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母則剛和為父則柔

2020-09-19 嘉年V



早晨七點多,正是上學上班高峰期。

擁擠的公交車到站,一位年輕媽媽一手提著嬰兒車,一手拉著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吃力的擠了上來。

好心的乘客們慢慢挪動位置,給年輕媽媽讓出一個角落,母子三人才算有了站立的地方。

緩了口氣,年輕媽媽拿出電話,」您好X老師,我是XXX的媽媽,實在對不起早上沒趕上校車,我現在送他過去,抱歉啊。」

放下電話後,不滿的看了小男孩一眼,「你為什麼總是要這樣,媽媽帶著弟弟送你你覺得容易嗎?」

這時,嬰兒車上的小寶寶也開始哼哼,並伸手開始拽口罩,應該是車上擁擠悶熱的環境讓他感到不舒服了。

年輕媽媽安撫了兩下沒有效果,最後一把把小寶寶臉上的口罩扯了下來,臉上堆滿了煩躁。

我想,這位年輕媽媽今天一天的心情可能都不太好了。


我們總說「為母則剛」,這句話在我看來無形中給媽媽這個角色增加了很大的壓力。


因為你是媽媽,你要「剛」。

你不該再有少女時的爛漫,不該再露出嬌羞之色,你應該表現的像個戰士,一個隨時衝鋒在前的戰士。


因為你是媽媽,你要「剛」。

你要適應無縫對接的角色轉換,從被捧在手心的小公舉瞬間變成無所不能的大女人。


因為你是媽媽,你要「剛」。

你不能再怕蟑螂老鼠,因為你的孩子比你更怕;不能再擔心天黑有鬼,因為就算有你也會為了孩子打趴它。


可是我想說,為什麼只有媽媽們要「為母則剛」?

同樣的,爸爸們為什麼不能「為父則柔」呢?


如果爸爸們「為父則柔」,媽媽們就不會有那麼多抱怨、焦慮,甚至產後抑鬱都會減少很多。


如果爸爸們「為父則柔」,婆媳之間怎麼會有那麼多水火不容,家庭和睦才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首要條件。


