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捷希科技有限公司在5G射頻前端的探索與測試介紹

2020-12-16 電子發燒友

南京捷希科技有限公司在5G射頻前端的探索與測試介紹

發表於 2019-07-18 09:07:24

當前5G技術日趨成熟,5G規模部署及商業化之日也漸行漸近。2019年7月17日,以「5G商用 共贏未來」為主題的2019年(暨第七屆)IMT-2020(5G)峰會在北京開幕。為期兩天的峰會邀請工信部領導以及數十家國內外主流移動通信和行業應用單位專家500多人參加會議,集中探討5G技術、標準、試驗、產業等最新進展與趨勢等最新進展與發展趨勢。

據悉,捷希主要圍繞著通訊的主設備以及終端,為設備廠商的射頻前端提供一些自動化的射頻測試解決方案以及性能驗證解決方案。南京捷希研發中心研發總監王成勇在會上詳細介紹了南京捷希科技有限公司在5G射頻前端的探索與測試。

測試先行,捷希率先交付適用於5G NR的MIMO

相比過去的3G、4G來說,5G射頻前端技術將更加複雜,這主要是由於5G頻段與之前的通信技術相比更寬更廣。通常來講,設備製作、測試先行,這對於5G射頻前端也不例外。因此,5G射頻前端技術的複雜不僅為許多射頻前端方案開發商提出挑戰,也為射頻測試帶來新的難題。

「多天線技術並不是一個很創新的技術,捷希在2002年做射頻模塊和組件的時候,就已經為軍工單位一個目標仿真陣面提供開關和幅相陣列,現在已經運用到移動通訊裡面了,後面幾年我們為研究所和通信設備商提供測試用的無源組件和射頻控制單元。2008年我們成功開發了一個完全符合基站射頻一致性測試系統,這個時候捷希開始向射頻自動化測試系統進行轉型。隨後,我們也做了一些關於面對基站的傳導測試性能測試驗證的測試系統,例如2010年發布的程控衰減系統。」王成勇如是說。

捷希不僅在產品的測試方案上下功夫,也在測試環境上投入心思。王成勇介紹,在3G、4G宏站的時候,主設備的實驗室裡面很熱熱,實驗室環境搭建的時候難免出現一些輻射,會影響各個測試團隊的一些測試結果。 因此,捷希在2011年開發了一個面對主設備商實驗室的一個電磁輻射監測系統,用於實驗室的24小時監測,使測試人員和工程師可以進入這樣一個沒有輻射的測試環境。

正是因為注重細節的把控,捷希的科研人員也看到了測試方面的各種機會,並且不斷探索與研發。從2012年發布基站版本驗證系統,128×4大型的開發矩陣;到2014年,開發出適合於所有移動通信頻譜的矩陣,覆蓋了0.4GHz到6GHz;再到2016年面對主設備商的研發5G massive MIMO驗證的時候,捷希開發出sub-6G的程控衰減移相矩陣,也就是BEAM BOX;同時,為了配合客戶做一些毫米波的5G產品演進的時候,捷希也完成了一個毫米波BEAM BOX的開發。

這種不斷創新研發的姿態一直保持到5G NR的出現,王成勇表示,5G時代的最終產品形態將不再跟3G、4G一樣,而是包含了天線,所以在2017年的時候捷希就開始了5G NR的OTA立項開發,並在2018年率先交付了適用於5G NR的MIMO。

測試走向OTA是必然趨勢

據了解,在評估和確定行動電話和平板電腦等無線設備以及基站的可靠性和性能特性的過程中,空中傳輸(OTA)測試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其測試環境需要十分接近上述設備的實際使用環境。目前,為數眾多的監管機構、標準化組織、產業組織和運營商均要求對無線設備進行OTA測試。因此,OTA測試是捷希面向5G時代的重要發展方向。

王成勇對5G的信道模擬產品以及OTA測試作一些介紹,同時,他指出捷希跟高校和信通院共同合作開發的基於sub-6G基站射頻一致性的OTA測試系統是面向5G的重要測試方案。

信道模擬產品主要是MCS和MMCE。MCS是一個全矩陣式的幅相控制系統,可以模擬理想的空口測試環境,適用於5G NR設備的功能驗證和測試。

這個產品主要介於在基站開發過程中需要做一些功能驗證的時候,並不需要藉助於需要很龐大的測試資源、測試人員和測試時間的外場,完全可以在實驗室進行一些傳導測試,進而驗證它的本身核心的功能,而不需要形成最終產品觀察這個測試。

MMCE其實就是在MCS的基礎上集成了信道模擬器,加上fader的功能之後,就可以更加逼近真實的空口測試環境,適用於5G NR的一些KPI性能的驗證和測試。

經過MCS或者MMCE以後,形成不同的波束到不同的UE。由於我們的埠非常多,可以實現MU MIMO,如果有多個基站,可以在這個產品上實現一些切換的一些測試。入了fader的MMCE可以驗證多用戶在靜止或者高速移動形態下,驗證LOS徑和NLOS徑對BF增益和吞吐率的影響。

