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詩與星空(ID: SingingUnderStars)
對於醫藥行業來說,近兩年來最為驚心動魄的事情,莫過於集採。
部分暴利藥品被硬生生的打掉90%以上的利潤,讓中標的企業心碎,讓沒中標的企業心驚。甚至出現了原研藥瘋狂降價,低於仿製藥中標的情形。
比如,拜耳的阿卡波糖以全國最低價中標,讓人大跌眼鏡。
這也給國產仿製藥廠家敲響了警鐘:原研藥廠已經在專利期內賺的盆滿缽滿,憑藉嫻熟的技術實力和成本優勢,繼續和仿製藥爭奪利潤,榨乾市場最後一個銅板。
自從集採政策開展後,對醫藥類企業的投資邏輯就發生了變化,不能只看產品線是否豐富,還要看是否以創新藥為主。
尤其是要站在醫保的角度看問題,醫保負擔最重的,是最常用的心血管類藥物,這方面的仿製藥,大概率被敲掉絕大多數的超額利潤。
仙琚製藥的產品線非常豐富,從婦科計生類製劑產品到麻醉肌松類製劑產品,從呼吸類製劑產品到皮膚科製劑產品,再到普藥製劑產品… …
但,幾乎所有的產品都有一個共同點:仿製藥。
一、仙琚製藥的半年報業績
2020年8月27日,仙琚製藥發布了2020年半年報。
數據來源:iFind,製圖:星空數據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7億元,同比下降4.78%;實現利潤總額2.56億元,同比增長3.8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5億元,同比增長18.2%。
公司是如何實現營收下降的同時,淨利潤增長的?
其實很簡單,降費。
半年報顯示,市場推廣費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個億,銷售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工資都下降了10%左右。
不過現金流量表裡卻有個背離的指標,支付給員工的現金流要比上年同期多一點。結合費用表的職工薪酬來看,應該是因為2019年的年終獎(在2020年初支付)要比2018年高。
二、銷售費用遠超研發費用
2020年上半年,仙琚製藥的銷售費用為4.7億,佔營收比例26.7%;而同期研發費用只有7600萬,佔營收比例的4.3%。
銷售費用遠超研發費用,是很多醫藥企業的頑疾。
構成銷售費用的主要項目,通常是市場推廣費,而這個項目藏汙納垢,很多軟性賄賂的推廣會議甚至回扣,都體現在這個項目。
作為創新藥的代表,恆瑞醫藥的銷售費用佔營收比例超過30%,按說更高。但是恆瑞醫藥的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超過16%,遠超絕大多數同行。
結合看過的財報,星空君認為,可以對醫藥企業大致劃一道線,銷售費用佔營收比例超過30%的,屬於銷售費用過高;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低於10%的,屬於研發支出過低。
仙琚製藥的研發費用,無論是金額還是比例,都屬於比較低的,恰好說明公司的產品以仿製藥為主,缺乏核心競爭力。
星空君說的對不對呢?
我們看一下公司的主打產品:地塞米松系列、潑尼松系列、曲安西龍系列、黃體酮膠囊(益瑪欣)、左炔諾孕酮腸溶膠囊、米非司酮片、注射用苯磺順阿曲庫銨、羅庫溴銨注射液、注射用維庫溴銨、甲磺酸羅哌卡因注射液、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噻託溴銨粉霧劑和環索奈德氣霧劑、糠酸莫米松凝膠、糠酸莫米松乳膏和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等… …
看起來種類繁多,但對於生病多的人來說(誰生病多啊!),這些幾乎都是常見藥。也就是說,絕大多數都是仿製藥,公司缺乏自研能力。
同樣的仿製藥,醫生選用那個藥廠的,往往取決於市場推廣費… …
三、經營風險
1、集採的影響
隨著醫保改革的推進,帶量集採範圍越來越廣,公司很多常見藥都面臨納入集採名單的風險。對於絕大多數「不思進取」的藥企來說,研發費用是應對集採的唯一風向標。
如果研發費用沒有本質的變化,恐怕公司的未來就這樣沉淪了。
2、疫情的影響
醫藥類企業,在疫情期間,可謂喜憂參半。
從事核酸檢測、防疫用品的企業,業績激增;而和疫情毫無瓜葛的藥企,則因為就醫人數的減少,業績紛紛下滑。
仙琚製藥更難,業績下滑的同時,公司還有近三分之一的業務在海外… …
3、商譽的風險
說起海外業務,仙琚製藥在半年報中自豪的介紹,從一家浙江的民辦小藥廠,發展到收購義大利的知名藥廠,公司發展迅速。
等等,哪裡的藥廠?
義大利?
沒錯,公司帳面高達6個多億的商譽,均來自併購的兩家義大利公司。
半年報顯示,公司在義大利有三家分支機構。作為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公司竟然沒有計提商譽減值準備,有點不可思議。
半年報顯示,這兩家子公司,一家盈利275萬元,另一家盈利7000多萬元。雖然金額不高,但考慮到義大利的狀況,實屬不易。
問題是,半年報是未經審計的,審計後的年報出具的時候,會不會調頭轉下呢?
一旦出現盈利問題,就要計提大額的商譽減值準備,從而嚴重影響公司的淨利潤。
商譽的風險,是最難以預計的風險。
四、總結
僅從業績來看,仙琚製藥的淨利潤是增加的,看似業績向好。
但是實際上,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壓縮費用。
公司核心產品以仿製藥為主,研發投入不足,產品缺乏競爭力,併購的義大利子公司商譽風險巨大,年報很可能會暴雷。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