如果爸爸們「為父則柔」,堅定不移的把夫妻關係放在家庭關係的首位,多體諒妻子,主動替妻子分擔,明白相愛容易相守難,也許離婚率就不會連年攀升了。


「為母則剛」,是媽媽們晉級路上的必備技能,同樣,「為父則柔」也是爸爸們升級路上的必要條件。

二者缺一不可。

相關焦點

  • 「為母則剛」和「為父則柔」
    我們總說「為母則剛」,這句話在我看來無形中給媽媽這個角色增加了很大的壓力。因為你是媽媽,你要「剛」。你不該再有少女時的爛漫,不該再露出嬌羞之色,你應該表現得像個戰士,一個隨時衝鋒在前的戰士。可是我想說,為什麼只有媽媽們要「為母則剛」?同樣的,爸爸們為什麼不能「為父則柔」呢?如果爸爸們「為父則柔」,媽媽們就不會有那麼多抱怨、焦慮,甚至產後抑鬱都會減少很多。
  • 男子本強,為父則柔;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俗話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時代越來越發展,關於這句話的爭議也大了起來,還記得辯論節目《奇葩說》有位辯手講到,為母則剛這句話把母親捧到了一個尋常女子無法觸及的高度,像一個神壇,如果一個母親體現出懦弱,就會被人指責;而一個母親體現出剛強,則被人說,本該如此。
  •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的下聯是什麼
    當時黃小棟正在學校上課,他的爸爸是由孫紅雷飾演的黃成棟回國前最後一次去學校看兒子,恰巧碰到有人持槍襲擊校園,黃成棟慌忙穿過驚慌失措出逃的人群,在教學樓上找到了兒子,卻和襲擊者撞上了,正當襲擊者端起槍瞄準射擊時,黃成棟毫不猶豫的惡狠狠地向又高又大的劫匪撲過去,一下把劫匪按倒在地,一頓猛打,不由反擊,直到警察來到把劫匪帶走,很多人被這個畫面深深地震撼到了。
  • 為什麼「女本柔弱,為母則剛」?而它的下半句更令人深有感觸
    神聖的大自然造物主分別造出了男人和女人,讓人類得以陰陽平衡,剛柔相濟,和諧相處。一般情況下,女人大多溫柔似水,性格溫順,有的還孱弱可人。而男人大多健壯如山,性格剛強,有的還偉岸生猛。顯然,女人和男人在正常狀態下,至少在外表上,給人的印象是柔和剛的象徵,有著較明顯的區別。
  • 求子篇-以母為基,以父為楯
    《黃帝內經·靈樞》中說:「黃帝問於岐伯曰:願聞人之始生,何氣築為基?何立而為楯?」「楯」就是立在「礎」上面的大樁子,是塊木頭,古代把它當柵欄。你要建座牆,先得打地基,然後在地基上面插上木樁子,起到屏蔽和保護的作用。黃帝就是在問,在人剛剛開始成形的時候,誰提供能量作為基,誰給他能量作為外在的屏蔽?
  • 為母則「剛」,為母則「鋼」
    可是因為三寶的特殊原因,現在她只能選擇優先照顧三寶,這位媽媽不用心懷愧疚,也不用擔心以後二寶和你不親近。因為即使三寶沒有問題,你自己也不可能同時照顧兩個寶貝。我叔伯嫂子家就是這樣,二侄子家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其中的老大跟著我二侄媳,老二跟著我嫂子,現在他們都上小學了,和我二侄媳婦關係好著呢。
  • 為父則剛!
    親愛的寶貝: 時值2020年的父親節,為父想給你們說點什麼,雖然你們還小,說給你們聽,也是說給我自己聽的。 女兒,今年你就要幼兒園畢業了,為父沒有什麼可以拿的出手的又不在你身邊就像疫情期間,我在家裡和你一起跳繩。你剛開始什麼都不會,慢慢的我們兩個可以一起跳了,再後來你自己就可以跳了。一米一的身高,用的卻是一米五的繩子,慢慢的你把交叉跳都學會了。真的,為父為你驕傲。 還有,和奶奶在家裡,你還要去看著比你小的弟弟和堂弟。你們也打架,不過你每次都讓著他們,雖然心疼,但我知道。弟弟不也離不開你嗎?
  • 何為「為母則剛」?奉勸女人別喝這碗毒雞湯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為母則剛」就是作為媽媽們是不是偉大的判斷標準,不能忍痛,不偉大,不犧牲自我就「不配當媽」。難道作為媽媽,就要犧牲自己嗎?自從做了媽媽,才知道「為母則剛」真的很讓人崩潰,如果不堅強,真的要被這句話壓垮了。
  • 請不要再對媽媽說為母則剛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為母則剛」變成了對媽媽最高的誇讚。仿佛如果沒有被別人說過這句話,那你一定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一樣。而我聽到這些詞反而有種被冒犯的感覺,這個詞天然有種把媽媽所付出的一切變成了理所應當。一句「為母則剛」把媽媽的付出變成了「你應該的」,這碗毒雞湯真的有點難以下咽。孩子不只是媽媽一個人的,爸爸也要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不要再用「為母則剛」變成逃避自己責任的遮羞布。不要再讓「喪偶式育兒」出現在自己的孩子以及伴侶身上。
  • 為母則剛嗎?不,為人兒媳那才叫剛
    都說為母則剛,因為有了孩子,自己就不能再像孩子一樣了,已為人母,已為人長輩,大小事都要你扛著,所以說為人母則剛。但是,比「為母則剛」還要剛的是為人兒媳,遇上不懂事的婆婆,做兒媳婦的比做娘的還更要堅強。經過自己摸索兩個星期後,碧如才慢慢學會了些帶孩子的技巧,才不至於像之前那樣手忙腳亂的,還經常網上學習些育兒經驗,還學著為孩子做輔食。終於好不容易在在半年後,把孩子帶的得心應手的,井然入一個月嫂一樣專業。後來碧如婆婆經常跟別人說自己兒子多厲害,娶了厲害的兒媳婦,一個人也能把她孫子養得白白胖胖的。
