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返親節 家和兩岸親

2020-12-22 中國婦女報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吳軍華

■ 李菁雯

「60年前的8月,金門炮戰爆發,圍頭變成戰爭前線;60年後的8月,晉江向金門供水,兩岸共飲一江水。為什麼從『戰火』變『煙火』?歸根到底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8月17日,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出席了第五屆海峽兩岸(晉江金井·圍頭)七夕返親節開幕式,一句暖心的話道出了兩岸民眾的心聲。

當天,來自海峽兩岸的近300位姻親代表回到晉江圍頭,共同感受「家和兩岸親」的濃鬱親情。由福建省婦聯、泉州市婦聯、晉江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本屆海峽兩岸七夕返親節為期3天,是國臺辦2018年對臺交流重點項目和重點宣傳品牌。

提到兩岸通婚,就不得不提到「兩岸通婚第一村」——福建泉州市所轄的晉江市金井鎮圍頭村,距臺灣金門島僅5.6海裡,是祖國大陸距離金門島最近的地方。1958年,此地曾發生兩岸「八二三炮戰」。而如今,已有137位「圍頭新娘」嫁去臺灣,9位「臺灣新娘」嫁到圍頭,成為大陸與臺灣通婚最多的漁村,也成為「兩岸一家親」最鮮活有力的見證。

鄉情帶動親情,親情帶動愛情。隨著兩岸的和平交往,越來越多的兩岸新人結為連理,圍頭村上演了一幕幕跨越海峽的愛情故事。

「圍頭新娘」做兩岸和平使者

盈盈一水間,攜手共白頭。

「兩岸婦女素來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福建省婦聯副主席包方如是說,返親節是兩岸交流交往的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線,已成為兩岸姐妹暢敘親情、兩岸家庭交流互動,特別是「圍頭新娘」返鄉尋根的盛會。自2010年起,晉江突出圍頭村地域特色和「圍頭新娘」這一群體特徵,每兩年舉辦一屆圍頭七夕返親節。

一邊回味著家鄉水的甘甜,一邊忙著盛裝打扮回娘家。隨著本屆返親節的舉辦,曾經「遠嫁」金門的圍頭新娘吳美雲攜夫帶子,在中國傳統的七夕佳節回到故鄉。跨越直線距離5.2海裡的返鄉路,不用再像以前需要上臺灣、飛香港、經廈門舟車勞頓了,曾經咫尺「遠嫁」的圍頭新娘們,成為兩岸民間交流、交往的和平使者。

吳美雲從小在一個貧困家庭中長大,父母靠耕種農作物收取微薄的工錢,把姐弟三人拉扯長大。小時候的她總是盼望著早點長大,早點賺錢來減輕父母肩上的重擔,生活的點滴艱辛,她都看在眼裡卻無能為力,直到認識了丈夫,生活才慢慢開始改變。經過20多年的磨合,吳美雲已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

「嫁到臺灣,生活習慣沒多少差異,很快就能適應,只是當時想家,就會偷偷跑去屋頂望天流淚。現在,兩岸來往很方便,我每年要回圍頭3次。」說起和丈夫的緣分,吳美雲認為很是奇妙。那時,公公來到大陸遊玩,借宿在圍頭村的某位朋友家中,想家時,就坐到海岸邊望海。岸邊有一間朝王廟,一位鄰居剛好去廟中拜拜,就不由得跟吳美雲公公聊起天來,那時候,村裡的姑娘正盛行嫁到臺灣、金門,鄰居便問公公家中可有兒子未娶,一去一來之間,終促成先生來大陸與其相親。相親完第二天就訂婚了,吳美雲回憶道,那已經是1995年的事了。

「一灣淺淺的海峽割不斷兩岸血脈相通,現在,金門更是喝上了家鄉的水。民間這種手連手、心連心的交流態勢持續發展下去,我們一定能迎來兩岸統一的那一天。」吳美雲期盼道。

回想起當初踏出圍頭遠嫁臺灣的情景,李幼清也是記憶猶新。一日午後,舅舅跑來串門,說有位臺商在石獅經商,他兒子想在這裡娶親,舅舅提議,要不然去相親看看。那時她心想,臺灣這麼陌生的地方,母親應該不放心她嫁到那麼遠的地方,不過,那時常聽起村裡的長輩提及誰誰家的女兒嫁去臺灣了,嫁過去後還不錯,多少可以幫助到家裡的生活。於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情,李幼清跟著舅舅及媒人去體會何謂相親。

