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2018年3月,江西省路橋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中標G320滬瑞線橫峰司鋪至岑陽段公路改建工程項目。中標後,公司選派具有豐富項目運作統籌協調能力的李友波擔任項目經理,並立即組建了強有力的管理團隊,快速成立了江西省路橋隧道工程有限公司G320滬瑞線橫峰司鋪至岑陽段改建項目部。2018年6月26日,在公司領導對項目前期運作部署和安排下,在項目經理李友波和項目總工肖斌的帶領下,項目如期破土動工,拉開了建設的序幕。
實幹高效理清思路 秉承理念樹立品牌
開工伊始,項目部調集公司精幹力量,快速熟悉業主方的管理模式,理清建設思路,優化配置資源,形成了適應該項目運作的理念、思路和管理辦法。
在實際工作中,他們秉承「責任創精品,誠信築品牌」的理念,以「靈活機動、分點突破、暢通渠道、強化保障」為抓手,全面快速推動項目進度、安全、質量、環保、投資等方面的工作落實。
積極探索破解難題 推行點面化施工管理
在項目19.07公裡的施工路線上,分布著多個施工作業點,他們構成了點點成線的施工局面,為了完成施工任務,使各施工點都處於可控狀態,項目部編制了運作高效的管理網,成立了多個現場工區。
點多面廣,涉及相關部門多,施工推進和分項工程施工交織點複雜是項目改建施工管理面臨的最大難題。對此,管理者按照項目推進三同時的原則,成立了項目部室職能組織保障機構,以項目部為指揮中樞,充分發揮其管理核心作用,確保各施工點、工區、項目部的管理信息互通;同時通過工地例會的形式對階段工作進行總結,指出問題,商討解決方案;另外通過建立微信群和QQ群等平臺傳遞現場信息,現場技術員及時拍攝現場施工進展圖片或視頻,記錄現場各施工要素和進展,並匯總施工進度情況,讓項目部所有員工都在第一時間了解現場動態。這種信息流的載體匯集了各類施工動態,成為施工管理的一把「利器」。
在全線控制性工程筆架山特大橋的樁基施工過程中,全橋共有136根樁基,其中60根樁基深處流沙層地質條件,樁基施工穩定性極差。據項目總工肖斌介紹:「為了高效推進筆架山特大橋的樁基施工瓶頸,我們根據地質特點,採用下鋼護筒、旋挖鑽機、填片石等工藝和作業方法,解決流沙層地質樁基施工的難題。」
嚴格規範打造精品 推進品質攻關管理
多點開花,把好質量是關鍵。對此,項目團隊針對裡程長、梁片多、梁型複雜的特點,以抓好橋梁建設的品質為根本,以梁場標準化施工為基礎,認真貫徹落實業主提出的品質工程建設要求,大力推廣先進工藝工法,狠抓預製梁施工。針對首件試驗梁預製中存在模板接縫處漏漿、拆模後梁體氣泡、接縫處錯臺等實際問題,業主、總監辦、項目部等三方聯動,查找問題、分析原因,制定改進改良方案,確保梁片預製品質,經質監站檢測合格率達到90%以上。
在內部管理上,強化內部人員安全教育培訓、班前教育、安全技術交底。同時抓好現場的安全管控,在重點路段、特殊時期加大安全管控力度。
為了實現國道改造品質的提升,在設計之初,項目業主就植入建成後的運營安全因子。通過走出去學習浙江桐廬國道改造先進經驗,並複製到項目中,通過在該項目與既有省道、縣道、鄉道的平面交叉路口增設簡易互通,避開行人直接橫穿交叉路口,項目建成後全程無紅綠燈,避免了設計缺陷帶來的安全隱患。
倡導和諧生態典範 展現企業的責任擔當
和諧的施工環境包括施工過程中與地方百姓的和諧相處以及對沿線生態的保護。公路施工環境的和諧是項目平穩推進的關鍵。項目部以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為基本原則,在徵得業主及相關部門許可後,變更相關內容,滿足民生需要,和諧路地關係。如:為了方便蓮荷鄉蓮荷村排嶺小組百姓出行及農用機械的通行,項目部增設了4m寬*4.5m高的箱涵;為了利於鍾家小組幾千畝良田的灌溉,他們將河道彎道拉直,原土壩改建成水泥壩。
「打造生態和諧示範工程」是江西路橋隧道有限公司進場之初立下的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紅沙巖地質、耕植土少是該項目所處區域的特點,為響應地方政府惠民環保政策,有效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項目部在樁基過程中,採用佔地少的旋挖鑽機鑽孔,減少人工開挖帶來的環境汙染;對施工產生的泥漿和棄土,存放到指定的泥漿池,並統一外運到指定的棄土場以備後用。在大臨場地的規劃選址方面,項目部以「工廠化、集約化、專業化」理念為指導方針,儘量選擇裸露的荒地,減少對植被生態的破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江西一貫對生態環保要求非常高,江西路橋隧道有限公司G320滬瑞線橫峰司鋪至岑陽段改建項目部的建設者把環境保護作為項目建設的核心要求,貫徹到施工整個過程中。以積極進取,勇於挑戰的精神,以打造品質工程,唱響企業品牌為建設目標,全面優質高效的推進項目建設,把公路建設企業的責任擔當推一個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