  • 為母則剛,就是新時代的一碗毒雞湯
    孩子的可愛帶來的歡樂和幸福感,遠遠低於她給我生活帶來的失序,尤其是當你老公並不是個成熟的人,不能好好控制自己情緒,不能好好處理家庭關係的時候,你會深刻地感知到,自己的人生在被無情的磨損,被無情地消耗。我真的很討厭為母則剛這句話,女子本不弱,為父為母請一起剛,女生面對困題時候,爸爸們都在哪裡,請給自己太太多些關愛吧,有很多也是女人為難女人,就是我多疼多疼都可以,為了孩子堅持,你們為什麼不行?男人一聽,也是哦,你為啥不行,關鍵這種女人也不見得都是婆婆,很可能是差不多歲數的鄰居,同事,親戚,甚至網友。
  •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梁啓超的《新民說》裡有一句話:「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在養育孩子的這條路上,每一位母親都是無私且偉大的,懷胎十月的艱辛還是養育孩子的第一步,它對於父親來說是沒辦法也沒有機會去體會這種辛酸的。這也許就是「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所要詮釋的意思吧。
  • 《清平樂》中徽柔喊親媽為「姐姐」?古代母親都有啥別稱?
    電視劇《清平樂》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鏡頭,福康公主徽柔在和親媽苗昭儀相處時,對親生母親的稱呼竟是「姐姐」。福康公主趙徽柔是苗昭儀的女兒,也是宋仁宗的長女。不過,自徽柔會說話起,她就沒有喊過苗昭儀母親,而是叫姐姐。
  • 淺談「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女性標籤背後,所隱藏的生存逆境
    這次的網友評論不再只是順應媒體的呼號大喊」女性本弱,為母則剛」,而是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比如「什麼為母則剛,不過是不得不剛罷了」、「別再為母則剛了,爸爸去哪了?社會保障到位了沒?」每次看到類似的新聞,都是在稱讚新聞裡的媽媽多麼堅強,多麼偉大,多麼愛孩子,「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句話更是已經成為標籤式的存在,緊緊貼在女性的身上。
  • 父親看望女兒,來到她住的房間後心疼哭了:為父則柔、為母則剛
    「當初剛出來上班租的房子,安置三個房間合租,環境不是很好,爸爸第一次來也是沉默了很久。」「不差錢的父親,懂事的女兒。」可憐天下父母心,再堅強的人,看到兒女委屈就受不了,是天下父母的共性。看得出,這位在上海工作的女兒和父親的關係比較好,理想的親子關係就是這樣:彼此交融、和諧親密。現實中並非如此,一家人因為各種因素變得陌生甚至反目的現象並不少見。
  • ​為父為母(散文,心理篇)
    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為父母者,必為之計深遠。跟西方國家相比,我覺得是這樣,中國的父母為子女的付出,堪稱世界之最,他們似乎樂此不彼,一代一代,一直——延續……。為父為母,是一個人的四大角色之一,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有為父母的經歷,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滋味自然也不盡相同,各人有各人的酸甜苦辣,各自在各自的世界裡成長。
  • 「為母則剛」的背後,她們承受了多少苦痛
    想來是一件多麼傻的事情全世界卻有幾億甚至幾十億人在從事那就是母親我們總說母親偉大一句「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將母親推上了神壇卻忘了母親也是人會脆弱也會無助從懷孕到生產再到帶娃原來每個看似輕鬆和遊刃有餘的母親
  • 哄騙百萬女性最毒的謊言,就是「為母則剛」
    從「重男輕女」、再到「職業潛規則」、以及今天我們討論的「為母則剛」,不得不說女性在當今社會仍然屬於弱勢群體,比如:懷孕後的女性在工作中很難得到重視,甚至會遭到排擠;產後的女性很難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幫助,更多的是「為母則剛」這句鬼話!
  • 2016考研英語單詞:標記為父,重複為母
    背單詞是英語的基本功,今天小編還是要和
  • 「男人本剛,為父則柔」,爸爸帶娃也可以很靠譜,父愛從不缺席
    一個滿是鎧甲的戰士突然間有了軟肋,「男人本剛,為父則柔」,當下社會總是詬病父親,認為男人帶娃就是粗糙和不靠譜,其實作為爸爸除了懷胎十月,他做的不比媽媽少。高級定製的父愛:爸爸為女兒親手縫製百套禮服近日,江西南昌的一名爸爸因為給女兒手工縫製上百套禮服走紅網絡,這名爸爸沒有專業的製作經驗,只是愛好工作之餘有時間就給女兒製作各種風格的衣服,包括漢服、洋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