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黃梅天到來:上海天氣悶熱難耐至少5天

2020-12-13 搜狐網

潮溼的天氣讓衛生間的鏡子上布滿了水汽/晨報記者 殷立勤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黃帝內經.素問》開篇即說梅雨之溼難以承受,飲食起居避風為首

  熟梅天氣豆生蛾,一見榴花感慨多。芒種積陰凝雨潤,菖蒲修剪莫蹉跎。

  吳藕汀題畫詩描繪梅雨節氣

  [新聞連結]

  氣溫越高人體對溼度越敏感

  溼度對人的體感究竟有怎樣的影響?氣象部門專家表示,溼度主要影響人體的熱代謝和水鹽代謝,當氣溫適中時,溼度對人體的影響並不顯著,但是當氣溫較高或較低時,其波動對人體的熱平衡和溫熱感就變得非常重要。舉例子來說,當氣溫在15℃左右時,即使相對溼度波動達50%,對人體的影響也僅為氣溫變化1℃的作用。而當溫度在21℃-27℃時,若相對溼度改變為50%,人體的散熱量就有明顯差異。而當相對溼度超過80%時,由於高溫、高溼影響人體汗液的蒸發,機體的熱平衡受到破壞,因而人體會感到悶熱不適,隨著溫度的升高,這種情況將更趨明顯。

  晨報記者 金玉蓉

  剛與高溫打了照面,又要重新與潮溼天氣搏鬥。昨日申城氣溫再創新高,36.6℃連續第二日觸響高溫預警,未來數日,接連的陰雨天氣讓人揪心。

  氣象部門表示,昨天白天「遲到」的雨水將在今天強勢登場,申城今天陰有陣雨或雷雨,相對溼度預計在70%-95%,悶熱難耐的體感依舊,且如此潮溼的天氣至少將持續5天。

  在這樣潮溼的天氣裡,溼度變化規律如何?氣象部門對相對溼度的觀測又如何進行的呢?

  清晨傍晚最易「凝水結露」

  即便是黃梅天,相對溼度的變化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清晨與傍晚這兩個時間段,通常是最易「凝水結露」的時段。

  據氣象部門監測,以昨天為例,溼度最高出現在早晨6時,相對溼度在77%,溼度最底出現在15時,相對溼度跌至45%,隨後又慢慢回升,到19時,相對溼度在55%。

  市氣象局首席服務官鄔銳解釋說,一般而言,在不下雨的情況下,午間到午後這段時間的相對溼度是全天中最底的,這是因為白天氣溫高、大氣活動多,利於水汽的蒸發和釋放,日落到夜裡這段時間,溼度又會逐漸回升。昨天15時是氣溫最高的時候,因此這時的相對溼度跌到最低一點也不奇怪。

  相對溼度需靠公式計算

  那麼,空氣裡的水分含量,又是怎樣得出的?事實上,為了得到更加準確的數據,溼度數據並非藉由儀器直接測出,而是通過研究溫度與溼度之間關係,進行對比計算得出。

  昨天下午,記者在徐家匯氣象臺前的草坪上見到了氣象部門測量溼度的專業儀器。白色的百葉箱內,是兩根懸在半空的黑色金屬感應棒,分別用以感應幹、溼兩種溫度,數據直接傳感至電腦系統中。數據監測員王師傅介紹,現在主要以這種自動的計算機方式獲取數據,但是每天20時,監測人員也會用人工監測的方式和自動監測數據進行核對。

  在另一個百葉箱內,有兩根垂於空中的水銀測溫計,登上臺階,視線與測溫計平行,幹球溫度上的水銀指示為36.5℃,這就是當時室外的氣溫,而溼球溫度計的下方,用溼的紗布包裹。對此,王師傅解釋說,如果兩者差的越小,就說明相對溼度越大。「其實這兩天的溼度已經較之前有所下降。」王師傅翻查記錄說,6月16日,白天的相對溼度基本都在88%-99%,當時幹球溫度計和溼球溫度計的數值相差不是很明顯。

  「正宗黃梅天」正在來臨

  資料顯示,昨天本市最高溫達36.6℃,且直到17時,市區實況氣溫仍有35℃,室外熱浪滾滾,讓下班的市民在回家前就洗了一回桑拿。而更加難熬的潮溼天氣,今天才剛剛開始。

  鄔銳表示,目前本市仍處在梅雨期,不過前兩天雨帶並不明顯,而是呈分散狀分布,加上氣溫高,天氣系統不穩定,因此申城時而出現陣雨或雷雨,出現了盛夏特點的天氣。不過,梅雨帶將很快重新掌舵,未來5天,申城陰有陣雨或雷陣雨,最低溫在23℃-26℃,最高溫在29℃-31℃。儘管最高溫下跌了6℃-7℃,但是滴滴嗒嗒的天氣將使申城相對溼度居高不下,典型黃梅天的「悶」、「熱」體感會很明顯。

  養生專家解答特殊季節裡的糾結話題

  梅雨季吃羊肉進補,僅適用少數人

  梅雨季節多吃羊肉能進補?

