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天熟食放2小時就變質?趕緊收下這份梅雨季節食品健康指南

2020-12-16 東方網

  申城眼下正處黃梅季節,高溫高溼的環境,非常適宜細菌生長繁殖,易造成細菌性食物中毒。那麼怎樣才能確保黃梅天的食物安全,這麼潮溼悶熱的天氣裡,又該如何健康飲食呢?

  恰逢上海食品安全宣傳周,讓小編帶你一起來學習這些食品健康必備常識吧!

  熟食放2小時就會變質?確有可能!

  可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見細菌首先是沙門氏菌,易受汙染的食品有肉、禽、蛋、魚等。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屬感染型,前期症狀有噁心、頭疼、全身乏力和發冷等,主要症狀有嘔吐、腹瀉、腹疼,重病人出現打寒戰、驚厥、抽搐和昏迷的症狀。

  根據《上海市民食品安全知識讀本》,細菌繁殖需要在一定溫度條件下,在10℃-60℃溫度範圍病菌生長繁殖較快,使食物變質,因而10℃-60℃就被稱為「食物的危險溫度」,其中37℃-42℃最危險。

  家庭烹飪時,要確定食物燒熟煮透。大多數細菌和病毒不能耐受高溫,可通過加熱殺滅。加熱食物時,其中心溫度達到70℃以上並保持30秒以上,即可確保食用安全。

  已經加熱的食品應避免在危險溫度中暴露超過2小時。如果沒有合適的保存條件,熟食在危險溫度下超過2小時的,應在確認食物未變質並經充分加熱後方可食用,但重複加熱不要超過1次。

  在日常生活中儘量減少剩餘飯菜。未食用完的飯菜應及時在冰箱中冷藏,但冷藏不應超3天。在冰箱內同時存放生、熟食品的,應按熟上生下方式存放,冰箱的冷藏溫度應確保在5℃以下。製作涼菜原料應新鮮、衛生,刀、砧板等要洗燙乾淨,涼菜要現吃現做。

  食品保存時,魚、肉、蛋、禽和大豆製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需低溫存放。冷藏於冰箱中的鮮蛋取出後要儘快使用,不可再次冷藏。因雞蛋取出後在室溫下會「發汗」,小水滴可破壞蛋殼的表面保護層,使表面汙染的微生物容易穿透蛋殼進入蛋的內部。


