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國際股價腰斬、賺錢費勁,背後還有6萬整形黑診所野蠻生長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花朵財經

文|花朵財經

醫美國際(NASDAQ:AIH)上市後被冠上醫美行業「正規軍」的光環,不過這似乎都無法為其業績和股價增色,不但今年一季度業績重挫,股價在去年年底短暫回彈後就一路走低,如今距離上市首日的高光時刻已然「腰斬」。

持續飆高的銷售費用反映了醫美國際經營壓力愈發加大的事實,與此同時,看似「性價比」更高的黑診所「遊擊隊」正在擠壓市場空間。而在整個行業亂象頻出之際,醫美國際「正規醫美機構」的定位也開始在層出不窮的醫療服務訴訟糾紛中受到質疑。

「 1 」

業績重挫,股價腰斬

醫美國際搭上近幾年醫美整形行業駛向「平民化」的快車,成為國內首家在美股上市的連鎖醫美機構。

2019年10月25日,深圳鵬愛醫療美容醫院的海外主體醫美國際(NASDAQ:AIH,簡稱「醫美國際」)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開盤價為12.16美元,收盤下跌16.42%,報10.03元。

在亟待規範的醫美整形領域,投資者也對醫美國際的發展前景持保留態度。其股價在上市首日創造了歷史最高點後逐漸陷入低迷,去年年底經歷了一波回彈,今年以來卻一路走低,一蹶不振。

就在不久前的6月26日,醫美國際發布今年一季報,報告期內營收9100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近5成,淨虧損超過8000萬元。

業績重挫之下,國際醫美的股價下探至歷史新低,距離上市當日的歷史高點已經「腰斬」。

事實上,醫美國際2014年曾試圖在港交所上市,不過衝刺未果。而A股主板則對財務數據的穩健性要求更高,經營狀況還不穩定的醫美國際只能轉投納斯達克。

從目前來看,醫美國際的表現也是難盡人意。截至當地時間7月14日收盤,醫美國際報5.72美元/股。市值僅1.35億。

醫美國際旗下的鵬愛醫療在業內稱得上是「老前輩」。從二十多年前的一家鵬城診所,到如今的美股上市公司,但國際醫美的擴張背後有較為明顯的資本痕跡。

招股書顯示,鵬愛醫療的前身是鵬程醫院,由周鵬武於1997年設立;2005年,深圳鵬愛醫院正式成立,自此,公司規模處於靜止狀態長達6年。

不過到了2011年,一直「偏安一隅」鵬愛醫療突然發力大舉擴張,先後開設海口和惠州鵬愛醫院、收購南昌鵬愛醫院,還聘請劉曉慶做代言。需要指出的是,幾乎是同一時期,鵬愛醫療獲得了以IDG、招商和騰創投等資本方共1500萬美元的投資。

在融資後的2012年到2014年間,鵬愛醫療拿下深圳、濟南、煙臺等多家醫院,並在武漢、杭州開設兩家醫院。據稱在其14家分院中,8家來源於收購當地醫院。

這一系列擴張舉動在當時被業內解讀為鵬愛醫療謀求上市的「大躍進」。

截至去年年底,醫美國際旗下有21家醫療美容中心,其中19家為全資或主要控股的美容中心。值得注意的是,與眾多走資本擴張模式的企業一樣,醫美國際同樣面臨盈利的質疑。

「 2 」

「暴利」的醫美行業難賺錢

醫美行業曾因「低門檻+暴利」吸引了無數入場者。醫美國際招股書顯示,自2011年以來,公司毛利基本保持在60%以上,非手術類美容服務毛利率可達77%。

但是隨著近幾年「顏值經濟」爆發增長,行業競爭加劇,醫美行業的「暴利」時代一去不復返,機構賺錢越來越費勁。

2016-2018年,醫美國際淨利潤分別為5053萬元人民幣、-7243萬元人民幣、-2.53億元人民幣。蹊蹺的是,剛好在上市那一年實現扭虧。

醫美國際2019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8.69億元,同比增長14%;毛利潤為5.93億元;淨利潤1.38億元,扭虧為盈。

然而,市場對此次扭虧提出了質疑。

公司在2019淨利潤扭虧的根本原因是,以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導致的公允價值變動被計入了公司的當期損益。

根據國際會計準則,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在資產負債表被列為「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初始按公允價值確認,之後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也就是說,這一項目的變化其實無法反映公司的實際經營利潤情況。

