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中芹
圖:部分來自網絡
中學畢業已經51年了,幾十載風雨,幾十載春秋,同學之間雖少有聯繫,少有促膝交談,但每個人在努力耕耘生活的同時,都把最珍貴的同窗之情埋在心底,去思念,去醞釀,期盼有朝一日的同學相聚。終於就在11月2日我們相聚了。
50多年沒見,一下子還不知說什麼好,見面沒有擁抱,只是把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彼此之間基本上叫不清什麼名字。有的相互猜測,有的只告訴對方姓什麼,只聽到老同學說,這個長高了多少,那個又胖了許多,但更多的還是說老了。同學相聚,氣氛熱烈的。自見面開始,就是嘰嘰喳喳不停的話語,仿佛一下子要把五十多年的話兒傾瀉完。
幾經仔細辨認,同學之間差不多都認出來了。當年的那張小臉,都還在腦海裡記憶,不過如果走在街上真的不一定辨認。
這次聚會,是由我班團支部書記和另外兩名班幹牽頭,他們三人不辭勞苦,憑著當時上學時的模糊記憶,走村串巷,多方面,多渠道的打聽50多年前,同班同學的住址。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半年多的時間,就聯繫到全班近90%同學的近況。
全班54名同學,其中有10人因患病不幸去世,還有十餘人始終沒有打聽到他(她)們的信息。另外,還有幾位同學因身體狀況欠佳,也缺席了這次聚會。
五天前,28位同學陸續趕到我們母校所在地一肖縣黃口鎮。在校前的一處臺階上,我們分列四排,進行拍照,留下了珍貴的同學之情。
幾經交談,同學們逐漸熟悉起來,在酒桌上,大家帶著50多年時光的印痕,開懷暢談;喝酒的串著桌子相互敬酒,不喝酒的則聊著家長裡短,聊曾經的往事,聊幾十年的變遷;雖不再有年輕時青春浪漫,和互遞紙條時的卿卿我我,但幾十載歲月的沉澱,使同學之間的友情更深,更濃,更純,更甜。
我們這代人經歷了太多太多,可以說是「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的第一代,其中有部分同學,被稱為「共和國的同齡人」。出生的時候餓著肚子,長身體的時候缺少營養,上學的時候更加艱辛,每周從家中帶來紅芋,芋片及雜麵窩頭。工作了更是嘗盡生活的苦累,有的還因廠子倒閉而失業下海,我班大多數同學家居農村,畢業後一直從事農田勞動。
無論我們怎樣走過這些年,無論經歷了許多滄桑世間,想想那些永遠離我們而去的同學,今天我們能健康,快樂地歡聚一起,都是大家的幸運,幸福與前緣。
聽聽久違的聲音,看看久違的面孔,重拾往日的歡笑,回味一下當年的天真,當年的幼稚,當年的純潔,當年的點點滴滴,心裡無不感到由衷的快樂!
相聚總是短暫的。一天的相聚,轉眼就結束了,又到離別時。別離是傷感的。車站裡,執手兩依依,無聲勝有言,熱淚盈滿眶,揮手來話別,相約來年聚。
面對面的交流,讓我們的思緒再次回到那純真的學生時代。初中是我們成長中最純樸的時代。初中那些人,初中那些事,是最值得懷念的,一直留在記憶的心田裡,一生都在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