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一個危險指數爆表的「隱匿殺手」,從一枚小腫塊逐漸進階成惡性腫瘤,作案目標也從中老年人擴散至年輕女性。
它的出現,讓每個女性都戰戰兢兢。
點擊播放 GIF 0.3M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專家,告訴你如何識別乳腺癌的危險面孔,並為不同年齡女性指出篩查重點。
受訪專家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醫師 徐兵河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胸外科兼乳腺外科主任 王遠東
乳腺癌,正盯上年輕人
2019年8月2日,《腫瘤外科學年鑑》在線發表了梅奧醫學中心的一項研究報告,分析了青少年和年輕成人乳腺癌患者的人口統計學因素、腫瘤因素和治療因素。
該研究根據2010~2015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全國癌症資料庫(NCDB)對46,265名0~3期乳腺癌AYA患者進行了回顧分析,並將這些患者與169,423名年齡在40至49歲之間的乳腺癌患者進行了比較。
數據結果顯示:年齡越小,乳腺癌惡性程度相對越高。
根據網絡新聞和醫院病例,25歲女生得乳腺癌已經不稀奇,年輕女性患乳腺癌的病例變得更多了。
都市年輕女性壓力過大、精神持續緊張、長期熬夜,導致內分泌紊亂;不少上班族久坐不運動,工作遭遇壓力時,通過暴飲暴食來緩解,導致營養過剩;還有的女性凡事悶在心裡,或脾氣過於急躁、易怒,也會干擾內分泌系統;生育年齡過晚,這些都會增加患乳腺癌的機率。
乳腺癌為什麼會找上你
關於乳腺癌的發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大量的臨床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雌激素與乳腺癌的發生密不可分。
雌激素是一種生理性激素,一般是以相對恆定的速度或一定節律來釋放的,就像一輛勻速、平穩地行駛在公路上的汽車。這樣規律的運動一旦受到外界幹擾,激素水平正常的波動自然會被打亂。
女性一生經歷初潮、妊娠、哺乳、更年期幾個重要時刻,都伴隨著雌激素的變化。大多數人初潮的年齡為12~14歲;生育最佳年齡為25~35歲;更年期為45~55歲。
如果雌激素水平順應了這些變化,就不會給身體帶來異常影響。
但如果有人為或外在因素(如過度補充雌激素、不懷孕或不哺乳等)影響了這些階段,導致雌激素水平突然變化,就像原本平穩行駛的汽車突然猛踩油門或急剎車,會對車內的傳動系統造成衝擊損壞一樣,這種激素的驟然變化也會刺激乳腺上皮,誘發細胞惡變,導致乳腺癌。
12種「長相」的乳腺更危險
不論中年或年輕女性,一旦察覺以下12種高危表現的一種或一種以上,就可列入乳腺癌高危人群。
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別是患者的母親或姐妹曾患乳腺癌,在絕經前發病或患雙側乳腺癌。
月經初潮過早(12歲以前),閉經過遲(52歲以後)。
年齡超過40歲未孕或第一胎足月產在35歲以後。
曾患一側乳腺癌者,對側乳腺具有高危險因素,尤其病理診斷為小葉原位癌或多灶性癌者。
病理證實曾患乳腺囊性增生病,尤其含有活躍的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結構者。
有過多X線胸透或胸片檢查史者,但每年一次的體檢胸片或乳房鉬靶X線檢查不會增加乳腺癌風險。
曾患功能性子宮出血或子宮癌者。
肥胖症患者,尤其絕經後顯著肥胖或伴有糖尿病者。
長期大量使用外源性雌激素者。
有不良生活習慣者,如抽菸、喝酒、熬夜。
多次人工流產女性,或性生活混亂、長期性生活不和諧的女性。
心理壓力巨大、有巨大精神創傷者。