  答:羊肉屬燥熱性食物,對於脾腎陽虛者,在黃梅天適當吃些羊肉是有益處的。但是,所謂脾腎陽虛者,通常症狀表現為陽氣虛弱、起夜頻繁、容易受冷以及冬天經常手腳發涼等,並非所有人都如此。而在梅雨季節裡,天氣本來就很熱,如果身體健康者也在此季節多食羊肉,效果反而不好。何況,即便是脾腎陽虛者,吃羊肉也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對於去除體內「水溼」無法起到作用,因此,「吃羊肉進補」一說更多適用於冬天,在黃梅天則只適用於少部分人。

  對於去除體內的「水溼」,一種比較簡單並適用於絕大多數人的飲食方案是多食薏米仁、白扁豆以及冬瓜。

  燻艾草能防治皮膚病?

  答:梅雨季節最容易出現的是皮膚病、潰瘍、痱子還有孩子頭上的癩瘡。還有因天氣悶熱而產生的暑熱、因細菌滋生而產生的其它病毒性疾病等。為此,古代江南地區的居民就發明了各種有針對性的應對辦法。在古代,端午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掛上艾草和菖蒲。而到了梅雨季節,不少家裡還有燻艾草的習慣。古代人認為艾草和菖蒲能驅走家中邪祟,人就不會得病。現代研究表明,燻艾草能起到極強的殺菌作用,特別適合在這個季節進行。

  此外,早在宋朝時期,古人就開始在梅雨季節隨身佩戴一些草藥製成的香珠,這種香珠不僅式樣美觀、氣味清香,而且具有多種功能。當天氣悶熱,如果人覺得呼吸不暢或是暑熱難當,聞一下香珠,就能達到平順呼吸解暑靜心的效果。

  刮痧、拔火罐會致寒氣入侵?

  答:中醫之道講究天人合一,即因人因地因時制宜。通常情況下,在黃梅天,空氣裡溼度較大,而刮痧、拔火罐等療法主要原理是讓毛孔打開,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以刮痧為例,它是利用器具通過良性刺激,使刮拭處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環,起到祛除邪氣、驅風散寒、清熱除溼、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等作用。然而,由於此類療法使得毛孔在一段時間內處於相對開放狀態,如果防護不當,反而會引起外界溼氣趁機而入,有損健康。

  醬油加點熱油能防黴?

  答:梅雨季節,容易滋生細菌。如果發現醬油裡漂浮有白點,就說明它發黴了。

  在古代,人們為了防止醬油黴變,會將少許燒熱的食用油倒入醬油中。因為熱油的比重較輕,會在醬油麵上形成一層油膜,這就起到了讓醬油與空氣隔絕的效果。

  「石灰粉+花椒」能防米蟲?

  答:除了細菌,梅雨季節也是蟲子滋生的時節。尤其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每逢梅雨季節,基本上每家的米缸裡都多多少少會有白色的小蟲出現,俗稱「米蟲」。「多的時候,米蟲能爬到蓋子上,一揭蓋,一條粘著一條,像『拔絲』一樣。」因此,不少人會在米缸裡裝個架子,最底下放一些用布包好的石灰粉,同時撒一些花椒,尤其以四川、陝西產的花椒最好,這樣能夠達到防潮防蟲的目的。晨報記者 餘志輝

  短暫停歇之後,梅雨又將回歸,夏至節氣到來之際,如何養生,如何將不被潮溼影響到健康成為這個特殊季節裡的糾結話題。這是不是一個適合進補的季節?池塘邊的艾草能不能拿來健體?感覺累了能不能常做刮痧、拔火罐?對於人們關心的養生話題,晨報記者擇取其中的熱點,請同濟大學中醫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韓鑫冰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上海教學部、上海金城文物藝術專修學院副教授吳清等專家予以解答。

news.sohu.com false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3-06/19/content_1044073.htm report 4082 潮溼的天氣讓衛生間的鏡子上布滿了水汽/晨報記者殷立勤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黃帝內經.素問》開篇

