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入梅已超40天,據江蘇省氣象臺預計,由於天氣變化較快,目前對出梅的時間還沒有十足的把握,未來的一周內,這樣的天氣還將持續。「梅姑娘」超長待機帶來的煩惱除了下不完的雨,曬不幹的衣服,還有稍不注意便會引起的季節性疾病。市老年康復醫院專家提醒市民,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梅雨季節兩種疾病易侵擾,市民還需多注意。
「紅疙瘩」不見好:潮溼天氣蟎蟲在作怪
41歲的王某來到該院皮膚科就診,他近日手臂上突然出現好幾處凸起的紅疙瘩,不見消退,還奇癢難耐,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睡眠。皮膚科景娟娟醫師診斷其為丘疹性蕁麻疹。
皮膚科主任崔小莉介紹,丘疹性蕁麻疹是夏天梅雨季節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發病主要與蟎蟲與蚊蟲叮咬有關。崔主任提醒大家,最近空氣溼度較大,市民在保持皮膚清爽乾燥同時,要注意個人居所的清潔衛生。平時勤打掃,出太陽、空氣乾燥時要把床單被子多拿出去晾曬,驅除蟎蟲。特別是老年朋友和皮膚易過敏人群更要引起注意。
睏倦乏力:可能是溼氣太重導致脾腎陽虛
20日,市老年康復醫院中醫診室外候診病人比往日多了許多,60歲的李阿姨最早趕到,她推開診室門開心地說:「徐主任,吃了你的中藥真的好多了,人精神了很多。」細問之下,李阿姨因近日睏倦、乏力等問題來求診中醫科副主任徐偉。徐偉診斷其是由脾胃虛、溼氣重導致。
長時間的梅雨季節,空氣溼度大,加之不注意調理,體內溼氣重,引起了這些症狀。徐偉說,近日來就診的病患多與李阿姨相同。當人體內有溼氣,與外溼夾雜在一起,溼症會更加明顯,從而導致頭部沉重四肢乏力、口中發苦舌苔變膩、大便黏滯等症狀。徐偉主任建議,在梅雨季節外溼嚴重,要少食生冷食物,規律作息,氣候悶熱時不要貪涼用冷水衝澡等,必要時可結合中藥調理。
此外,通過傳統的艾灸療法也可以祛除體內溼氣。市老年康復醫院中醫科副主任劉俊華介紹,艾灸具有開鬱、祛溼、補陽氣的作用,可以有效祛溼,同時也要注意積極鍛鍊身體,提升免疫力,強健體魄。
本報通訊員 丁兢奕 凌燕本報記者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