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節別做「溼」人!趕走溼氣,中醫有妙招

2020-12-17 荔枝網新聞

  黃梅時節家家雨,又到了溼噠噠的梅雨時節,一大波雨水正不時造訪,陣雨、雷陣雨、短時陣雨輪番上陣。衣服總也晾不幹,潮溼的房間還會散發一股黴味……鬧心的不止這些,不少人身體也跟著亮起了紅燈,經常感覺睏倦,精神萎靡、四肢無力,有的產生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不良的現象。如果出現上述情況,你可能被溼氣「困」住了。

  採訪專家:江蘇省中醫院普內科 陸為民 主任、主任中醫師

  你了解「溼氣」嗎?

  一提到溼氣,人們潛意識裡認為它有害健康,其實不然。中醫裡有六氣之說,根據季節不同,分為風、寒、暑、溼、燥、火六大自然氣候。這種氣候變化是萬物生長的條件,正常的六氣一般不會影響健康。如果氣候變化異常,六氣的出現過遲或過晚,或時機不對,氣候變化過快,超過一定限度,當身體不能適應時,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溼氣也是如此,正常情況下對人無害,但到了夏季尤其是梅雨季節,雨水連綿不斷,溼氣很重,淋雨、涉水或洗澡都易受溼邪入侵致病。除了外在因素,溼氣還來源於自身。體內溼邪主要是由於脾虛造成。因為平時吃東西的時候不太注意,愛吃食肥甘厚膩的食物,過食生冷寒涼,容易造成脾失健運,最後導致溼氣內生。溼氣在體內滯留時間太久,就會出現健康問題。

  溼氣重有哪些表現?

  溼氣重不僅傷害脾胃,溼氣堆積在關節部位還容易誘發關節炎,因此在察覺到溼氣重時,一定要採取相應的措施。溼氣重可以通過四個方面來辨別:

  1、看脾胃狀態:腹脹,時常感覺沒有食慾,吃點東西就消化不良。

  2、看精神狀態:總是感覺睡不醒,精神萎靡,四肢乏力,懶得動彈,容易睏倦。

  3、看舌苔:溼氣重的人舌苔十分厚膩,但也要分情況。如果厚膩偏白,說明體內有溼寒,可能貪涼,西瓜、冷飲等寒涼的食物吃多了,如果舌苔厚膩偏黃,表明體內有溼熱,多與喜食辛辣刺激、油炸等食物有關。

  4、看大便: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易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乾淨。

  如何趕走困人的溼氣?

  應對梅雨季節,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居住環境乾燥通風,在陰雨天要注意關閉門窗,等天晴後及時打開門窗通風,讓室內空氣流通,室內溼度太大,建議使用空調除溼模式或除溼機,以祛除溼氣;合理飲食,少吃多脂肪、含熱量高的食物,多飲水,少飲咖啡和酒,此時應以清淡、祛暑、清熱食物為主;避免外溼傷身,外出時要攜帶雨具以防淋雨,出遊時不要坐在陰冷潮溼的地方。

  祛溼中醫有妙招

  1、中醫食療

  由於梅雨時節空氣溼度相對較大,容易出現食慾不佳、腹脹、大便不成形或黏膩不爽等症狀,因此,梅雨季節宜多食用健脾祛溼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茯苓、山藥、冬瓜等。

  2、艾灸

  在中脘、下脘、關元、天樞、足三裡等穴位進行艾灸,有祛溼、增強體質的功效。

  3、穴位按摩

  中醫穴位按摩也可以祛溼,推薦三個穴位。

  豐隆穴:按摩這個穴位能夠把脾胃上的濁溼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位於人體的小腿外側,外踝尖上八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一天2次,每次3分鐘。

  足三裡穴:調理脾胃,驅趕內溼的好穴位。在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脛骨前緣一橫指,一天2次,每次3分鐘。

  中脘穴:和胃健脾,促進脾胃的運化,適用於痰溼困脾的人群。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臍連線中點(臍上4寸),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鐘。

  4、中藥足浴

  中醫認為,溼邪越重,熱水泡腳就越有必要,熱水泡腳可以刺激胃經、膀胱經等足部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溼、通經、利水的作用。推薦國醫大師徐景藩教授經驗方:佩蘭、石菖蒲、藿香、蒼朮、草豆蔻、草果六味中藥各15g,水煎取液,足浴,每晚1次,特別適合於梅雨季節寒溼困脾的人群,表現為四肢乏力、關節酸痛、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等症狀。

  5、穴位敷貼、刮痧、拔罐

  這三種中醫外治療法都是效果比較直觀的改善方法,通過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祛除溼氣,達到保健的效果。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鄧曦 編輯/趙夢琰)

