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宗教:不講信不信、只問靈不靈

2020-12-16 善書生

福建有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我去那旅遊的時候,真的是大開眼界。在小小的泉州,佛教的開元寺、道教的玄妙觀、儒教的孔廟,還有基督教堂、天主教堂、清真寺、關帝廟、天后宮等等,各種宗教建築至今保存完好,就像一個宗教博物館!可以說,泉州在宋朝和元朝的重要性,跟今天的上海差不多。當年,船來人往,熱鬧非凡,佛教徒、道教徒,還有基督徒、穆斯林,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共同生活在這個城裡,和諧相處,其樂融融。

在信仰結構中,儒、道、佛三家,總體來看也是各安其位、和平共處。放到全世界來看,這其實是個挺獨特的現象。

為什麼會這樣呢?

三家合流

要解開這個秘密,首先我要告訴你的,是中西方宗教的一個區別:總體來說,西方的主要宗教是一神教,中國宗教是多神教。

西方的主要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大都屬於一神教。這幾個宗教都認為,只有自己的神是唯一的真神。

相反地,中國人的信仰世界是一個多神共治的世界,儒家的孔子、佛教的觀音、道教的太上老君, 彼此之間可以相安無事,可以放在一個寺廟裡面一起祭祀。在中國人看來,各路神仙並不衝突,他們共同主宰著這個世界。

你看,中國人的信仰是一整套互補的結構。這個結構,就是在儒、道、佛三家合流中形成的。它們之間既競爭,又相互融合,在宗教上可以說是聯合執政!

在民間,儒、道、佛三家為了吸引信眾,互相借鑑,它們的面目越來越相像,彼此之間的界限也變得越來越模糊。比如,你經常看到的關帝廟,這個關公手裡拿的是儒家的經典《春秋》,同時又是佛教的守護神,也是道教的神仙。關帝這個神身上就同時具有儒、道、佛三家的元素。

為什麼中國的宗教跟西方發展的方向不一樣,能夠三家合流呢?

這就要提到中國宗教研究的權威學者楊慶堃教授的一個著名觀點了,他說,中西宗教的性質不一樣,西方的宗教是制度性宗教,而中國的宗教呢,是分散性宗教。

什麼叫制度性宗教?最典型的就是基督教。基督教從成為羅馬國教開始,它跟世俗生活之間就有明確的界限。國王管人間的世俗事務,教會管個人的靈魂信仰。宗教有獨立的信仰觀念、宗教儀式和組織結構,和一般社會中的家庭、社團和政治權利等等涇渭分明。

但中國正好相反,是一種分散性宗教。意思說,宗教就是世俗生活的一部分,和人們的生活網絡糾纏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宗教以一種分散性的形態,深刻地鑲嵌在社會和政治的結構當中。你想想,祖宗崇拜不是跟家族制度相關嗎?每個行業不是都有自己膜拜的保護神嗎?比如木匠都膜拜魯班、做生意的都供奉關公。

即使是佛教和道教,雖然也有正式的宗教組織,但也不像西方的教會那樣獨立,佛教和道教和國家權力糾纏不清。皇帝可以介入宗教事務,為各種寺廟欽定級別高低。宗族和民間信仰也是通過朝廷的恩準,讓膜拜祖先或者神靈符合國家意識形態,跟國家權力攀上關係。難怪,香港著名的學者柯大衛教授有一個洞見:中國人對國家的認同,是對祖宗和神靈磕頭磕出來的!

神人互惠

你想想,中國的神仙是不是管的事特別多、特別細。你周圍可能也有朋友,逢年過節會去廟裡燒香拜佛,求各路菩薩天神,保佑家人平安、升官發財。這些願望,是不是都特別實在?假如他們的願望實現了,他們就會覺得神顯靈了,這就得去還願,感謝神的庇護。

如果沒有實現呢,說明這家的神不靈,那就換一個廟唄。我告訴你一個民國期間的真實故事。大學者胡適,家裡有一個僕人本來是信佛教的,胡適有一天突然發現他改去教堂了,就問怎麼回事。僕人回答說:先生,大家都說現在耶穌比觀音更靈驗,我就改信基督了!

