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開始閱讀時,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從哪裡開始?

2020-12-13 夕茜de簡慢人生

經常有人問起諸如此類的問題,讀書好不好,怎麼讀才好,讀的多好還是讀的少好,有什麼可以推薦的書目嗎?

說實話,我不認為讀書有什麼好,但我喜歡。我同樣不認為金錢有什麼不好,但我不怎麼喜歡,也可能是無法追上,所以就放棄了,轉而讀書消遣。

讀書的樂趣,是一個人的孤芳自賞,是無法與人分享的心頭好。

如果,你不喜歡讀書;那麼不讀也沒關係,就像你從未吃過的美食,對你的生活沒有任何影響。只有當你喜歡上讀書後,你才會明白從前你錯過了什麼。

現在的社會,但凡能追求到金錢的都不會來追求真理;但凡追求不到金錢的就標榜自己是真理的追隨者。金錢是肉體的欲望,真理是精神的需求;但金錢和真理一樣都是虛無的,沒有人能追上,人們總在追求的路上掙扎。

讀書到底是好呢,還是不好,我不知道。只不過我以為對我是有好處的。當然,壞處也有,那就是越來越與這個現實社會脫節了,你一想就明白,跟那些說話有趣的人聊得多了,自然對那些說話無趣的人不大感興趣了,而且聊天需要安靜的地方,就不能總出去蹦躂。

現在,我對出門旅行的事也看淡了很多,除非有什麼特別的吸引,否則可不想動。你要知道,在書中我可以自由穿越時間和空間,過一百種現實中不能擁有的生活,驚險刺激又安全無虞,還有什麼旅行可以賦予我如此大的快樂?

何況,在讀書這條路上,同道中人太多,前輩智者也常常同行。恰如我剛剛遇見的耶魯大學文學教授的文藝理論批評課——來自布魯姆的名著導讀《如何讀,為什麼讀?》。

耶魯大學教授布魯姆曾專門出版了一本《西方正典》,為學生推薦閱讀書目,然而《西方正典》畢竟太正了,除了他帶的研究生,對於其他業餘讀者實在有些高不可攀。在布魯姆接近古稀之年,他又寫了《如何讀,為什麼讀?》,再次為我們梳理西方文學經典,告訴我們他從年輕時到年老時仍然喜歡的那些詩、散文、小說和戲劇等。

《如何讀,為什麼讀?》是布魯姆的個人經典導讀,帶著絕對的自我意識,書中有大段大段的作品摘抄,面對這些章節,你就像是面對一個年老體衰的老頭,在談起他的喜歡之物時,兩眼放光,滿面通紅,口吐飛沫地大段快速地背誦著,期間夾雜著不斷地評論。

如果你沒有讀過他評論的作品,那麼你最好把這些書名和作者記下,先去借閱,等讀完後再回來翻看布魯姆的評論。在此前,我建議你先仔細閱讀布魯姆的前言和後記,那些更重要,他會告訴你:為什麼讀,如何讀,讀什麼。讀完此書,至少你會擁有一份初步的閱讀指南和閱讀清單。

一、為什麼讀書?

還用問,自然是自私地希望自己得到某種快感。讀書並不高貴,門檻也很低,你不能通過讀得更廣泛或深入而直接改善任何別人的生活。

塞繆爾·詹森說讀書是為了找到「什麼是貼近我們自己的,什麼是我們可以利用的」。

確實,閱讀的樂趣是自私的,不是社會的。閱讀的樂趣須遠離學校教育,因為在學校裡閱讀不是一種具有美學意義的樂趣。

我們讀書,是為了增強自我,了解自我的真正利益。我們讀書是為了更深刻地了解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則,不讓自己無意中成為制度的受害者還拍手叫好。

弗朗西斯·培根說「讀書不是為了發難或反駁,也不是為了相信和視為理所當然,也不是為了找話說和交談,而是為了掂量和考慮。」

「我們讀書不僅因為我們不能認識夠多的人,而且因為友誼是如此脆弱,如此容易縮減或消失,容易受時間、空間、不完美的同情和家庭生活及感情生活種種不如意事情的打擊」。

所以,我們要通過讀書來彌補生活的不足之處,感情的可遇而不可求,友誼的珍貴而不持久。讀書的好處就在於,只要我們不放棄,我們和作者的友誼就能長存;如果我們選擇放棄,也不會有什麼撕心裂肺的痛楚帶給作者。所謂,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布魯姆深惡痛絕一切為了意識形態、政治形式等目的而讀書,他認為讀書是個人行為,不為任何目的的閱讀才能達成提升改善自己的目的。讀書,是為我們自己做好改變的準備,而這種改變,適合世上的任何一個人。

二、怎麼讀書?

