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前幾年把北京作為活動重點地相比,品牌在今年紛紛南移到了「東方巴黎」上海,以更為貼近消費者的開店、辦展、走秀等形式,把身段放得更親民。除了花大錢做大活動,新媒體和新傳播方式在今年被更多品牌所應用,開設微博、微信、購物網站、網絡店鋪以及設置專門的app等,直接和消費者互動——仿佛在一夜之間品牌們明白了一件事:只有放下身段和架子,才能在與以往不同的消費大環境中吸引到更多真正喜歡自己的消費者!
1、路易威登「系列一」展覽
9月5日-28日,「路易威登『系列一』全新系列靈感之約」展覽在上海新天地舉行,展覽共設三層樓,開設八個不同展廳,回溯品牌設計總監Nicolas Ghesquière為路易威登設計首個成衣系列的過程。展覽中的主題精品店讓顧客更近距離感受路易威登產品,並可第一時間購買新款。
●潘蔚(《時尚芭莎》iPad主編)
這個展覽注重動態視覺效果裝置,比如入口處路易威登LOGO燈管,隨著觀展人的移動呈現出立體3D效果。路易威登面對的中國消費者可能有相對固化的消費習慣,所以需要一些打破常規展示產品的模式。新設計師謙虛地把新一季強調為「系列一」,沒有主觀地向你傳達某種概念,每個消費者都可以對「一」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定義。設計師給出的這個開放式命題,表明對公眾更為平等尊重的對話態度。不過,這個展覽的重點依然是手袋箱包。作為奢侈品牌中的「中國通」,法國人應該也最明白「以不變應萬變」的中國諺語。
2、ETRO 「Let's Paisley中國之夜」
4月25日,義大利品牌ETRO,為慶祝ETRO家族首度攜手中國行,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舉辦「Let’s Paisley中國之夜」慶典。這是ETRO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性活動,也是品牌創立46年以來最盛大的一場海外時裝發布會。吸引了章子怡、黃曉明、吳秀波、張靜初等諸多明星的捧場。
●瘦馬(資深傳媒人,作家,《時尚江湖》創辦人)
2014年,整個中國市場上,奢侈品的活動明顯比前幾年少了很多,無論是在規模還是在新聞推廣上都在「縮水」。Etro的這個活動並不代表高端品牌未來會把北京作為營銷的平臺。
但北京依然吸引奢侈品牌,首先是能對東北地區構成很大的吸引力;其次,作為政治經濟歷史文化中心,它依然具有奢侈品所需要營造的氛圍和因素。
未來在開店方面,一些奢侈品會收回店鋪自己經營,這樣可以自己控制,在規模上也可以有節奏地把握;在未來的營銷模式上,品牌會開設網店,包括跟天貓合作,今年萬寶龍已經宣布進入了電商模式,由他們自己主理、經營。
奢侈品未來有可能和當地政府或民俗文化有更緊密的結合,從而強調當地的文化,而忽略政治對消費造成的影響,這是奢侈品的公關策略之一,也會構成它的營銷策略。同時奢侈品有可能考慮收購一些中國的品牌,未來我相信還會進行一些更深入的併購,從而獲得當地消費者的青睞,這也是很正常的一個營銷策略。
3、Burberry London in Shanghai大秀
4月24日,為慶祝上海嘉裡中心全新旗艦店開幕,Burberry London in Shanghai活動舉行。據說,Burberry為了這次活動狂擲8位數預算,不僅邀來眾多一線明星,其全球創意總監Christopher Bailey以及兩位御用超模Suki Waterhouse和 Cara Delevingne都齊齊亮相。
●李暉(知名時尚策劃人,Stylist,《我們的街拍時刻》創始人)
現在回想起Burberry這場秀當時的場景都讓人激動,秀場被打造成宏偉的倫敦劇院,華麗的畫面通過光影技術投射在倫敦街景上,最後名模Cara Delevingne在空中華美亮相。
相較以往,大牌在中國舉辦的活動越來越多了。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自然會想到通過購買奢侈品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位,提升檔次。這樣有了「需求」,自然「供應」就上門了。
