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整形變「危整形」 醫美市場野蠻生長怎麼管?

2020-12-20 環球健康

微整形變「危整形」

河南鄭州的90後小趙呼吸不暢已經半年多了,而這種痛苦源自一場鼻梁整形手術。「之前我鼻梁兩側特別寬,鼻頭也大,不好看,想整得秀氣挺拔點。」她認為這不是什麼大事,就是「微調」一下。去年6月,她找到當地一家廣告多、名氣大的民營整形機構,花費6萬元做了手術。「沒想到現在鼻子卻不通氣了!」

小趙為此多次前往那家民營整形機構交涉。「開始說是處於恢復期,鼻塞很快就會好。後來鼻腔內不時出血,他們又說是息肉增生。我質問現在鼻孔一大一小怎麼辦,他們提議給我做修復,可誰還敢繼續找他們動刀子?」小趙發現,被這家機構坑慘的不止她一人,「聽說,這兒的醫生沒有醫師資格證。」

上海的小張20歲出頭,一直想要一對雙眼皮。去年3月,他找到上海某醫院割雙眼皮,術後竟導致雙眼眼瞼閉合不全,引發的乾眼症、角膜炎等疾病令他備受折磨。「主刀醫生對我避而不見,醫院工作人員說,我籤了手術同意書就得承擔後果。我要求拿到相關文件複印件,對方也不肯給。」

吉林長春的何女士,去年2月經朋友推薦,找到當地某美容醫院做雙眼皮加開眼角手術。她特意加了500元,請「整形專家」主刀,整場手術共花費近萬元。然而所謂「專家」並沒有讓她變得更美,「兩邊的雙眼皮,一隻7毫米寬,另一隻9毫米寬。他們廣告上說能精確到0.01毫米,現在兩隻眼睛大小不一樣,而且右眼連睜開都費勁。」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國醫療美容安全信用峰會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醫療美容產業增速超過40%,服務總量超過1000萬例,超越巴西成為僅次於美國的醫美第二大國。業內預計,到2019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

在諸多醫療美容服務中,割雙眼皮、隆鼻、豐唇、注射美白針、瘦臉針等微創整形項目,以其成本低、改觀大、痛苦相對較小的特點,吸引越來越多的愛美之人,但像上述幾位遭受傷害的消費者也不少。

中國消費者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在醫療美容和整形美容投訴中,涉及質量問題的佔比增長6%,一些消費者美容不成反毀容;2016年,美容美髮類投訴仍高居服務類投訴量前十,其中醫療美容約佔16.4%;2017年前三季度,醫療美容在美容美髮類投訴中的佔比超過了17%。

火了美容「小作坊」

「現在的年輕人都很愛美,又逢寒假到來、春節將至,不少人會利用這段時間去做微整形。我勸大家還是要理性,不必都奔著明星臉、網紅臉、高鼻梁和尖下巴整,畢竟手術和注射都有風險。」中國消費者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指出,盲目、衝動愛美是造成消費者整容「踩雷」的重要原因。

衝動愛美者抱持何種心理?

湖南長沙的姜女士在一家網絡公司當主播,看到圈子裡很多人做微整形,去年她也體驗了一把。「我打了瘦臉針,打完後臉真的變小了!」她找的是一家知名民營美容機構,在當地開了幾家連鎖店。「他們有明星代言,廣告投放力度大,看著挺有實力、挺可靠的。」

打瘦臉針不便宜,一針進口肉毒素打進腮幫子,就花了姜女士2800元。店家告訴她,要想保持住臉形,得持續打三針,半年一次。姜女士咬咬牙,索性做了個「永久瘦臉」。

針打完後,姜女士感覺臉頰兩側酸酸的,連雞脆骨都咬不動。「難道有副作用?不會肌無力吧?」她有些擔心,但醫生告訴她,完全沒有副作用。不過,距離第一針打完快一年了,她吃硬的東西仍然有些費勁。她還聽說,有人打針後臉部僵硬,「笑起來都是歪的。」

為什麼要整容?

「當看到醜的人都變美了,我也按捺不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美啊。」姜女士說,自己性子急,在備孕期就去打了瘦臉針,對於美容醫院到底什麼資質、打針的醫生有沒有執業醫師資格證,並沒有親自核驗過。她對醫院的信任度,基本取決於網絡搜索和身邊案例。「我一個敢割雙眼皮的,還會怕打針嗎?相比起來風險小多了。」

還有膽子更大的,直接接受「小作坊」式的微整形。

小盧是北京海澱區某高校藝術學院的研究生,平時很關注流行美妝。她覺得自己眉毛少,看起來沒精神。「這眉毛吧,每隔一兩年就有新趨勢,早先流行一字眉,近來又是落尾眉,所以眉形得不斷變化。」去年底,經同學介紹,她加了一個做微整形的老鄉微信。「就是那種微商,文眉毛、打水光針、割雙眼皮、賣進口美妝品,什麼都做。」