相關焦點

  • 梅雨季節,請收好這份安全防禦指南!
    這份梅雨季節安全防禦指南快收好!梅雨、黴雨「梅雨」或稱「黴雨」,在太湖流域等地的有關文獻中,最早見於西晉,此後歷代盡皆沿用這一名稱。△梅雨成因示意圖在地面天氣圖上,梅雨表現為一條略呈東北西南向的準靜止鋒帶(亦稱梅雨鋒系),來回擺動於江淮流域及日本西南部一帶。在鋒帶附近及其南北地區常伴隨著一條狹長的降水區,其南北寬度約有百餘千米至數百千米,東西長數千千米。
  • 2017年梅雨季節是幾月份什麼時候 梅雨季節防黴防潮小妙招
    2017年梅雨季節是幾月份,入梅和出梅的時間在什麼時候?以「入梅」來說,最早的在5月26日,最遲的在7月9日;「出梅」最早的在6月16日,最遲的在8月2日。梅雨季節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潮溼悶熱。那麼梅雨季節裝修有影響嗎,到了梅雨季節該如何防黴?
  • 梅雨季節如何保持健康狀態?專家為您答疑解惑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地板冒汗、牆角發黴、照鏡子自帶朦朧濾鏡……梅雨季節來臨,空氣溼度大、氣溫高,不僅衣物容易發黴,也會讓人渾身乏力、不自在。需要注意的是,在梅雨季節,風溼、心血管病、皮膚病等各類疾病易發作和加重,另外如果進食不慎,易出現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如何在梅雨季節保持健康的狀態?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又該如何預防疾病復發?
  • 梅雨季節重養生,健康六防要當心!
    梅雨,在古代稱為黃梅雨,今天我們也會稱這個時節為黃梅天。早在漢代,民間就有不少關於黃梅雨的諺語;唐宋以來,對梅雨更有許多妙趣橫生的描述。例如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寫過一首詠《梅雨》詩,「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海霧連南極,江雲暗北津,素衣今盡化,非為帝京塵」。
  • 2020年奉賢區食品安全知識月月賽正式上線!每個月都可以來這領獎
    答案就藏在下面文字裡梅雨季節 食品安全不容忽視梅雨季節的天氣讓人捉摸不透,時而天晴,時而大雨,環境溫度不斷攀升,各種微生物生長繁殖旺盛,容易導致食品腐敗變質,加上人們在夏季貪涼,常常食用未經充分加熱的食物,所以夏季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
  • 關注2014梅雨:江南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
    江南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印象裡江南一帶甚是多雨,當江南梅雨時節時,整個江南被籠罩在綿綿細雨中,有一種說不出的韻味。江南在字面意義為江之南面,在狹義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長江中下遊以南的吳語區。廣義江南涵蓋長江中下遊流域以南,南嶺、武夷山脈以北。我們一起來關注下2014江南梅雨季節吧。
  • 2017梅雨季節是幾月?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持續時間多久
    梅雨季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叫法,一般梅雨季節期間,南方惠持續降水,天氣潮溼。那麼,2017年梅雨季節是幾月?2017年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  2017年梅雨季節是幾月  氣象上的入梅,一般是將初夏季節連續出現6-7天以上陰雨天氣、且日平均氣溫達到22度以上的第一天為入梅日,連陰雨結束之日稱為出梅日。
  • 梅雨季節
    原標題:梅雨季節   長江中下遊地區,通常每年六月上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後,會出現持續的陰雨天氣。嘉興地區正好處於這樣的氣候帶,因這時江南的梅子變黃成熟,所以老百姓習慣把這段時間的天氣叫做「黃梅天」。梅雨季節,家具、屋子、衣服感覺都「潮膩膩」,整個人心理上也會感覺壓抑。但對農民來說,是個難得的休息季。
  • 梅雨季節要來了,只要我們了解這幾個方面一樣有好的漁獲
    馬上進入梅雨季節了1、出釣時機把握大家知道梅雨到來,出現連續降雨天氣,雨水能降低水溫與提高水中含氧量,由於水中含氧量的提高,魚的活躍性也會相對增加,所以小雨天氣出行釣魚是個不錯選擇,還有梅雨季節氣壓變化不穩定,早晚氣壓高中午偏低,所以釣早晚也是不錯的。
  • 【愛衛運動】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高發季,收下這份防控指南
    【愛衛運動】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高發季,收下這份防控指南 2020-12-02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梅雨季節,少年最愛捉上水魚|原鄉
    (圖片來自網絡,感謝網友提供,場景不完全相應,意思而已)故鄉正在梅雨季節。
  • 描寫梅雨時節的詩句 關於梅雨季節的 梅雨圖片
    芒種時節,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先後迎來梅雨季節,又稱作黃梅天,因此時正是江南地區梅子的黃熟期而得名。梅雨淅淅瀝瀝,連綿不斷,似乎總能牽動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思,歷朝歷代,都有眾多描寫梅雨時節的詩句,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古代詩人們的婉轉情懷。
  • 典型黃梅天到來:上海天氣悶熱難耐至少5天
    儘管最高溫下跌了6℃-7℃,但是滴滴嗒嗒的天氣將使申城相對溼度居高不下,典型黃梅天的「悶」、「熱」體感會很明顯。  養生專家解答特殊季節裡的糾結話題  梅雨季吃羊肉進補,僅適用少數人  梅雨季節多吃羊肉能進補?
  • 溫州"鄉巴佬"變質熟食"整容漂白"入市
    「鄉巴佬」系列即食休閒食品作為溫州市蒼南、平陽兩縣的支柱產業,主要集中在兩縣交界的靈溪鎮、蕭江鎮一帶,企業近百家,銷售網點遍布全國城鄉成千上萬家大小超市、便利店。  蒼南縣食品工業行業協會黃開周會長稱,該產業年產值高達800億元,年產量達100多萬噸。隨之而來的是,每月、每天來自全國各大超市、便利店都有成千上萬箱雞腿、鴨頭系列熟食過期、變質被退回。
  • 日前江淮流域一帶已入梅,梅雨季節養生方面注意些什麼
    梅雨季節梅雨季節黃梅天,即是梅雨天氣。初夏江淮流域一帶經常出現一段持續較長的陰沉多雨天氣。此時,器物易黴,故稱「黴雨」,簡稱「黴」;又值江南梅子黃熟,亦稱「梅雨」或「黃梅雨」。在中國史籍中記載較多。如《初學記》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等。
  • 梅雨時節即將到來,你做好準備了嗎?
    梅雨季因為空氣溼度大、氣溫高、衣服容易發黴,民間將梅雨又稱為「黴雨」,長達約一個月的氣候,除了給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擾,我們的心情、健康也會因梅雨天氣而受各種影響。食物儲藏方法到了夏天,氣溫升高使得微生物有機可乘,細菌繁殖速度也會比其他季節快,這就使得麵粉、豆類這一類澱粉含量比較高的食物出現變質的情況。
  • DADDY HOME|梅雨天氣,為孩子拉開一張保護網
    防腹瀉梅雨季節,食品保鮮成為媽媽們的頭等大事。燒好的菜放不了多久,就會變質;砧板上的細菌,可能成為寶寶腹瀉、食物中毒的罪魁禍首。食物在10℃至65℃之間最容易黴變。因此,食物儘可能現做現吃。吃好、睡好、玩好——身體就好!
  • 專家支招如何度過梅雨季節
    「梅雨季節溼度大,日溫差也大,晴雨交替變化又快,極易誘發風溼類疾病。如果關節疼痛,可以進行中醫針灸或是理療,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疼痛。」  而家住拱墅區的楊阿姨患類風溼關節炎好多年,雖然有些關節已經變形,但是天氣好的時候,基本不影響平時的正常生活,不過只要一到梅雨季節,就會提前到醫院配些健脾的中藥吃。
  • 合肥今日入梅南部將現暴雨 梅雨季節衣食住行要注意哪些
    從6月20日開始,我省南方地區率先進入了梅雨季節,隨著雨帶向北移動,從今天開始,我省江淮地區也將出現明顯降水,合肥也隨之進入梅雨季節。據氣象部門介紹,今日合肥南部地區將出現暴雨天氣,未來一周都難見陽光,「問時間晴為何物」的季節要到來了。
  • 為什麼每年的這個時候就會是梅雨季節?南方的梅雨天啥時候能走?
    梅雨,又稱為南方的第五個季節。今年的梅雨比以往來得更猛了一些,南方早已全方位開啟「梅雨」模式。連綿不絕的陰雨天外,還有「見縫就鑽」的溼氣。牆使溼的,地磚是溼的,一切碰得到的物體都是溼的。梅雨季也不用出門買菜,家裡就是一個野生蘑菇園,牆角長蘑菇、拖把上也長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