此外,醫美國際的銷售費用呈逐年上升之勢。據2016—2019年的財報顯示,醫美國際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312億元、3.304億元、3.34億元、4.13億元,各佔同期收入的39.5%、43.1%、43.8%、47.5%。

這被解讀為,醫美國際正遭遇越來越大的經營壓力。一如國內其他醫美機構和平臺,醫美國際陷入「以營銷換利潤」怪圈中。

在監管的灰色地帶裡,醫美行業野蠻生長競爭激烈,中下遊醫美機構為了在行業內立足,爭相在宣傳曝光上投入大量資源,營銷方式花樣百出,這樣一來,不但獲客成本越來越高,誇大和虛假宣傳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天眼查數據顯示,鵬愛醫療旗下多家醫院已經受到累計30餘條行政處罰,其中「違反廣告內容規定」、「虛假宣傳」為違規重災區。

不僅如此,當在整個醫美行業都將競爭和焦點集中在宣傳獲客中時,行業發展的人才資質、醫療技術等核心要素就處於邊緣狀態,難以得到進一步規範。據華夏時報報導:醫美國際在商家資質、手術風險、貸款消費等環節屢遭投訴。

「 3 」

黑診所橫行,正規機構如何突圍?

可以說,醫療事故是醫美行業發展過程中最大的隱患。觸目驚心的整容失敗案例頻頻上頭條,為整個行業蒙上了陰影。但頭頂「正規軍」的光環,並不意味著在市場競爭中擁有絕對優勢。

對於消費者而言,部分技術含量低的醫美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往往在於價格。

有媒體曾就玻尿酸、肉毒素等醫美注射產品做過調查,一批從事醫美經營無資質工作室浮出水面。據悉,這類型工作室有的打著與有資質機構合作的旗號招搖獲客,有的聲稱邀請名醫坐診,有的則採用高端會員制隱匿經營蹤跡。

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工作室的費用往往比市面上的正規機構便宜不少。

醫美機構成本產生的核心在於美容消耗品和正規執業醫師開支,而黑診所通過各種渠道繞開這部分成本,撐開足夠的降價空間,再通過廣告營銷,營造輕奢的格調,自然更能以「性價比」吸引大部分支付不起高昂整形費用又愛美的客群。

根據中國數據研究中心、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聯合發布的《中國醫美「地下黑針」白皮書》數據顯示,非法醫美機構數量已超60000家,是正規診所的6倍。

值得一提的是,黑診所的年手術量是正規診所的2.5倍,超過2500萬例。

這足以證明醫美黑診所的水之深,但買帳的消費者竟然也不少。與此同時,很多正規醫美機構即便收費遠高於黑診所,也很難完全避免出現醫療事故。

招股書顯示,鵬愛醫療曾因透明質酸注射治療向患者賠償人民幣110萬元;2017年因製造商生產肉毒桿菌毒素的缺陷,導致用戶陷入長期無意識狀態。

如今,對於醫美國際乃至整個醫美行業而言,重廣告營銷納客,輕醫療技術和服務依然是最大的痛點。長遠地看,強化醫師團隊的資質,夯實醫療技術,既是醫美國際作為行業龍頭的職責,也是在行業亂象中破局的長遠之道。

