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清華的一流科學家:獲得科研自由的顏寧,能獲得諾貝爾獎嗎?

2021-01-10 大教育評論

我們需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這需要人才,需要傑出人才或者一流人才。客觀地說,要建設「雙一流」大學,最需要培養出一批一流的人才。沒有一流人才的支撐,怎麼行?所以關鍵是培養一流人才,留住一流人才。

有論者認為,在高校「雙一流」建設中,人才是除高樓、設備等硬體條件外最關鍵的「軟實力」,也成為各大高校競爭的資源。

人才流動是正常的現象。我們覺得,需要注意的是,國內有些一流的人才不是在國內流動,而是流向了國外名校。所以要建設雙一流大學,我們必須解決人才流失的問題。

截圖

看到網上談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兼職教授顏寧的網文,有些想法想說說。顏寧博士後出站後於2007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77年出生於山東的她當年才30歲。37歲率團隊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

顏寧曾在其微博裡提到,30歲那年入職清華正教授時年薪為10萬元,從來沒考慮過柴米油鹽的問題,之後也沒有被這些問題困擾過。有人覺得,那時教師的工資普遍不高,顏寧能拿到10萬不算低。而有人覺得,按照科研貢獻看這個年薪低了。

還有網文談到,根據一些數據,清華大學的正教授平均月薪達到1.5萬人民幣左右,包括基本工資、獎金、補助和其他收入等等組成。但這不包括發表論文的獎勵、項目收入等等。

資料

2016年顏寧受邀在央視開講時談到科研經歷和人生感悟。在此次演講時她談到對金錢的看法,其看法融進了對學生的反問:難道金錢就變成了衡量自己的幸福感的一個標準了嗎?

意思是金錢不是衡量幸福感的唯一標準,而她只喜歡科學。她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你為世界留下什麼。也就是區別每個個體的是你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什麼,是你創造的能力大不同。

有人疑惑,顏寧曾任清華大學教授,為何後來辭職去了普林斯頓大學並成為終身教授?其實,這個問題早有答案:她接受採訪時表示,最吸引她的是職業自由,即時間自由,思維自由,學術自由。

普林斯頓大學

在談到人生成就時,她認為真正有意義的成就在於,「我提升了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養成了自信、樂觀的心態」,而「我的職業生涯,迄今為止最值得稱道的成就大概就是我培養的一批才華橫溢的年輕學者了。」

2016年彥寧被《自然》雜誌評為「中國科學之星(總共有10位)」,2017年入選中科院院士候選名單,但是最終結果是她落選了。也就在當年5月,顏寧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為終身講席教授職位。