相關焦點

  • 典型黃梅天來了 今有降雨氣溫跌悶熱難耐至少5天
    氣象部門表示,昨天白天「遲到」的雨水將在今天強勢登場,申城今天陰有陣雨或雷雨,相對溼度預計在70%-95%,悶熱難耐的體感依舊,且如此潮溼的天氣至少將持續5天。   在這樣潮溼的天氣裡,溼度變化規律如何?氣象部門對相對溼度的觀測又如何進行的呢?
  • 今起連續多天「悶熱+陣雨」,準備好迎接「隔水蒸」天氣了嗎?
    上海今天陰到多雲有分散性陣雨,24-28度。明天起,隨著副熱帶高壓北抬,暖溼氣流將使得上海天天有雨。周三南方主雨帶進一步北抬,雨勢加強。周四到周六主雨帶擺動活躍,本市持續陰雨,直到周日起雨勢將有所減弱。
  • 三伏最後一伏,炎熱天氣還會持續多久,秋老虎什麼時候到來?
    如今三伏只剩最後一伏,還有10天整個三伏天就要結束了。那麼這種炎熱天氣會持續多久,人們所說的秋老虎什麼時候到來?三伏酷熱難耐,它不到高溫而且潮溼,同時人體也更加容易出汗。而本來整個三伏天就持續了40天的時間,眼看著三伏天就要結束,但是往往在三伏天以後還會伴隨著氣溫回升的「秋老虎」天氣。秋老虎是在出伏天以後氣溫回升到35℃以上的天氣。
  • 警惕黃梅天「黴」出皮膚病
    隨著江南一年一度梅雨季的到來,天氣變得悶熱潮溼,溼噠噠的環境最適合蟎蟲滋生,對於一些皮膚敏感的人來說,可能一夜間,臉上、身上就爬滿了小紅疙瘩。家住徐匯區的周女士最近手臂長了許多紅疹,為了止癢,她最初用花露水和風油精等進行塗抹,不見效果又去買了紅黴素軟膏,還用了艾葉燒烤等一些偏方,一番折騰下來,症狀依然沒有緩解,皮膚感染卻越發嚴重了。
  • 黃梅天熟食放2小時就變質?趕緊收下這份梅雨季節食品健康指南
    那麼怎樣才能確保黃梅天的食物安全,這麼潮溼悶熱的天氣裡,又該如何健康飲食呢?  恰逢上海食品安全宣傳周,讓小編帶你一起來學習這些食品健康必備常識吧!  根據《上海市民食品安全知識讀本》,細菌繁殖需要在一定溫度條件下,在10℃-60℃溫度範圍病菌生長繁殖較快,使食物變質,因而10℃-60℃就被稱為「食物的危險溫度」,其中37℃-42℃最危險。
  • 上海的黃梅天,用實力告訴你:沒有什麼是不能發黴的!
    上海的黃梅天,用實力告訴你:沒有什麼是不能發黴的! 昨天從早晨5點開始, 溫度就直線上升
  • 雨雨雨雨雨……明起8天有陣雨,黃梅天要來了?
    14日起雨勢有所減弱氣溫如同兩條平行線一般平穩氣溫方面則比較平穩最高溫始終在30度附近上海未來7天天氣預報夏季天氣多變▽上海常年的入梅時間是6月17日左右並且入梅需要滿足3個條件「入梅」前5天,副高東經120度脊線超過北緯18度
  • 空氣潮溼風無力 廈門今天還是很悶熱
    昨日天氣悶熱依舊,時值端午假期,市民紛紛到公園遊玩。 (本報記者 張奇輝 攝)殷磊觀天今天我市仍以多雲天氣為主,午後島外局部地區會有陣雨或雷陣雨。天氣持續悶熱,空氣還是較為潮溼。本報訊 (記者 殷磊 通訊員 小王)昨天是端午節,也是高考首日,受到副熱帶高壓這個大火爐的影響,廈門持續悶熱天氣,氣溫、溼度居高不下。氣象部門預測,今天天氣形勢沒有變化,悶熱如蒸的天氣還會繼續,高考考生和家長還要繼續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午後閩南地區會出現熱雷雨,好在雷雨範圍很有限,影響高考英語聽力考試的可能性很小,考生不用太擔心。
  • 愛旅|梅雨黴雨-黃梅天黃梅雨
    最近上海進入了梅雨 ,黃梅天,人是不爽快的,溼潮、黏糊,一股子悶熱氣,特意看了下黃梅雨季的來歷。初夏長江中下遊流域經常出現一段持續較長的陰沉多雨天氣。此時,器物易黴,故稱「黴雨」,簡稱「黴」;又值江南梅子黃熟,亦稱「梅雨」或「黃梅雨」。
  • 強降雨一場接一場,梅雨天氣形勢醞釀中!
    強降雨一場接一場,梅雨天氣形勢醞釀中!降雨集中時段,主要是今天夜裡到明天上午,之後雨漸止,天漸好,在雨水影響下,明天會非常涼爽,一整天的氣溫都不高。展望這一周,還會有一次大降雨過程。氣溫除了明天涼爽,其餘時間以悶熱為主。近期強對流天氣頻發,雖然範圍不大,但會在短時間內釋放強大的力量。出行前要多關注天氣預報、預警信息,雨天行車時謹慎慢行。黃梅天的天氣形勢正在醞釀中從上周開始,大家是不是感覺悶熱的天氣越來越多了?
