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證明:我國最早對珠峰進行了測繪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2020年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正在進行,吸引全球目光。為世界最高峰定位置、量「身高」的行動,在人類歷史上已進行了多次。史料證明,我國最早對珠峰進行了測繪活動。

名稱之爭背後的測繪史

「最先發現珠穆朗瑪峰的,是居住在西藏南部的藏族同胞,他們給予這個峰以名稱。但是把這個山峰,用科學的方法,記錄在地圖上的,則是1715至1717年到西藏地區測量的我國測量隊員勝住、楚兒泌藏布和蘭本佔巴。」

寫下這段話的,是已故著名地理學家林超。他在1958年發表的論文《珠穆朗瑪峰的發現與命名》中指出,西方世界普遍認為是英國人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發現了珠峰,並將其命名為「埃佛勒斯峰」。然而,「這是一種帶有殖民主義色彩的傲慢。」

林超寫道,從1851年到1865年間,英屬印度測量局從印度境內採用大地三角測量法對珠峰高度進行遙測。時任局長安德魯·沃卻「『慷慨』地以此峰來紀念他的上司前任局長埃佛勒斯」,這便成了西方對珠峰名稱百餘年錯用的起源。

但西藏人民卻早就賦予過這座山峰本地的名稱。對此,歐洲人也是心知肚明。1922年,英國探險隊在珠峰實地考察後在倫敦報告時稱:「西藏人稱埃佛勒斯為珠穆朗瑪……顯然這是該峰正確的名字。」

但此後,歐洲人卻並未改正「埃佛勒斯」這一錯誤名字的使用。

「珠穆朗瑪」之名,最早見於清乾隆年間繪製的《乾隆十三排圖》,這幅地圖則是依據成圖於康熙年間的《皇輿全覽圖》繪製的,其中,「珠穆朗瑪」被寫作「朱母郎馬阿林」。林超文中指出首先對珠峰進行測繪的勝住等三人參與了這幅地圖的繪製。

故宮館藏儀器實證300多年前的測繪

故宮博物院藏品中有一尊四遊標半圓儀。使用時,將其遊標與所測物體相交成三角形,應用比例關係可獲得被測物體的高度或距離。

「它代表了當時世界領先的測量技術。」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乾說,300多年前,勝住、楚兒泌藏布和蘭本佔巴入藏的行囊中,便帶有這件儀器。

其時正逢清康熙年間。周乾介紹,清康熙帝親政後,先後平三藩、收復臺灣、討伐準噶爾,地圖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他發現當時的地圖與實際有出入。在傳教士張誠、巴多明的建議下,康熙決定於1708年起重新測定全國地圖。1715年前後,勝住等三人被派往西藏。

這是我國首次用現代測繪技術對西藏地區進行國土測量,其中就包括對珠峰的測定。

這次測繪行動在《清史稿》《清實錄》等史料中均有記載,而最直接的史料證據則是《皇輿全覽圖》本身。圖中,珠峰以山形符號被標出,其名字中的「朱母郎馬」為藏語發音,「阿林」是滿語中的「山」,位置被放在圖中北緯26度40分、西經29度10分,約合現在東經87度18分。

林超在論文中指出,這個位置和當代測量結果(約北緯27度59分、東經88度55分)有出入,「但該地區山川地勢的相對位置是清楚準確的。」

站在這張1:130萬比例尺的地圖前可發現,珠峰地區的諸多地名與今天相似。山形符號附近有三條分支,分別代表中、東、西絨布冰川。這些冰川海拔均在5500米以上,在今天也只能徒步到達,足見300多年前測繪人員深入珠峰地區的程度。

遺憾的是,珠峰高度在圖上並未標出。周乾認為,清廷製圖完成後成果秘不外宣,公開資料很少,而戰亂也使一些史料流散海外。隨著研究資源進一步豐富,相信會有機會獲得當時所測的珠峰具體高度。

即便如此,故宮內諸多藏品還是側面證明,勝住等人嘗試對高度進行了測定。除了四遊標半圓儀,一尊銅質御製方矩象限儀也可用來測量物體高度和與參照物的水平角。

測量中使用了桑遜投影法等西方現代測量技術,一些儀器也為歐洲製造。但周乾說,我國在部分舶來儀器中加入了自己的技術特色。如1714年製作的御製銅鍍金星晷儀分為上下兩重盤,上盤周圈刻有我國獨有的二十四節氣,在求得時刻的同時,還可知道當日所處的節氣。

為人類拓展認知疆界 為珠峰正名

「《皇輿全覽圖》可以說是關於珠穆朗瑪峰測量最早的歷史文獻。我國測定珠峰的時間比西方早了近140年。」周乾說,1952年,我國正式將這座世界最高峰命名為「珠穆朗瑪峰」,這也與《皇輿全覽圖》依照當地藏語傳統發音命名的原則相同。

而珠峰南坡所在國尼泊爾也在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後,於1951年首次將「埃佛勒斯峰」改為了「薩迦瑪塔峰」,這在當地語言中有「高達天空的山峰」之意。