你現在明白了吧,中國人信神的態度,不是信不信,而是靈不靈。也就是說,中國的宗教不是「信」的宗教,而是「報」的宗教。雖然道教中也有「報」,但是這個觀念能夠深入人心,主要是佛教的作用。

「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因果報應。一個人的存在,就是一連串的因果造成的。你死後究竟是往生極樂,還是下地獄,要看你在現世裡面究竟是為善呢還是作惡,這就叫「善惡到頭應有報」。

「報」還有第二層意思,就是回報。人和神的關係,是互利互惠的。人需要神的庇護,神也需要人的供奉。在這種關係裡,神為了得到信眾的承認,甚至還要相互競爭,表現自己最有神力。這是不是和基督教的上帝很不一樣?

另一方面,人們也會更願意供奉那些更靈驗的神,為他們修更大的造像、更多的廟宇。一個神如果口碑好,就會進入良性循環,一直保持活力,在文化中綿延,比如到今天依然香火旺盛的觀音菩薩。但是,一個神如果辦不好事,口碑不好了,可能就會香火越來越差,最後會從文化中消失。

在中國老百姓看來,祭祀神,神就會回報你。這就是給人希望啊。在一切都不確定的亂世裡面,人靠什麼活下去?就是希望。儒家給百姓希望嗎?孔廟裡面的聖人個個都好嚴肅,不會承諾你什麼,所以平民百姓不會去拜孔廟。但是,只要你虔誠地供奉菩薩和神仙,他們就會讓你心想事成。這就是希望,哪怕是虛幻的,也是百姓的生活永遠不能缺少的。

這種信神的方式,基督徒就絕對接受不了。在他們看來,誰能最終得到救贖?一定是對上帝絕對虔誠的信徒啊。《聖經》裡面的約伯,就是一個對上帝最虔誠的人。上帝派魔鬼來考驗約伯的忠誠,讓他傾家蕩產、死去活來,但約伯對上帝的信仰,始終沒有動搖。在基督教看來,真正的信徒絕對不是因為神人互惠才信仰上帝,因信稱義,你有信仰,你才得救成為義人。

而中國宗教呢,重要的不是你信什麼,而是你怎麼信。信什麼是對象問題,怎麼信呢,是方式問題。方式對了,對象就不重要了。這個對的方式,就是祭祀。

儒家的宗教作用最重要的體現就在祭祀。佛道兩教以及後來出現的各種千奇百怪的民間信仰,雖然各自崇拜的神靈不同,教義也千差萬別,但是它們的祭祀方式都是同構的,沒有本質差異。

至於你是否真的信神,哦,那真的不重要,孔子不是說「祭神如神在」嘛!只要你以敬畏的態度行禮如儀了,神仿佛就在那裡,會保佑你了!

你想,所謂儒、道、佛三家合流,合流在哪裡?就是同構的祭祀方式嘛。你去逛孔廟、佛教或者道教的廟,雖然供奉的神不一樣,但是感覺都差不多,跟進入教堂的感覺肯定不一樣。中國的宗教場所,經常充滿了煙火氣。越是香火旺的地方,越是紅塵滾滾!

中國的儒、道、佛為什麼最終能夠實現三教合流?假如三家像西方一神教那樣在乎誰的神是真神的話,很可能打得頭破血流。中國人的信仰,講究神人互惠,所以也就更重視的儀式,只要信的方式對頭了,就OK了!

經過上千年儒道佛三家的互相融合,中國宗教最終在祭祀方式上實現了統一,雖然各自祭祀的神不一樣,但在信仰的方式上合流了。這就是中國人和西方人的信仰差別,這和中國宗教有分散性和實用性這兩個特點密切相關。