癌症的治療效果與發現早晚密切相關,了解以下12個徵兆,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到專科做進一步檢查。
1.厚腫塊
乳房組織突然增厚,可能是嚴重潛在病症,如乳葉原位癌或發炎性乳癌。
2.凹陷
有些人會注意到乳房下垂或凹陷,這可能是癌細胞被乳房組織「栓住」,向內推擠所致。
3.皮膚潰爛
極少數的乳癌病例是在皮下,會造成破皮或傷口。
4.發熱或發紅
若乳房感覺熱熱的,或有大面積發紅,可能是發炎性乳癌的跡象。
5.新增分泌物
乳頭一側自動分泌液體,棕色或透明色,可能是血漬,意味著乳房中的某種物質引起了刺激。
6.斑塊
皮膚變得坑坑窪窪、不平滑、出現皺摺,是發炎性乳癌的常見症狀。
7.凹凸腫塊
當乳房上出現局部腫塊、凸起或隆起都應就醫檢查。
8.靜脈曲張
這可能是癌細胞阻塞血管的徵兆。
9.乳頭內陷
可能是乳頭後方有硬塊導致乳頭內縮。
10.形狀或大小改變
乳房任何形狀或尺寸的變化,若不是和生理期有關,就該進行檢查。
11.橘皮皮膚
當皮膚出現如橘皮樣改變,可能是乳房組織體液累積所致。
12.肉眼看不見的腫塊
自我檢查有無乳房硬塊,癌症的腫塊大多感覺硬挺且不會移動,就像檸檬籽一般。
不同年齡的篩查重點
20歲起
每月做次乳房自檢
20歲以上的女性,每月做一次乳房自我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腫塊。
月經來潮後第9~11天是乳腺檢查的最佳時間,此時雌激素對乳腺的影響較小,乳腺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容易發現病變。
如何進行乳房自檢?
可以在家中的大鏡子前進行乳房自檢。首先視診,觀察乳房外觀,注意看看雙側乳房是否對稱,輪廓有無異常,皮膚是否有凹陷、顏色是否異常、有無橘皮樣等改變。
然後觸診,站立,手指併攏平摸,上臂伸過頭部查乳腺內半部,上臂垂下查乳腺外半部,從乳房上方順時針逐漸移動檢查,按外上、外下、內下、內上、腋下順序,仔細全面地檢查是否有腫塊,並壓迫乳暈,看是否有液體排出,觸摸腋窩和鎖骨上窩有無腫大的淋巴結。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指尖壓或擠捏,如果發現腫塊或其他異常要及時到醫院做檢查。
光養成自檢的好習慣還不夠,仍有可能因個人手法不正確而貽誤病情。只有自檢與定期去乳腺專科門診體檢相結合,才能死死地把惡性乳腺癌拒之門外。
這兩者相結合,是最經典有效的乳腺癌篩查方法,它可以幫助你儘早發現小於2釐米的腫塊,這時發現的乳腺癌一般不會是晚期的。
20~40歲
每3年做次乳腺檢查
一般情況下,建議20~40歲的女性每3年到醫院做一次乳腺檢查,在乳腺門診檢查時,醫生會在了解病史後,首先進行手檢,檢查雙側乳腺。
此外,常常還會結合影像學檢查,乳腺彩超對人體沒有損傷,對年輕女性、緻密型乳腺比較理想。
點擊播放 GIF 0.0M
40歲起
每年做次乳腺檢查
40歲以上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應每年檢查一次乳腺。
鉬靶照相是近年來國際上推薦的乳腺癌篩查的主要方法,可以發現臨床查體摸不到腫塊的乳腺癌,通常適用於40歲以上的女性。
此年齡段的女性乳腺對射線不敏感,受到的放射損傷有限,且乳腺密度相對較低,容易通過鉬靶照相發現異常。
必要時也可進行乳腺磁共振檢查,磁共振檢查可以發現多灶、多中心的小病灶,也不失為一種早期診斷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最後確診還將依據細胞病理學和組織病理學診斷,在臨床檢查發現異常的基礎上進行活檢,可用穿刺的方法,也可用外科手術的方法,一旦發現癌細胞就馬上採取治療。
若患者有乳頭溢液,還可開展一些針對乳頭溢液的檢查方法,如乳管鏡、乳腺導管造影、溢液細胞學塗片等。
本期編輯:張宇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