經過兩年的交往,她終於踏上嫁往臺灣的道路。「永遠都記得,要去臺灣的那天,家人對我說的一句『家裡的大門永遠為你開著!』」剛來臺灣,李幼清最怕過節,想念親人時,便偷偷躲起來哭。這時,先生會像小丑般逗她開心,讓她更快適應臺灣新生活,先生也常常主動打電話回娘家關心她的母親和家人,讓她備受感動。

有了先生家人做後盾,李幼清更快融入了新的生活,開始接觸一些同樣是晉江金井圍頭遠嫁到臺灣的姐妹們,她們彼此交流在臺灣婚姻家庭中遇到的生活點滴。後來,經過姐妹們的集思廣益,在臺灣苗慄縣成立了臺閩新住民愛心關懷協會,更深入地去輔導與關愛遠嫁來臺的姐妹們,不定時舉辦家庭聯誼,關心遠嫁在臺灣的新娘家庭對陌生環境的適應並適時幫助,會員已遍布臺灣寶島北、中、南部各個角落,各行各業。

「姻緣」帶動兩岸密切往來

從1992年圍頭姑娘洪雙飛嫁去金門開始,兩地因地緣帶動起的商緣又成就了姻緣佳話。改革開放以來,圍頭村與金門、澎湖等地,民間經貿交流也日漸密切。婚後的「圍頭新娘」們分布在兩岸各地,從事服裝、養殖、旅遊、民宿等行業,有的在臺灣發展後,又看好大陸市場,進而西進發展。

「圍頭新娘」不僅是兩岸親情的紐帶,還促成了兩岸在產業上的許多對接合作。返親節也不再僅僅是「圍頭新娘」們回娘家的日子,而是圍頭村對外展示自己的一個窗口。本屆返親節的開幕式上,圍頭村被授予「福建省基層對臺交流示範點」牌匾。臺灣晉江商會婦女聯合會、晉江市對臺婦女兒童服務中心也同時授牌成立。

晉江市市長張文賢表示,今年的七夕返親節更加突出文化元素,豐富了活動內涵,包括海峽兩岸閩南文化親子配音大賽配音展示的「家+文化」圓夢大會、閩南非遺手工DIY等海峽兩岸親子嘉年華,還有助力大學生創客創業夢想的海峽兩岸學子青年文化交流夏令營……「積極創造更好的條件,提供更多的平臺,推動民間交流更加緊密、更加頻繁,讓兩岸同胞常來常往、越走越親。」

「以前想過,有一天金門與圍頭的來往應該不會有什麼障礙。只是沒想到,現在,金門與圍頭的密切程度,幾乎分不開了。」洪雙飛告訴記者,定居金門之初,逢年過節,只要有熟人到圍頭,她就大包小包往娘家捎東西,有金門特產貢糖、金門高粱酒、老媽喜歡穿的拖鞋,還有老媽愛喝的阿里山茶,恨不能把什麼都帶回家。而如今,倒是回金門婆家時,她需要幫忙拎上大包小包,「金門那邊開服裝店的姐妹,都是回家鄉進貨。」

「每個遠嫁的姐妹都有個使命,那就是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閩南優秀的家風文化,用心經營好家庭,實現家和兩岸親。」李幼清驕傲地說。