相關焦點

  • 行業如此「暴利」,醫美國際為何掙錢費勁?
    作為業內唯一一家在主板上市的線下連鎖醫美機構,醫美國際的上市可謂是頭頂「光環」,但這也難以拯救公司股價。根據《每日財報》的統計,醫美國際上市首日,開盤價為12.16美元,開盤後股價經歷小幅上漲,隨後出現下跌,最低曾跌至7.19美元,最高跌幅達到40%,到收盤時,醫美國際股價為10.03美元,下跌16.42%,醫美國際收盤時市值為2.37億美元。此後醫美國際的股價像是打了砒霜,一蹶不振。
  • 微整形變「危整形」 醫美市場野蠻生長怎麼管?
    微整形變「危整形」河南鄭州的90後小趙呼吸不暢已經半年多了,而這種痛苦源自一場鼻梁整形手術。「之前我鼻梁兩側特別寬,鼻頭也大,不好看,想整得秀氣挺拔點。」她認為這不是什麼大事,就是「微調」一下。去年6月,她找到當地一家廣告多、名氣大的民營整形機構,花費6萬元做了手術。「沒想到現在鼻子卻不通氣了!」
  • ...學生醫美報告》:中國黑診所超60000家,夏季整形學生七成不看資質
    該報告根據更美後臺3600萬用戶、8000多家醫美機構在2019年6、7、8月數據情況,結合一萬名學生醫美用戶的調研數據完成,體現出夏季學生醫美消費市場的趨勢和特點。近七成學生不看資質,三成誤入「黑醫美」據更美APP2017年推出的《2017中國醫美行業黑皮書》,中國黑診所數量已超60000家,是正規診所的6倍;黑診所年手術量為正規診所的2.5倍,超2500萬例。每年黑診所約發生4萬起醫療事故,手術感染、疤痕嚴重等問題屢見不鮮。
  • 行業如此「暴利」,醫美為何掙錢費勁?
    顏值即正義,在這個看臉的社會,通過醫療手段變美已經逐漸受到更多人的青睞和認可。醫美項目也慢慢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下班沒事兒去打個水光針、美白針等。因為皮膚美容項目,風險小,費用不高,多數人選擇去嘗試。隨著所謂「顏值經濟」大爆發,醫美的高毛利徹底點燃了行業的熱情。然而在醫美行業光鮮亮麗背後,有些下遊企業也有自己的「心病」。
  • 醫美行業亂象調查:黑診所每年發生4萬起醫療事故
    (原標題:醫美行業亂象調查:美甲店可以隆鼻、削下巴,黑診所每年發生4萬起醫療事故)
  • 「黑診所」、「黑醫生」、假貨充斥 玻尿酸醫美行業亟待整頓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黑診所」、「黑醫生」、假貨充斥 玻尿酸醫美行業亟待整頓隨著國民經濟收入提高和對美容觀念的改變,醫美市場進入了高增速階段。而其中注射類輕醫美因見效快、安全性高、價格選擇範圍廣成為美容消費者的首選。
  • 醫美行業亂象調查:美甲店可以隆鼻、削下巴,黑診所每年發生4萬起...
    其統計顯示,中國黑診所數量已超60000家,是正規診所的6倍;黑診所年手術量為正規診所的2.5倍,超2500萬例。每年黑診所約發生4萬起醫療事故,手術感染、疤痕嚴重等問題屢見不鮮。「黑診所」大量存在合法醫美需要在正規機構中由合規執業者用合法藥品進行手術和注射。
  • 醫美行業亂象調查:美甲店可以隆鼻、削下巴黑診所每年發生4萬起...
    「看上去效果很好、簡單易行又能變美的項目,有時真想去試一下,貴陽那個女孩隆鼻死亡事故發生後,我才發現他們這些項目都不合規,有很大的風險。」吳妍如此告訴記者。本報記者調查則發現,「看臉的時代」醫美行業的快速發展,催生出整形、微整形等醫療美容需求,但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各種亂象層出不窮、屢禁不止。
  • 醫美App新氧上市傳言背後 「整形上癮」是秘籍?
    天眼查數據顯示,該公司此前共進行過6輪融資,在去年9月完成了最新一輪7000萬美元的融資,蘭馨亞洲投資集團領投,中銀國際控、中俄投資基金、經緯中國跟投,騰訊在2016年才參與了投資,其估值可能達到20億至30億元。
  • 黑醫美的圈子到底有多黑?假藥假名醫還有「假閨蜜」
    原標題:黑醫美的圈子到底有多黑?假藥假名醫還有「假閨蜜」「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日常工作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非常嚴重的醫美整形併發症。據主流媒體報導,僅僅1月份國內就發生了三起嚴重醫美事故。據央視報導,2018年1月23日,一名大陸馬姓女子在臺灣知名醫療美容診所進行抽脂手術時,突然失去呼吸心跳,猝死在手術臺。據江蘇電視臺報導,2018年1月15日,張女士注射名叫「粉毒」的瘦臉針,臉沒瘦反而膿腫、疼痛,甚至局部脂肪異化壞死。