相關焦點

  • 梅雨季節養生祛溼 推薦3個祛溼小妙招
    潮溼的空氣會讓我們覺得非常的難受,而溼氣就在這個時候,不知不覺地進入到我們身體當中,對身體造成了傷害,在中醫的角度裡面有一個說法是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也就是說,如果在夏季經常淋雨的話,或者是經常在潮溼的環境生活,那麼溼氣就會通過我們的呼吸道,皮膚毛孔等等部位侵入我們的體內,讓我們患上各類的疾病。
  • 身體「溼氣」重怎麼辦?中醫調理有妙招
    有些人經常會覺得肚子脹滿、身體乏力、疲倦、困重、不想吃東西,到醫院去檢查各項結果都正常,有可能是身體「溼氣」重,患上了「溼阻病」。 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中醫內科黎波博士說,溼阻病是中醫常見的病種之一。溼阻是指溼邪阻滯中焦,運化功能減弱,以脘腹滿悶,肢體困重,納食呆滯等為主要臨床特徵的外感病。
  • 教你4小妙招,或可幫你輕鬆趕走溼氣,希望你知道
    導語:溼氣在中醫術語稱為溼或者溼邪,幾乎每個人身體中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一點溼氣。溼氣聚集、百病生,溼氣可以說是萬病之源,溼氣過重會造成人的身體素質低下,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侵襲。所以,想要身體健康,首先就應擺脫溼氣的困擾,教你4個小妙招,輕鬆趕走溼氣。一、溼氣重的3個信號你中了幾個?
  • 樂清人 梅雨季節謹防皮膚病
    到市中醫院皮膚科就診後,醫生給她開了藥,並告訴她,梅雨季節是溼疹等皮膚病高發季,除了遵醫囑用藥,平時注意個人衛生也非常重要。據醫生介紹,梅雨季節,各類皮膚病很常見,因為真菌喜歡溫暖、潮溼的氣候,故而這段時間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尤其高發。除了溼疹,皮炎、手足癬、蕁麻疹等都很常見。
  • 梅雨季節來襲,這些小妙招你必須知道
    ——《五雜炬·天部一》梅雨季節,是在每年6、7月份普遍在南方地區出現的持續陰有雨的氣候現象夢中的煙雨江南,小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就是因為在梅雨季節。由於正好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為「梅雨」,此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梅雨季裡空氣溼度大、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黴,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為同音的「黴雨」。下雨天本來溼氣就很重,梅雨季節連綿的陰雨天,更是感覺整個家都是泡在水汽中。對於鋪實木地板的家庭,無孔不入的溼氣,可以說是梅雨季節最大的苦惱。
  • 梅雨季節又潮又溼,這些祛溼食譜,值得收藏
    我是燕山有佳麗,關注我,帶你從科學角度了解食品,對於吃,我是認真的,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吃所以然。現在正值梅雨季節,每天又潮又溼的天氣,連被子都能擠出水來。在這樣的環境中呆久了,不僅身體不適,身體溼氣也會加重。要祛溼,以下食譜不能錯過,每天來試著做吧。
  • 這幾天,溼氣重,身體不舒服,怎麼辦?
    五月末六月初,江南地區即將進入梅雨季節,雨水多,溫度高,悶熱潮溼。這個時候,有些人會感到頭重如裹,精神疲憊;有些人感覺胸悶;有些人會關節肌肉酸痛;有些人咳嗽胸悶,痰很粘;有些人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的症狀……這不,前幾日,嘉興有市民來電,她說現在溼氣重,身體不舒服,關節疼痛,問該怎麼辦。
  • 溼氣重不重,看身體表現就知道,排溼有幾招,助你擺脫溼氣一身輕
    對於現代人來說,往往面臨著十人九溼的畫面。別看有些女性表面看起來挺健康,但其實體內已經被溼氣侵襲。大家可別認為溼氣不是什麼大問題,所謂「一溼難去,如油入面」。像肥胖等都和溼氣有關,而溼氣又和人們所住環境和飲食結構有關,尤其是在夏季這個炎熱的季節,很多人都喜歡吹著空調吃西瓜,或者是冷飲,這都會對脾胃的運行有所影響。同時也不利於身體中汗液地排出,最終導致臉上出了很多油,面色看起來也萎黃不已,並且臉上還喜歡長痘痘,一系列問題都嚴重影響了人們的顏值。
  • 體內溼氣重,三伏天是「祛溼」好時機,3個妙招,趕走一年的溼氣
    從中醫的角度看,三伏天所對應著的臟器是脾,而脾的重要作用就是化溼,所以三伏天的時候,是健脾祛溼的好季節。今年的三伏天已經過去一大半了,大家一定要抓住三伏天的尾巴,利用這一黃金時期排排毒去去溼。溼氣重,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 溼氣重的人,往往都愛做「招溼事」!中醫教你除溼方,趕走溼氣
    身體裡面溼氣比較重的話,是會有一些症狀的,首先可能就會表現在睡眠上,比如睡覺的時候總是睡得不踏實,而且經過一夜的睡眠,不僅自己的精神沒有得到較好的調整,反倒是更加的疲憊了,有些人甚至是會出現腰酸背疼的現象,這時候要是去做西醫檢查往往是查不出什麼病症的。
  • 雨季小貼士 | 梅雨季節要注意,別讓身體也「發黴」
