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本土資源化成經濟助推器 橫峰岑陽鎮堅持「產村融合」

2020-12-20 山西新聞網

將本土資源化成經濟助推器  橫峰岑陽鎮堅持「產村融合」

 

將本土資源化成經濟助推器  橫峰岑陽鎮堅持「產村融合」

 

將本土資源化成經濟助推器  橫峰岑陽鎮堅持「產村融合」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黃園園報導:如何讓經濟發展起來,讓村民富起來?橫峯縣岑陽鎮王家(含陳家)旅遊新村堅持「產村融合」的思想理念,將本土資源轉化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著力打造「產業新村」、「生態新村」和「旅遊新村」,歷經四年,形成了以葡萄、櫻桃為主的2000畝休閒農業基地。

  王家自然村從2012年200畝葡萄起步,歷經四年形成了以葡萄、櫻桃、砂糖橘、火龍果為主的2000畝休閒農業基地。今年,按照「產村融合」的理念,推動了新村「網際網路+農業」的產業融合,實現了葡萄網上預售和現貨銷售以及葡萄種植的私人訂製;創建了農村電商創業園,聚集了4位電商創客發展網上農業,建成了農村e郵平臺和特色農產品展示廳。結合精準扶貧政策推進了庭院建設,戶戶門前種上了馬家柚、沙糖桔、水蜜桃等經濟果樹,既改造庭院、發展庭院經濟,又打造旅遊景觀。

  打造「生態新村」。從「綠化、淨化、亮化」三化入手,實現了新村生態環境的可「呼吸」。投入140餘萬元建成了可供人們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的王家溼地公園和創客園以及集休閒、運動、集會、紀念英烈為一體的紅色文化公園。村莊整治完成房屋拆舊20幢,遷墳8座,村內溝渠完成全面治理,改水改廁完成95%以上。投入70餘萬元完成了葡萄觀光長廊、新村路面硬化及入戶道建設、葡萄園標誌性門牌、健身文化廣場及戶外全彩LED顯示屏等亮化工程。

  打造「旅遊新村」。做足「吃、住、行、樂」文章:「吃」,發展了燕辰農莊和葉子農莊2個農家樂;「住」,依託產業基地計劃發展鄉野田園型的精品民宿;「行」,投入200萬元完成了鋪前鎮區至鋪礦1.5公裡旅遊公路建設;「樂」,舉辦了首屆橫峰燕辰葡萄旅遊節,開展了「葡萄仙子」形象大使選拔及燒烤周、啤酒周、親子周等活動,吸引自駕採摘遊客超3.5萬人次。

(責任編輯:林曉慶)