熟人加老鄉的關係,小盧享受到「折扣價」,花2400元做了一套「眉毛半永久」。她解釋,半永久屬於會褪色的文身,能保持兩年,褪色後正好改做新眉形。

微商沒有正規門店,文眉、打針全是上門服務。談妥了價錢,隔天就有一位美妝師敲開了小盧家門。看到對方只帶了紋繡筆,小盧問:「設備這麼簡陋,我會不會被感染?」美妝師讓她放心,說這不會刺到真皮層,無痛又安全。

小盧回憶,40分鐘的上色過程還是有一定疼痛,有的地方滲了血,但後來恢復得不錯,再加上身邊朋友也很少發生感染,自己就放心了。「半永久療程分兩次,一個月後,我又文了一次。」

這個微商團隊有好幾個人,經常在微信朋友圈曬廣告。「他們業績挺火的,一天接兩三單,就能賺五六千元吧。」小盧說,對方曾告訴她,自己是經美妝培訓機構訓練出來的,還曾去韓國參賽,「不過我並沒有看到培訓證件,感覺也不是專業學醫的,就是私人小作坊。」

非法整形機構風險大

「一些商家宣稱員工來自美妝培訓班,或是到韓國受訓,幾周乃至幾天就學成出師,我認為這完全不靠譜。速成培訓不能賦予商家從事醫療美容的合法性,未經國家相關管理機構資質認證,就沒有資格注射針劑或開展手術。」北京協和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助理、副主任醫師龍笑說。

對藥品、針劑、雷射、超聲刀等藥械的使用,食藥監部門也有明確要求。例如,肉毒素屬於國家管控藥,必須經過合法的採購流程才能獲取。「微商、美髮店基本拿不到正規藥。再就是美白針,效果並不確切,有些是淡斑用的,有些只是維生素混合劑,在我國尚未批准使用,希望大家不要花錢上當。」龍笑說。

微整形有哪些風險?

微整形看起來微創、省事,但安全要求一點也不低。外行並不了解血管解剖結構,也基本不懂藥劑使用,存在極高的毀容風險。專家指出,市面上曾流行過假的注射用玻尿酸和肉毒素,因價格便宜而受到青睞。這些廉價玻尿酸,實際上很可能是國家禁用藥奧美定,而一些所謂走私肉毒素,注射後可能導致肌無力。

微整形失敗後,好修復嗎?

「最近毀容後到協和醫院尋求修復的案例越來越多,僅2017年就增長了近20%。」龍笑說,任何二次修復的難度都比第一次整形大,輕者如注射假藥品導致容貌變形,修復已經較為困難,而一些嚴重的併發症,如血管栓塞、皮膚壞死、眼睛失明等,幾乎沒有修復的可能。

追溯毀容者受害的原因,龍笑分析大致有三類:一是圖便宜。年輕人特別是學生,青睞廉價產品,容易被騙。龍笑說,她甚至接診過找隔壁宿舍做微商的同學打美容針毀容的案例。二是圖省事。有人嫌公立醫院要排隊、私密性不好,索性去找私立機構,然而自身鑑別能力又不高,容易落入陷阱。三是輕信介紹。聽一些所謂熟人、朋友推薦說效果好,一個帶一個,最終都去了無資質的地方。

「千萬別衝動,愛美也要講理性,畢竟一針進去、一刀下去,可就撤不回來了。」龍笑說。

「近年來微整形相關投訴與糾紛案件在增多。一些無資質的黑作坊和個人做起醫療整容,未經衛計部門和食藥監部門許可就敢做手術和注射,完全是受暴利驅使,膽大妄為,唯利是圖。」劉俊海說。

劉俊海認為,消費者保障權益要分為事先和事後。「事先,要明明白白看廣告,認認真真籤合同,睜大眼睛看資質,不要迷信好評。很多整容廣告涉嫌刷單,好評能造假,關鍵還得看資質。事後,要妥善保管整容協議、合同、扣款單據,保存與醫生的聊天、電話記錄等。若遭受傷害,可找第三方醫院做必要的醫學鑑定,以法律認可的方式確定證據。」

醫療美容市場野蠻生長,怎麼管?