今年中國消費大環境不如往年「給力」,這對品牌作秀、開店、辦展覽等計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具體的影響需要用數據來說話。在這種背景下,品牌也會策劃出別出心裁的活動,像品牌歷史文化展這個點就非常好,既能夠讓人們了解到光鮮亮麗的奢侈品牌背後濃厚的品牌文化,又能起到宣傳作用,最終帶動銷售的提升。
4、DSQUARED2上海時裝周辦秀
4月17日晚,Dsquared2在上海時裝周上演壓軸秀,雙胞胎設計師Dean & Dan Caten親臨上海。這是品牌首次在義大利之外辦秀,秀場人滿為患,成為當時上海時尚圈的熱門話題。
●徐峰立Peter XU(時尚博主,雙語主持人)
我看過他們在米蘭的秀,這次的秀都是店鋪裡能買到的早秋系列,是米蘭秀場上沒有展示過的,相對沒有米蘭秀場上那麼精彩。另外,因為用的是上海時裝周的模特和化妝團隊,有很多衣服沒有表現出應有的好狀態。但基本上對上海的觀眾和國內受眾來說還是很新鮮的一次嘗試。
這場秀更大的意義在於幫助這個義大利品牌進入中國,一方面可以幫助當季的銷售,另一方面也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了他們,給二三線城市做了普及推廣。
5、Michael Kors Jet Set Experience大秀
為慶祝Michael Kors靜安嘉裡中心旗艦店盛大開幕,Michael Kors於5月9日舉辦了Jet Set Experience 活動,帶來一場包括音樂、動態影像、時裝在內的Michael Kors Jet Set時裝秀,展示設計師風靡全球的經典設計理念。
●葉琪崢(FTD 觀潮時尚網創始人兼主編)
Michael Kors宣揚「Jet Set」精神,活動地點也選在虹橋機場,現場停了一架Michael Kors的私人飛機,Miranda Kerr領銜獻上一場動感十足的時裝秀。
「Jet Set」到底如何解釋,難道一定要有私人飛機?Michael Kors 說,其實想表達「Jet Set」是一種說走就走的精神。這場品牌創立以來最大的活動打響了Michael Kors 進軍中國市場的號角,雖然還是說不出「Jet Set」中文怎麼翻,但是意思確實是到了。
當晚離開活動現場的時候,等接駁車等了很久,看來說走就走也並不容易。
6、嬌韻詩60周年
為慶祝品牌六十周年,嬌韻詩CLARINS於9月18日-21日在上海外灘三號舉行了「嬌韻詩先鋒之美·60周年巡展」。法國嬌韻詩集團董事會主席Christian Courtin Clarins,集團常務董事Olivier Courtin Clarins及集團全球CEO Philip Shearer,亞太區總裁Laurent Lautier係數出席,展示了品牌的歷史、先鋒精神、突破及創新。
●何朝霞(資深媒體人,北京星辰大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樂時匯LuxCulture主編)
此次展覽能感受出品牌對於中國市場的巨大信心,嬌韻詩品牌近期在電子商務渠道表現卓越。嬌韻詩集團負責美國電子商務的副總裁Han Wen此前在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展IRCE上發聲,分享從2012年9月到2013年8月,嬌韻詩在中國搭建起來的線上電子商務平臺,獲得了500%的銷售增長。
嬌韻詩集團全球CEO軒新銳(Philip Shearer)還透露,現在中國市場在嬌韻詩全球市場中佔比僅為7%,排名第四。他預言中國將在15年之後成為嬌韻詩集團全球最大的市場。他還提及,中國的高端化妝品市場和消費者的心理正在發生變化,消費者將更加注重產品品質是否適合自己,而非迎合他人品位。
7、「Miss Dior 迪奧小姐」藝術展、 路易威登「系列一」展覽
6月20日-7月20日在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開幕的「Miss Dior迪奧小姐」藝術展將之前在巴黎大皇宮舉辦過的展覽搬到了上海,通過16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女性藝術家對Miss Dior迪奧小姐香氛和精神進行了不同角度和方位的詮釋。