關於如何讀書,維吉尼亞 伍爾夫曾在她的短文中提出警告:「事實上,關於讀書,一個人可以給另一個人的唯一建議是不要接受任何建議。」但她接著又說,為例獲得閱讀最深刻和最廣泛的樂趣,我們一定不可以無助地、無知地浪費我們的力量。

這樣看來,在剛剛開始時,我們還是可以接受一些建議,以減少彎路浪費時間的。

布魯姆總結了三位學者對於閱讀的分析,得出以下閱讀的原則:

1、清除你頭腦裡的虛偽套話。

布魯姆所說的虛偽套話指的是學院裡對文學解讀的陳詞濫調,想要閱讀狄更斯或白朗寧,就要遠離任何教育機構。如果你希望閱讀幫助你在學校考試中獲得高分,在考卷上的閱讀理解中筆下生花,那麼這不是真正的閱讀,這就是虛偽套話。

換句話說,學校裡的閱讀幾乎不具有任何美學意義上的樂趣。你要不能為自己而閱讀,你就無法體會哈姆雷特的內心。

2、不要試圖通過你讀什麼或你如何讀來改善你的鄰居和你的街坊。

所謂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別以為你多讀了幾本書,就可以影響和改變他人,這是做不到的。

要通過讀書來改善自己的心靈和精神,已經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要讀的書很多,時間卻很少,有生之年就需要爭分奪秒了,哪來的時間去感化或影響他人?

如果你不讀書,你憑什麼影響別人;如果你讀書,自己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指導別人?讀書是自私的,不是公益活動,那些推廣讀書的,總會有些利益上的好處。

3、一個學者是一根蠟燭,所有人的愛和願望會點燃它。

然而,讀書也確實會對他人帶來印象。愛默生說當你用內心之光來閱讀時,你就是一隻蠟燭,你周圍想讀書的人的願望會點亮它,讓它照亮四周,給人們帶去光明。

也就是說,如果你成為一個真正的讀者,你的努力會成為別人的啟迪。

這兩年我開始集中大量閱讀後,我的很多朋友在微信讀書中跟著我開始閱讀,他們會去我的書架找書,跟著我一起閱讀,請我為他們推薦書籍。這證明,讀書的渴望一直存在,只是有沒有被點亮而已。

4、要善於讀書,我們必須成為一個發明者。

為什麼同樣一首詩,在不同的人眼裡是不同的?有的人感受到的是一片空白,有的人卻感到無比激動,有的人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有的人卻平平淡淡毫無知覺。

愛默生說要創造性閱讀,一首詩的創作是第一次創作,一首詩的閱讀則是讀者的二度創作。美學沒有絕對的標準,但卻需要有發現美的眼睛。同樣閱讀的再次創作,沒有經過多年的深度閱讀是不可能的。

布魯姆說:我們閱讀,往往是在追求一顆比我們自己的心靈更原創的心靈,儘管我們未必自知。

怎麼讀書,實際是實踐性閱讀中的方法論,可以有指導思想,但具體方法需要具體人物去具體實現。因此,也可以說,一個讀者就有一種讀書方式,沒有人能教會別人怎麼讀書。布魯姆說閱讀莎士比亞,就是讓莎士比亞來找你;而當我閱讀莎士比亞時,遲遲等不到莎士比亞,才發現,我忘了告訴莎士比亞我在哪,當你還不是一個真正的讀者,你必須親自去尋找莎士比亞。

三、讀什麼書?

當一個開始閱讀時,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從哪裡開始?