顏寧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是我們國家的損失,是我國大學沒有留住一流人才。有人分析認為,就科學研究能力和成果看,顏寧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了嗎?
    很多人常常說,中國人多,唯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顏寧這樣的科學家是普通的人才嗎?人家是天才,天才有幾個,放眼世界也沒有幾個人,說白了,天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天才的研究是可以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人類命運的。也許未來某一天顏寧的成就會非常的高,獲得諾貝爾獎也不過分。我們真的不會感到可惜嗎?
  • 有顏值的顏寧
    我說這麼多,就是想說,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也許未來的某一天,她就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第一:天才都是百年不遇的,也是改變世界的人。很多人常常說,中國人多,唯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顏寧這樣的科學家是普通的人才嗎?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很多人常常說,中國人多,唯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顏寧這樣的科學家是普通的人才嗎?人家是天才,天才有幾個,放眼世界也沒有幾個人,說白了,天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天才的研究是可以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人類命運的。也許未來某一天顏寧的成就會非常的高,獲得諾貝爾獎也不過分。我們真的不會感到可惜嗎?
  • 顏寧離開清華加盟普林斯頓,駁斥「負氣出走」傳言
    圖片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檢索那麼,顏寧究竟為何選擇離開清華,加入普林斯頓?換一種環境,是為了給自己一些新的壓力,刺激自己獲得靈感,希望能夠在科學上取得新的突破。」「另一方面,清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都是我的母校,能夠在這兩所讓我驕傲的母校任教是我一直以來的理想。我很開心10年前清華大學向我伸出了橄欖枝,兩年前普林斯頓大學也同樣向我伸出了橄欖枝,讓我得以夢想成真。我也會憑著對清華的熱愛,盡己所能,促進普林斯頓等國外一流學府與清華的交流合作。
  • 清華兼職教授顏寧獲國際榮譽,17年離母校,為諾貝爾獎努力嗎?
    顏寧在國外求學期間,是施一公院士在美國工作、研究期間的博士生,顏寧的博士後階段,也是在施一公院士手下工作。所以說,顏寧教授目前所取得的科研成果,雖然施一公無法佔據大部分,但這多少也是施一公院士科研方向的繼續拓展和延續。
  • 清華北大進入世界一流名校了嗎?
    所以我一直在想,清華北大這麼厲害,是不是已經進入了世界一流大學了呢?我們先看看什麼樣的大學能稱之為世界一流大學?清華北大作為我們的最高學府,培養出來的人才也不少,但真正獲得世界一流獎項的人不多。比如:數學方面,菲爾茨獎;物理化學生物方面,諾貝爾獎;建築學方面,普利茲克獎;比如計算機方面的圖靈獎等等。
  • 從清華大學到普林斯頓,天才科學家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
    時光如流水,不知不覺間,顏寧教授離開中國,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擔任教授,已經三年了。2007年,顏寧教授離開美國大學,回到國內,在清華大學任職。2017年,回國十年的顏寧教授,又離開了清華大學,重新去了美國大學。
  • 施一公的高徒顏寧,離開清華赴美國任教,無懼爭議
    上了大學以後的顏寧,成為了那名「迷花了眼」的自由少女。各種活動中,她都喜歡摻和一下,桌球、國標舞、遊泳,甚至還競選了學生會主席。不過顏寧仰仗自己的天賦,她在大學也算是順風順水,科研也做得不錯,在大四時甚至還得到了著名生物公司的邀請,不過一心投入科研的顏寧,當場婉拒了邀請。
  • 離開清華大學後,顏寧教授獲評美國外籍院士,是榮譽還是挑撥?
    施一公得意女弟子顏寧,曾經在清華大學任教多年,帶領著清華大學的科研團隊,取得了很不錯的研究成果,憑藉著突出的研究水平和成果 01 離開清華大學後,顏寧教授獲評美國外籍院士,是榮譽還是挑撥? 顏寧出生於山東章丘,是我國有名的結構生物學家,在19歲的時候,顏寧考上了清華大學,就讀於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從清華大學畢業出來以後,為了能夠在學業上取得更好的成績,她來到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留學深造,並在之後獲得博士學位。
  • 一個從沒得過諾貝爾獎的大學,能夠成為世界頂尖一流大學嗎?
    隨著最新的一屆諾貝爾科學類獲獎名單陸續公布,不出所料,美國又成為最大的贏家,儘管在網上有人說:諾貝爾獎因為評獎的大多是歐美人,所以會對歐美的科學家有所傾斜。
  • 施一公、顏寧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又是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揭曉時,作為論文大國、科研經費大國、科研人員數量大國的中國又一次與這科學盛宴絕緣。國內媒體動不動就喊「諾獎級」成果的今天,到底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對冷凍電鏡技術做出傑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國內兩位學術明星施一公和顏寧的工作離不開冷凍電鏡,他們也曾被媒體讚美做出了「諾獎級」的工作,他們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呢?施一公和顏寧這對師徒同為結構生物學家,他們在CNS(Cell、Nature、Science)上發表了數十篇論文。
  • 世界一流大學的定義是什麼?標準是什麼?清華能否算世界一流?
    另一方面,中國沒怎麼獲得過世界著名的科學大獎,像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等。這個有些反差。還有,大家也不認可專家以宣布的方式進入世界一流大學。首先,這些專家都是中國人,沒有其他國家的人,怎麼能評出世界一流來?其次,世界一流這個稱號,應該是自然而然、大家公認的,而不是像評項目一樣評出來的。
  • 為什麼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寥寥無幾
    為什麼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寥寥無幾,這種情況或許在下一個十年之後就會有所改變。諾貝爾獎以「諾貝爾獎基金會」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經濟學這六個領域對人類做出最重大貢獻的人。
  • 顏寧教授「離開」清華大學,並非施一公留不住,只因人各有志
    落選中科院院士顏寧教授曾當選中科院院士候選人,但也僅僅是止步於候選人的席位,最終無緣沒能被評上中科院院士,對於顏寧教授的落選,讓人們感到可惜,畢竟顏寧教授在科研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科學研究成果,她在清華大學也有著不低的威望,曾帶領科研團隊,破解了生物學界幾十年未解的難題。
  • 清華回應39歲顏寧出任普林斯頓終身講席教授:持開放態度
    這些事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進入了新階段,世界一流大學對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國內高校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水平有較高認可,清華有一批優秀學者已經達到了國際一流大學教師的水平,其中的傑出者更是達到了世界名校的講席教授水準。­  十年磨一劍。在清華的十年間,顏寧在結構生物學領域取得了世界級的科研成果,成為結構生物學領域的引領者之一。
  • 為何從清華跳槽去普林斯頓大學 顏寧終於說出原因
    12月15日,在《中國新聞周刊》「影響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把顏寧所謂「歸海」的現象與施一公當年的海歸相比較:「施一公從國外回到中國,作為一種現象,形成新中國科技發展歷史進程中有轉折點意義的標誌……以顏寧為代表的又一代更加年輕的中國科學家,由於在中國的土地上取得的非凡的科研成果而被世界著名一流大學或研究機構從中國聘出去擔任正教授、講席教授的學術職位
  • 施一公弟子,不是顏寧,榮獲「諾貝爾女性獎」,顏寧發文耐人尋味
    而近些年來讓施老更加出名的除了自己本身的科研成就之外,還有培養出顏寧、白蕊、萬蕊雪等優秀的弟子。正所謂「嚴師出高徒」,施一公教授麾下的弟子,也是一代比一代優秀,每一位都獲得了令世人佩服的科研成果。近日,施一公教授的一名弟子,不是顏寧,獲得了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並且她年僅27歲,可謂是「最年輕」的一代科學家了,網友紛紛感嘆:牛掰,那是一般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 顏寧:別叫我女科學家!
    美國國家科學院雖然是個非政府、民間組織,但是能夠當選科學院院士,是美國科學家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譽之一。在顏寧之前,入選外籍院士的中國人也都是大牛中的大牛,包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
  • 女神科學家30歲成清華教授,卻去美國當院士,被罵不回報祖國
    在顏寧30歲的時候在美國研究時獲得了巨大突破,但她卻在那時毅然回國,隨後受邀成為了清華最年輕的教授。本以為她會一直在清華做一名優秀的教授,可是在顏寧40歲的時候她離開了清華,回到了普林斯頓,成為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而後在2019年,顏寧獲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此時她42歲。
  • 顏寧教授返美2年便獲大獎,離開清華因工資低?事實恐怕並非如此
    微博中,顏寧教授透露,自己當初以正教授的入職清華大學,年薪只有10萬,不僅令人唏噓,清華大學的教授工資都這麼低嗎? 一、顏寧:清華「學術女神」 不過,顏寧教授吐槽的年份是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