世界最高峰,終於找回了她在歷史長河中的真名。

在珠峰兩側,中尼兩國當地居民一直將珠峰視為一座神聖的山峰。在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前,山腳下便已圍繞這座高峰產生了許多悠久傳說。「珠穆」在藏語中為「仙女」之意,當地人認為珠峰是五仙女中的第三位。

直到300多年前,中國測繪人員作為歷史的先鋒,首先將人類科學認識世界的邊界拓展到了世界最高峰腳下。

《皇輿全覽圖》的成就遠不止於此,它也是當時世界上範圍最廣的實測地圖。英國近代科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之《地學》中明確指出,清康熙時期繪成的地圖無疑是亞洲當時所有地圖中最好的一幅,且比當時歐洲所有的地圖要更好、更準確。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新聞背景:珠峰「身高」測量史
    歷史上,人類從300多年前便已邁出了探求世界最高峰高度的步伐,多個國家的探險者和測繪工作者都曾為準確測量珠峰高程貢獻過力量。今天,我國測繪工作者將再攀珠峰,用更為先進的綜合現代大地測量技術,測定珠峰高度,刷新人類認識世界的高度。
  • 江蘇測繪為丈量珠峰扛起堅實擔當 「千裡眼」、「金箍棒」……助力...
    洞悉他的「身高」變化,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分析、研判珠峰地區的生態保護、地質現狀,地殼運動;而「丈量」珠峰的過程,也是我國測繪技術綜合運用的一次大檢閱。在這場頂級測繪「練兵」中,江蘇測繪企業、科研人貢獻了堅實力量,在8848.86米的珠峰,自信滿滿地亮出「國產化」標杆,再一次擦亮「中國製造」的名片。
  • 專業測繪人員登頂珠峰測高
    專業測繪人員登頂珠峰測高※ 6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行動測量登山隊舉行出發儀式,30多名計劃登頂的測量登山隊員當日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向更高海拔出發,計劃抓住近日的天氣窗口,擇日登頂測量如果成功,這將成為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頂珠峰測高。攀登珠峰要克服一系列天氣、地理地勢和個人身體反應的困難,是一項具有一定風險的任務。為珠峰「量身高」為什麼一定要人登頂測量?是否可以用無人機或機器人代替?相關測繪專家在大本營向記者表示,人,尤其是專業測繪隊員登頂,可使測量數據更可靠、更具說服力。而目前的技術手段尚無法確保測量型無人機或機器人在峰頂作業。
  • 一名測繪隊員眼中的兩次珠峰高程測量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9日電題:一名測繪隊員眼中的兩次珠峰高程測量新華社記者初見鄭林時,他正和同事聊著家常。珠峰大本營帳篷內微弱的燈光打在他黝黑而線條柔和的臉頰上,眼睛更加清澈明亮。說起話來語速很快的他,聊到盡興處,會用濃厚的關中話和同事「拌嘴」,活潑得像個孩子。
  • 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陝西測繪助力珠峰「身高」精準測量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陝西測繪助力珠峰   西安網訊: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昨天公布,此次公布的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為8848.86米,無論是本次珠峰
  • 珠峰有了新高程!測量功勳儀器入藏中國測繪科技館!
    珠峰有了新高程!測量功勳儀器入藏中國測繪科技館!與此同時,中國測繪科技館也迎來了我國自主研發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儀器設備,峰頂雪深探測雷達、峰頂GNSS接收機、峰頂覘標、長測程全站儀、重力儀,這也是這批功勳儀器首次向公眾展示。由於珠峰測區環境的特殊性,以及技術方案中對相關儀器設備的特殊要求,2020珠峰高程測量峰頂雪深探測雷達、峰頂GNSS接收機、長測程全站儀和峰頂覘標等設備都是特別定製的。
  • 為了得到精確的數據對珠峰進行哪項測量
    經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國地質調查局等機構專家的嚴格審查把關,測量工作的技術路線最終確定為「綜合運用 GNSS 衛星測量、精密水準測量、光電測距、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天文測量、衛星遙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繪技術,精確測定珠峰高程」。
  • 登峰測極·測繪人③|45年前登頂珠峰,大家抱一起哭了
    60年後的今天,中國登山隊與國測一大隊攜手再度承擔重任,2020珠峰高程測量再起徵程。為紀念這個重要時刻,澎湃新聞尋訪了1975年、2005年參與珠峰高程測定的測繪老隊員,和此次2020珠峰高程測量的前方測繪隊員,以向挑戰極限、勇攀高峰的測繪人、攀登者致以敬意。
  • 珠峰長高了!
    航空遙感、雷射雷達、衛星遙感等數據都引入進來,對觀測結果進行驗證。珠峰高程測量屬於一次綜合測繪技術運用,對珠峰的冰川、實景三維也進行了研究,這在歷史上都是第一次。國產技術裝備擔綱是最大亮點。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發展,我國測繪尤其是測繪儀器製造上了一個大臺階。
  • 珠峰海拔又要更新嗎?河南高職畢業生獲準參加珠峰高程測繪任務
