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吳軍華
■ 李菁雯
「60年前的8月,金門炮戰爆發,圍頭變成戰爭前線;60年後的8月,晉江向金門供水,兩岸共飲一江水。為什麼從『戰火』變『煙火』?歸根到底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8月17日,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出席了第五屆海峽兩岸(晉江金井·圍頭)七夕返親節開幕式,一句暖心的話道出了兩岸民眾的心聲。
當天,來自海峽兩岸的近300位姻親代表回到晉江圍頭,共同感受「家和兩岸親」的濃鬱親情。由福建省婦聯、泉州市婦聯、晉江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本屆海峽兩岸七夕返親節為期3天,是國臺辦2018年對臺交流重點項目和重點宣傳品牌。
提到兩岸通婚,就不得不提到「兩岸通婚第一村」——福建泉州市所轄的晉江市金井鎮圍頭村,距臺灣金門島僅5.6海裡,是祖國大陸距離金門島最近的地方。1958年,此地曾發生兩岸「八二三炮戰」。而如今,已有137位「圍頭新娘」嫁去臺灣,9位「臺灣新娘」嫁到圍頭,成為大陸與臺灣通婚最多的漁村,也成為「兩岸一家親」最鮮活有力的見證。
鄉情帶動親情,親情帶動愛情。隨著兩岸的和平交往,越來越多的兩岸新人結為連理,圍頭村上演了一幕幕跨越海峽的愛情故事。
「圍頭新娘」做兩岸和平使者
盈盈一水間,攜手共白頭。
「兩岸婦女素來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福建省婦聯副主席包方如是說,返親節是兩岸交流交往的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線,已成為兩岸姐妹暢敘親情、兩岸家庭交流互動,特別是「圍頭新娘」返鄉尋根的盛會。自2010年起,晉江突出圍頭村地域特色和「圍頭新娘」這一群體特徵,每兩年舉辦一屆圍頭七夕返親節。
一邊回味著家鄉水的甘甜,一邊忙著盛裝打扮回娘家。隨著本屆返親節的舉辦,曾經「遠嫁」金門的圍頭新娘吳美雲攜夫帶子,在中國傳統的七夕佳節回到故鄉。跨越直線距離5.2海裡的返鄉路,不用再像以前需要上臺灣、飛香港、經廈門舟車勞頓了,曾經咫尺「遠嫁」的圍頭新娘們,成為兩岸民間交流、交往的和平使者。
吳美雲從小在一個貧困家庭中長大,父母靠耕種農作物收取微薄的工錢,把姐弟三人拉扯長大。小時候的她總是盼望著早點長大,早點賺錢來減輕父母肩上的重擔,生活的點滴艱辛,她都看在眼裡卻無能為力,直到認識了丈夫,生活才慢慢開始改變。經過20多年的磨合,吳美雲已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
「嫁到臺灣,生活習慣沒多少差異,很快就能適應,只是當時想家,就會偷偷跑去屋頂望天流淚。現在,兩岸來往很方便,我每年要回圍頭3次。」說起和丈夫的緣分,吳美雲認為很是奇妙。那時,公公來到大陸遊玩,借宿在圍頭村的某位朋友家中,想家時,就坐到海岸邊望海。岸邊有一間朝王廟,一位鄰居剛好去廟中拜拜,就不由得跟吳美雲公公聊起天來,那時候,村裡的姑娘正盛行嫁到臺灣、金門,鄰居便問公公家中可有兒子未娶,一去一來之間,終促成先生來大陸與其相親。相親完第二天就訂婚了,吳美雲回憶道,那已經是1995年的事了。
「一灣淺淺的海峽割不斷兩岸血脈相通,現在,金門更是喝上了家鄉的水。民間這種手連手、心連心的交流態勢持續發展下去,我們一定能迎來兩岸統一的那一天。」吳美雲期盼道。
回想起當初踏出圍頭遠嫁臺灣的情景,李幼清也是記憶猶新。一日午後,舅舅跑來串門,說有位臺商在石獅經商,他兒子想在這裡娶親,舅舅提議,要不然去相親看看。那時她心想,臺灣這麼陌生的地方,母親應該不放心她嫁到那麼遠的地方,不過,那時常聽起村裡的長輩提及誰誰家的女兒嫁去臺灣了,嫁過去後還不錯,多少可以幫助到家裡的生活。於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情,李幼清跟著舅舅及媒人去體會何謂相親。
經過兩年的交往,她終於踏上嫁往臺灣的道路。「永遠都記得,要去臺灣的那天,家人對我說的一句『家裡的大門永遠為你開著!』」剛來臺灣,李幼清最怕過節,想念親人時,便偷偷躲起來哭。這時,先生會像小丑般逗她開心,讓她更快適應臺灣新生活,先生也常常主動打電話回娘家關心她的母親和家人,讓她備受感動。
有了先生家人做後盾,李幼清更快融入了新的生活,開始接觸一些同樣是晉江金井圍頭遠嫁到臺灣的姐妹們,她們彼此交流在臺灣婚姻家庭中遇到的生活點滴。後來,經過姐妹們的集思廣益,在臺灣苗慄縣成立了臺閩新住民愛心關懷協會,更深入地去輔導與關愛遠嫁來臺的姐妹們,不定時舉辦家庭聯誼,關心遠嫁在臺灣的新娘家庭對陌生環境的適應並適時幫助,會員已遍布臺灣寶島北、中、南部各個角落,各行各業。
「姻緣」帶動兩岸密切往來
從1992年圍頭姑娘洪雙飛嫁去金門開始,兩地因地緣帶動起的商緣又成就了姻緣佳話。改革開放以來,圍頭村與金門、澎湖等地,民間經貿交流也日漸密切。婚後的「圍頭新娘」們分布在兩岸各地,從事服裝、養殖、旅遊、民宿等行業,有的在臺灣發展後,又看好大陸市場,進而西進發展。
「圍頭新娘」不僅是兩岸親情的紐帶,還促成了兩岸在產業上的許多對接合作。返親節也不再僅僅是「圍頭新娘」們回娘家的日子,而是圍頭村對外展示自己的一個窗口。本屆返親節的開幕式上,圍頭村被授予「福建省基層對臺交流示範點」牌匾。臺灣晉江商會婦女聯合會、晉江市對臺婦女兒童服務中心也同時授牌成立。
晉江市市長張文賢表示,今年的七夕返親節更加突出文化元素,豐富了活動內涵,包括海峽兩岸閩南文化親子配音大賽配音展示的「家+文化」圓夢大會、閩南非遺手工DIY等海峽兩岸親子嘉年華,還有助力大學生創客創業夢想的海峽兩岸學子青年文化交流夏令營……「積極創造更好的條件,提供更多的平臺,推動民間交流更加緊密、更加頻繁,讓兩岸同胞常來常往、越走越親。」
「以前想過,有一天金門與圍頭的來往應該不會有什麼障礙。只是沒想到,現在,金門與圍頭的密切程度,幾乎分不開了。」洪雙飛告訴記者,定居金門之初,逢年過節,只要有熟人到圍頭,她就大包小包往娘家捎東西,有金門特產貢糖、金門高粱酒、老媽喜歡穿的拖鞋,還有老媽愛喝的阿里山茶,恨不能把什麼都帶回家。而如今,倒是回金門婆家時,她需要幫忙拎上大包小包,「金門那邊開服裝店的姐妹,都是回家鄉進貨。」
「每個遠嫁的姐妹都有個使命,那就是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閩南優秀的家風文化,用心經營好家庭,實現家和兩岸親。」李幼清驕傲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