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醫美行業亂象調查:美甲店可以隆鼻、削下巴,黑診所每年發生4萬起醫療事故)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看臉的時代」醫美行業的快速發展,催生出整形、微整形等醫療美容需求,但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各種亂象層出不窮、屢禁不止。記者近日實地調查發現,私人工作室、美容院等無資質機構「越界」提供醫美服務的老問題依然存在,持證醫師執照信息不規範等新問題也亟待關注。
自從在北京通州的一家美甲店做過一次美甲之後,吳妍的美容知識得到「突飛猛進的提高」。瘦臉、削下巴、隆鼻、割雙眼皮、做臥蠶、甚至血液淨化,這家打著美甲店招牌、只有一個房間經營場所的街邊小店每天都在變著法在朋友圈推薦其效果神奇的美容項目。
「看上去效果很好、簡單易行又能變美的項目,有時真想去試一下,貴陽那個女孩隆鼻死亡事故發生後,我才發現他們這些項目都不合規,有很大的風險。」吳妍如此告訴記者。
本報記者調查則發現,「看臉的時代」醫美行業的快速發展,催生出整形、微整形等醫療美容需求,但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各種亂象層出不窮、屢禁不止。記者近日實地調查發現,私人工作室、美容院等無資質機構「越界」提供醫美服務的老問題依然存在,持證醫師執照信息不規範等新問題也亟待關注。
更美App發布的《2017中國醫美行業黑皮書》顯示,在中國一家黑診所年平均獲利100萬元,一旦因非法行醫被查出,基本只會被罰沒醫療器械,平均處罰金在1至2萬元,違法成本極低 。其統計顯示,中國黑診所數量已超60000家,是正規診所的6倍;黑診所年手術量為正規診所的2.5倍,超2500萬例。每年黑診所約發生4萬起醫療事故,手術感染、疤痕嚴重等問題屢見不鮮。
「黑診所」大量存在
合法醫美需要在正規機構中由合規執業者用合法藥品進行手術和注射。其中正規機構必須獲得《營業執照》和《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方可開展執業活動。合規執業者(醫生)需要獲得《醫師資格證》、《執業醫師證》,同時只能在合規的機構中進行項目操作。
也就是說,正規機構、合規執業者和正規藥品缺一不可,但本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具備以上資質卻經營醫美項目的工作室、美容院並不罕見。
1月9日下午,記者以消費者身份來到西單某商場的一家皮膚管理美容院進行諮詢。該店的店員告訴記者,其主要提供的皮膚管理服務包括人工護理和儀器護理,由於沒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能做肉毒桿菌注射、玻尿酸注射等醫美項目。但這位店員在記者諮詢過程透露,該店還可做冰點脫毛和雷射祛痣。
但是資料顯示,冰點脫毛是一種永久性雷射脫毛方法,需用冰點半導體雷射脫毛儀器完成。雷射祛痣與之同理,要藉助雷射儀器完成。而在過往的執法實踐中,提供諸如雷射脫毛、祛痣服務的美容院往往會被認定為超範圍經營。據媒體報導,1月4日,蘇州市吳中區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查處了多家美容院施展雷射脫毛的行為。另在2018年3月14日,北京市朝陽區衛生和計劃生育監督所聯合計生辦、綜治辦等部門也曾聯合查處非法行醫美容院,參與查處的衛生監督員曾向媒體介紹,雷射美容屬於醫療行為,生活美容場所不得開展。
北京市衛生計生熱線工作人員則回復記者諮詢稱,《北京市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2012年版)》已將「雷射脫毛術」增列為美容外科項目。這也意味著沒有正規資質的美容院不得開展該項服務。
