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意媽媽談育兒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父母就對孩子的睡眠非常的關注,孩子什麼時候醒來,什麼時候入睡,睡覺的環境好不好,都是父母非常關注的問題,其中孩子的睡姿也被父母非常關注。
說起睡姿,每個寶寶都會自己獨特的睡姿,甚至有家長認為孩子的睡姿就像是「潘多拉魔盒」一樣,你永遠不知道,被子下面是什麼姿勢。但是不難發現,大多數新生兒最常用的姿勢就是「舉手」睡姿,但是對於這樣的睡姿,很多人都是褒貶不一。
曾經有一個同事曉梅就分享過在照顧寶寶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他家的寶寶睡覺的時候非常喜歡舉手睡,但是正好正值換季,室內的氣溫還不是很高,所以曉梅就想要將孩子的手放進被子裡,保證孩子在睡覺的時候不會著涼。
但是曉梅剛將孩子的手放進被子裡,結果寶寶就非常不舒服的將手又舉了上去,就因為這個舉動,孩子身上的被子直接就蓋在了孩子的臉上,差點出意外,這下把曉梅嚇了一跳,趕緊將孩子身上的被子整理好,不過還好曉梅就在寶寶的身邊,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曉梅真的是後悔都來不及。
其實很多寶寶都會有這樣的睡姿,平時到時沒有什麼,但是一到季節交換的時候,家長就非常擔心孩子會著涼,總想改變孩子的睡姿,但是卻總是改不過來,裡面有什麼門道嗎?
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身體的一切還保留著在母體內的習慣,由於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寶寶一點一點的長大,但是媽媽子宮的空間卻是有限的,所以寶寶為了在媽媽的肚子裡生存,就會以蜷縮的姿勢在媽媽的肚子裡待著。而等到寶寶出生後,可活動的空間增大了,寶寶依舊保留在母體內的習慣,而仰躺在床上,寶寶沒法將手放在胸前,才會形成「舉手」的睡姿。
已經快要正式的進入秋天了,氣溫也在逐步的下降,於是很多擔心孩子會著涼的父母就會給孩子蓋很厚的被子,可是這樣的狀態讓寶寶非常的不舒服,甚至感覺非常的熱,所以寶寶就會將手伸出來,這不僅會讓他們感覺到伸展的感覺,還會讓他們涼快一些。
照顧寶寶一段時間,父母就會發現,孩子在睡覺的時候,都會將頭偏向一側將手放在頭的兩邊,但是一隻手是伸直的另一隻手就是彎曲的,這就是一種新生兒常見的神經反射——「強直性頸部反射」,在寶寶長大的過程中,自己就會慢慢消失。
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自身還具備足夠的自我意識,身體還會遵循著「動物的本能」,尤其在被出現突如其來的聲音嚇到的時候,孩子通常都會出現這樣的姿勢,所以在孩子睡覺的時候出現這樣的姿勢,家長就可以當成孩子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很多媽媽擔心寶寶這樣的睡姿,無非就是一個原因,擔心孩子會著涼,這時家長可以幫孩子穿一些舒服的小衣服,這樣即使孩子出現了這樣的睡姿,家長也不必太過擔心,而且如果強行讓孩子改變睡姿,對於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是有一定影響的。
如果家長還是擔心孩子著涼,那麼家長就要嘗試改變寶寶房內的室內溫度了,最好保持在22℃到24℃是最好的,這樣既不擔心孩子會著涼,也不會讓孩子感覺到太熱,而這樣保持室內的溫度,家長也不需要擔心孩子在日常的活動中著涼的可能性。
今日話題:你家的孩子喜歡什麼樣的睡姿?歡迎留言評論,發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