相關焦點

  • 七夕當天,福建廣電開啟24小時慢直播,帶你雲告白...
    點擊播放 GIF 0.0M帶你看,圍頭七夕返親節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的「鵲橋」晉江金井鎮圍頭村號稱「海峽第一村」,這裡是海峽兩岸靠得最近的地方,距金門才5.2海裡;這裡是最先在海上發起「小三通」的地方,由「小三通」帶來了海峽兩岸的「大三通」;這裡是海峽兩岸通婚最密集的地方,有148對跨越海峽的姻緣。
  • 特寫|「兩岸通婚第一村」變遷:從「嫁出去」到「娶進來」
    當前海峽兩岸關係風雲變幻,距離金門僅5.2海裡的福建晉江金井鎮圍頭村卻歡聲笑語。8月25日,第六屆海峽兩岸(晉江金井·圍頭)七夕返親節在此舉行,來自兩岸的聯姻家庭通過網絡直播方式實現「雲上鵲橋」,講述海峽兩岸割不斷的愛情、親情和鄉愁。晚上7點,在漂亮的月亮灣沙灘,兩岸聯姻家庭共放水燈,為兩岸和平祈福,場面動人。
  • 高甜告白 瀏陽煙花七夕全國各地夜空中書寫「情書」
    人民網長沙8月27日電 8月25日,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佳節前後,瀏陽焰火在全國各地的夜空書寫下炙熱「情書」,高甜告白,濃情蜜意漫天席捲。在如此爛漫的良辰美景下,情侶們告白、擁吻…… 七夕鵲橋度良辰,海峽兩岸話佳期。25日,第六屆海峽兩岸(晉江金井·圍頭)七夕返親節舉行,兩岸近百個家庭相聚雲端,共赴浪漫的「雲上鵲橋會」。福建泉州月亮灣,77對海峽兩岸返鄉愛人在海邊焰火下溫情相擁,描繪出這個七夕最深情浪漫的畫面。 這場主題焰火,由瀏陽金生紅鷹煙花傾情奉獻。
  • [兩岸40年]風雨同舟,不忘初心
    憶往昔家國往事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如一股暖風吹過海峽,吹皺了鬱結的鄉愁,吹融了堅硬的寒冰,吹開了兩岸關係發展史的新頁。之後大陸方面一直積極採取各種措施,推進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領域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係開創和平發展的嶄新局面。
  • 芝加哥梅氏總公所舉辦「慶賀雙親節」晚宴(圖)
    芝加哥梅氏總公所舉辦「慶賀雙親節」晚宴(圖)
  • 兩岸七夕牽手 客家版「非誠勿擾」高雄上演
    昨(13日)晚,2013海峽兩岸七夕牽手會「寶島客家歡」壓軸晚會,在寶島臺灣甜蜜登場。兩岸數百名單身青年在高雄相聚、放歌,一出客家版的「非誠勿擾」,讓他們玩得盡興,彼此間結下深厚友誼。據臺海網報導,海峽兩岸七夕牽手會12年來,首次在高雄舉辦。過去12年裡,累計有上萬人次參加過豐富多元的聯誼活動。七夕牽手會已經成為福建乃至大陸美譽度甚佳、影響力頗高的兩岸民間交流品牌,成就了不少兩岸青年聯姻佳話。今年,客家情緣寶島再續。
  • 2020海峽兩岸七夕牽手會昨日登場
    回到龍威基地之後,好戲才真正開始,海峽導報七夕牽手會「全城熱戀派對」正式登場。「穿針引線」、「拋繡球」、「月老牽線」等海峽導報「七夕傳統遊戲」輪番上陣。現場溫馨浪漫。在互動遊戲中,前來參與活動的青年男女們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2020海峽兩岸七夕牽手會由福建日報、海峽導報、思明區臺港澳辦主辦,龍威基地、E部落協辦。今年,海峽兩岸七夕牽手會進入第19屆。
  • 從送炮彈到送好水 晉江圍頭村見證海峽兩岸滄桑巨變
    它是大陸距金門最近的漁村,被海內外譽為「海峽第一村」,這裡是1958年8月23日海峽炮戰的爆發地,也是海峽兩岸通商橋頭堡、海峽兩岸通婚第一村。上世紀90年代以來,137位「圍頭新娘」嫁到對岸,亦有9位「臺灣新娘」落戶圍頭。從戰爭到和平,從通婚到通水,圍頭村民們見證了海峽兩岸之間的滄桑巨變。
  • 海峽兩岸近200位單身青年七夕相聚高雄
    海峽兩岸近 8月13日晚,來自海峽兩岸的近200位單身青年相聚臺灣高雄。他們分別來自福建龍巖客家縣市及廈門、漳州的百餘位單身青年,與專程前來的百位臺灣同齡人,共同聚集到高雄淨園休閒農場「七夕」牽手晚會現場。
  • 宋楚瑜喊話蔡英文:兩岸一家親 讓臺商返家過年吧
