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工業園區藏毯生產企業。
南川工業園區鋰電池隔膜生產設備。
規、建結合,
構建綠色生態格局
南川工業園區作為西寧城市發展的南拓空間,是西寧生態山水城市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新調整修編的《南川工業園區總體規劃》中「利用和改造南川河,打造濱河景觀帶,引入城市公園綠化區,打造生態工業園區;明確產城融合戰略,打造宜工宜商宜居的環境氛圍,建成西寧市宜居宜業的城市新區成為了突出而醒目的規劃思路。
「在開發建設中,我們採用了『兩心兩軸一帶五區』的結構模式,其中『一帶』建設就是突出南川河園區段生態項目建設,即南川河、創業路、麟河路景觀帶。」南川工業園區負責人介紹。
南川河園區段在實行「老幼堡橋至謝家寨橋段綜合治理改造項目」的基礎上,園區管委會自籌資金,構建園區綠色生態水環境,豐富「一帶」景觀綠地,先後實施建成了「水際公園」項目、「南川河大南川水庫老幼堡橋至寧貴高速段綜合治理」項目、「省紀委南川工業園區項目用地以南綠化景觀」項目,基本涵蓋了南川河園區段公共綠地的開發利用,生態項目用地達1500畝,累計投資1.5億元,「一帶」建設集觀景、生態、休閒、遊憩、健身、兒童娛樂等功能於一體,大大提升了園區的環境景觀和生態品質,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綜合性遊憩場所。
點、面結合,
打造綠色環境體系
為豐富園區綠色景觀體系,在建設好南川河園區段「面」的生態項目的同時,做足轄區範圍內「點」的生態項目建設的文章。
對園區同安路、創業路、第一大道、濱河路、第九街、總寨西路、美玉大道、麟河路北側柔性護坡、高壓線電力走廊、錦川大道東側山坡地,西塔高速公路以東地塊,全面進行景觀綠化,力爭「點」上開花。
記者在園區看到,裸露地面基本已經實現綠植全覆蓋,樹木、花草、色帶、綠籬、花箱等多色彩、多層次、多類型。漫步園區如同漫步在花園裡,由遠及近,層林盡染。
據介紹,目前園區「點」的綠化面積約達40萬平方米,投入資金過億元。同時,每年還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管理和養護。園區綠色生態環境建、種、管、養體系基本形成。
監、管結合,
助力「西寧藍」「河湖青」
園區管委會在大氣汙染和河道汙染綜合治理方面,多措並舉既抓生態項目「硬體」建設,又抓監督管理「軟體」保障,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助力「西寧藍」「河湖青」。
在園區的統籌規劃中嚴把項目環保準入,建立、健全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消耗上限」,嚴控園區產業發展的「綠色門檻」,一切不符合標準的企業不得入園。
另外,園區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發布的《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投資4680萬元建成日處理1.125萬噸工業汙水處理廠,對園區全口徑汙水進行收集處理。園區8家涉水企業生產廢水經自行處理達到《汙水綜合排放》一級A標準排入市政管網。
南川工業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區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持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嚴格控制新建或擴建高耗水項目,加強工業用水循環利用,促進節約用水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目前,園區依法劃定河流管理範圍,確定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管護界限,加強監督管理,恢復和保護河流水域岸線生態功能。據統計,園區已建立由60餘個網格、35名網格員組成的「網格化大氣環境監管體系」,轄區內設置了4個空氣品質微型監測點位,有效推進大氣汙染綜合治理信息化監管。
園區還建立河湖保潔長效機制,採取業務外包的方式對南川園區段10餘公裡河道及兩側實施全方位保潔,南川河園區段(老幼堡-奉青橋)地表水水質考核斷面穩定達到Ⅲ類水體。
綠、藍結合,
園區持續發力
南川工業園區將繼續堅持綠色發展不動搖,紮實推進綠色生態工程,為「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新時代幸福西寧」做出積極貢獻。
在園區產業布局中,嚴把項目入駐關,圍繞園區「藏毯之都」「千億鋰電產業基地」建設嚴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汙染和浪費資源的項目入駐園區。在招商中,突出引進一批綠色、低碳、環保優質項目,完善綠色產業鏈。更加嚴把循環化項目關,以循環經濟理論指導傳統產業轉型、改造,優化和調整產業布局,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項目工作,淘汰落後的工藝、技術和設備,加快發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同時,積極融入「海綿城市」,並在園區建設中加入綠色建築的建設要素,構建綠色發展空間格局。拓展南川河園區段13公裡的景觀提升項目,主要是園丁路-紀委門口-興川路段、水際公園-清水路段、清水路-新時代能源段、藏文化區—美玉大道段、美玉大道—老幼堡東村段、寧貴高速互通轉盤區六個地段。優化實施園區植被、景觀提升項目,加大南川河園區段的景觀提升改造,打造綠色水系「長廊」。加快推進以會龍山巖體改造為主的自然山體保護、綠化防護隔離等項目的規劃建設。在最新啟動的總體規劃修編中進一步增加園區街頭綠地面積,完善園區點、線、面相結合相穿插的綠地、綠化、彩化體系建設。
來源:青海日報