相關焦點

  • 易中天談宗教和信仰
    以下內容根據易中天在中國科技大學演講整理:中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我的結論是沒有。為了證明這個結論,我們講邏輯講證據,我們是不是真的沒有宗教沒信仰呢?我們必須給宗教和信仰下一個定義。什麼叫宗教?宗教就是以信仰為中心的一整套價值體系和行為規範,以及生活方式。宗教的核心是信仰。什麼是信仰?
  • 中國特有的燒香文化——篤信求神問佛,卻沒有宗教信仰
    至宋代,工業上隨著制香工業的發展,宗教上三教融合,燒香之俗,也便御風而行,為大家一致崇尚,全國上下形成了一股「燒香之風」。奇特的祖先信仰中國人並非是沒有信仰,他們的信仰相較於其他宗教顯得更直白些,那就是祖先信仰。古代中國的大戶人家未必家家有神像,但一定家家有祖先牌位。一般的普通老百姓,未必每個都會燒香拜佛,但一定個個清明要掃墓。即使是土生土長的道教神話之中的神仙,諸如李耳、李靖、楊二郎、閻王、玉皇大帝等等,為人之時都是有跡可循的,換而言之,他們都是祖先。
  • 靈則信、信則靈,功利主義就是我們的信仰特色
    反觀中國傳統宗教文化,當中也有很多迥異於西方宗教文化之處,而被西方人說得最多的一個話題,可能要數許多西方人認為中國人的信仰帶有很大的功利性,所謂靈則信,信則靈,與西方基督宗教「虔敬」的傳統不同。 的確,中國人有句老話,叫做「無事不登三寶殿」,心有所求,才到廟中求神拜佛,等心中的願望實現了,便再去「還願」。
  • 信則有不信則無的真相是什麼?
    信則有不信則無,那同一個事實到底是存在還是不存在呢?難道我們的信可以感動上天,讓不存在變得存在嗎?事實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嗎?這話明顯不科學啊!可現實當中這種現象又普遍存在,比如看似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信的人就能完成,不信的人就完成不了。
  • 正常的宗教信仰應該是與人無害的,信或不信,互信尊重就是了
    正常的宗教信仰應該是與人無害的,信或不信,互信尊重就是了無神論者是怎麼看待宗教信仰的呢?我不信上帝,不信真主,不信佛祖,但對於那些新的人,可以理解。與之相處,求同存異而已。她們不吃肉,但不攔我吃,我不焚香供燈,但也不阻她們焚香供燈。我不想去理解她們為什麼要信,更從來不辯解我為什麼不信。我認為,正常的信仰應該是與人無害的,信或不信,互信尊重就是了。如果自己信,就要強迫他人也信,不信就是異端,此種就是邪道了。我覺得榮格談神話的一句,可以拿來參考一下。
  • 為什麼那些宗教人士,都喜歡說「信則靈」,真得會信則靈嗎
    題記:讀經,信則靈,靈者心安;疑則悟,悟則通透。「信則靈」是句宗教式的老生常談,描述的是一種邏輯關係,是一種主觀給定式的邏輯關係,並不是客觀可驗證式的邏輯關係。「信則靈」之說大都被用來回答質疑,但是呢大多也是冰釋不了質疑的。
  • 釋淨空:念佛治病到底是靈不靈?
    大家對於念佛治病這件事都心存懷疑,因為現實中的確有靠念佛治好病的,但也有念佛治病不靈的,那念佛到底能不能治病大家心中都充滿了疑惑,很多同修的的佛弟子都聞問道過淨空法師這樣的問題。淨空法師是這樣回答的,眾生業感各不相同,念佛的心也不一樣,結果也是不一樣的從業感這個方面來講,假如一個人壽命不當終,即使在醫學上認定為必死之病,經過念佛消業,也能起死回生;假如一個人壽命已到,雖然念佛,也不能保證他不死啊。
  •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準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學佛之人一定要生死心切,學佛並且按照佛說的去做一定會有福報,但這不是最終目標,最終目標是了生脫死,是從無始無終的輪迴中解脫出來,是成佛。
  • 韓東屏 | 中國宗教活動的多元化和宗教勢力的上升是一件純粹的好事嗎?——對香港,深圳和廣州的宗教活動的考察
    她便想從宗教中尋找解脫。後來她的一個同事,邀請她去印度旅遊,她跟位這同事去參加印度教的法事,她一下就改信了克瑞師那。她並沒有講清楚,她為什麼信了克瑞師那。信克瑞師那讓她得到了什麼?她只是說她現在生活的很好。我問她結婚了沒有?丈夫是否也信克瑞斯那?她說丈夫不信。只她一個人信。我問她她天天到會所裡來,丈夫不在意嗎。她說她不在乎。我從來不知道中國人有信印度教的。這三個中國人讓我開了眼界。
  • 抽籤問事到底靈不靈?