劉俊海指出,屢屢發生的投訴和糾紛案件表明,當前確實存在監管漏洞和盲區。網際網路背景下的新型整容交易,呈現出跨地域、跨產業、跨市場等特點,衛計、工商、食藥監、網絡、公安等部門有必要鑄造監管合力,建立信息共享、協同一致的執法合作體制機制,提升違法成本,降低維權成本,避免消費者出現「為追回一隻雞,必須殺掉一頭牛」的情況,營造安全健康的市場生態環境。

相關焦點

  • 走私的藥品、無證的美容師 警惕微整形變「危」整形
    新華社上海6月24日電 題:走私的藥品、無證的美容師 警惕微整形變「危」整形!但記者調查發現,從事非法整形業務的人員大多沒有專業醫學知識,也不具備醫美執業資質,有的只參加了幾天的「速成班」。  犯罪嫌疑人王某曾是上海某三甲醫院的護士,看到醫美行業的高需求高利潤後,她辭去工作,經營起了一家美甲店,很快收入比之前「翻了七八倍」。  王某到案後交代,美甲店只是門面招牌,真正給她帶來巨額利潤的是隱藏在美甲店內的微整形業務。
  • 莫讓「微整形」變「危整形」,上海查處60餘家無證醫療美容診所
    今年4月,上海警方會同市市場監管、藥監、衛健等部門和醫療美容行業協會,針對醫美行業違法違規現象開展了深度排查,梳理出了一批違法犯罪線索,並於近日開展了集中打擊行動。隨著醫療美容行業的快速發展,「微整形」已被廣大愛美人士所廣為熟知和接受。
  • 本想要微整形造美,小心變成「危」整形!
    5月5日,廣西整形美容行業協會牽頭,聯合南寧市衛生監督所舉辦「安全造美,我們在行動」暨南寧市首屆整形美容行業拒絕「三非手術」(非醫療機構、非醫生、非正規藥品)聯盟活動,呼籲醫療美容機構及執業者自覺抵制「三非手術」。
  • 最低三天拿證 微整形培訓速成班泛濫
    搶灘微整形希望通過改變形象獲得一份不錯的工作,動刀又怕有風險,注射玻尿酸成為李女士的變美秘籍。「現在每兩個月要注射一次,讓皮膚水嫩有彈性。」不用動刀便可實現面部微調,實現美顏,以玻尿酸注射為主的微整形正成為當前最為火熱的醫美項目之一。
  • 醫美行業當「有所為有所不為」 滿足多元整形需求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醫美行業當「有所為有所不為」醫美行業的自我約束,除了要讓從業人員有所不為之外,更應讓他們有所作為。▲圖片來自:新京報屢屢發生求美者意外死亡事件給醫美行業帶來不小壓力,儘快建立技術標準成為業內共識。10月6日,新京報記者從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獲悉,協會於近日成立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將制定相關團體標準,減少行業風險及不良事件,促進技術創新。
  • 不讓「微整形」變「危整形」 七部門專項行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亂象
    不讓「微整形」變「危整形」 七部門專項行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亂象 發布時間:2017-06-29 19:31:52.0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記者李松)非法售賣的美容產品多是走私或「三無」產品,危及人體健康;一些人員冒充專家非法開展「微整形」培訓,收取高額費用
  • 女子花5500元豐胸卻被切乳房 微整形變"危"整形-廣西新聞網
    她花5500元豐胸不成,還要被切除一側乳房聽信朋友圈推廣 微整形變「危」整形南寧市衛生監督所發布警示:記好4要點遠離非法微整形廣西新聞網-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南寧已經發生了多起求美者在無證照機構微整形引發的醫療事故。對此,7月10日,南寧市衛生監督所發出本年度首個衛生警示,告誡求美者不要到沒有任何營業執照或許可證的美容院、美甲店進行微整形。同時也提醒求美者,任何醫療美容項目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切忌只看宣傳廣告就衝動做出決定,更不要輕易聽信朋友圈和網絡媒體上的推廣和宣傳。
  • 石家莊2019年醫美整形市場問答匯總
    隨著時代的進步,民眾對美醜的認識逐漸轉變,對於「天然」和「人造」的區別已不再過度介意,因此每年接受醫美蛻變的人群不斷增多,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而石家莊作為河北省省會、河北省的政治、經濟、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近年來醫美發展的如何?什麼手術量比較大?
  • 拒絕「危」整形!上海警方嚴打醫美領域犯罪
    隨著醫療美容行業的快速發展,「微整形」已被廣大愛美人士所廣為熟知和接受。然而,在醫療美容行業看似「低門檻」的背後,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違法經營醫療美容藥品、醫療器械,非法開展醫療美容服務,醫療美容的失敗案例時有發生。
  • 醫生提醒:別把微整形做成「危」整形
    很多女性想嘗試微整形讓自己變得更美,但目前微整形市場魚龍混雜,整形失敗的案例時有發生。微整形會給外貌帶來哪些改善,風險有多大,今天FM91.5鹽城新聞廣播《小燕健康有約》節目邀請鹽城市亭湖區人民醫院醫療美容科主任錢德華做客直播室,分享微整形美容注意事項。什麼是微整形?
