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智工作基地為南華大學高水平院校建設注入新活力

2020-12-11 湖南民生網

近日,省科協公示了2020年度全省「海智計劃」項目評審結果,「南華大學海智工作基地」成功獲批。這是今年繼「核醫結合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後,該校創新平臺建設實現的又一重大突破。

據了解,海智工作基地旨在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加強與海外華人科研團體的聯繫,充分發揮海外人才和智力優勢,為海外人才回國工作、為國服務提供支持。該校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去年9月以來,學校大力實施「人才興校」戰略,現已引進容益康、魏華等20餘名國家級人才,人才培養能力不斷提升,人才成長環境不斷優化。此次基地獲批將幫助學校在湖湘大地上跑出發展加速度,為高水平大學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編輯】網站責編

特別聲明: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人社傳媒」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人社傳媒,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應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疇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人社傳媒」。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焦點

  • 「南華大學海智工作基地」成功獲批
    「南華大學海智工作基地」成功獲批 將為該校高水平大學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本報記者 許 珂 通訊員 陳思涵 衡陽晚報訊 5月30日,記者從南華大學獲悉,近日,省科協公示了2020年度湖南省「海智計劃」項目評審結果,「南華大學海智工作基地
  • 南華大學邁入「雙一流」建設新階段!
    將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建設高水平醫學院和附屬醫院「這兩個共建將給學校帶來更高的平臺,從而吸引到更高層次的人才,組團為學校的教學科研能力的提升作出貢獻。」在發布會現場,南華大學校長張灼華表示,南華大學在62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核特色」、「醫品牌」和「環保優勢」的辦學特色,走核醫環保交叉融合的創新發展之路,向著「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的高水平大學目標不斷邁進。
  • 為深圳建設高質量發展高地注入新活力
    站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新歷史機遇和起點上,深圳如何在市場監管、智慧財產權、營商環境等領域持續改革,為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注入新活力?深圳與多省市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積極引導深圳市現代農業企業到外省市投資建設供深農產品基地,為當地輸出「圳品」評定和供深基地建設標準,開展標準化種養殖,提高當地農業企業生產管理水平,提升當地農產品品質和溢價水平。同時,「圳品」能有效對接打開深圳市場,暢通產銷渠道,有力地促進了外地產品融入深圳和大灣區市場,帶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二是加快大灣區食品安全一體化進程。
  • 省部三方共建,南華大學邁入「雙一流」建設新階段!
    將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建設高水平醫學院和附屬醫院「這兩個共建將給學校帶來更高的平臺,從而吸引到更高層次的人才,組團為學校的教學科研能力的提升作出貢獻。」在發布會現場,南華大學校長張灼華表示,南華大學在62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核特色」、「醫品牌」和「環保優勢」的辦學特色,走核醫環保交叉融合的創新發展之路,向著「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的高水平大學目標不斷邁進。
  • 濰坊海智基地舉辦首屆光電產業和技術論壇
    齊魯網濰坊11月10日訊(記者 李濤)11月5日—6日,濰坊海智基地首屆光電產業和技術論壇在高新區金茂大酒店舉辦。海智工作基地是由中國科協與35家海外科技團體共同發起實施,旨在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加強與海外華人社團的聯繫,發揮海外人才和智力優勢,為海外人才回國工作、創業搭建服務平臺。濰坊市於2015年10月被省科協批覆為山東省級海智基地,掛牌運行一年來,基地認真貫徹落實省科協提出的「海智強魯計劃」方案,在高新區光電園、生物園、軟體園、藍色智谷四個園區分別建立了海智工作站。
  • 南華大學:解放思想 擔當作為 開創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新局面
    紅網時刻衡陽11月8日訊(記者 譚倩 通訊員 劉崢)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走向縱深之際,為破解制約高校高質量發展的高層次人才不足等問題,11月7日上午,南華大學召開2019年人才工作會議,對該校人才隊伍建設進行認真總結和系統梳理,科學分析和把握當前學校人才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南華大學」人才戰略提供科學設計。
  • 加快推進南華大學「雙一流」建設步伐 蔣昌忠蒞衡考察調研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王倩雯報導 5月28日下午,湖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蔣昌忠一行來南華大學調研,並召開座談會。衡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朱健參加。座談會上,蔣昌忠聽取了南華大學辦學及「三全育人」工作情況匯報,並與教師代表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 省部共建南華大學新聞發布會在長沙成功舉行