讀書並不是讀得越多越好。叔本華說與其讀一本壞書,不如不讀書。中國古代也有句俗話:盡信書,不如不信書。

的確,讀一本壞書,就像吃一盤粗劣難聞的飯菜,只能讓日子變壞。我雖離七十還遠,但也不想過壞日子,時間總是不夠的。與其每天吃很差的飯菜,不如餓幾天,吃一頓好點的。這樣的日子,才有盼頭,畢竟人生已經很無聊了,總得為自己找點樂子。

然而,大部分時間用來看電視的童年,會催生面對一部電腦的青春期,然後是大學錄取一個學生——不歡迎「我們必須忍受死亡,甚至把它當成出生來忍受;成熟最重要」這樣的建議。

閱讀分崩離析,自我也就潰散殆盡。所以,我們要讀經典,經典就是可以反覆重讀的,每讀一遍都有新的發現的作品。

愛默生說:「最好的書以這樣一種信念感動我們,也即同一種天性寫,同一種天性讀」。

其實,如果讓布魯姆開書單,書單第一行就該是莎士比亞全集。在他的心目中,一切後來的小說戲劇詩歌,都是圍繞著莎士比亞開展的。儘管他在《如何讀,為什麼讀?》中很克制地避免更多地提起莎士比亞,因為他在《西方正典》中已經說得夠多的了。

不過,西方文學的基礎就是希臘神話、新約舊約和莎士比亞全集。此後所有的文學作品中,你都能找到其中的象徵意義。

布魯姆認為現代短篇小說的真正的始祖,包括普希金和巴爾扎克,果戈裡和屠格涅夫,莫泊桑和契訶夫和亨利·詹姆斯。

短篇小說的現代大師是詹姆斯·喬伊斯和D.H.勞倫斯、伊薩克·巴別爾和歐內斯特·海明威,以及博爾赫斯、納博科夫、託馬斯·曼、尤多拉·韋爾蒂、弗蘭納裡·奧康納、託馬索·蘭多爾菲和伊塔洛·卡爾維諾。

長篇小說,自然是塞萬提斯的《唐吉坷德》領頭,布魯姆對塞萬提斯的讚譽甚至在某些程度超過了莎士比亞。古典的以司湯達、奧斯汀、狄更斯、普魯斯特、陀思妥耶夫斯基、託馬斯 曼、亨利 詹姆斯為代表,現代的則以美國作家為代表,《白鯨》《我彌留之際》《寂寞芳心小姐》《血色子午線》《看不見的人》《所羅門之歌》《拍賣第四十九批》。

壞的作品千篇一律,好的作品各有各的精彩。

布魯姆說,「我快七十歲了,不想讀壞東西如同不想過壞日子,因為時間不允許。我不知道我們欠上帝或自然一個死亡,但不管怎樣,自然會來收拾,但我們肯定不欠平庸任何東西,不管它打算提出或至少代表什麼集體性。」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死亡是每個人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它敦促著我們,抓緊時間,努力把無意義的人生痛快地生活一把,而讀書就是駛往彼岸的風帆。