●張景(《BQ》美容總監)
「Miss Dior迪奧小姐」藝術展這次和世界各地的16位藝術家合作,通過不同的藝術家用藝術作品去詮釋Miss Dior 迪奧小姐這款標誌性香水,減輕了本身的商業味道,同時也起到了一種文化普及的作用,可謂是一舉多得。
我一向認為時尚和藝術的聯姻是好事,是一種文化普及,讓好的藝術作品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展示在民眾面前,被更多的人看到。但也千萬別把藝術真的和品牌結合起來,需要清楚,在當前的消費社會中,藝術是品牌為了更好售賣商品的手段。
說到Dior迪奧今年的展覽,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個在成都舉行的「迷你劇院」展,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去二三級城市發展是很多品牌最近幾年的選擇。隨著一級城市的消費者越來越成熟、消費奢侈品的行為也越來越冷靜、購買途徑越來越多,奢侈品的機會相對就越來越少。奢侈品在二三線城市辦展覽,當然是看準了那裡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先進行審美教育繼而賣貨,也是挺有成效的。
8、Max Mara北京旗艦店登場
7月12日,四層800平米的Max Mara亞洲最大旗艦店在北京華貿購物中心開幕,歌手李宇春、影星張歆藝與Max Mara時裝集團主席Luigi Maramotti及GBMAX集團董事長林宏共同為新店剪彩。旗艦店開幕期間,還全球首次呈現了「經典的傳承-Max Mara品牌歷史回顧展」,通過一系列特別的大衣和多媒體手段,講述Max Mara品牌歷史。
●QUEEN B上潮(資深媒體人,時尚博主)
Max Mara亞洲最大旗艦店開在華貿,開幕時邀請了李宇春和張歆藝,當時有大量粉絲簇擁,這種轟動效應或許正是品牌所期待的,同時也說明了品牌對年輕市場的野心。
由於明星的出現,更多年輕人對品牌有所了解,能幫助品牌從一個歷史悠久的「老牌子」變成一個充滿魅力的「年輕品牌」。品牌尋求年輕化是社會必然的規律,一個時代的人逐漸老去,和新時代人群有審美代溝這非常客觀,無法規避。同時,年輕人自身的審美也在往成熟的方向轉變。擴展品牌在年輕人群中的影響力,其實也是品牌不斷促成自我內在更新成長的驅動力。
Max Mara來自於義大利,這個國家本身是個非常古老的國家,中國也是,但是在對外界的溝通互動方面,兩個國家都很積極,也許在方向上會有所偏頗,但是這份動力卻是自身文化生命力的象徵。這和人一樣,一些人很容易定型,以一種穩定而頑固的姿態和社會互動,而另一些人,雖然年紀在增加,但是與世界互動的需求不曾關閉或減弱。很顯然,後者的幸福感和創造性要遠高於前者。這是一個生命力的命題。
9、HUGO BOSS收歸零售權
HUGO BOSS於6月30日從彩虹集團收回雙方合資公司剩餘40%的股權。自此,HUGO BOSS集團將完全掌控合資公司在中國大陸與澳門運營的55家店鋪,從而實現完全自主運營其在中國大陸與澳門的零售網絡。
●唐敏(無時尚中文網創始人)
國外品牌回收代理權、零售權是個趨勢,之前把這些權力分出去的品牌都在這樣做,因為之前國外品牌對中國市場並不了解,也沒有太多「閒錢」在一個不熟悉的市場上擴張,所以讓中國香港、新加坡的公司進行代理,當時其實是進入新市場的捷徑。然而,「被代理」後也有不少問題,比如門店裝修的概念跟不上、對貨品的定價不能自主等,品牌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成為一種掣肘。所以把權力「回收」是品牌發展到一定程度所必須的。
