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月正是生機勃勃的初夏,也是令人十分頭疼的梅雨季節。溼氣重,室內外溫差大,多種原因導致很多人家裡到處溼答答,居住起來很不舒服,嚴重點的還會引起風溼,對身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小編坐標南方,現在租的房屋就是一樓的,去年這個時候已經與回南天大戰幾個月,慘敗,今年這一輪也同樣讓人內心顫抖啊。
為了應對「回南天」的潮溼天氣,最近微信朋友圈裡熱轉各種「防潮除溼」妙招,什麼鹽水拖地、什麼蠟燭除溼、什麼石灰吸潮……小編對其中一些「妙招」進行了實驗求證,快來看看這些妙招到底靠譜嗎?
妙招1:點蠟燭、生火爐
實驗結果:小空間有效,但見效慢
朋友圈裡說:「點蠟燭、生火爐能使水汽無法凝結,從而減低室內溼度。」小編在衛生間「冒汗」的地磚上放置點燃的蠟燭,關閉門窗。10分鐘後,蠟燭周邊地磚水珠全部消失,再試驗半小時,衛生間其他地方的水珠依然存在。火爐、電暖氣等烘乾面積稍大,但也改善不了衛生間整體潮溼的情況。
因此,該方法在小空間有效,且見效非常慢,而且室內點蠟燭、生火爐有安全隱患,切記避開衣物、紙張等易燃物品。
妙招2:溫鹽水拖地板
實驗結果:效果微弱
據說溫鹽水拖地板地板幹得比較快,因為食鹽裡的氯化鎂和氯化鈣能吸附水分,縮短地板乾燥的時間。小編按照操作步驟,用37℃溫鹽水拖地,10分鐘後,用鹽水拖過的地面沒有完全乾,仍有水跡。用一張紙巾鋪在地磚上,從紙巾溼潤的程度來看,比之前用自來水拖地的地面稍微幹些。
可見用鹽水拖地,雖有些許效果,但不是特別明顯。
妙招3:放置生石灰
實驗結果:有吸溼作用,但需要頻繁更換
小編將包裹生石灰為原料的防潮包放在房間一角,12小時以後,可以發現生石灰明顯吸水變重。把生石灰放進受潮的鞋櫃,1天後,可以發現鞋子乾燥,而石灰已經從放置前的塊狀變成細顆粒狀。
從試驗結果來看,石灰有很好的吸溼功能,但受空氣流動限制,見效比較緩慢。而且,受到石灰數量限制,當其吸收水分處於飽和狀態後,吸水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需要頻繁烘乾或更換,非常麻煩。
妙招4:開電扇、新風系統
實驗結果:效果不理想甚至有反作用
還有不少網友說,電扇、「新風系統」也有除溼功能。小編在潮溼的衛生間打開電扇,2小時後,牆面、地面依然滲水,可見電扇除溼不太靠譜。另外,一位居住在地下室安裝了新風系統的網友表示,「因為新風系統的原理是把戶外的新鮮空氣輸送到室內,所以只有在外面環境溼度比室內低的情況下才有除溼效果,在『回南天』這種天氣下,開新風系統甚至有加重室內溼度的效果。」
可見當外界空氣溼度大的時候,儘量不要讓外界空氣進入室內,最好緊閉門窗
妙招5:地上鋪舊報紙
實驗結果:能夠快速吸溼,可循環利用
小編將舊報紙鋪在客廳明顯潮溼的地面瓷磚上,不到十分鐘報紙就軟化了許多,潮溼稍微嚴重一點的地方還會讓報紙變色。鋪過報紙的地方明顯比沒鋪的乾燥許多。
實驗結果表明,報紙的除溼效果相當明顯,能夠有效應對輕微的潮溼,而且幹後還能循環利用。
妙招6:開空調、抽溼機
實驗結果:效果比較明顯
小編將剛拖過地的房間打開空調,選擇抽溼模式,1.5個小時之後,溼漉漉的地面已經完全乾透。把抽溼機放在從未抽過溼的房間,緊閉門窗,開啟連續除溼模式。抽溼前,房間溼氣較重,瓷磚表面全是水滴,地板溼滑。5小時後,瓷磚上的水霧已經全部消失,地板也變得很乾燥。抽出來的水已經把抽溼機水箱填滿一半。
由此可見,空調除溼模式和抽溼機均能達到專業除溼的效果。
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