    抽籤問事到底靈不靈? 自古以來,在民間都流傳著一種佔卜的方法,就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抽籤。在古代,抽籤與八卦相同,是判斷吉兇,問事的一種預測方法。其中的第幾籤的籤詩和其籤詩的典故內容,則是其判斷的依據。所以人們對於抽籤的場所是十分講究的,不惜千裡迢迢來到被大家口耳相傳的寶地,只為求上一籤,以求心安,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有不少人因為自身不便,不能親赴道觀等抽籤,於是便想找人去代抽,可是又顧及找人代抽會對結果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 這些人不信菩薩卻信鬼神,為什麼?這個「宗教」你可能沒聽過
    其實有個問題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放著佛教、道教、基督教等這些經義完備、信徒眾多,很有影響力的宗教不去信仰,偏偏特別虔誠地去迷信一些不知道由何人創建、不知道因何創建、甚至沒有一部成文經典的所謂「宗教」。
  • 為什麼有時候抄底的直覺靈,有時候的直覺不靈?
    老娘舅不是說這樣有什麼不對,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判斷的依據和出發點,個人化的視角和經驗是無法被取代的。老娘舅想做的是,從心理學的層面上幫大家八一八,為什麼直覺有的時候靈,有的時候不靈?
  • 釋淨空:這樣念「嗡、嘛、呢、叭、咪、吽」才會靈
    你會念就靈,你不會念不靈。不會念的人有口無心,這個不靈,會念的人是心口一如,口裡有阿彌陀佛,心裡有阿彌陀佛,這個靈,這個行念咒也一樣。念咒一定要有老師教導,咒屬於密法,咒講求三密相應,你只有口,沒有身,沒有意,三樣缺了兩樣,那個咒念得不靈;三個條件具足,這個咒靈。
  • 民間故事:好的不靈壞的靈!都說是烏鴉嘴,可你知道烏鴉嘴的由來嗎...
    二人也是半信半疑,不過二人同時做一個夢,又讓人不得不信!於是哥倆一商量,決定馬上撤走,老大心地好,說要通知一下村裡的人,老二不同意,一是感覺時間上要來不及了,自己家雖然就兄弟二人,但還要收拾些細軟,哪有那個時間,再說了這也不是什麼好事兒啊,人家也有人信與不信的,說了要是真的山崩了還好,萬一沒有發生,讓這一村的人在大雨裏白跑一圈,還不讓人罵死?
  • 為什麼信與不信不能結婚 | 推薦
    基督徒可否與不信的人結婚?不少青年的信徒或會問這個問題。這的確是一個嚴重及影響深遠的問題。不是說這個問題會影響救恩,因為人得救是因信稱義,不是靠行為。        然而,信徒與非信徒結婚,很大可能會影響他/她日後的屬靈生活及事奉。       與不信者結婚也是一個公開地違反神心意的壞榜樣,可能會絆倒其他信徒,令神的榮耀受損。
  • 你信不信有鬼神?來聽聽墨子講的鬼故事
    這是個老百姓總念叨的事兒,也是個自古爭論不休的話題。信其有的,言之鑿鑿,繪聲繪色;指其妄的,冷笑連連,呵之斥之;而大多數人,抱無可無不可的態度,遇挫時疑有——見了鬼了,逢喜時信無——天道酬勤。其實這樁公案在中國,延續了好幾千年,對此上心的人並不多,愛咋咋地。但大約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卻固執而堅定地認為有鬼。
  • 問靈十三載等一不歸人什麼意思 問靈十三載含義原句出處
    最近網友都在問問靈十三載等一不歸人是什麼意思?出自於哪裡?這邊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問靈十三載等一不歸人含義及原句出處。  問靈十三載等一不歸人原句出處  這句話出自小說《魔道祖師》,現在被拍成了電視劇叫做《陳情令》。
  • 《勝過宗教之靈》第十章 行走在持久的自由中
    喜樂會帶來一股能力的新氣流,是促使你前進的動力,但是它卻也最為宗教之靈所憎恨:因此,當宗教之靈運作時,牠總是竭力地要奪走你的喜樂。如今,牠既已被逐,神喜樂的閘門已對你重新大開,你就要進一步地活在神所賜的喜樂裡!這也是防禦宗教之靈再來盤據我們生命的最佳武器之一。這個真理不只應用於喜樂,照樣可以應用於聖強的其他果子當中。
  • 【信仰問答】葛培理:屬靈不信宗教,這是什麼意思?
    問:我朋友說她是屬靈的但不信宗教,你認為她是什麼意思?當我讓她與我一起去教會時她拒絕了,她說她不相信有組織的宗教。答:為什麼不找一天問問她,她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不是為了批評和審判她,只是因為你要知道她到底信什麼?這也許會為你與她分享你自己信仰的基督找到一個機會。我懷疑她已經在她的表達當中給了你一些關於她的意思的線索(順便說一句,這已成為當今常見)。一方面,她告訴你她對「有組織的宗教」不感興趣,這可能意味著任何教會或有組織的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