除美容院「越界」經營,私人工作室開展醫美服務的現象也不鮮見。1月9日,記者通過某O2O平臺聯繫到一家「雙眼皮工作室」的負責人。這位負責人在電話中稱,她沒有行醫執照,不做雙眼皮全切手術,如果要求資歷還是得去醫院,但她可以做無痕納米埋線和眼皮抽脂。「因為埋線這種手術在行業裡來講比較安全,比較簡單。」她同時透露道:「我們也會有對外合作,很多大美容院也是請我們這樣的人去合作。」據這位負責人介紹,除雙眼皮項目,其工作室還提供紋眉、切眉、美甲等務。
按照原國家衛生部2009年公布的《醫療美容項目分級管理目錄》,雙眼皮手術雖屬於「操作難度不複雜、技術難度和風險不大」的一級醫美項目,但也只有具備醫療美容、整形外科經營資格的醫療機構可以開展這一級別的項目。記者從前述工作室出負責人處了解到,在私人工作室做雙眼皮的價格遠低於正規美容醫院。而從媒體披露的案例來看,無證行醫的「私人作坊」是醫美事故的高發地。
據媒體報導,內蒙古包頭市一女士在一處民宅裡花6000元做隆鼻手術後,在一周內出現高燒、頭暈、鼻子歪等不良症狀,據悉涉事醫生此前多次整形失敗。另有一名ID為「喬阿橋」的網友在微博稱其在非法工作室割雙眼皮,手術失敗。「一個月給我全切四次,全無醫德。」該網友發文稱。
醫美大夫執照欠規範
區別於證照不全的醫美「黑戶」,正規的醫美機構均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對於醫美流程和執業醫師的把關相對嚴格。
「如果做隆鼻,你要經過面診、體檢這些流程。我們的醫生都有資質,尤其是隆鼻,做手術的醫生不可能開玩笑。」北京國貿地帶一家醫美診所的面診人員1月8日對記者說。另有一家全國連鎖的醫療美容醫院工作人員向記者稱,其醫院對醫生選拔要求很高,專家醫生都有執業醫師資格。不過,這並不意味擁有資質的醫美機構完全合規。
記者在多個整形APP檢索發現,醫師執業證書中的「執業地點」與其所屬醫美機構不一致的現象較為普遍。例如,前述醫美診所在某整形APP上傳了三位醫師信息,其中兩位醫師執業證書中的「執業地點」與該診所名稱不符,另一位醫師執業證書的「執業地點」僅顯示為「北京」。北京另外一家醫美診所的4位醫師中,也有一位醫生執照中的「執業地點」與該診所名稱不符。另據媒體報導,貴州女孩隆鼻致死事件的涉事醫院旗下亦有醫師有相同情況,廣州市衛計委工作人員向媒體表示,執業醫師執業證書中的「執業地點」必須根據執業醫師工作的變動辦理變更。
2018年5月發布的《中國醫美「地下黑針」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或將突破萬億元大關。但在市場規模快速躍進的同時,合規醫生的匱乏日益明顯——根據相關數據,中國近1.7萬左右的醫美醫生持有執照,無執照的從業者則達15萬人。MobData研究院分析報告稱,位於產業下遊的醫美機構行業尚處於整合期,競爭激烈,集中度較低。消協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受理整形服務投訴388件,受理醫療服務投訴件數則為359件;受理醫療美容服務投訴2459件,在美容、美發投訴總件數中佔比30%。
「黑皮書」則顯示,在中國一家黑診所年平均獲利100萬元,一旦因非法行醫被查出,基本只會被罰沒醫療器械,平均處罰金在1至2萬元,違法成本極低 。
一般非法醫美機構隱蔽性極高,90%藏身於美容院、美甲店等常見的生活美容機構中,一些私人工作室更是隱藏在普通小區裡,更有甚者可以直接去顧客家中甚至旅館裡進行手術。
據《2017中國醫美行業黑皮書》統計顯示,中國黑診所數量已超60000家,是正規診所的6倍;黑診所年手術量為正規診所的2.5倍,超2500萬例。每年黑診所約發生4萬起醫療事故,手術感染、疤痕嚴重等問題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