塔爾豐拉比說:日子短而工作大,勞動者慵懶,報酬豐厚,殿主要求高。

塔爾豐拉比還說:你不一定非要完成工作,但你也不能隨心所欲停止。

所以,為什麼讀,如何讀,決定權在你!你不一定非讀不可,但你總不能隨心所欲停止。

相關焦點

  • 當一個人開始有這3種行為時,說明他開始變懶了
    英國的《每日郵報》曾刊登了一項關於近萬人健康的調查,結果顯示:86%的人出現了比其實際年齡大4歲才會出現的健康問題,而懶惰,便是造成這種情況的罪魁禍首。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懶惰,就是萬惡之源。去年下半年,她們公司開始裁員,這讓她焦慮得下班後連電視劇都看不進去。突如其來的危機感,滋生出強烈的求勝欲,她每天空閒時,就開始整理以前隨手亂放的文件,有新任務下來的時候,她也變得十分主動和積極。幸運的是,她最終通過了考核,順利地留了下來。
  • 《有翡》:當你全心全意信任一個人時,就是心動的開始
    每次看到阿翡去和比自己厲害的人過招時,謝允都是很緊張的,生怕她遇到什麼危險,所以把她救了之後,也會板起面孔「教訓」她一番,但阿翡的性子又豈是聽人說的?這時候謝允也無可奈何了,只是寵溺地敲一敲她的額頭,讓她下次小心點。
  • 如何開始寫小說?制定閱讀策略,學會閱讀小說就開始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一進一出間,內外兼修,若是沒有汲取足夠的養分,就難以創作出好的小說。我們在追求怎麼寫,怎麼寫好時,一味追求技巧,而忘記精進閱讀這項基本功了。如何開始寫小說?學會閱讀小說就開始!不少人會哀嘆,上了很多年的語文課,都沒有學會閱讀。
  • 小說的閱讀從哪裡開始,又在哪裡結束|帕維奇談閱讀(附活動通告)
    很久以前,我就自問:何處算是小說的開始和結束?小說是從荷馬開始的嗎?關於小說的故事會在關於故事的故事結束之前結束嗎?就是說,在我們這個被我們稱為後歷史、後共產主義、後女性主義以及後現代主義的時代,小說是否已經發展到它的盡頭?博爾赫斯很想看到他的前一百名讀者的面孔。我的願望則迥然相反。
  • 當一個人開始選擇沉默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當一個人真正成為那個超凡脫俗的人,言語就尤為「吝嗇」,更多的時候,於無聲處表情達意,能夠懂得的人,自然懂得。當一個人開始選擇沉默,也就意味著開始沉澱自己 ,開始步入成熟。生命,便踏上了一段新的旅程。
  • 一個人最大的體面,就是放下面子
    說到底,在生存面前,面子,才是最廉價的東西。在韓劇《我的大叔》裡,樸尚勳已是人到中年,大概公司覺得他能力有限,就讓他提前退休了。他感覺自己丟了面子,想著一定要找回來,就開始自己創業。但創業哪有那麼容易,最後以失敗告終,還賠上了所有的退休金。
  • 英語閱讀|提高生活維度從這兒開始——喚醒我們孩童時的感知意識!
    編輯聲明:高中/大學無障礙閱讀系列材料來自市面或網絡上公開的全國各地高考原文、名地名校模考佳文、《英語周報》、大學各類等級考試中(低、中難度)原文。所有文章均由張九明本人參照《網易有道詞典》編譯而成。翻譯時採用「英式漢化」翻譯(雖然從漢語的角度看這樣的翻譯很不規範)便於學員您對原文的快速理解。
  • 崇尚閱讀的德國人:閱讀習慣從青少年開始
    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在德國人看來,閱讀是一個人學習的前提,無論是在學校裡還是今後走向社會,閱讀能力都是一個人素質的反映。而且讀書也折射一個人的品位,無論身處哪個社會階層,讀書多的人都會受人尊重。   一項調查顯示,70%的德國人喜愛讀書,一半以上的人定期買書,三分之一的人幾乎每天讀書。
  • 一個人最大的能力,就是讓人放心
    一個人最大的能力,就是讓人放心。我常說:「劣勢限制的是過去,但無法完全禁錮一個人的未來」。我們不能選擇的事情太多,我們無法選擇出生的城市,我們無法選擇出身,我們無法選擇緣分,我們無法選擇父母…然而,如果有什麼是我們絕對可以選擇的,那就是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可以選擇:「你生命之中,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最微不足道的。」
  • 東經日語 | 學習日語從哪裡開始?新手怎麼開始學習?
    1.單詞本學習方法俗話說,好的記憶不如爛筆頭。跟隨詞彙書學習順序學習。熟悉的詞彙被劃掉,不再閱讀。一旦我們對語言充滿了愛,無論它有多困難,我們都會想辦法克服它。因此,學習語言和培養興趣至關重要。。2.不懂就問任何學習過外語的人都知道,學習外語時最忌諱的事情不是談論問題。因為如果不解決,問題將永遠是問題,如果解決,它將成為您的知識。因此,除了每天閱讀日語書籍外,每天記住日語單詞和提出問題也很重要。我們不了解的問題應及時處理。
  • 大學圖書館:我們的大學閱讀就從這些書開始吧!
    傑米森從此書第一頁開始,就帶領我們遊走於《聖經》以及愛默生、梭羅、惠特曼等人的名著,去欣賞大自然無盡的美妙。她從許多各行各業人物的成就,毫不猶豫地向讀者闡述熱情洋溢的本質,以及這一特質與追求知識、冒險、創造力和生存本身之間的關係。同時也和讀者分享了熱情洋溢在人類史上以及個體生命中扮演的角色。人類俱有不可壓抑想採究生命奧秘的渴望,對真善美更有遏制不了的憧憬和追求。