  • 醫美國際股價腰斬、賺錢費勁,背後還有6萬整形黑診所野蠻生長
    持續飆高的銷售費用反映了醫美國際經營壓力愈發加大的事實,與此同時,看似「性價比」更高的黑診所「遊擊隊」正在擠壓市場空間。而在整個行業亂象頻出之際,醫美國際「正規醫美機構」的定位也開始在層出不窮的醫療服務訴訟糾紛中受到質疑。
  • 吉林2019醫美整形市場問答匯總
    有霧凇之都、中國北方特色的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書法城等名譽,而近幾年,國內醫美產業迅速崛起,可任何行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少不了洗牌,那麼在這個背景下,吉林市醫美行業形成了怎樣的局面特色呢?一、吉林市醫美全面推廣「三正規」共識「為了醫美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給消費者提供正規的醫美機構、正規的醫師和正規的產品,吉林市醫美監管不斷加大對非法行醫的查處力度,嚴厲打擊無證行醫,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吉林市全面推廣「三正規」共識推動行業正向發展,讓所有求美者放心醫美。
  • 濟南2019醫美整形市場問答匯總
    但講起濟南的醫美整形市場如何,很多愛美者可能不了解,那麼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了濟南醫美整形市場有哪些特點。一、濟南個體美容機構數量增長由於國家允許了醫生的多點執業,濟南整形的一些醫生的市場化意識的醒悟,越來越多的醫生猶如雨後春筍般,開設了屬於自己的醫療美容機構,當然與市面成熟的整形機構相比,會相比見拙,但也勢必產生激烈的碰撞,也會給廣大求美者帶來整形理念上的改變。
  • 無資質微整形 變美還是毀容?
    昌邑法院 劉詩揚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想要變漂亮不是罪!人們對時尚更加關注,對整容這件事包容度和接納度越來越強,藏在心底愛美的種子破土而出,不僅僅是藝人,作為大眾也會選擇微整形讓自己變得更美,網絡時代資訊泛濫,藥品、器械、患者、醫者呈爆炸式的湧向市場,伴隨而來潛在的法律問題卻沒有得到消費者重視,不能為了美麗不顧後果。
  • 貴陽2019年醫美整形市場問答匯總
    醫美行業在世界範圍內早已形成較大的市場規模,而中國醫美行業雖然起步晚,但在90年代開始迎來快速發展,而貴州貴陽市醫美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醫美環境,並且多家在區域是成為了知名的醫療美容機構,那麼關於貴州貴陽市的醫美整形市場具有哪些特點呢?
  • 種草日記造假、整形致人死亡 醫美不再那麼「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8日電(謝藝觀)近期,更美被多位明星起訴,給醫美行業的2019年畫上了一個不完美的句號。行業事故頻頻,監管出手整治,醫美行業進入洗牌期,一年中就有數千家醫美機構倒閉。非法醫美頻奪人命一直以來,被貼上「暴利」標籤的醫美行業野蠻生長,虛假宣傳、非法醫美、醫療事故頻發都是醫美行業的頑疾。其中非法醫美又是導致醫療事故高發的一大因素。
  • 小紅書醫美亂象:賣人胎素等禁藥 推廣微整形速成班
    根據新浪推出的《2017年微整形大數據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醫美總量超過1000萬例,一舉超過巴西,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醫美第二大國,其中,非手術類項目(即微整形)以風險相對較低、恢復期短等優勢佔據了醫美行業總收入的60%,增長率高達40%,遠遠高於手術治療項目。然而,在繁榮的微整形市場下,一條圍繞微整形項目的黑醫美產業鏈「應運而生」。
  • 南京同仁醫院成立醫美整形修復中心:讓醫美回歸醫療
    據悉,該中心將依託三級醫院的平臺,以及韓國醫美界專家資源,讓醫美回歸醫療本質,力爭成為以嗓音為特色的一流醫療整形美容中心,縮小中外醫療美容差距,努力實現讓愛美人士享受國際特需精緻醫療服務的願景。 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常務副會長趙淳在致辭中說,近年來,我國醫療美容行業發展迅猛,但也存在監管缺位、藥品市場混亂、醫療事故頻發等突出問題。
  • 豪門千金韓國整形身亡!醫美機構良莠不齊 事故頻發
    上遊主要包括藥品、器械生產供應廠商及代理經銷商,中遊為醫療美容機構,包括公立醫院整形美容科、大型連鎖醫院、中小型民營整形醫院、小型私人診所等多種類型,構成較為龐大且分散,下遊終端市場主要為醫美消費者,上遊及下遊參與者類型相對集中。  因「黑醫美」的攪局,醫美行業魚龍混雜,事故頻發。
  • 微整形速成班亂象:5天上崗年入百萬、無任何從醫資質
    而所謂的「微整」,在一些想從事整容行業的人身上,「微」就代表著微微學習一下就能上崗的意思,以此成了很多人發財的「商機」,最近有人就對這種微整形亂象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令人咋舌……「這一行」,說的就是近年來火熱的微整形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