與此同時,王成勇指出,「作為一種測試設備,校準是非常重要的,64個TR是64個校準,擰完之後,校準時間是非常長的。我們可以做到端到端的校準時間小於30分鐘,精度保持長達90天,從而減少連接次數。」

王成勇對最後總結稱,針對產線OTA測試,由於針對產線相對驗證來說要少很多,所以提供了多種測試方法應對不同用戶的測試向需求。在這個方面更多開放內容是如何實現產線流水線自動化,加入了很多的集成測試方法。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搶佔國內射頻前端主序市場,「慧智微」的打法是推可重構射頻前端...
    二 射頻前端的國產化之路從2004年開始,國內射頻廠商就在嘗試推進國產化。功率放大器也是國內射頻前端廠商最為大力投入的環節。早期,銳迪科(RDA)曾實現2G射頻功率放大器產品量產;此後,唯捷創芯(Vanchip)、漢天下、中普微電子也曾實現3G射頻功率放大器產品出貨。
  • ...信維通信擬募資建設射頻前端器件/5G天線等項目;華工科技是華為...
    【布局】投資16億元興森科技半導體封裝項目動工;信維通信擬募資建設射頻前端器件/5G天線等項目;華工科技是華為供應鏈企業
  • 臻鐳科技:專注終端射頻前端晶片的研發和銷售
    打開APP 臻鐳科技:專注終端射頻前端晶片的研發和銷售 Sara 發表於 2020-12-15 15:33:28 近日,據浙江證監局顯示,浙江臻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臻鐳科技」)擬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 股)並上市,目前已與中信證券籤署輔導協議並申請輔導備案。
  • 國內射頻產業非上市公司融資總覽:超48家企業獲資本厚愛
    以下為部分射頻廠商介紹:唯捷創芯(天津)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專注於射頻前端及高端模擬晶片的研發與銷售,主要產品是射頻功率放大器,主要應用於2G,3G,4G手機及數據卡產品等智慧型手機等移動終端,是手機中的核心晶片之一,2012年其獨立研發的射頻功率放大器晶片開始量產。
  • 5G手機需要怎樣的射頻前端
    2020年開啟的5G商用時代,對手機等終端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射頻器件的成本與所需數量雙提升。這種變化的直接結果就是射頻前端模塊化的程度不斷提高。作為手機通信系統的核心組件,射頻前端的性能直接決定了移動終端可以支持的通信模式,以及接收信號強度、通話穩定性、發射功率等重要性能指標,進而影響終端用戶的通信質量。
  • 5G產業鏈專題報告:射頻前端行業趨勢與格局解析
    射頻開關廠商主要包括 Skyworks(33%)、 Qorvo(20%)、 Murata(14%)、 Broadcom(10%)等,市場被海外公司所佔領。目前 主要的國產 RF 開關公司包含卓勝微、德清華瑩、紫光展銳、唯捷創 芯、韋爾股份、迦美信芯等,國內射頻開關封測廠有嘉盛、日月新和 通富微電。卓勝微是國內最大的射頻開關供應商。
  • 誰是5G射頻前端模塊的下一個風向標?
    以市場份額來看,2018年,前五大射頻器件提供商佔據了射頻前端市場份額的八成,其中包括Murata 26%,Skyworks 21%,Broadcom 14%,Qorvo 13%, Qualcomm 7%。vjwEETC-電子工程專輯射頻前端的模塊化趨勢射頻前端向模塊化發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G/4G時代。
  • 【IPO】從PAMiD看射頻前端模塊化的演進與未來;
    1.從PAMiD看射頻前端模塊化的演進與未來;2.三星電機/精研科技供應商悅安新材將於12月16日科創板首發上會;3.創新永不止步!國微集團EDA硬體仿真加速器即將震撼發布;4.
  • 5G 射頻前端的革新:從集成模塊到自屏蔽技術
    3G/4G 時代射頻前端集成度取決於設計和性價比,在這種情況下,射頻前端以分立式和模塊這兩種方式存在於市場。當時,出於空間的考慮,4G 時代的高端手機往往會採用射頻前端模塊。 隨著射頻前端模塊技術的成熟以及市場的需求,自 2016 年以後,市場中主要的射頻前端都開始向模塊化方向發展,雙工器、天線開關等幾大模塊開始被集成到射頻前端中。在這期間,射頻前端模塊也發展出了數種類別,包括 ASM,FEMiD,PAMiD 等等。
  • 慧智微電子彭洋洋博士:5G可重構射頻前端技術創新與應用|直播預告