    摘要:「兩岸一家親,有什麼不能坐下來談的?」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1月31日表示,他提醒蔡當局好好坐下來,就春節疏運問題和大陸討論一下,這件事可以「堅持中有彈性,彈性中有原則」,讓大家可以平平安安回家過年。
  • 兩岸56對新人將在臺中過七夕 婚宴費用全免
    中新網8月2日電 據臺灣媒體報導,本月十六日是七夕節,首場兩岸集體婚禮將在福華飯店登場,號召兩岸共五十六對新人共度七夕。臺中市樂芙婚禮創意工作室項目經理黃琇榆說,該集團與浙江寧波的梁祝文化公園合作,將連辦過五屆的「梁祝愛情節」活動移師臺中,將在七夕當天舉辦兩岸集團婚禮,由寧波瀛洲區區長及臺中市長胡志強證婚,新人參加婚禮及婚宴費用全免。據悉,目前大陸開放報名兩周後二十對名額已經曝滿,臺灣還有三十六對名額。此外,臺中市各餐飲飯店業者也紛推促銷項目搶發「愛情財」。
  • 信俗文化牽起「兩岸一家親」
    (臺海觀瀾)信俗文化牽起「兩岸一家親」中新社福建寧德1月7日電 (記者 葉茂)在福建,媽祖、陳靖姑、閩王、開漳聖王等眾多與臺灣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信俗文化,已經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的橋梁與紐帶。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臨水宮祖廟住持黃光輝7日告訴中新社記者,圍繞「千年臨水情·兩岸一家親」,該宮今年將經常性地邀請臺灣青年來交流走訪,了解大陸發展環境和歷史文化,進一步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古田是陳靖姑文化的發祥地,古田臨水宮是全球奉祀「順天聖母」「婦女兒童保護神」陳靖姑的宮廟的祖廟。
  • 感恩父母 曼城佛光山慶雙親節
    曼城佛光青年與善童學園小菩薩精心準備歌曲與手語,用歌聲表達對父母的愛小菩薩為父母獻上由青年團折的紙花,獻上對父母的愛曼城佛光青年特地舉辦雙親節,讓許多父母一同出席,場面溫馨感人曼城佛光青年特地舉辦雙親節,讓許多父母一同出席,場面溫馨感人佛教在線海外訊  3月6日適逢英國母親節,有別於只慶祝母親節,曼城佛光青年特地舉辦雙親節,邀請許多父母一同出席,讓孩子學習感恩父母及發揚中國孝道精神,場面溫馨感人。
  • 兩岸一家親 哪有標籤化?
    臺北市長柯文哲說「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被標籤化,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昨表示,「九二共識」是事實,哪有什麼標籤化,兩岸有「九二共識」,才有和平往來,對臺灣無傷,對兩岸有幫助,什麼叫做標籤化?    吳敦義反問,柯文哲講「兩岸一家親」其實是跟著「誰」講?
  • 追本溯源尋初心 第九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開幕
    10月26日上午,第九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在固始縣根親文化公園開幕。中國僑聯、河南省市領導,臺灣、香港、福建等地區的政商代表,新聞媒體朋友以及來自海內外的各姓氏宗親代表共250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本屆文化節由中國僑聯指導,河南省僑聯支持,信陽市僑聯和固始縣人民政府主辦。
  • 漳州:兩岸一家親 金門和澎湖的宗親回祖地謁祖
    ­  盧經忠諫府位於青陽村的一個大山深處,它創建於清初,又稱盧氏家廟,是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崇禎七年,青陽盧氏六世祖盧經任河南道監察御史,因忠言直諫彈劾皇叔被下獄。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赴臺的盧氏後人也會時常回來祖地拜祖省親。­  「我們這次的團是金門和澎湖的宗親,回祖地謁祖,這次來已經是第四次了。兩崖的盧氏宗親一直保持非常良好的宗親情誼,都有在聯繫。盧氏一家親,血脈是相連的。」金門盧氏宗親會理事長盧懷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