今年中國國內的市場並不好,經濟放緩、內需和出口都在下降,在這種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BOSS還是舉辦展覽、開設新店、抓住世界盃機會進行營銷,動作不斷,這對中國市場的判斷還是比較準確的,因為即使大數據都在下滑,但中國的人口基數大,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市場還是很大的。此外,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比較單調,娛樂方式和愛好都比較少,犒勞自己也是買東西,品牌舉辦諸多或大或小的活動,除了刺激國內市場之外對那些外出旅遊購物的人也有一定的影響。
預計明年的整體市場和今年也差不多,外貿出口、採購不穩定,人口紅利在消失,製造業在外移,房地產也不景氣,消費很難會增長起來。今年很明顯地可以看到各種時尚品牌的廣告少了,奢侈品市場的增速降緩,但亞洲市場甚至是中國市場仍舊是不少大牌最好的市場,相比之下增速比西歐市場還是要大。這種情況對輕奢品牌和大眾品牌來說是個發展的契機,估計它們在未來會投入更多。而奢侈品牌,會更多地收回早年外放的權力,比如Burberry把美容線收回,Gucci把眼鏡線回收,這都是因為自己做和做批發商相比,利潤大概要高一倍!當品牌有了一定實力之後,逐漸收回權力是必然的。
10、Paul Smith上海店鋪開業
Paul Smith全球第二大旗艦店在上海靜安嘉裡中心開幕,Paul Smith親自飛到上海,在銅仁路上的藝術館搞了一場講座,用45分鐘講述了他的品牌是如何創立與發展壯大的,也談了如何做服裝生意,以此取代了傳統的開業活動,在業內獲得了諸多好評。
●王欣(《費加羅》雜誌編輯總監,作家)
在幾年前,辦秀是一種比較熱門的推廣形式,Paul Smith此次不做傳統的開業活動,用演講取而代之,這大概只有Paul Smith本人能做到。
除了演講之外,Paul Smith還拍攝了名為《The Suit》紀錄片的中國部分,在世界範圍內選取了200個有代表性的男士,他們的共同身份都是真實的Paul Smith消費者,由Paul Smith本人親自創意拍攝。我有幸作為中國的3位男士之一參與拍攝,用的都是自己的Paul Smith西服,講述了自己第一件西服的故事,挺有意思。
Paul Smith作為一個國際化品牌,設計中保持了創始人態度、性格和特點,在如今許多設計師品牌喪失自己特色和本性的大環境中,能保持著Paul Smith本人的低調溫和以及幽默感,可謂是難能可貴!
11、CÉLINE中國首秀
CÉLINE於5月22日在北京751時尚設計廣場舉辦時裝秀,品牌創意總監、設計師Phoebe Philo親臨現場,外加上已經鮮少露面的「天后」王菲的出席,讓這場秀轟動一時。
●洪晃(資深媒體人,中國互動媒體集團CEO)
相較過去,一線大牌在中國舉辦活動的內容越來越斯文了,經濟大環境不如往年,大家都會更加考慮成本。中國經濟進入調整期,慢慢就正常了,現在的慢增長應該是常態。
CÉLINE是我很喜歡的品牌,主要是PP掌門後灌注於這個品牌很多新鮮的價值觀念,比如自信、自如。按CÉLINE執行長Marco Gobbetti的話說,如今中國是CÉLINE全球最重要的5個市場之一,近年內也會一直如此。
設計總監PP在接受採訪時也說,這次移師北京辦秀對CÉLINE品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意味著CÉLINE系列首次離開巴黎,在外地時裝秀中展演,也意味著中國的顧客品位更上一層樓、更多變,需要更多不同風格的品牌進駐。
12、祖·瑪瓏進駐中國
3月21日,雅詩蘭黛集團旗下頂級品牌、英國香氛世家Jo Malone London祖·瑪瓏正式宣布進駐中國市場,Jo Malone London祖·瑪瓏全球生活創意總監Debbie Wild和全球產品研發總監Celine Roux親臨現場,除了通過現場經典的英國鄉間布置講述品牌歷史和特點之外,還展示了祖·瑪瓏模擬精品店,香氛產品和精湛的香氛工藝。之後中國首家旗艦店也於新光天地揭幕。
●張曦予(MSN中文網時尚&奢侈品中心主編)
Jo Malone London祖·瑪瓏選擇今年進入中國是個很正確的時機,也是一個很成熟的決定。中國的消費群體已經成長,大家對於香氛有了更高的追求和渴望,在此之前,消費者對於這個品牌已經有相當的了解,並且會在海外購買或者找代購,口碑非常不錯,在此基礎上進入中國會產生不錯的效果。