    5G通信具有多天線(MIMO)、多通道的特性,其本質是通過並行處理實現更大的數據吞吐量,並行能力的提升,也意味著射頻晶片需要支持的頻段、制式和組合更多,給射頻前端的研發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廣州慧智微電子是一家高性能微波射頻前端晶片提供商,其獨創的射頻前端可重構技術,使射頻前端器件可以通過軟體配置實現不同頻段、模式、制式和場景下的復用。
  • 5G預商用,哪些射頻器件廠商先行一步?
    作為核心部件的射頻晶片,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射頻器件企業的科技水平相對來說,還處於落後追趕狀態。 如今,多家電信運營商、基站(Base Station)製造商、小型基站(Small Cells)製造商和用戶設備供應商等都在開展5G相關的研發工作。例如,中國(華為)、韓國(三星電子)、日本、歐盟都在投入相當的資源研發5G網絡。
  • 中移動大會:Qorvo首談5G核心頻段n41的射頻前端模塊
    中移動大會:Qorvo首談5G核心頻段n41的射頻前端模塊
  • 公開課第39期:芯和半導體解析5G射頻晶片封裝設計的最新解決方案
    隨著5G商用的啟動,射頻前端市場因更多額外頻段的載波聚合和MIMO技術迎來新一波高速增長。射頻前端的模塊化趨勢愈發明顯,相對於傳統的分離元器件方案,IPD、SAW、BAW等濾波器更適合SiP模組集成。濾波器在全球射頻前端市場中佔最大份額,其出貨量將會從2018年的530億顆增長到2025年的約1000億顆,年增長率接近兩位數。
  • 【落戶】超千億基金項目落地南京江北;中國「芯」項目落戶上海松江...
    1、聚焦人才培養,中國「芯」項目落戶上海松江2、超千億基金項目落地南京江北,5G射頻前端晶片IDM等項目落戶3、助力大飛機製造過程自動監測,北微傳感項目獲「點讚」4、預計2020年底投產,湖北協進半導體(二期)開工5、聯得裝備:柔性AMOLED貼付等最新設備已可用於量產
  • ...第十二期筆記:5G時代需要怎樣的射頻前端解決方案?慧智微提供新解
    其中,對於5G終端而言,最為重要的元器件便在於射頻前端。作為接收發網絡信號的「心臟」。5G對射頻前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目前全球領先的射頻前端晶片提供商,廣州慧智微電子通過自主創新,研發出有基礎專利的射頻前端可重構技術解決方案Agi5G,並已於2019年Q4量產。
  • 華為哈勃入股昂瑞微電子-中國最領先射頻前端晶片和SoC晶片廠商
    根據天眼查資料顯示,10月28日,北京昂瑞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昂瑞微」)發生股東股權變更,新增華為旗下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為股東,同時註冊資本提高至5759.6619萬元,增幅5.70% 。
  • 麥捷科技:目前公司射頻前端產品對國內知名手機廠商及IDH均有供貨
    麥捷科技:目前公司射頻前端產品對國內知名手機廠商及IDH均有供貨 2020-06-15 16:36:13
  • 慧智微5G射頻前端整體方案,助力5G手機批量生產
    圖:搭載慧智微Agi5G™的客戶PCBA射頻部分照片慧智微Agi5G™射頻前端整體解決方案Agi5G™是慧智微推出的可重構5G射頻前端方案為了推動5G射頻前端兼容性,Agi5G™基於通用方案Phase2(LTE)和Phase7(5G NR)的管腳進行設計,為客戶提供了一套簡潔高效的5G射頻前端整體解決方案:Agi5G™射頻前端方案具有的優勢:根據頻段分成兩個獨立的子方案,易於在手機終端PCBA上進行獨立布板;
  • 「5G終端先行者計劃」成員,國內PA領先企業,唯捷創芯2020屆春招...
    由於疫情還未結束開學延期,求職變線上出門不太方便,手機卻能讓我們在網絡世界自由行走而手機正常運行離不開手機最核心的晶片射頻功率放大器(RF PA)這個晶片有啥作用呢?近期與中國移動籤署的「5G終端先行者計劃」成員產品應用於華米OV等一線品牌手機中國內知名射頻及高端模擬晶片廠商——唯捷創芯2020屆春招內推正在火熱進行
  • 射頻晶片有哪些公司_基帶晶片與射頻晶片的區別
    為減小晶片面積、降低晶片成本,可以在射頻晶片的一個接收通道支持相鄰的多個頻段和多種模式。當終端需要支持這一個接收通道包含的多個頻段時,需要在射頻前端增加開關器件來適配多個頻段對應的接收SAW濾波器或雙工器,這將導致射頻前端的體積和成本提升,同時開關的引入還會降低接收通道的射頻性能。因此,如何平衡射頻晶片和射頻前端在體積、成本上的矛盾,將關係到整個終端的體積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