    8848.13米、8844.43米,珠峰海拔又要更新嗎?河南高職畢業生獲準參加珠峰高程測繪任務,此次有馬強、李藝和張衛東三名河南籍高職畢業生參與測繪任務。直到今天,先進的測量型無人機也無法在氣流不穩定、多大風、氣溫低的珠峰峰頂工作,沒錯,珠峰的高度正是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國測一大隊)的隊員們用腳步丈量出來的。 8848.13米、8844.43米分別是1975年和2005年的測繪數據,考慮地質因素和物理因素,珠峰高度可能又將改寫。
  • 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是怎樣進行的?
    此次珠峰高程測量也是我國對珠峰展開的第四次大規模測繪和科考。最新的珠峰高度是怎樣測出的?人類測量珠峰的技術手段又經過了怎樣的進步發展?本報特約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成員、中尼珠峰測量聯合技術委員會成員蔣濤撰文向讀者解答這些問題。
  • 珠峰再次「量身高」,關於測繪知多少
    ■本報記者吳越近日,由我國國測一大隊和中國登山隊共同組成的測量登山隊開啟了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頂行動。時隔15年後,我國再次為世界最高峰測量「身高」,引發了許多關注,也讓人們的視線聚焦在測繪工作上。有人不免好奇,測繪究竟指的是什麼,它包含哪些方面?
  • 測量珠峰最新高程背後 他們為測量珠峰「身高」提供「尺子」
    記者9日從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珠峰高程測量的順利完成,背後有國防科大科研人員的助力,他們提供了一把測量珠峰高程的「尺子」。 為珠峰高程的精確測定提供「尺子」 2003年開始,國防科大與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合作,進行捷聯式航空重力儀的研製。經過多年的自主研發,現已發展出三代四型重力儀。
  • 珠峰長高了,怎麼測出來的?揭秘來嘍
    我國先後於1975年和2005年成功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1975年珠峰高程測量,我國首次將測量覘標矗立於珠峰之巔,並精確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採用了傳統大地測量與衛星測量結合的技術方法,獲得珠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為8844.43米。攝影師:覺果 珠峰是怎麼測量的?
  • 珠峰咋有4個高度?專業測繪科技工作者解讀珠峰高程測算過程
    本文轉自【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微信公眾號】;在專業測繪科技工作者眼中,珠穆朗瑪峰的高程並不是只有一個,而是有「雪面海拔高」「雪面正常高」「巖石面海拔高」「雪面大地高」…… 你是不是也和小編一樣,蒙圈了呢?
  • 珠峰「身高」怎麼測?六問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同時,架設GNSS接收設備,在珠峰峰頂接收包括我國自主建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信號,獲得峰頂幾何位置GNSS觀測數據。此外,登頂隊員要在峰頂開展重力測量,結合外圍開展的珠峰周邊的重力測量和航空重力測量,為珠峰區域重力場模型構建和似大地水準面精化提供重要基礎數據。為準確測定珠峰峰頂巖石面高程,登頂隊員還需要在峰頂利用冰雪探測雷達設備,對冰雪層厚度進行準確探測。
  • 了解一下,湖南這所高校為珠峰「身高」測量提供「尺子」
    蔡劭琨 供圖為珠峰高程的精確測定提供「尺子」2003年開始,國防科大與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合作,進行捷聯式航空重力儀的研製。經過多年的自主研發,現已發展出三代四型重力儀。此次珠峰高程測量中,該校與航遙中心自主研製的最新一代捷聯式重力儀作為國產的測繪儀器裝備,承擔的正是其中的航空重力測量任務。
  • 珠峰新身高!
    5月27日上午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成功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完成峰頂測量任務。此前,我國測繪工作者已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工作。優秀的你是不是還記得8848(雪蓋高)、8844(巖面高)這兩個熟悉的數字?
  • 珠峰新高度!遂傳記者帶你近距離看珠峰
    我國測繪技術綜合運用的一次大檢閱  珠峰高程測量的核心是精確測定珠峰高度,這同時也是一項代表國家測繪科技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測繪工程。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珠峰高程測量經歷了從傳統大地測量技術到綜合現代大地測量技術的轉變。每次珠峰測量,都體現了我國測繪技術的不斷進步,彰顯了我國測繪技術的最高水平。  2020年5月27日,測量登山隊員在珠峰峰頂與國旗合影。
  • 珠峰新身高背後的新突破
    2020年,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也是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海拔高程45周年。珠峰「新身高」的宣布,不僅是人類進一步了解和認識地球的重要標誌,也是我國測繪技術水平和能力的綜合體現。無懼-40℃低溫和10級大風國產測繪儀器挑大梁立在峰頂的測量覘標、用於高精度定位測量的GNSS接收機、探測封頂雪深的高原冰雪探測雷達系統、進行重力測量的重力儀……在2020年的珠峰測量任務中,我國自主研發的測繪儀器「挑起大梁」,首次成為了主力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