之所以說今年是個好時機,還有一方面的原因是今年高端消費品環境受到抑制,但是對香氛產品來說不會有太大影響。消費環境不好,經濟低迷,對於女性來講會更想通過購買美妝品來振奮精神,這也是為什麼在大蕭條時期,唇膏的銷量一路領先。當無力購買一支30萬手錶的時候,送給自己一套精緻的香氛禮盒也會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不得不提的還有,Jo Malone在新媒體的推廣方面做得很出色,品牌的微博、微信訂閱號都經營得很符合品牌氣質,包括在眾多時尚媒體的軟性推廣,這也是為什麼在短時間內受到廣大用戶歡迎的好方法。
13、「無用」風格亮相
9月9日,馬可的「無用」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美術館后街77號的文創園101號正式揭幕了「無用生活體驗空間」,並在時隔7年之後,再次展示了無用的服裝,以及無用的家園和所傳遞的生活理念。
●王軍(中國服裝論壇秘書長)
無用的那場秀是在農曆八月十六,記得很清楚是因為那天的月亮特別亮特別圓。「無用生活體驗空間」由三個部分組成,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特別「傳統」,從建築風格到家的裝飾,都採用了很多原汁原味的古樸元素和古樸物件,容易讓人回憶起兒時的鄉村生活。
在參觀中,馬可說,無用並不是真正的無用,而是代表著經久耐用和結實,是生活裡的必需品。馬可希望更多人從無用空間中發現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學會區分什麼是「真正需要的」以及「想要」的,這點我非常認同。
14、Topshop跨界登場
9月26日,高街品牌TOPSHOP攜手尚品網在北京舉辦了TOPSHOP中國首家網上官方旗艦店開幕儀式。這標誌著TOPSHOP終於正式登陸中國。
●夏商(中國紡織報資深記者)
Topshop北京悠唐購物中心以及深圳金華廣場的「預熱店」都是「非空間」的授權代理店,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直營店。直到今年8月,Topshop入華終有定論,宣布與尚品網合作,跨出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第一步。
今年快時尚品牌和電商的聯繫非常緊密,快時尚品牌的網店能夠快速、持續地更新產品,比如Topshop宣布一個月會在尚品網上1000多個新品!隨著80、90後人群逐漸成為消費主力,他們通常將生活中30%的時間花費在網際網路和移動段的習慣,也對電商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另外,社交媒體中國的影響力非常大,眾多消費者通過社交工具獲取時尚信息,並產生購買行為。引入Topshop的同時,尚品網還打造了社會化營銷平臺,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傳播和推廣尚品網打造的時尚款式以促進購買。
15、Balenciaga CHINA EDITION展覽
●黃梓莫(ELLE中文網時裝總監)
這是品牌首次在中國舉行的大秀,正因為首次來到中國,又不僅僅是一場秀,共分為巴黎世家主題回顧展覽、時裝秀及慶祝派對三部分。除了2014春夏女裝作品,還呈現了特別為中國設計的13件China Edition系列,這讓我印象比較深。
今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大環境並不是很好,品牌在單位時間內在中國舉辦大活動相比起往年密度小了。還有個更突出的特點是,各個領域的借勢跨界聯合活動有所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時尚愛好者和普通消費者的眼界都在逐年提高,更深入了解設計師想法和理念的消費族群出現,呼喚更直觀的時裝秀現場體驗。巴黎世家選擇北京做秀的理由很簡單——沒有一座城市有北京的包容度,沒有一座城市如此好地結合現代摩登的飛速發展與相對完整的歷史滄桑。至於明年會怎樣?我們相信更好的未來,我看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