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清話
語文的邊界
就是世界的邊界
《訓詁淺談》(語文教師小叢書)
陸宗達著
ISBN:978-7-100-18540-0
商務印書館2020年7月版
按:陸宗達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訓詁學家、《說文解字》研究專家,他認為語文教師學習和運用訓詁學知識,不但有助於教好文言文,而且對教好現代文也大有裨益。
近日,商務印書館重新出版了陸宗達先生為普及訓詁知識而撰寫的《訓詁淺談》一書,為中學語文教師學習、了解、運用訓詁知識提供一本精要、好懂的讀物。
在過去,訓詁學被看作一門神秘莫測高不可攀的學問,影響了它的普及。作者有感於此,著成此書,簡明扼要,是大家寫小書。
作者在這本書裡介紹了訓詁學的內容和方法、怎樣學習和運用訓詁學,列舉了大量例子來說明訓詁學可以解決文言文詞語理解的疑難問題,比如《紅樓夢》第二回冷子興說榮國府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要準確理解其用意,必須從訓詁著手分析「僵」字的涵義,不是「硬」而是「前覆」「趴下」。訓詁學還可以幫助我們豐富知識、了解古代社會生活實際情況,從而準確深入地理解句意和文意,理解傳統文化。
書
語文清話 | 現在讀書會
中學語文教師要學一點訓詁學
文/陸宗達
我主張中學語文教師要學一點訓詁學。這不但對教好文言文是絕對必要的,就是對教好現代文和現代漢語也大有裨益。
訓詁是我國語言學史上的一門古老的科學,是以研究古代文獻詞義為中心的一個門類。它最初起源於漢代,隋唐便有了很大的發展,宋代有所更新,清代達到鼎盛。到了近現代,由於科學語言學的發達,使訓詁學不斷克服因襲保守的弱點,逐漸走向科學化。同時,由於它在歷史學、考古學、中醫學、古生物學和語文教學等方面的廣泛應用,便有了更大範圍的普及。要想在中學教好文言文,做好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工作,教師在進修中學習古漢語語法固然非常重要,同時也應當學點訓詁。因為,就古今漢語的發展來說,詞彙的變化要比語法更為迅速,古今詞義的差異要比古今句式的不同更為突出,教師在教學中所感到的詞語方面的困難,也要比句子方面的困難更多。這些困難,就需要藉助於以研究古代書面漢語(文獻語言)為中心的訓詁學來解決。
訓詁學對中學語文教學能起什麼作用呢?
第一,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詞語教學中的疑難問題。訓詁可以給我們提供資料和方法,幫助我們去探索一些難解的詞義。例如,《陳涉世家》一課中有「尉劍挺」一句,一般書上將「挺」解釋作「拔」,認為「劍挺」是「劍拔出鞘」。但這個解釋與當時情境不符。當時尉正要撻笞吳廣,並無殺他的意思,何必拔劍呢?這個問題只要學生稍一追問,教師便難對答。我們根據訓詁的核證,才能知道「挺」是「失」的借字,也就是「跌落」。剛巧尉的劍跌落,才給吳廣殺尉的機會。再如成語「衣冠楚楚」的「楚楚」應如何解釋?只有通過《說文解字》才能知道「楚」即是「黼字的左邊+䶥字的右邊 」,當「顏色繽紛而鮮亮」講,古代文獻都寫作「楚」,原是個假借字,但通行了。再如,《馮諼客孟嘗君》一課有「食以草具」之說。什麼是「草具」?說法也不一致。學了訓詁,我們便可用查源和系聯的方法找出「草」(即「艸」)的引申義列,並知道這個詞有「疾速」的意思,因而引申有「不細緻」「潦草」「粗糙」的意思。「草草收兵」的「草草」就是「急促」,「食以草具」的「草」就是「粗劣」「粗糙」。用粗劣的食具給馮諼盛飯,表示對他不恭、瞧不起。今後,文言文在語文課本中的選篇還要增多,疑難問題也會更多,如不學一點訓詁,對那些難解的詞義只能人云亦云,甚至別人講了,也不會判斷是否準確。這對提高教學質量確實是障礙。
第二,它可以幫助我們把詞語教學系統化。過去的文言文教學,在詞語這個環節上下的功夫是不小的。但是跟有些老師談起,他們總感到詞語教學比較零亂,老師教一個,學生會一個,全憑單個單個的積累,似乎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來駕馭它。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對詞義的規律掌握不夠、缺乏理論的認識造成的。其實,我國古代的訓詁學,早已對詞義的存在形式和變化規律做過很多探討,也總結出不少理論。運用這些理論,對詞語教學的系統化是有很大好處的。例如,通過本義來統帥引申義列的辦法,便是掌握多義詞的極好方法。尤其是出現頻率比較高的常用詞,更需要系統掌握詞義,否則,多個義項,多種翻譯,便會弄得學生莫衷一是。其他如掌握假借字、掌握異讀的方法,也都需要懂得一些規律,才能幫助學生以簡馭繁、舉一反三。
第三,它可以幫助我們豐富知識、了解古代的生活與生產,以便對文意理解更深入。很多文言文所以講不準確、講不生動,往往因為只是機械地尋求古今詞句的對當關係,而不能從當時的生活出發,講出其中的語氣和情態,而要做到這一點,弄清古代生活和生產的實況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講《國殤》和《曹劌論戰》,便需明了古代戰場的情況和車戰的具體情況;講《鴻門宴》,又需具體描述劍、盾、戟等兵器的形狀、用法,璧、鬥、玦等裝飾品的質地、形狀,才能將項伯、樊噲、範增等人物的性格和言行講得準確生動。這些關於典章制度和名物的第一手材料,都保存在古代的訓詁裡。我們應當知道遇到這些問題去查什麼書,如何得到更詳盡的解釋,這就非學點訓詁常識不可。
