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問答】葛培理:屬靈不信宗教,這是什麼意思?

2020-12-10 基督教資訊平臺

問:我朋友說她是屬靈的但不信宗教,你認為她是什麼意思?當我讓她與我一起去教會時她拒絕了,她說她不相信有組織的宗教。

答:為什麼不找一天問問她,她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不是為了批評和審判她,只是因為你要知道她到底信什麼?這也許會為你與她分享你自己信仰的基督找到一個機會。

我懷疑她已經在她的表達當中給了你一些關於她的意思的線索(順便說一句,這已成為當今常見)。一方面,她告訴你她對「有組織的宗教」不感興趣,這可能意味著任何教會或有組織的聚會。拘句話說,她的「靈性」完全是私人的事(雖然她可能很享受與那些和她共享她的觀點的人在一起)。我懷疑她也把「靈性」當成一種感覺,一種與她所信仰的更高的屬靈力量合一的感覺。

然而,問題是罪使我們與上帝隔絕,她關於「靈性」的觀點沒有給罪和赦免留下餘地。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基督,因為耶穌來借著他在十字架上的死使我們可以被赦免。《聖經》說:「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提前2:5)

為你的朋友禱告,懇求上帝幫助你通過你的言語和你的生活,成為基督愛和平安的見證。事實上,她是在尋找上帝,上帝的應許是真實的:「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29:13)


