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聲音和文字是人類溝通的兩種基本表達方式。它們是以「約定俗成」的形式維繫下去,即使從表面看來是「詞不達意」.,但大眾還是明白其意所指,比如下面這些詞語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①、荷花。它不像「桃花」那樣,一提其名就讓人明白是桃樹的花。荷花是從蓮藕根節部分長出來的花,本應稱作「蓮花」.。如果你不知道「荷花」.是蓮藕的花,那就真不知道是何花了。
②、鉛筆。大家都知道,鉛是有毒金屬,不可以經常接觸它。鉛筆的筆芯是石墨成份,它不含鉛,把它稱作「鉛筆」真是冤枉它了,該不該給「鉛筆」正名呢?
③、水煎服。「水煎服」是中藥包裝袋上的使用說明詞語。因為中國人都知道中醫的中藥是從山上挖取的植物,質硬,只用它煎水喝,不吃其莖。但從語句分析,「水煎服」是個病句:水煎服,即為「(這些藥)用水煮(把它)服下。」但藥渣是不吃的啊!而正確的表述應該是:煎水服,即為「用(這些藥)煮水(把水)服下。」
還有一些司空見慣而且還有趣的詞語,因為被「約定俗成」.了,便不會再改動它,有將錯就錯的之嫌,比如:白果(實為銀杏樹果);還在空中飄落時稱為「雨」,下到地面後則稱作「水」;又比如:生環毛蚓(統稱蚯蚓)曬乾後入藥稱為「地龍」,中藥「夜明砂」更讓人想不到是蝙蝠的糞便!大家還知道有那些與原物毫不關聯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