第四,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衡量別人的注釋。一般說來,現代人的注釋都是根據前人的注釋和說法。如果前人有不同的意見,現代注釋者便加以選擇。要想了解某些現代人的注釋,並衡量它是否妥當,便需知道他的依據。這也是訓詁學所包含的範圍。例如,《愚公移山》一課「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有些書將「毛」注成「草木」,這似乎是對的,而《甘薯疏序》的「麗土之毛」,有人也將「毛」注成「草木」,這就錯了。因為「可以活人」的不是草木而是糧食。有了訓詁知識,我們便可知道「毛」訓釋作「草木」是根據《左傳》的杜預注,而「麗土之毛」的「毛」與杜預注的情況不同,那是「苗」的假借,指的是莊稼,不是一般的草木。又如,《獄中雜記》文中有「頗有奇羨」句,「羨」有的注作「盈餘」。「羨」在現代漢語裡一般作「羨慕」「欣羨」講,沒有「盈餘」的意思。學點訓詁,我們就會知道,「奇羨」一詞來源於《漢書食貨志下》「以收奇羨」,顏師古註:「羨,饒溢也。」「饒溢」就是「盈餘」。這就是中學課本注作「盈餘」的依據。其他如《孟子滕文公下》「以羨補不足」、《漢書司馬相如傳》「功羨於五帝」,「羨」很明顯都當「多餘」講。「羨(羨)」為什麼有「多餘」的意思呢?這是由它的本義引申出來的。「羨」從「羊」從「次(氵欠)」,「羊」是古人認為最鮮美的食物,「次(氵欠)」是口水,看見羊肉流口水,有「欲望」的意思。「欲望」總是多多益善,所以可引申為「多餘」。正如「欲」與「裕」通,「裕」也是富足多餘。運用訓詁知識,我們才能找到「奇羨」一詞注釋的根據,並把這個詞講深講透。
現在出版的文言文資料很多,能給教師備課以濟急之資,這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教師缺乏訓詁學的知識,只是盲目地東抄西抄,便很難得其精華,有時還會以訛傳訛,誤人子弟。
因此,我主張中學教師要學一點必要的訓詁常識,高等師範院校中文系也要開一點訓詁課。有人一聽訓詁便以為高深奧秘,不敢問津。其實,我國早期的訓詁學雖然包羅萬象,資料浩如煙海,又是文言文寫的,直接接觸這些東西比較困難,但是經過清代和現代人的努力整理,訓詁學已在逐漸科學化和條理化。我們應當從學習訓詁的基本原理入手,再逐步掌握更多的材料。加上具體的教學實踐,我想,訓詁學不但可以被更多的人所掌握,而且也會由於更多的人了解它、運用它而更快地發展起來。
我很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來學習訓詁學,運用訓詁學,發展訓詁學!
本文收入陸宗達著《訓詁淺談》商務印書館2020年7月版,原題為《學點訓詁》。
《訓詁淺談》(語文教師小叢書)
陸宗達著
ISBN:978-7-100-18540-0
商務印書館2020年7月版
內容簡介
《訓詁淺談》是陸宗達寫於20世紀60年代的一本普及訓詁學知識的小書,曾收入吳晗主編的「語文小叢書」。該書作為訓詁學的普及讀物,聯繫實際,由淺入深,通俗易懂,深受讀者歡迎。《訓詁淺談》把訓詁學的內容與方法歸納為5個方面,即解釋詞義、解釋文意、分析句讀、說明修辭手段、闡述語法。本書以大量的例證和通俗的講解,介紹了有關訓詁學的基本內容和方法,以及學習和運用訓詁學的途徑,是一本知識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訓詁學入門讀物。
作者簡介
陸宗達(1905—1988)字穎民(一作穎明),生於北京,祖籍浙江慈谿。1926年跟隨黃侃學習文字、聲韻、訓詁,192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先後任教於北京大學、東北大學、暨南大學、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語文》編委會委員等。中國訓詁學會創始人之一,擔任首任會長,名譽會長。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音韻研究、訓詁學、《說文解字》研究、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等方面。出版有《訓詁淺談》《訓詁簡論》《說文解字通論》《訓詁方法論》(與王寧合著)等。
目錄
代序一 學點訓詁1
代序二 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訓詁問題 7
訓詁淺談 1
一 什麼是訓詁學 5
二 訓詁學的內容和方法 17
三 訓詁和章句 39
四 訓詁和表達方式 45
五 怎樣學習和運用訓詁學53
後 記 76
附錄
談一談訓詁學77
一切學術文學應以訓詁為址基94
介紹許慎的《說文解字》100
漢字的產生和發展129
我所見到的黃季剛先生 154
編後記 168
書
語文清話 | 現在讀書會
歡迎個人微信轉發朋友圈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請勿以任何方式摘編本文內容
授權 | 投稿 | 合作:lijie109@qq.com
「語文清話」 微信公眾號
ID:ljyuwenqinghua
語文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
思想 | 趣味 | 文化 | 理想
語文名家自選集
語文名師自選集
已出書目
我知道你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