快手甚至未來給抖音這樣的平臺供貨,還是京東的京喜、芬香,這些只是前端,京東最看重的永遠是背後的產品、倉儲、配送環節,發展供應鏈體系才是它的目標。
有電商資深人士對AI財經社分析,最近幾年,四通一達和京東物流的差距在慢慢縮小。京東對供應鏈、新通路或是新零售業務,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數位化的投入。「要真正把底下的小店變成你的手指,你的器官,把血脈一步一步打通,這樣你摸到什麼東西才會有反饋,這是一個有機的結合。」
哪些企業有赴港上市資格?
除了網易、京東,百度、攜程等公司都已傳出要回歸港股的消息。有投資界人士對AI財經社透露,將有20多個中概股回到港股上市。此前,中金公司梳理了234家中概股公司,除了京東、網易之外,只有17支達到標準的中概股,比如好未來、新東方、唯品會、陌陌等。
近日,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在一次行業會議上說:「今年將是首次公開發行(IPO)重要的一年,包括來自中國大陸的超大規模IPO,但很多是我們稱之為從美國回流的企業。」他強調,這其中主要是科技公司,在香港二次或者首次上市將使這些公司更接近其主要的客戶群體。
因周期不同,阿里營收按照2016—2020年財年統計 整理/唐煜,製圖/張哲
中概股為何在此時形成港股回流潮?
「目前美國的氛圍變得不那麼友好了,而我們已經從根本上對上市制度的許多方面進行了改革,使我們變得更加靈活。」李小加說。
2013年,阿里曾計劃在港股上市,但因為港交所及香港證監會堅持「同股同權」理念,阿里只好選擇在紐交所上市,這也成為港交所的一大憾事。
為了吸引更多的新經濟公司,港交所在2018年實施了上市新規,包括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大中華為業務重心的公司在香港二次上市,可保留現行VIE結構及同股不同權。這是阿里、京東得以回歸的重要原因。
相比港交所,如果中概股想要回歸A股,目前需要經歷私有化退市、解除VIE架構、借殼或IPO三個階段,整個周期可能耗時一兩年,而私有化還需要巨額成本,私有化要約價格一般要溢價30%-50%,360用實際行動展示了這一過程的不易,當時為了湊錢,周鴻禕尋求財團投資、申請巨額貸款,抵押了公司位於北京朝陽酒仙橋路的大樓。目前來看,港股是這些公司的最優選擇。
5月2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一項《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若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連續3年無法對在美上市外國公司進行審計核查,公司也無法證明其不受外國政府控制,可能被要求退市。
中美對上市公司的審查監管糾紛由來已久,2011年中國金融軟體服務公司東南融通因財務造假被迫退出紐交所,負責審計的德勤上海因拒絕提供審計底稿遭到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起訴。2013年,中美雙方審計合作破冰,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可在中國證監會和財政部同意下從中方獲得底稿。但監管之爭依舊存在。2018年,SEC和PACOB曾發布一份聲明,列出了歷年來存在審計障礙的224家公司,其中213家為中國企業,涵蓋阿里、百度、京東等中概股龍頭。
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俊傑在一篇專欄中指出,這次美國問責法案獲得通過並不令人意外,但是距離法案真的生效,還需經歷眾議院通過、美國總統籤字、SEC出臺實施細則等步驟,美國大選的結果也可能影響該法案的執行。但這顯然已經是懸在中概股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網易和京東的招股書中均提到了這一風險。
一位行業人士指出,特別是涉及國際業務的公司,特殊時期更要把雞蛋放在兩個籃子裡。美股、港股兩個市場聯動,一旦局勢出現特殊情況,企業也可以把美國上市的股票按照一定比例轉回香港。也有投資人對AI財經社說,「美國政策只是清理違法造假的企業,不違法不造假,怕什麼?」
雖然從表面上看,和之前的阿里一樣,網易和京東似乎都不差錢。根據招股書,截至2020年3月31日,網易短期內可支配資金在315億元左右,京東截至一季度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為435億元,加上此次募集的資金,可以滿足企業未來一年之需。但畢竟研發遊戲、打造供應鏈、下沉市場、嘗試新業務哪哪都需要錢。據傳也要回歸港股的百度,今年4月也發行了10億美元債券。
圖/視覺中國
但並不是所有中概股都滿足二次上市的條件,港交所提出了主要要求:一是2017年12月15日公司之前已經在合資格交易所上市並且要有兩個完整會計年度保持良好合規記錄;二是公司市值大於400億港元,或者市值大於100億港元,且2018年盈利在10億港元以上。
按照這個標準來看,前不久被傳近期要二次上市的拼多多顯然是躺槍了,拼多多2018年7月26日才在納斯達克上市,至今不足兩年,至少要等到2020年度結束之後才夠格。但對於好未來和新東方的否認,有業內人士認為並非是空穴來風,畢竟港交所的上市新規允許企業採用秘密申請程序,防止走漏風聲。
為何這些企業都對上市傳聞緘口不提?郭二俠認為,如果回港上市提前坐實消息,對公司來說是利好,會帶動美股價格上漲,而等到公司在港交所上市,預期已經提前兌換,認購港股的投資者可能就成了接盤俠。因此,這些有意向的企業都不會輕易承認。
港媒對中概股到港上市表現積極,認為這將給陳舊的港交所注入活水。香港證券行業預測,這近20家中國公司的總市值接近3萬億港元,如果其中大部分最終在香港上市,將極大增加香港股市的市值。過去一個月,港交所也迎來利好,股價持續走高,累計漲幅達到25%。恒生指數也在考慮將這些回歸港股的公司納入選股範疇中。
不過,隨著更多新股或中概股企業回歸中國A股或港交所,到一個更貼近用戶群體的市場,企業就會迎來真正的春天嗎?
5月底,百度曾被傳出要從納斯達克退市,媒體報導理由之一是認為公司被低估。
香頌資本投資人沈萌對AI財經社分析,港美兩地只是讓投資者再多一個交易平臺買賣股票,並不會對公司估值產生實質影響。他舉例,對比已經在美國和香港兩地上市的阿里,以6月12日為例,在美國的靜態市盈率約26.83倍、TTM市盈率大概是27.39倍,在香港的靜態市盈率大概是28.4倍、TTM市盈率是26.86倍,阿里巴巴在香港的估值並不比美國估值高。
最終,企業業績才是硬道理,打鐵還需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