文原載自「葛培理布道團」微信公眾號,本平臺蒙允轉載,不擁有版權。

相關焦點

  • 【信仰問答】葛培理:《使徒信經》是什麼?
    問:《使徒信經》是什麼?答:《使徒信經》雖然不是使徒所寫,卻是基督教會最古老的信經,是其他信徒遵循的基礎。其最常用的形式是: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使徒信經》最古老的形式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140年,,許多早期教會的領袖總結了他們的信仰,因為他們有一個為信仰護教的機會。(參提前6:1)2.這些陳述發展成為一個人在受洗時更標準的認信表達。信經不是《聖經》,但卻是信仰的一種偉大的簡明的教義提綱。「大公」這個詞意為「與普世教會相關」,在信經的原始版本裡用了這個詞。
  • 【信仰問答】葛培理:如何恢復聖誕節的本來意義呢?
    去年我決心再到聖誕節時不要再揮金如土,也不再忙忙碌碌的,然而時至今日我發現這根本無法做到。要怎樣做才能使聖誕節恢復其本來的意義,而不是成為激烈的商業競爭呢?答:我想會有無數的讀者對此深有同感,現如今節假日已成為忙碌和商業化的代名詞,我們甚至沒有時間停下來想想這個節日的意義是什麼。然而它本不應如此,也本無須如此。你可以一步步地減少聖誕節的壓力,並使其成為更具屬靈意義的時間。
  • 【信仰問答】葛培理:你覺得當代基督教音樂怎麼樣?
    近幾年無數的人歸向了基督,只要這些音樂帶來的信息是清潔和屬靈的,神會用這些音樂打開人們的心接受福音。同樣的在每個節日裡我兒子葛福臨開始在全世界舉辦福音布道會,值得慶祝的是他的兒子也願意舉辦福音布道會。我常常想到保羅的使命:向什麼樣的人我就做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 【信仰問答】葛培理:太忙沒法讀經禱告,該怎麼辦?
    (箴31:27)儘管很忙,每天也要抽出時間和神親近,這很重要。作為一位很忙的單親媽媽意味著你需要神給的智慧和力量。即使時間很少留一些時間為家庭和個人的事情禱告,並且讀經。不要忘記,神愛你,他希望每天遇見你,想要幫你的家庭建立屬靈的根基。為你的孩子禱告讀經,找到一個教會了解耶穌。
  • 【信仰問答】葛培理:可以請你向眾人以我為戒嗎?
    耶穌便用自己的方式開了他的眼睛;當撒瑪利亞婦人說:「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永遠不渴」耶穌立刻給了她生命的活水;當彼得禱告說:「主啊,救我」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了他。在你回應基督之前,必須要先承認你的罪惡和屬靈的需要。他來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悔改。上帝很多的應許都取決於人的條件:「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
  • 易中天談宗教和信仰
    以下內容根據易中天在中國科技大學演講整理:中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我的結論是沒有。為了證明這個結論,我們講邏輯講證據,我們是不是真的沒有宗教沒信仰呢?我們必須給宗教和信仰下一個定義。什麼叫宗教?宗教就是以信仰為中心的一整套價值體系和行為規範,以及生活方式。宗教的核心是信仰。什麼是信仰?
  • 【信仰問答】葛培理:我該如何向友人解釋「基督徒結婚之前要守貞」?
    他們認為這太不可思議了,甚至懷疑我哪裡出了問題。我該怎樣跟他們解釋我是基督徒想要保守自己直到結婚的時候。答:我願意站在你的立場上希望你不要動搖,不管別人理解還是不解。如果你是基督徒就不要在意別人做什麼,神讓你保持聖潔。聖經告訴我們:謹守,貞潔。(多2:5)為什麼神要讓我們以聖潔的方式生活?
  • 正常的宗教信仰應該是與人無害的,信或不信,互信尊重就是了
    正常的宗教信仰應該是與人無害的,信或不信,互信尊重就是了無神論者是怎麼看待宗教信仰的呢?我不信上帝,不信真主,不信佛祖,但對於那些新的人,可以理解。與之相處,求同存異而已。我不想去理解她們為什麼要信,更從來不辯解我為什麼不信。我認為,正常的信仰應該是與人無害的,信或不信,互信尊重就是了。如果自己信,就要強迫他人也信,不信就是異端,此種就是邪道了。我覺得榮格談神話的一句,可以拿來參考一下。大意就是當一個人在講述神話的時候,他不是一個人在說話,而是千萬個人在說話(指千百年來傳唱神話的人),正是因為神話,人類度過黑暗的童年時代。
  • 【信仰問答】葛培理:異端已經不具吸引力了嗎?
    他們失去了吸引力還是現在不是什麼大問題了?答:一些異端確實失去了吸引力,可能因為糟糕的宣傳或因為他們的帶領人去世。(異端常常依靠一個強有力的帶領人的個性來把他們聚在一起。一旦帶領人去世,他的追隨者常常漸行漸遠。)
  • 【信仰問答】葛培理:聖誕節的真正意義在於什麼?
    問:您認為聖誕節的真正意義在於什麼?在聖誕期間我能聽到很多諸如平安和良善之類的說法,然而聖誕僅僅是這些嗎?
  • 【信仰問答】葛培理:我們如何理解聖經無誤?
    答:「無誤」一詞意思是毫無虛假,沒有錯誤,聖經無誤指聖經所有的聲言敘述都是全然真實可信的真理。問:芝加哥聖經無誤宣言是什麼時候制訂的?大會提出的關鍵性議題是什麼?這為基督教界帶來了大覺醒,尤其是基督教福音派,許多派別斷言了聖經無誤的歷史性教條。大會在這件事上立場堅定。問:為什麼聖經無誤極具爭論?答:基督教的任何一個教義,無論是上帝論、罪論還是救贖論都來源於聖經。如果我們不相信聖經,我們就會失去信仰的根基。
  • 中國人不信仰宗教,中國人追求的是道!
    中國人一般是不信宗教的,為什麼呢?因為中國人從骨子裡就充斥著功利性的思想。在平日裡,國人和一些宗教裡面的「神」是互不幹涉,互不打擾,敬而遠之。但到了他無能為力,或者有求於「神」的時候,他就開始信神。他信神的什麼呢?他信神有能力幫他解決困難。
  • 【信仰問答】葛培理:為什麼要過聖誕節?
    問:昨天我9歲的兒子問我為什麼要過聖誕節,但是除了告訴他這是耶穌誕生的標誌以外,我不知道還可以跟他說些什麼。我應該怎麼回答呢?本文原載自「葛培理布道團」微信公眾號,本平臺蒙允轉載,不擁有版權。
  • 葛培理牧師生平簡介
    與此同時,從1950年到1954,葛培理也在主持他非常流行的廣播節目抉擇時刻。葛培理反對種族隔離政策,並且他在踐行自己的宗教宗旨的同時,也幫助改變了基督教基要派和福音派的觀念,教導他們以一種理解的姿態去看待聖經和當代世俗觀念上的同異。
  • 中國人沒「宗教信仰」?《易經》這本書告訴你,這才是我們的信仰
    ——《周易》西方人一直在質疑中國人沒有信仰。你如果說有,他會問你信仰哪個教?你如果說你不信教,那他就更理直氣壯:「你看,我就說你們中國人沒有信仰嘛。」在西方人看來,只有宗教,或者說只有基督教才是信仰,不信宗教就等於沒信仰。那中國人究竟有沒有信仰呢?
  • 中國基督教兩會負責人致唁電 哀悼知名牧者葛培理牧師
    以下為譯文:驚悉葛培理牧師榮歸天家,深感悲痛。葛培理牧師是上帝信實的僕人。 葛培理牧師長期關心中國教會並頗有負擔,他與家人在過往數十載中都是中國教會寶貴的朋友,與中國基督教兩會開展了豐富的交流與合作。葛培理牧師的信實與謙卑也感動眾多中國基督徒,而他所傳遞的「愛與希望」的信息,在他身後會繼續存留在眾人心中並影響他們的屬靈生命。
  • 反思丨從端午假期滿屏的「屬靈粽子」再看當下中國基督徒信仰的...
    這種雞湯信息有些還摻有毒素,最突出的就是名人假見證(什麼周總理信主,馬雲談基督教,央視報導耶穌或央視傳福音了等等)。這類雞湯為了營造某種氣氛,往往採用移花接木、誇大其詞的標題黨形式,比如筆者最近看到某些掛名基督教的劣質「主內」平臺推出這樣的連結:《人民日報突然傳來!關係每個基督徒,哈利路亞!!》、《冰雹!冰雹!2019開啟基督再來又一輪大預兆!現場尖叫聲一片...》
  • 一位馬克思主義學者的心聲②:科學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區別
    約瑟夫·熊彼特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中就明確說,「在某種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宗教」,因為,「第一,它提供了一整套最終目標,這些目標體現著生活的意義,而且是判斷事物和行動的絕對標準;第二,它提供了達到這種目標的指南,這一指南包含著一個拯救計劃,指出人類或人類中被選擇出來的一部分應該擺脫的罪惡」。
  • 【信仰問答】葛培理:為了幸福生活,應該關注預言嗎?
    這就是我勸你不要太多注意這種空談並圍繞它們計劃你的生活(就像有些人不幸去做的一樣)的一個原因。大多數這些所謂的「預言」只是來自於人對未來的想法(甚至是基於欺騙或欺詐)。不過,有一些也許來自於依賴神秘學或魔鬼勢力去發現未來的人,《聖經》對此強烈的警告我們,這種勢力是敵對上帝的,這就是為什麼《聖經》稱這種事情為「行這可憎惡的事」(申18:12)相反,我勸你把未來交託給上帝。
  • 【信仰問答】葛培理:聖誕節還有其他意義嗎?
    本文原載自「葛培理布道團」微信公眾號,本平臺蒙允轉載,不擁有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