相關焦點

  • 深化產教融合 實現供需接軌
    □ 洪捷9月7日,益陽高新區工委書記汪軍率隊到益陽職業技術學院,與益陽職院黨委書記謝梅成、院長蔡建宇就破解園區企業用工難問題、推進益陽職院高新區校區建設深入交流座談(詳見9月8日《益陽日報》3版《推動校企合作 破解用工難題》)。地方政府與高校負責人開展座談,意在推動校企深度合作,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化解人才供需矛盾,讓職業教育真正成為地方發展的助推器。
  • 河南首個「牧業產教融合戰略聯盟」成立!
    張衛憲指出,在舉國上下積極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之際,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加強校企合作,創新育人模式,提升社會服務能力,順應畜牧業現代化發展和科技創新對人才需求的新變化,及時成立「牧業產教融合戰略聯盟」意義重大。
  • 黃河科技學院:產教融合駛入「快車道」
    如何把一所民辦高校打造成高技術領域原始創新平臺?如何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問題,實現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如何破除校企合作「堅冰」……這些問題是黃河科技學院這所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的原始驅動力之一。應用優先科研走下「神壇」深化產教融合,是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相互貫通、相互協同、相互促進的戰略性舉措。
  • 一組橫峰老二中照片,你還記得嗎?
    橫峰二中創建於1983年,初名為岑陽中學;1984年遷址筆架山,改名為橫峯縣第二中學;1986年上半年再次遷址虹橋場桃樹山(岑陽鎮果園新村24號),在原有初中部的基礎上增設高中部,成為一所全日制高級中學;2001年高中與初中剝離,承擔縣城轄區內九年義務教育,是縣城範圍內唯一一所公立初級中學。
  • 橫峰下洋林鞋業園:走出「足下經濟」新道路 探秘橫峰鞋業涅槃重生
    銀灰色的外觀,整齊劃一的樓房,安全規範的消防設施……走進橫峰街道下洋林鞋業園,一排排整齊又氣派的標準化廠房映入眼帘,一條條寬敞筆直的道路在綠化帶的映襯下伸向遠方,一個個停車位規劃得錯落有致,一股大建設、大發展的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
  • 橫峰剪紙村 剪出來的一筆一畫都是年味兒
    新京報訊(記者 曹晶瑞)備材料、剪紙、貼窗花……每到春節前,江西省上饒市橫峯縣亭子上村的村民們就開始忙活起來了。手巧的村民親自動手剪窗花、貼窗花,剪不好窗花的村民跟著手巧的村民學剪窗花,即便是買來的窗花也得貼到自家的玻璃上,因為這才是「剪紙村」過年最具儀式感的儀式之一。
  • 江西橫峰:秀美鄉村創建成果向經營成果轉化助推富民強縣
    在《可愛的中國》中,他描繪了對中華民族復興的美好暢想,「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病,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恨,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憂傷,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暗淡的荒地!」這八個「代替」,正是二十世紀共產黨人心中的「中國夢」。
  • 聚力「雙招雙引」鄉村振興 打造產城融合「高新樣板」
    濱州高新區成立以來,始終將「雙招雙引」作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號工程」,舉全區之力招項目、引人才、促發展,做好「加減乘除」四篇新舊動能轉換文章,落實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實業之策。做好增量招引的加法。成立5支專業招商隊伍,對外分別以「招商1—5局」開展工作,重點圍繞產業園區、總部經濟、金融保險類項目進行定向招商。
  • 讓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通過構築吸引外出人才回流農村、加強培養本土人才、輸送鄉村振興人才的人才體系,讓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打造引鳳「強磁」,優化造血功能。農村設施不完善、待遇不高,大量人才外出務工,不願回鄉。要想吸引外出人才有效回流,這就要在「築巢引鳳」上下功夫,為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臺,打造出地方發展的「磁石」。
  •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鄂爾多斯固廢所堅持垃圾資源化利用紀實
    草原上的「環保勒勒車」——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鄂爾多斯固廢所堅持垃圾資源化利用紀實□ 閆錫坤 本報記者 李 豔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沙圪堵鎮的村莊裡,經常可以看到一輛彩色車身的廂式貨車,車廂上面寫著
  • 新大陸教育助力四川省物聯網產教融合發展論壇圓滿成功
    為深化教育改革,推動破解制約產教融合的政策瓶頸,積極調動企業的主體作用,推進物聯網產教融合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助推器」、促進就業的首屆四川省物聯網產教融合發展論壇暨2019年物聯網產教融合專委會年會,在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學術報告廳隆重召開。
  • 夏茅客運站地塊將打造產城融合綜合體
    擬打造成產城融合綜合體近日,夏茅客運站地塊控規性詳細規劃優化項目開始招標,將推進夏茅客運站地塊綜合開發,建成集交通、產業、居住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產城融合綜合體。以人為本原則規劃設計方案在充分考慮產業建設發展要求的同事,更應重點關注規劃人口的安居樂業需求,合理功能布局和用地劃分,完備公服配套,建立健全城市功能體系,注重城市公共空間的規劃設計,增強創新活力,推動產城融合。
  • 深化產教融合 宜賓加快建成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
    「宜賓在加快建成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產的融合是前提,教的發展是保障,產教融合是過程。」近期,宜賓學院教授、宜賓學院中國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五林在接受宜賓新聞網記者專訪時表示。
  • 夏茅客運站地塊將打造產城融合綜合體
    記者今日(29日)從廣州市白雲區獲悉,夏茅客運站地塊控規性詳細規劃優化項目已開始招標,將推進夏茅客運站地塊綜合開發,建成集交通、產業、居住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產城融合綜合體。招標公告中要求,研究夏茅客運站地塊的開發方案,結合片區發展需要,建議夏茅客運站地塊增加住宅、產業等功能,建成集交通、產業、居住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產城融合綜合體。由於夏茅客運站地塊現行控規為道路、交通站場用地,不滿足綜合開發的功能定位,擬進行控規優化調整,啟動夏茅客運站地塊控規性詳細規劃優化工作,以推進夏茅客運站地塊綜合開發。
  • 2020數字經濟產教融合研討會在京召開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萬學教育董事長張銳、執行總裁張強,華為雲校企合作總監王海豔,阿里雲大學就業總監胡文博,百度校企合作負責人劉磊及全國70餘所高校和數字經濟行業領軍企業的嘉賓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在數字經濟背景下,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讓人才培養精準匹配企業需求,從而充分實現企業與高校互利共贏。
  • 成渝兩地56所應用型高校攜手推進產教融合
    據悉,該聯盟是由40所成渝地區應用型本科高校和16家企業聯合發起成立的合作交流、協同發展平臺,旨在推進成渝地區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加強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助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會上,四川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胡衛鋒表示,希望聯盟成立後,在創新體制上求突破,成為體制機制改革的「先行者」;在人才培養上見實效,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蓄水池」;在科研轉化上下功夫,成為科研成果的「轉換池」;在產教融合上做文章,成為產教城融合發展的「助推器」。
  • 福清:鄉賢成鄉村振興「助推器」
    福州日報記者 餘少林  幸福院修葺一新、公園愈加綠意盎然、村道變得乾淨整潔……近日,記者走進福清不少村莊,看到村莊的變化無不留下鄉賢奉獻的身影,聽到村民對鄉賢為家鄉建設付出的讚嘆。「家鄉變美了,我們越來越幸福,離不開鄉賢建言獻策,出資出力」。
  • 山東將組建產教融合聯盟 學科專業與十強產業對接
    原標題:山東將組建產教融合聯盟,學科專業與"十強"產業對接1月15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實施意見》。1月17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解讀《實施意見》。
  • 責任地產|固安之變:縣域經濟發展的產城融合之路
    之所以被關注,是因為在產城融合、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固安縣走出了一條頗具代表性的創新之路。 固安縣2019年的GDP為305億元、財政收入為96.23億元,而2002年僅為9億元、1.2億元,經過17年分別增長了約33倍、79倍。放眼華北乃至全國,這樣的成績都是出類拔萃的。尤其是在北京向南發展的趨勢下,固安的未來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
  • 海門港新區: 港產城融合新高地
    原標題:海門港新區: 港產城融合新高地   海門港新區緊扣「江蘇沿海開發的先行軍、南通大通州灣建設的核心區、海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目標,以《三年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