    張灼華指出,在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之時,在南華大學合併組建20周年暨建校62周年之際,生態環境部同湖南省人民政府籤訂共建南華大學的協議,國家衛健委同湖南省人民政府籤訂共建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的協議,這兩個協議的籤署,充分體現了生態環境部、國家衛健委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對學校辦學成就的高度肯定和建設發展的大力支持,為學校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動能
  • ...雙一流」大學建設南華新篇章——訪省政協副主席、南華大學...
    【高校校長訪談】奮力譜寫新時代「雙一流」大學建設南華新篇章——訪省政協副主席、南華大學校長張灼華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易禹琳 「南華大學師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感到無比振奮、信心百倍。」
  • 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碩果纍纍!佛科院發展邁入新時代
    新時代賦予新的命題。廣州-佛山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重要極點,佛科院作為佛山本土唯一一所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創建高校,所承擔的重要責任不言而喻。在面對新的發展機遇,佛科院從未錯失機會,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 加快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中國江蘇網訊 新時代,一大批應用型轉型標杆院校勇立潮頭,成為優化區域高等教育結構、服務區域產業發展的生力軍。16日,省人大代表、無錫太湖學院黨委書記金秋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暢談如何加快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 南華大學、衡南縣人民法院法學實踐教學共建基地授牌
    8月11日上午,南華大學與衡南縣人民法院「共建法學實踐教學基地」授牌儀式在衡南縣人民法院三塘人民法庭舉行。南華大學經濟管理和法學學院院長王鐵驪,副院長傅華麗,衡南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劉蔚,審委會委員胡庭科及三塘法庭全體幹警等人參加。
  • 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南華大學
    在中國的大學中,有四所院校名字非常有特點,佔據了東南西北,而餘下的部分一模一樣。這就是東南西北四華大學,分別是位於上海的東華大學,位於成都的西華大學,位於吉林市的北華大學,和今天要說的院校南華大學。作為湖南省一所省屬重點院校,在湖南省內的省屬院校排名中位置還是比較靠前的。
  • 教育部助力建設「技能甘肅」 集中力量建設10所高水平高職院校和30個高水平專業群
    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意見指出,加快發展高層次職業教育,支持甘肅把現有半數左右省屬本科高校轉型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按照高校設置程序和標準,將1—2所首批轉型發展的本科試點院校轉型為應用技術大學,1所院校轉型為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分專業支持一批高水平工科院校舉辦職業技術師範教育。
  • 2020年南華大學高水平運動隊招生簡章
    為推動我校體育運動的開展,提高學校競技體育水平,增強大學生體育素養,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學司﹝2019﹞10號)相關規定,結合我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需要和人才培養目標,我校2020年繼續開展高水平運動隊招生工作。
  • 教育部助力建設「技能甘肅」集中力量建設10所高水平高職院校和30個高水平專業群
    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意見指出,加快發展高層次職業教育,支持甘肅把現有半數左右省屬本科高校轉型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按照高校設置程序和標準,將1—2所首批轉型發展的本科試點院校轉型為應用技術大學,1所院校轉型為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分專業支持一批高水平工科院校舉辦職業技術師範教育。
  • 除了東華大學,還有南華、北華和西華三所大學,實力相當各有所長
    「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是中國首批具有博士授予權的高校。國家環境保護培訓基地、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作為一所多部門、多單位共同建設的高校,南華大學的實力也不差,其中以傳統工科和醫學相關專業較為突出。
  • 黃建雄: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福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黃建雄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將認真落實市委工作會議要求,在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上大膽試、大膽闖、大膽幹,強塑「高」「新」內核,實現「全域創新」,為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注入新活力新動能。▲高新區海西園高樓林立聚焦「機制活」,全力打造國際領先、國內一流大學城。
  • 南華大學城市建設學院更名土木工程學院
    南華大學城市建設學院更名土木工程學院 來源:紅網 作者:王小椒 李諶涵 編輯:吳若蘭 2016-07-02 19:33:49
  • 哈工大(深圳)國際設計學院奠基,為深圳建設創意之都注入新活力
    吳德林在奠基儀式上表示,創辦國際設計學院,是哈工大(深圳)在市校合作辦學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中外合作辦學的創新探索,是哈工大科研優勢與蘇黎世藝術大學創意優勢的完美結合。今天的奠基儀式,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它標誌著中瑞高等教育合作交流開啟了新篇章;標誌著為深圳建設「設計之都」注入了新活力,標誌著哈工大(深圳)作為國際化辦學示範區取得了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