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是孩子在二年級的時候接觸的數學知識,但現在的家長,經常在學前就開始教孩子乘法了,但多數人非常注重讓孩子背誦乘法口訣,卻不忽視了對乘法的理解。
導致的結果是,孩子背了忘,忘了背,家長一次次的監督,一次次的檢查,孩子一次次的出現問題,最終可能孩子背過了乘法口訣,卻也被這種經歷消耗了數學自信和興趣,極不可取。那該怎麼讓孩子學習乘法,讓孩子理解乘法的概念呢?
數學本身就是很抽象的知識,而孩子的抽象思維偏偏還不完善,因此數萌在線的老師建議先不要對孩子說「乘」的概念,而是從乘法的本質含義入手。
比如像孩子提問有兩組積木,每組2個,那總數量怎麼表達呢?三組積木,每組2個,又該怎麼表達呢?
這個時候,孩子會通過自己的想像力,調動自己的邏輯思考的能力去思考歸納,得出「2個2」、「3個2」的結論。
當孩子熟悉了這個邏輯,我們就可以由加法引入乘法的概念了,我們可以讓孩子列出算式計算, 2個2是2+2,3個2是2+2+2,4個2是2+2+2+2。
多做幾次以後,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2+2+2可以寫成3×2,也就是3個2,並擴展一下,5個3怎麼寫,怎麼算?4個4呢?
乘法演示
乘法交換律的理解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難點,在人教版的教材上,並沒有詳細解釋交換律的原理,只是列出算式,告訴孩子,5×3=15;3×5=15,跳過了原理解釋,直接告訴孩子乘數是可以交換的。
這裡不建議這樣做,我們同樣先不要告訴孩子概念,用一些實物去演示,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歸納得出交換律的規律。
比較簡單易操作的是矩陣遊戲,比如下圖的思路,圓點的兩種排列方式,分別代表了3個2和2個3,讓孩子發現,兩者的計算的結果是一致的。再用不同的方式去排列一些數字,再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通過現象歸納出乘數交換後的計算結果是一致的,並經過大量的實踐驗證自己的結論,從而理解乘法交換律。
乘法交換律
前面說過,數萌在線的老師反對直接讓孩子背誦乘法口訣,但並不是反對乘法口訣的意義,這畢竟是提高孩子計算能力的一大利器,反對的是讓孩子用背誦乘法口訣的方式去學習乘法。
那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在孩子理解了乘法概念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利用乘法去做一個統計,自己製作出一個乘法口訣表,比如下圖,當孩子製作出了自己的乘法口訣表後,我們給予孩子大大的鼓勵,讓孩子建立強大的成就感,這個時候,讓孩子背誦自己製作的乘法口訣表,孩子就不會再反感了,而且由於是自己製作出來的,背誦的速度也會非常快。
製作乘法口訣表
前蘇聯的教育家加裡寧曾經說過,「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讓孩子學習數學,關鍵的是鍛鍊孩子的思考過程,讓他參與數學定理的推導形成過程,這樣才能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
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和老師切忌直接給孩子提供答案,也切忌讓孩子用學習語文的方式(背誦)去學習數學,而是用提問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思考,激發孩子的潛能,喚醒他自身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