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的年齡不斷增長,他們出入公共場所的機會也開始頻繁起來,而且也開始知道了維護自己的臉面。因而孩子們便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與舉止,但是一些無法抗拒的生理行為,如放屁、打嗝等,往往令還年幼的孩子們不知所措。而許多家長則認為這是無關緊要的小事,殊不知,孩子一直憋著屁,會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
盧女士的孩子亮亮今年3歲半了,因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一直拖到9月才開始送亮亮去幼兒園。原本對幼兒園充滿了期待,每天都高高興興去幼兒園的亮亮卻在一個月後,亮亮便時常跟盧女士說自己腹脹、腹痛。
開始盧女士以為亮亮是消化不良,才會出現這樣的症狀,於是便給亮亮吃了一些有利於消化的藥物。可是亮亮吃下這些藥後,似乎並沒有得到改善,還是時常說自己腹脹、腹痛。
於是盧女士便帶著亮亮到醫院檢查,結果就是亮亮確實有些消化不良。醫生詢問日常飲食的時候,發現亮亮的飲食非常健康,可以說是營養均衡又沒有不利於消化的食物。
後來醫生便詢問亮亮的放屁情況,沒想到,亮亮說自己曾經在教室放了一個臭屁被其他小朋友嫌棄之後,他就一直憋著不放屁了。
聽完亮亮的訴說後,醫生便找到了亮亮消化不良的源頭。因為屁中含有許多有害物質,這些物質無法排出體外,就會被腸道的黏膜吸收,從而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
得知原因後,盧女士哭笑不得。當然,她並沒有責怪亮亮,而是教了亮亮一個辦法,那就是當想放屁的時候,可以到廁所或者沒有人的地方放出來,這樣就不會被小朋友們調侃了。同時,她也決定與家人根據醫生的建議,儘可能保持亮亮的飲食健康,讓亮亮儘可能不會放臭屁。
其實,每個人每天至少會放6至20個屁,當身體健康、飲食健康的狀態下,這些屁是無味或者只是有微弱的臭味而已。而當放出的屁非常臭的時候,說明身體出現了狀況。
所以,放屁既是一件令人尷尬的事情,但也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對於還未能坦然應對的孩子來說,當放出臭屁而遭到其他人的嘲笑、嫌棄的時候,他們寧可憋著。殊不知,長期憋屁,不僅會出現消化不良、腸道紊亂,還會因為總是憋屁而加重肝臟的負擔,影響肝臟健康。
1、 引導孩子正視放屁這件事情
孩子在沒有了解放屁這件事時,只會覺得這是一件尷尬的事情。所以,家長們應先引導孩子正視放屁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的生理現象,並非是令人尷尬、彆扭的事情。
2、教育孩子放屁的注意事項
想必大家偶爾會看到一些"熊孩子"故意在人前用力放屁吸引別人的注意,這當然是一個非常失禮的行為。因而家長們應該讓孩子們知道放屁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如不能故意在人前放響屁,放屁時可以儘量到衛生間或者人少的地方,又或者是儘可能不要發出聲音,慢慢地放等等。
3、最好不要讓孩子吃太多肉類
一般肉類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當孩子食用過多的肉類導致蛋白質堆積在體內,無法及時消化,便會出現腐敗,導致產生大量的硫化氫,放出來的屁自然就會非常臭。所以,家長們要注意孩子的健康飲食,做到合理搭配。
4、不要給孩子使用過量的乳製品
當孩子食用過多的乳製品時,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這些無法及時被消化的乳糖與腸道中的細菌相遇時,就會放臭屁。還有就是如果食用太多含糖量過高的食物,也是會導致放臭屁。
放屁與大便一樣,都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現象,亦是健康的一面鏡子。家長們在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這些生理現象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孩子的這些現象來了解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不要讓孩子因為錯誤的認知以及不懂得如何處理,一直憋著屁不放,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孩子的事都不是小事,哪怕只是放屁這種生活小細節,家長們也萬不可忽略!
對於教會孩子如何才能在放屁時不會感到尷尬,你有什麼好方法嗎?歡迎分享你的故事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