    雨季小貼士 | 梅雨季節要注意,別讓身體也「發黴」 2020-06-06 0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溼氣重的人,有四種現象,兩個祛溼妙招,或讓你趕走溼氣,不油膩
    夏季是一個炎熱的季節,此時的人們隨便動動就可能會出現滿身都是汗的情況,讓人異常煩躁。因此,有很多人為了躲避炎熱,就會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躲在空調屋裡吹著空調吃著冷飲,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是,這種做法爽是爽了,對身體健康的傷害卻也會隨之而來,若是腸胃不好的人,就可能會出現拉肚子的情況;就算腸胃比較好,但在夏季時由於怕熱而長時間躲到空調屋裡,就可能會造成身上溼氣比較重的情況。一溼不除百病生,這對於身體的健康十分不利,很有可能會給身體帶來其他的病症。那麼,身體溼氣重的表現有哪些?在新的一天,我們起床時會感覺到。
  • 梅雨季節到來,你需要準備的防潮神器
    梅雨季節一晴難求小編根據各種去溼、防潮方法總結出了幾種最靠譜的神器。NO.1 除溼機除溼機可能是最直接最方便的除溼工具了,市面上也有不同價位不同功能的除溼機,比如自動感應、乾衣等。3、如今有很多標榜除溼和加溼功能的空氣淨化器,主打功能豐富,小編建議大家千萬別選擇此類淨化器,據業內人士介紹PM2.5含有各種粉塵,如果遇水會更髒,不僅影響除溼功能,還會讓空氣淨化功能失效,甚至讓屋內空氣更髒。NO.2 備常炭一般炭都是用在裝修結束後除甲醛用,備常炭氣孔比常規炭更多,所以有很強的吸溼作用。特別適合廚房的除溼。
  • 梅雨季節兩種疾病易侵擾
    市老年康復醫院專家提醒市民,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梅雨季節兩種疾病易侵擾,市民還需多注意。「紅疙瘩」不見好:潮溼天氣蟎蟲在作怪41歲的王某來到該院皮膚科就診,他近日手臂上突然出現好幾處凸起的紅疙瘩,不見消退,還奇癢難耐,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睡眠。皮膚科景娟娟醫師診斷其為丘疹性蕁麻疹。
  • 【佰言堂】長沙樓市的梅雨季節,你也溼了?
    而在市場層面,就像這個提前進入梅雨季節的城市,空氣裡的潮溼侵襲著每一個靈魂。客戶量的漸少、市場面的分化、銷售策略的乏力,就似溼氣之於臟腑的深襲,讓地產的人們步履漸重。長沙樓市,就這樣踏進了梅雨季節?!(以下內容,純屬個人觀點,僅作參考,無關任何導向意圖)
  • 網傳梅雨季節除溼小妙招,到底有用嗎?小編親身實驗為你解答!
    五六月正是生機勃勃的初夏,也是令人十分頭疼的梅雨季節。溼氣重,室內外溫差大,多種原因導致很多人家裡到處溼答答,居住起來很不舒服,嚴重點的還會引起風溼,對身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小編坐標南方,現在租的房屋就是一樓的,去年這個時候已經與回南天大戰幾個月,慘敗,今年這一輪也同樣讓人內心顫抖啊。為了應對「回南天」的潮溼天氣,最近微信朋友圈裡熱轉各種「防潮除溼」妙招,什麼鹽水拖地、什麼蠟燭除溼、什麼石灰吸潮……小編對其中一些「妙招」進行了實驗求證,快來看看這些妙招到底靠譜嗎?
  • 中醫:身體暗藏祛溼開關,沒事按一按或能趕走溼氣
    剛剛過去的秋分,無疑是在提醒我們呢,夏季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人的身體也隨著季節的變換而產生變化。常常都是渾身沒有力氣,而且皮膚的狀態還不好,總是出油長痘痘,渾身都不舒服,人們把這樣的症狀也歸結為「秋乏」,其實這也是身體裡面有溼氣的表現。
  • 春季回南天來襲 5妙招全方位趕走溼氣
    原標題:春季回南天來襲 5妙招全方位趕走溼氣   生長在南方的朋友們,應該都聽說過回南天吧,這是天氣返潮現象,一般出現在春季的二三月份,出現回南天的時候很多人家裡到處都是溼漉漉的,給人很不舒服的感覺,回南天如何防潮?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今天就來和大家介紹一下回南天的防潮技巧,一塊來看下吧!
  • 梅雨季節怎麼防潮?
    梅雨季節,連綿的陰雨和大暴雨的天氣持續不斷,正好這時的氣溫開始回升,在這些條件下空氣中的溼度加重,地板上、牆上出現回潮現象。牆壁和地面都會冒水,到處都溼淋淋。家具受潮後沒有及時處理就會黴變腐爛,甚至收納好的衣服也因受潮後起黴點。梅雨季節怎麼防潮?
  • 溼是百病之源,7月是祛溼最佳時機,教你幾招,輕鬆擺脫粘人溼氣
    現代人生活在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人體感覺舒適,身體卻受不住。夏天本該是出汗的季節,卻因為使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而淤積體內,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也就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溼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且在酷熱的季節,人們除了貪圖冷氣,還酷愛冷飲、涼菜,一杯冰鎮啤酒下肚,從裡到外都透著涼快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