  • 讓愛,從閱讀開始,相信閱讀的力量
    上學那會,老師常常會告訴我們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在我成長的過程中,閱讀給予我非常重要的開啟以及深遠的意義。從我小時候上學開始,我真正的啟蒙老師是我的父親,我本身是個調皮的孩子,小時候就是很貪玩,但也還算聰明,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外,還要完成爸爸給我布置的「作業」。
  • 提高閱讀能力,伊萊英語建議從英語繪本原版閱讀開始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閱讀是最奏效的方式之一,而關於「閱讀」,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理解。 今天,伊萊英語為大家介紹一個美國老師都在用的閱讀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幫助、檢驗孩子理解閱讀內容,親子互動的方式也有利於增進感情。
  • 一個人轉運,是從變笨開始的
    石破天,就用他「吃虧是福」的傳奇人生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人真正轉運,是從變笨開始的。笨,是一種善良石破天的出場,一點都沒有主角光環。是呀,他看不見賞罰二使的蔑視與惡毒,只因仰慕兄弟之情便要和對方義結金蘭,並願在對方危難時伸出援手,同生共死。他濾掉了陰謀家貝海石拿他做擋箭牌的險惡用心,只記得自己走火入魔時對方曾伸出援手。這份笨,其實是一份純粹的善良。
  • 《談話的力量》:一個人的成長,從會說話開始
    全書一共8個音頻,每個音頻時長約7分鐘,輕輕鬆鬆就可以讀完一本書。小閱會挑選其中的精彩內容介紹給書友,如果書友喜歡,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繼續收聽。 上面我們說「你愛看書嗎?」是一個封閉式問題,那麼「你為什麼愛看書?」就是一個開放式問題,這種問題的答案可以是各種各樣的,並且要闡述很多內容。        為什麼說提問也是一門學問呢?
  • 當一個人開始「獨來獨往」
    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人生猶如翻山越嶺,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總有些苦,只能一個人扛;哪怕命運起起落落。一個人,開始變得強大,往往學會了與孤獨對話,從「獨來獨往」開始,堅定地「行我所行,愛我所愛」,由此進入一個嶄新的人生階段。
  • 一個人的成熟,從「認慫」開始
    今天以「認慫」為話題,了解一個人的成熟之路,開始我們的心學話題各路諸侯均搶答要表示自己的答案最是具有道理的,但是最終點讚最高的是「究其原因,我們都變成了我們當初討厭的模樣。以前覺得把人演成那樣很搞笑,現在發現人就是那樣。」不得不說,星爺的喜劇電影是裡程碑式的,用喜劇的方式去表現人生的悲劇、人生的哲理。通過嘻嘻哈哈大笑,只是緩解了當時的內心情緒,如果靜下心來去傾聽的話,你會發現,人生旅途中都是星爺電影中的小人物形象,認真、認慫地活著。
  • 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重新開始是什麼樣的
  • 閱讀,從出生開始的學習
    讓孩子愛上閱讀、學習多種語言、充分發揮智力體力等全方位的潛能時,父母的閱讀興趣、對孩子閱讀的支持、與孩子的圖書共享、教學方式等因素,都會對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通常談到閱讀能力養成時,我們更多提及的是4歲以上學齡兒童(含幼兒園)的教育內容。那麼,0—3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與家庭和父母關係更加緊密的時期,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為他們的後續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撐呢?
  • 一個人開始變富時,會出現這5個跡象,堅持下去,路就會越走越寬
    那是因為生活細節和行為習慣不太受人自己的操縱,它們會在不經意間透露出一個人真正的狀態,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性格、能力,甚至連他最近的境遇都能看得出來,而一個人的言語很受自己的控制,可以隨意改變和改變,因此言語的可信度比生活細節和行為習慣的可信度要低,所以我們通常更願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而非自己所聽到的。當一個人開始慢慢變富時,我們會看到,在他身上,會有這4個跡象,只要我們堅持下去,道路就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