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地板冒汗、牆角發黴、照鏡子自帶朦朧濾鏡……梅雨季節來臨,空氣溼度大、氣溫高,不僅衣物容易發黴,也會讓人渾身乏力、不自在。需要注意的是,在梅雨季節,風溼、心血管病、皮膚病等各類疾病易發作和加重,另外如果進食不慎,易出現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如何在梅雨季節保持健康的狀態?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又該如何預防疾病復發?日前,記者邀請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風溼免疫科、心血管內科、皮膚科、感染科、中醫科的專家為您答疑解惑。
風溼病患者要避免受涼
氣候變化與風溼系統疾病密切相關。梅雨季節,溼氣與暖空氣交替入侵,風溼病病友們常常會關節炎發作疼痛難忍。
在預防方面,風溼病患者首先要避免受涼。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厲小梅提醒,梅雨季節空氣溼度大,溫差大,晴雨交替變化快,環境悶熱,大家喜歡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裡,喝冰飲料,穿衣單薄。此時切忌過度貪涼,類風溼關節炎病友尤其要注意四肢關節的日常保暖防護,避免空調及電風扇直接吹關節。
此外,還要注意防黴防潮,保持家居衣物通風乾燥,可以使用樟腦丸、防黴丸、艾草包等常用的防黴用品;可利用竹炭、木炭製品和空氣淨化器、除溼器等除溼用品降低房間溼度;如果被雨水淋溼,要及時擦乾。控制高脂飲食,痛風患者尤應注意禁食高嘌呤高能量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啤酒等;多吃應季新鮮的蔬菜水果,切忌過食生冷、油膩的食物,以免助溼傷脾。
出汗多易發生血栓性疾病
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馬禮坤表示,黃梅天因氣壓偏低、溼度大、悶熱等因素,對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影響,可能會誘發一些心血管疾病發生。
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馬禮坤提醒,要保持居住和工作環境通風,開空調降溫時應適當保暖,避免受涼,保持身體舒適感。黃梅天出汗較多,可能導致血液黏稠,容易發生血栓性疾病,應注意補充水分。
「黃梅天,氣壓較低,天氣陰沉,容易使人情緒低落,要管理好情緒,避免暴怒、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誘發心血管疾病發生。在飲食方面,要避免暴飲暴食,減少高熱量、高脂飲食。」馬禮坤表示,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等慢性心腦血管病的病友,應當做好血壓、心率等管理,有條件的家庭每天測量血壓1~2次;堅持原有的藥物治療,避免血壓和心率大幅度波動。
當心股癬、足癬發病傳染
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皮膚科主任張思平表示,梅雨季節空氣溼度大,氣溫高,衣物被褥潮溼,蚊蟲活躍。蚊蟲叮咬皮膚可導致蟲咬皮炎,嬰幼兒被叮咬後可發生血管性水腫;隱翅蟲等被拍打或壓碎後,其體內強酸性的毒液接觸皮膚還會導致隱翅蟲皮炎。
在預防方面,應注意通風,清潔布藝沙發、草蓆等蚊蟲易藏匿的地方;注意清潔寵物;關好紗門、窗,應用蚊帳、蚊香、驅蚊花露水等驅趕蚊蟲;當蟲子落在皮膚上應小心吹趕,不要在皮膚上將蟲子打死或壓碎。如不慎接觸毒液,應立即用清水衝洗後就醫。
此外,高溫潮溼的環境有利於真菌生長,梅雨季節股癬、足癬發病率高,並且有傳染性。注意個人衛生,不與他人共用衣物鞋襪、浴盆、毛巾等。真菌不耐熱,100°C 時大部分真菌在短時間內死亡,梅雨無法日曬時,可用熱水洗燙衣物消滅傳染源。痱子也是夏季最常見的皮膚病,是由於高溫悶熱,大量的汗液不易蒸發,阻塞汗管,汗液外滲至周圍組織所致。應注意通風散熱,衣著寬鬆透氣,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水果切開後應儘快吃完
「高溫、多雨、高溼度天氣會使微生物迅速繁殖,蚊蠅等在夏季進入繁殖高峰,它們所攜帶的各種病原體容易汙染水源、食物、環境,人體在夏季消耗大、胃酸酸度低,抵抗病菌的能力弱,易受到病毒病菌的『侵襲』。」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科主任李磊表示,夏季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主要有感染性腹瀉、細菌性痢疾以及病毒性肝炎等。
在預防方面,夏季飲食應保持「清潔、新鮮、清淡、適量」,防止病從口入。新鮮食品上附著細菌和寄生蟲,梅雨季節大量繁殖,易沾染菜刀菜板,所以菜板和刀具要生熟分用;儘量避免食用過夜的剩飯菜,隔夜米飯儘量用瓷碗盛放,放置於冰箱,必須徹底加熱後再食用;少儲存大米、豆類、花生、香蕉、桃等易黴變的食物,隨吃隨買;少食用田螺、貝類、螃蟹等易帶致病菌的食物,食用時要煮熟蒸透,酒泡、醋泡或鹽醃後都無法有效殺滅病原體;瓜果、蔬菜在食用前應徹底洗淨,西瓜等水果切開後應儘快吃完,放入冰箱內保存也不可超過24 小時,各種醬製品或熟肉製品在進食前應重新加熱。
腹瀉患者用過的餐具、便器、臥具都應消毒,避免疾病的傳播。高發季節儘量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出現不明原因劇烈腹瀉、嘔吐等症狀時要及時就醫。
梅雨季需重視「防溼邪」
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中醫科主任李金虎表示,中醫從天人相感的角度出發,認為梅雨季節患病或舊病加重,與身體感受「溼熱邪氣」有明顯的關係。因為「乍雨乍晴」,導致「溼中有熱、熱中有溼」。梅雨季節日常生活養生中,需重視「防溼邪」。可從內外兩方面著手,一是儘量降低外在環境中的潮溼;二是加強身體運化溼邪的能力。若不慎淋溼應及時擦乾更換衣服;陰雨天氣關閉門窗,天晴後及時打開,保持空氣流通。可使用乾燥劑、空氣除溼機。
飲食方面,可減少瓜果、牛奶、肥膩食物的攝入,以避免內溼的產生,適當服用扁豆、薏米、赤小豆等健脾祛溼的食物。家中可備用藿香正氣水(不含酒精型)和甘露消毒丸,在感覺胸悶、腹脹、腹瀉等身體不適時可適量服用。切忌短時間高強度過量運動,梅雨季節晨起時氣溫低、溼度大,建議戶外運動條件不佳時改為室內鍛鍊或推遲至上午10點後。
李金虎提醒,梅雨季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睡眠不足造成的機體疲勞及不適而誘發關節炎、心血管病等疾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如身體出現異常,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方萍 朱偉華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