  • 李根:天氣悶熱身體略感不適 還需要時間適應比賽
    網易體育龍培培5月6日南寧報導:在剛剛結束的中國男籃與澳大利亞職業聯隊進行的熱身賽上,備戰奧運會的中國男籃首次亮相,以57比49擊敗對手取得開門紅。
  • 夏天天氣悶熱,給寶寶用開襠褲還是紙尿褲?大多數家長都選錯了
    寶寶出生後,成為了全家關注的重點,家長在寶寶的吃、穿、玩這幾個方面都是格外的用心和注意,隨著酷暑難耐的夏天的到來,家長們陷入了到底給寶寶穿紙尿褲還是開襠褲的糾結之中,部分家長認為開襠褲透風涼爽,是寶寶夏天必備品,部分家長認為紙尿褲從舒適、衛生、安全的角度考慮更適合寶寶,那麼對於寶寶來說
  • 「悶熱潮溼的天氣」英語怎麼說?
    muggy:悶熱潮溼的天氣。it's quite muggy today. 今天非常悶熱。由於溼氣很重,外面很悶熱。The situation of pandemic in the world,It all depends on how muggy it is.世界疫情的情況,取決於天氣有多悶熱潮溼。
  • 雷雨賴著不走,悶熱天氣又來
    預計,未來三天廣州市雷雨增多,部分地區雨勢強烈並伴有8級左右短時大風和強雷電,高溫天氣有所緩解,但溼度上升,體感悶熱。  多區解除高溫預警信號  4日7時,廣州市氣象臺發布消息稱,4日白天有雷陣雨,夜間有雷陣雨。果然,9時許,廣州多地出現雷雨,局部雨勢較大,還出現大風。白雲、花都、從化等區還先後發布了雷雨大風預警信號或暴雨預警信號。
  • 牡丹江天氣|本周「悶熱」再一波 高溫天氣成標配
    本周我市將迎來一波「悶熱」天氣,高溫將成為最新的標配氣溫。夏本周有降水,氣溫有小幅波動,提醒市民注意關注天氣變化,合理安排出行。清涼一夏據市氣象局監測顯示在前一日降雨、降溫過後;今天我市將在暖高壓脊控制下再次回溫,白天最高氣溫30℃,夜間最低氣溫17℃,整體感覺較為悶熱;周三,我市以多雲天氣為主,白天最高氣溫30℃,夜間最低氣溫18℃;周四,悶熱持續,同樣的多雲天氣
  • 今年立秋什麼時候到來?立秋過後天氣如何?看完便知
    今天看了下室內裝設的溫度計37.5℃,家裡沒有空調只能把電風扇開到最大檔的位置。幹活回來沒有一會便滿頭大汗,現在的天氣確實即潮溼又悶熱,而這就是是三伏天高溫天氣的常態。炎熱天氣持續,人們期盼著涼爽秋天到來,然而還有幾天我國一年一度的立秋節氣就要到來了。2020年什麼時候立秋?
  • 三伏天悶熱難耐容易疲倦乏力,兩招擺脫疲勞感
    眼下雖已立秋,但三伏天依然悶熱難耐,使人出現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嗜睡、心煩易怒的「苦夏症」。緩解這些不適,做好兩件事就行了。養心脾。夏季火旺,故夏季與心血管系統的關係十分密切,重視調養心神。
  • 天氣悶熱潮溼 梅雨季節特點盡顯
    今天天氣持續悶熱,不知是否會是下一場雨的徵兆。不過至少截至今天下午16點,這雨還磨磨唧唧沒下下來,只在寧波等部分地區小打小鬧。溫度方面,今天白天最高溫度全省30-35℃,沿海部分地區略低一些,麗水、溫州、台州、寧波局部地區氣溫越過高溫線,全省最高為台州三門36℃,麗水青田35.6℃緊隨其後。
  • 持續高溫天氣熱死人! 全國至少40人中暑身亡
     酷暑難耐,孩子們戲水消暑。 安徽一名電力職工在架設線路。 鄭州一場運動會開幕式上禮儀小姐暈倒。     「相比北方地區來說,南方的高溫頑固而持久。」8月2日,中央氣象臺網站以這句話開頭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稱,江淮江南江漢等地的高溫天氣仍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