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買保險,很多人都會用一句「我已經有醫保了」來搪塞,那麼是不是有了醫保就不再需要商業醫療險了呢?今天小編就通過醫保、補充醫療和商業醫療險三者之間的區別來告訴你它們之前各種的職責和意義,也讓大家清楚地認識它們三者,方便做出選擇。
一、醫保
說到看病,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醫保。醫保包括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醫保是國家提供給我們的一項國民福利,門檻低,對身體健康狀況沒有要求,無論你有沒有既往病史或者正在罹患重疾,都可以投保,醫保是每個人都應該配置的。
醫保的報銷政策地區不同則會有明顯的差別,但是不管是哪裡都有起付線和封頂線。起付線是指醫保報銷的起始線,也就是說,只有達到了起付線才可以報銷。比如某地區的醫保起付線是1000元,那麼1000元以內的就無法用醫保報銷,超過1000元的部分才能給予報銷。封頂線是指醫保最高可以報銷的額度,比如最高只能報銷30萬,那麼超過30萬則無法報銷,需要自費。
很多人認為,醫保最高可以報銷30萬應該夠用了,然而,醫保除了有起付線和封頂線,還有很多的限制範圍,比如自付比例和醫保用藥範圍,如果你治療需要用到很多醫保目錄以外的藥品和治療手段,比如進口藥、自費藥,醫保是無法給予報銷的,那麼個人需要承擔的費用可能就會很高。
另外,如果遭遇需要花費數額巨大的重疾,僅僅依靠醫保就會顯得力不從心。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有了醫保還看不起病?很多家庭還是因病致貧?實際上這和我國的國情有很大的關係:我國人口基數大,老齡化加劇,財政負擔重,國家提供給我們的醫保主要是解決老百姓看上病的問題,暫時還無力解決看好病的問題。
二、補充醫療
目前很多土豪公司都會給員工提供補充醫療,什麼是補充醫療呢?補充醫療就是公司為員工整體投保的醫療險,有了補充醫療的員工,就醫後用醫保報銷後,個人需要承擔的部分可以用公司投保的團險進行二次報銷,報銷的部分一般是在醫保範圍內進行二次報銷,也就是報銷自付一或者自付二部分,所以補充醫療也被稱之為二次報銷,保險公司稱之為團險。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都會給員工買補充醫療,如果你的單位給你買了補充醫療,那麼你就有必要好好了解下補充醫療的相關制度,清楚能報什麼不能報什麼?從而保障自己享受到補充醫療的福利。
三、商業醫療險
商業醫療險包括小額醫療險、中端醫療險、高端醫療險和百萬醫療險,醫療險主要報銷住院和住院相關的費用,解決大病醫療費用問題。商業醫療險的保額通常都是幾百萬的,可以報銷社保外的用藥(例如進口藥、靶向藥、自費藥等),很多商業醫療險還能提供好的就醫資源,國際部、特需部也能報銷,根據商業醫療險的產品特質,有的還能解決墊付醫療費用。
三、有了醫保和補充醫療是否還要買商業醫療險?
前面我們說了,醫保是非常基礎的保障,醫保的報銷是有一定範圍的。一旦超出了醫保範圍的報銷,只能自己去承擔醫療費用。自己承擔,輕則動用自己的儲蓄,重則需要向親朋好友借錢或者處理自己的房產,機會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太高。還有很多人有了醫保,生了大病還要去各種籌款平臺上籌錢,所籌的資金也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而有了補充醫療的朋友是否可以高枕無憂了呢?並不能。補充醫療的報銷是只能在社保的報銷範圍之內的,從實質上來說,並不能解決面對大病風險時需要面對的問題。另外,補充醫療屬於公司投保,個人如果離職或者退休,補充醫療將面臨中止,保障將不能繼續。
綜上所述,無論是有醫保還是有補充醫療都需要自行購買一份商業醫療險。
四、投保商業醫療險需要注意哪些?
1、如實告知健康狀況
醫療險的健康告知是所有人身保險中最嚴格的,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投保商業醫療險時一定要做到如實告知健康狀況。如果隱瞞或者故意不告知,即使順利投保了這份商業醫療險,等到需要報銷時,保險公司查出你有既往病史,是不會給你報銷理賠的。
2、商業醫療險的免責條款
前面我們說了商業醫療險可以報銷社保無法報銷的部分,但是商業醫療險同樣有無法報銷的部分,像一些牙齒矯正、美容整形、第三方引起的責任和妊娠引起的各種醫療都是被列入免責條款的,投保了商業醫療險的朋友一定要細讀保險的免責條款。
3、續保能力
商業醫療險的通常都是短期險,交一年保一年,如果頭一年參保了,第二年身體健康狀況不行或者之前生病報銷了,很可能面臨無法續保的問題,所以選擇一款續保能力強的商業醫療險十分必要,至少它能保證我們在報銷之後或者身體不佳時繼續有保障,保險公司不會以各種理由拒保。
4、停售風險
百萬醫療險保費便宜,如果產品設計不合理,很容易造成運營虧損,導致產品停售。一旦產品停售,客戶續保也成為問題。我們在投保商業醫療險時可以儘量選擇精算能力強、產品穩定性好的公司。
結語
商業醫療險保費便宜,槓桿率高,大家都應該給自己和家人配置一份,作為醫保的補充。很多人寧願多花錢給醫院,卻不願意花少的錢給保險,實際上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希望今天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