  • 30元成本賣10000,醫美企業:我們不賺錢
    毛利率普遍高於50%,也難怪「暴利」成了醫美給人留下的固有印象。3醫美能賺錢嗎?但是,醫美行業真的賺錢嗎?與上遊的風生水起不同,醫美行業下遊,包括民營醫美機構、大型醫美連鎖、私人診所以及公立醫院整容科,因為競爭異常激烈,有不斷有新玩家湧入,形成了普遍虧損的局面。曾有機構得出結論:2018-2019年大陸地區醫美機構淨利率出現虧損且虧損面出現擴大,體現出醫美行業競爭之異常激烈。
  • 打擊「三黑」醫美診所需打「組合拳」
    近期,上海警方會同上海市場監管、藥監、衛健等部門開展深度排查和集中打擊行動,搗毀2個非法經營走私入境醫美產品的犯罪團夥,查處60餘家無證醫療美容診所,再次暴露醫美行業一直存在的「黑藥品、黑醫生、黑診所」問題。
  • 豪門千金韓國整形身亡!醫美機構良莠不齊 事故頻發
    上遊主要包括藥品、器械生產供應廠商及代理經銷商,中遊為醫療美容機構,包括公立醫院整形美容科、大型連鎖醫院、中小型民營整形醫院、小型私人診所等多種類型,構成較為龐大且分散,下遊終端市場主要為醫美消費者,上遊及下遊參與者類型相對集中。  因「黑醫美」的攪局,醫美行業魚龍混雜,事故頻發。
  • 種草日記造假、整形致人死亡 醫美不再那麼「美」
    非法醫美頻奪人命一直以來,被貼上「暴利」標籤的醫美行業野蠻生長,虛假宣傳、非法醫美、醫療事故頻發都是醫美行業的頑疾。其中非法醫美又是導致醫療事故高發的一大因素。去年7月,一名遼寧大連婦女因整容豐胸,心臟驟停死在整容手術臺上;此後,河南南陽一女護士楊某接受整形手術時意外身亡。諸多事故事件均曾轟動一時。其中,南陽女護士整形致死一事,經當地衛健委初步調查,涉事麻醉醫師未在涉事醫療機構註冊,屬違規執業。
  • 英國倫敦醫美診所專訪 Ai Beauty
    英國倫敦的午後,走進倫敦市中心牛津街精緻的二級保護古董建築,我們到了這家英國倫敦最大的華人醫美整形診所 Ai Beauty Clinic,坐在一樓舒適的沙發上,等待今天的採訪對象——英國Ai Beauty Clinic鼎鼎有名的醫美微整諮詢團隊,就英國亞裔醫美整形潮進行採訪。
  • 小報告丨千億顏值經濟崛起,醫美行業為何營收走衰?
    「顏值時代」的到來讓整容醫美屢見不鮮,醫美消費者需求的提高,也讓醫美行業的價值得以體現。受疫情影響,2020上半年的醫美行業營收並不樂觀。6月26日,醫美國際(AIH.US)發布的2020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收910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1.809億元下降49.7%,淨虧損為8310萬元。
  • 醫美行業:品牌連鎖和精品診所勢頭迅猛,醫美APP頭部平臺趨於穩定...
    對於少部分求美者來說,醫美整形已經是一種輕奢「上癮型」消費,每幾個月就要約見一次整形醫生。  不僅是消費者,醫美從業者,在見證了行業的野蠻生長之後,也從最初的羞於跟人啟齒,變成醫美行業的積極推動者、參與者和變革者。  以女性為主體的醫美「顏值經濟」,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在爭議中成長、成熟,其潛在增長潛力著實不可小覷。
  • 當你走進黑醫美診所的手術臺,等待你的會是什麼?
    多圖,向👈滑2018年1月23日,一名大陸女子姓馬去臺灣一家知名醫美醫院進行抽脂手術,在進行手術的時候突然失去了呼吸,被送至醫院之後被宣告不治身亡。該臺灣知名醫美診所被曝出,在2009和2010年都被患者指控手術操作不當,2016年還被舉報使用非法隆鼻器[6]。
  • 黑醫美一年致10萬人毀容:5天速成、10倍翻價,變美智商稅助他們年入...
    伴隨著暴利而來的醫美行業魚龍混雜,微整形安全事故頻發,各種偽裝成專業「微整形工作室」的「黑醫美」成為醫療事故重災區。地鐵站里舖天蓋地的醫美廣告2019年6月,新京報發布了一則記者暗訪視頻,發現武漢一家微整形工作室店主不但四處出診進行微整手術,還開設了3-5天微整速成班課程。
  • 父親當街潑墨醫美黑診所 別讓黑醫美毀了你的孩子
    在廣州白雲萬達廣場,一位中年男子提著裝滿黑墨的水桶堅持不懈地向黑醫美診所潑灑著。鏡頭中,沉默不語的男子把美容院的白色外牆全部潑黑。緊接著,他又進入美容院內,一桶桶的黑墨潑向內牆、桌椅、柜子,以及所有醫療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